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邁書

《方症會要》~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瘧症附列

瘧症先熱後寒者何也?瘧之寒熱皆由冬月外中風寒,邪氣沉於皮膚,藏於骨髓,至夏秋暑熱,腦髓燒灼,腠理開通,邪氣自汗而出,出則陰虛陽盛,故大熱也。邪氣復入,則陽虛陰盛,故大寒也。瘧症先寒後熱者何也?邪氣搏於陰中,營氣虛則衛氣入,衛氣入則腠理空疏,陽陷陰中,故肌肉為先寒也。

邪正交爭,則體戰慄而寒,然邪終不勝正,故衛氣挾營氣,邪氣復居腠理,陰從陽出,由是混淆而成大熱也。終則三氣各舍其位,濈然汗出而瘧解矣。即亢則害,承乃制之義也。癉瘧但熱而不寒也。原感邪氣藏於皮膚分肉之間,內不入於陰中,陽氣獨發故也。痎瘧者營衛俱病,中氣極虛,故難愈。

凡瘧一日一發,二三日一發者,平人衛氣日行於陽廿五度,夜行陰廿五度,受邪輕則正氣未虛而行稍緩,日與邪氣會遇,遇即作矣。受邪甚則正氣傷位而行遲,二三日始得一會,故隔日發也。發即汗出為中虛宜補,終日無汗為邪實且解表。

2. 似瘧數症

有虛損癆瘵似瘧者,每日午後惡寒發熱,至晚亦得微汗,而解脈必虛濡而數不大,弦為辨耳。治當滋陰藥。傷寒病八九日如瘧狀,陽明病日晡發熱似瘧,少陽往來寒熱似瘧,各隨本經病治,不可紊同亂治。戴氏曰:寒熱發作有期者瘧也,無期者雜病也。學者不可不辨。婦人熱入血室,其血結寒熱似瘧。

又有傷食,有腳氣,皆發寒熱似瘧也。此外又有血氣兩虛之症,其初發似瘧,初間隔二三日一發,漸二日一發,再一日一發,劇則一日二三發。此病方書不載,亦無治法,病者多不救,惟內經上列之。帝曰:大熱復惡寒發熱,有如瘧狀,或一日一發,或間數日發,其故何也?岐伯曰:勝復之氣會遇之時有多少也。陰氣多而陽氣少則其發日遠,陽氣多而陰氣少則其發日近。

此勝復相薄盛衰之節,瘧亦同法。

3. 加減清脾飲

治先寒後熱

白朮茯苓半夏柴胡(各一錢)、知母青皮陳皮黃芩(各七分)、厚朴草果(各四分)、甘草、姜三片。凡治癉同此方,去厚朴,加石膏(一錢五分)。

4. 加減柴胡桂薑湯

治先熱後寒,寒多熱少,或獨寒不熱者

柴胡 茅朮 川芎(各七分) 黃芩 牡蠣(各六分) 花粉(五分) 甘草 桂枝 乾薑(各三分) 姜三片、棗二枚

5. 四獸散

治氣虛痰飲結聚者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人參白朮草果烏梅、姜三片、棗二枚、鹽少許入煎藥。

6. 有汗要無汗方

人參白朮(各八分)、黃耆(生用一錢)、歸身、酸棗(七個)、升麻(三分)、柴胡(四分)、黃芩(六分)、陳皮(五分)、五味、甘草麻黃根

7. 無汗要有汗方

柴胡葛根(一錢)、蒼朮川芎黃芩知母(七分)、石膏(一錢二分)、青皮(七分)、升麻甘草、姜三片

8. 治瘧夜發方

柴胡黃芩人參甘草半夏青皮、麥冬、川芎(各七分);歸身(八分);生地(五分);白芍(一錢);姜三片、棗二枚。

9. 治癉瘧方

凡瘧獨熱不寒,大熱大渴,夏秋多此病。

知母、麥冬、花粉、葛根(各七分)、黃芩、生地、柴胡、牛膝(各五分)、石膏(一錢二分)、粳米(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