朱震亨

《平治會萃》~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咯血

薑汁、童便、青黛,入血藥中用之,加以四物湯地黃膏牛膝膏之類。

2. 衄血

涼血行血為主,犀角地黃湯鬱金同用。

經血逆行,或血腥,或唾血吐血,用韭葉汁,立效。

3. 溺血

屬熱,山梔子炒,水煎服。或用小薊琥珀

有血虛者,四物湯牛膝膏

4. 下血

不可純用寒涼藥。必於寒涼藥中用辛味,並溫,如酒浸炒,涼藥酒黃連之類。

有熱,四物湯加炒梔子升麻秦艽、膠珠。下血屬虛,當溫散,四物湯加炮乾薑、升麻。

又方,用白芷五倍於丸。凡用血藥,不可單行單止。有風邪下陷,宜升提之。蓋風傷肝,肝生血故。有濕傷血,宜行濕消熱可也。《內經》謂身熱即死,寒則生。此亦是大概言之,必兼證詳之則可,今豈無身熱生寒而死者。脈沉小流連,或微者易治。脈浮大洪數者難愈。宜滑不宜弦。

仲景治痢可溫者五法,可清者十法。或解表,或利小便,或待其自己,區分易治難治極密。但與瀉同,立法不分。學者當辨之。

大孔痛,一曰溫之,一曰清之。久病,身冷自汗,脈沉小者,久病宜溫;暴病,身熱,脈浮洪,宜清。

有可吐者,有可下者,有可汗者。

初得時,原氣未虛,必推蕩之。此通用之法,稍久氣虛則不可。

先水瀉後膿血,此脾傳腎,賊邪難愈;先膿血,後水泄,此腎傳脾,易愈微邪。

如豆汁者濕也。蓋脾胃為水穀之海,無物不受,常兼四臟,故如五色之相雜。當先通利,此迎而奪之之義。如虛者亦宜審之。

因熱而作,不可用巴豆等藥。如傷冷物者或可用,亦宜謹之。

又有時疫作痢,一方一家之內,上下傳染相似,卻宜明運氣之勝,復以治之。

5. 腸風(獨在胄與大腸出)

6. 夢遺(專主熱,脫精)

戴云:因夢交而出精者,謂之夢遺。不因夢而自泄精者,謂之精滑。皆相火所動。久則有虛而無寒者也。帶下與夢遺同法治。

青黛,海石,黃柏,即椿樹根丸

內傷氣血,不能固守,當補,八物湯加減,吞椿樹根丸。思想成病,其病在心,安神帶補,熱則流通。

知母,黃柏,蛤粉

7. 精滑(專主濕熱)

戴云:滑者,小便精滑下也。俱是膀胱濕熱,雖有赤白之異,終無寒熱之別。河間云:天氣熱則水渾濁,寒則澄徹清冷。由此觀之,濁之為病,濕熱明矣。

黃柏知母牡蠣,蛤粉

又方,良薑(三錢),芍藥(二錢),黃柏(二錢,燒灰存性),樗樹皮(白皮,一兩半)

上為末,糊為丸,每服三十丸。

8.

濕熱,有痰,有虛。赤濁屬血,白濁屬氣。(痢、帶同。)寒則堅凝,熱則流通。

大率皆是濕熱流注,宜燥中宮之濕,用二陳湯蒼朮白朮。燥去濕,赤者乃是濕傷血,加白芍藥,仍用珍珠粉丸。如椿樹根皮,滑石青黛等作丸。

虛勞者,用補陰藥,大概不利熱藥。

肥白人必多痰,以二陳湯去其熱。胃弱者兼用人參,以柴胡升胃中之氣。丸藥用青黛、黃柏(炒絹包)、乾薑(炒微黑色)、海石、蛤粉。

胃中濁氣下流為赤白濁者,用柴胡、升麻、蒼朮、白朮,二陳湯丸,藥用樗末、蛤粉、炒薑、炒黃柏。

專主胃中之濁氣下流,滲入膀胱,用青黛、蛤粉。

肝脈弦者,用青黛以瀉肝。

又方,黃柏(一兩,炒黑),生柏(二錢半,一作三兩),海石(三兩),神麯(五錢)

上為末,水為丸。

有熱者,黃柏、滑石、青黛之類。

燥濕痰,南星、半夏、蛤粉。上神麯為丸,青黛為衣,或用海石代曲。

張子元氣血兩虛,有痰,痛風時作,陰火間起,小便白濁,或帶下赤白,方在前痛風中。

一人便濁常有半年,或時夢遺,形瘦,作心虛主治,珍珠粉丸和勻,定志丸服。

一婦人年近六十,形肥,奉養膏粱,飲食肥美,中焦不清,濁氣流入膀胱,下注白濁,白濁即是濕痰也。

戴云:斷用二陳湯去痰,加升麻、柴胡,升胃中之清氣,加蒼朮去濕,白朮補胃,全在活法。服四帖後,濁減大半,覺胸滿。因柴胡、升麻升動其氣,痰阻滿閉,用二陳湯加炒曲、白朮。素無痰者,升動胃氣不滿。

青黛,椿皮,蛤粉,滑石,乾薑,黃柏(炒)

上為末,炒神麯糊丸,仍用前燥濕痰丸,亦能治帶。

又方,滑石利竅,黃柏治濕熱,青黛解鬱結,蛤粉鹹寒入腎,炒乾姜味苦,斂肺氣下降,使陰血生,姜監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