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八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8)

1. 秘結

大意

腎主五液。故腎實則津液足而大便潤。腎虛則津液竭而大便秘。(正傳)雖有熱燥、風燥、火燥、氣血虛燥、陰結陽結之不同。要皆血虛所致。大約燥屬腎。結屬脾。須當分辨。(匯補)

內因

或房勞過度。飲食失節。或恣飲酒漿。多食辛辣。飲食之火。起於脾胃。淫欲之火。起於命門。以致火盛水虧。傳送失常。漸成燥結之症。(正傳)

外候

胃實而秘者。善飲食。小便赤。胃虛而秘者。不能食。小便清。熱秘者。面赤身熱。六脈數實。或口瘡喜冷。冷秘者。面白或黑。六脈沉遲。或溺清喜熱。氣秘者。氣不升降。穀氣不行。則多噫。風秘者。風摶肺臟。傳於大腸。則筋枯。(匯補)

病久變膈

有津液乾枯。三脘俱燥。初則幽門不通。漸至上衝吸門。拒格飲食。變為噎膈。此即三陽結。謂之膈也。(匯補)

脈法

脈多沉伏。陽結沉數。陰結沉遲。風燥脈浮。血燥脈洪。老人虛人。脈雀啄者不治。(脈訣)

治法

如少陰不得大便。以辛潤之。太陰不得大便。以苦泄之。陽結者清之。陰結者溫之。氣滯者疏導之。津少者滋潤之。大抵以養血清熱為先。急攻通下為次。(匯補)

峻劑宜戒

如老人津液乾枯。婦人產後亡血。反發汗利便。病後氣血未復。皆令秘結。治宜滋養氣血。不可概用牽牛、巴豆之類。損其津液。燥結愈甚。復下復結。遂成不救。(秘藏)或變肺痿。咳唾膿血。或飲食不進而死。(匯補)

發汗宜戒

血虛脈大。發熱便燥者。慎不可發汗。汗之則重亡津液。(正傳)所謂燥者濡之。養血之義也。(匯補)

用藥

主以四物湯。加杏仁枳殼。熱加條芩、黃連。風加防風、麻仁。寒加木香、肉蔻。血少加桃仁紅花。氣滯加檳榔厚朴。老人虛人。病後汗多。不可用通法者。皆宜膽導蜜導法。壯實人可下者。承氣湯。冷閉。用醬生薑導之。久虛者。煮豬血臟湯加酥食之。血仍潤血。臟仍潤臟。此良法也。(匯補)

【附脾約】

有平素津液燥結之人。因患傷寒熱病。邪熱未至於胃。津液先已消爍。故胃強脾弱。水飲不能四布。但輸膀胱。致小便數而大便難者。用脾約丸以開結。若邪傳至陽明腑症而秘結。自有承氣湯法。不在此例。(匯補)

【附陰結】

陰結者。陰寒固結。腸胃血氣凝滯而秘結也。外症不渴不食。肢冷身涼。大便硬閉。脈沉而遲。宜四物合附子湯。如久不大便而脈反微澀者。黃耆建中湯

秘結選方

導滯通幽湯,統治便燥之病屬少陰者。

當歸,生地,熟地,桃仁,升麻大黃,紅花

大承氣湯,統治便結之病屬太陰者。

大黃,芒硝枳實,厚朴

脾約丸(和劑),治氣滯血熱便結。

厚朴,芍藥,枳實(各二兩),大黃(四兩),麻仁(二兩另研),杏仁(一兩半)

煉蜜丸。溫水下。通利即止。

潤腸丸(東垣),治風秘症。

羌活,歸梢,大黃(各五錢),麻仁,桃仁(各一兩)

仁另研。蜜丸。白湯下。

麻仁丸,治氣滯血凝之症。

麻仁,桃仁,杏仁,郁李仁,大黃,枳實,厚朴,當歸,芍藥

去枳樸。加生熟地、升麻。名潤燥湯

五仁丸(得效)

桃仁,杏仁(各一兩),柏子仁(五錢),松子仁(一錢半),郁李仁(五錢),陳皮(四兩)

蜜丸。米飲下。

蓯蓉丸(濟生),治津少血虛之症。

肉蓯蓉(二兩),沉香(一兩另研)

為末。麻仁汁打糊丸。米飲下。

益血丹(海藏),治亡血便燥。

當歸,熟地(等分)

蜜丸。彈子大。細嚼。酒下。

黃耆湯,治老人便澀。

黃耆,陳皮(各五錢)

為末。每三錢。用麻仁一合。研爛。投水一杯。取漿去渣。煎候乳起。入白蜜一大匙。再煎令沸。調藥。空心服。

秘甚者兩服愈。

通導法

豬膽去汁少許。入醋在內。將蘆管相接縛定。納穀道中。以手捻之。膽汁入內即通。

或用白蜜煉成。入鹽、皂莢麝香少許。捻如指大。入穀道。待欲便時乃去。

火熨法

用大黃一兩、巴豆五錢為末。蔥白十枚。酒麴和成餅。加麝香三分。貼臍上。布護火熨。覺腹中響甚。去之。

捷徑方

用白蜜化湯。入玄明粉三錢。空心服。如血熱便燥者。加當歸五錢煎服。

又法。取麻仁、蘇子合研細。入水再研。取汁煮粥。啜之。一法。用菠菜取自然汁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