蓯蓉丸

CONG RO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十二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0%
心經 20%
脾經 20%
腎經 10%
肺經 10%
大腸經 10%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蓯蓉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配方,其主要成分包括當歸、生地黃、肉蓯蓉和白芍。

主治功效

蓯蓉丸主要用於治療由於血氣不足引起的頭髮問題。當身體的血氣虧虛時,無法充分濡養頭髮,導致頭髮乾枯、脫落。蓯蓉丸通過補充血氣,幫助恢復頭髮的健康。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白芍

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它可以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同時,其補血養肝功效有助於調節肝臟功能,增強解毒和代謝能力。

當歸

當歸被廣泛用於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等方面。它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並通過其活性成分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改善月經不調。當歸還具有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肉蓯蓉

肉蓯蓉是一種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的中藥。它可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引起的多種症狀,如陽痿、遺精、腰痛等。此外,肉蓯蓉還能增強免疫力、改善貧血、促進血液循環。

生地黃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等功效。它能清瀉各種體內火熱,適用於治療陰虛發熱、消渴等症狀。現代研究顯示,生地黃對於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療和預防作用。

蓯蓉丸通過以上成分的相互作用,能有效治療由於血氣不足引起的各種症狀,特別是與頭髮的健康相關的問題。然而,使用任何中藥方劑前,建議諮詢專業中醫師的意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當歸、生地黃、肉蓯蓉、白芍組成。當歸補血活血,生地黃滋陰養血,肉蓯蓉補腎益精,白芍養血柔肝。四藥合用,共奏補血養血,潤腸通便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坐骨神經痛腳氣病耳聾糖尿病瘧疾麻痺鼻塞失明五十肩視神經萎縮視神經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嗜眠症(嗜睡症)鼻咽腫瘤

相同名稱方劑


蓯蓉丸, 出處:《得效》卷十二。 組成:當歸(去尾)1兩,生乾地黃1兩,肉蓯蓉(酒洗,炙)1兩,楊芍藥1兩,胡粉5錢。 主治:稟受血氣不足,不能榮於發。

蓯蓉丸, 出處:《何氏濟生論》卷五。 組成:肉蓯蓉5錢,熟地5錢,山藥5錢,石斛5錢,牛膝5錢,官桂5錢,檳榔5錢,附子1兩,黃耆1兩,黃連7錢5分,細辛2錢5分,甘草2錢5分。 主治:冷淋。

蓯蓉丸, 出處:《洪氏集驗方》卷四。 組成: 蓯蓉丸(《洪氏集驗方》卷四。)出處:《洪氏集驗方》卷四。組成:蓯蓉2兩(酒浸1宿,焙乾),巴戟1兩,枸杞子1兩,菊花1兩,川楝子1兩。主治:暖水臟,明目。 。 主治:暖水臟,明目。

蓯蓉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 組成: 蓯蓉丸(《普濟方》卷二二○。)出處:《普濟方》卷二二○。組成:蓯蓉(酒浸1宿,切,焙)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牛膝(去苗,酒浸1宿,切,焙)半兩,鹿茸(酥炙,去毛)半兩,菟絲子(酒浸2宿,另搗末)1兩。主治:補壯筋骨。 。 主治:補壯筋骨。

蓯蓉丸, 出處:《濟生》卷五。 組成:肉蓯蓉(酒浸,切片,焙)1兩,山茱萸(去核)1兩,石龍芮1兩,石菖蒲1兩,菟絲子(淘淨,酒浸,蒸,焙)1兩,川羌活(去蘆)1兩,鹿茸(燎去毛,切片,酒浸,蒸)1兩,磁石(火煉、醋淬7次,水飛)1兩,石斛(去根)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全蠍(去毒)2-7個,麝香1字(旋入)。 主治:腎虛耳聾,或風邪入於經絡,耳內虛鳴。

蓯蓉丸, 出處:《簡易方》引《孟氏诜诜方》(見《醫方類聚》卷一四九)。 組成:熟地黃(淨洗,酒浸,蒸2次,焙乾)2兩,菟絲子(淘去沙土,蒸2次,研爛,焙)1兩半,川當歸(洗,焙)1兩半,穿心紫巴戟1兩,肉蓯蓉(洗,切,焙)1兩,北五味1兩,人參(去蘆)1兩,嫩鹿茸(酥炙)1兩,堅白茯苓1兩,龍齒1兩,嫩黃耆(蜜炙)1兩,石蓮肉1兩。 主治:和陽助陰。主治:丈夫稟受氣血有偏勝者,氣勝血則陽盛陰微,精氣易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