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國瑞

《治痢捷要新書》~ 張氏醫案跋 (6)

回本書目錄

張氏醫案跋 (6)

1. 噤口痢

李士材曰:噤口痢有邪在上膈,火氣衝逆者,宜服(黃連木香桔梗橘皮竹茹茯苓、菖蒲、保樸之屬)。有胃虛嘔逆者(宜治中湯)。有陽氣不足,宿食未消者,宜理中湯砂仁、陳成、木香、豆蔻。有肝氣乘脾而嘔逆者,宜戊已丸加一木香、肉桂青皮白芍)。

有水飲停聚心下,必悸動不安者,宜(五苓散加薑汁)。有積穢在下,惡氣薰蒸者,宜承氣湯

朱丹溪曰:噤口痢用人參石蓮子、酒炒黃連煎湯,再加生薑汁少許,細細呷之,神效。如吐,再作服之,但得一呷下咽便開。但石蓮子真者絕少,余當以藕汁煮熟,稍加糖霜,頻頻服之,兼進多年陳米稀粥,調其胃氣,神效。喻嘉言曰:治噤口痢,多有用黃連者,此正治濕熱之藥,但苦而且降,不能開提,非胃虛者所宜。大抵初痢噤口,為濕熱瘀於胃口,故宜苦燥治之。

若久痢噤口,則胃氣虛敗,即大劑獨參理中,恐難力也。

熊聖臣曰:噤口痢日久不愈,諸藥不效,貧人無力服參者(烏梅大棗各數枚,煎服,屢效)。

楊士瀛曰:噤口痢雖屬胃虛,亦熱閉胸膈所致,用木香失之溫,用山藥失之關,惟參苓白朮散加菖蒲米飲下,胸次一開,自然思食。濕熱盛,加萸連。喻嘉言又曰:噤口痢乃腸胃濕熱之毒,薰蒸清道,以致胄之上口閉塞,亦有誤服澀熱之藥,致邪氣停於胃口者,用人參、石蓮子等分煎服,強呷。

2. 休息痢

李士材曰:屢止屢發,久不愈者,名曰休息。或因調理失宜,外邪復感;或因兜澀太早,積熱未清。宜香速丸合四君子湯枳實。有表邪者,加表藥。若脾胃衰弱,腸臟空滑,時重時輕,休息而不愈者,宜訶黎勒散

劉河間曰:久下血痢,則脾胄虛損,血不流於四肢,藏留陽胄之中,故痢復或息愈後復發也。治宜滋養脾胃。

證治準繩曰:休息痢日久者,四君子湯加陳陳木香駐車丸。虛滑者,用椿根皮、人參、木香各等分,粳米煎湯調服。大斷下。九張石頑曰:休息久痢下鮮紫血塊者,風通於肝,肝傷不能藏血也。三奇散防風加姜葛升柴至,一切利水破氣之藥皆為切禁。

熊聖臣曰:休息久痢者,當審其有邪無邪。若初病時當下失下當清不清當散未散逗遛腸胄之間纏綿不已是有邪也。年少稟強者,仍當用從前未用之藥。若身虛稟弱,元氣下陷,無邪可攻,則用四君子湯、異功散、補中益氣之類,加肉果、烏梅、薏苡、山藥續斷、故紙、阿膠之屬,以升舉其陷下之氣。若趙養葵以臘糊巴豆為丸,謂通因通用之法者,未可輕試也。

3. 冷痢

張石頑曰:痢如膠凍、鼻涕、魚腦者,冷痢也,照虛寒痢治之(理中湯木香、沈香、豆護、砂仁)。

戴元禮曰:血色紫黯,屢服涼藥而所下愈多者,作冷痢治(同上,再加歸身、酒芍)。

4. 血痢

薛立齊曰:純下血而色鮮紅者,此心家伏熱也。宜用犀角屑(一錢) 硃砂牛黃各(八分) 共研細,再用人參(一錢) 加龍眼、燈心煎湯調下。

戴元禮曰:純下血而色鮮紅,血濃厚者,心脾伏熱也。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張石頑曰:久痢下血,色鮮紫成塊者,風通於肝,肝傷不能藏血也。宜三奇散,倍防風,加姜、葛、升柴。至一切利水行氣之藥,皆為禁忌。

劉河間曰:久痢下血,色淺淡,面黃少食,此脾胄虛損,血不流於四肢也。宜服歸脾湯,補中益氣之類,滋養脾胃。如新起實熱症,血色鮮紅,濃厚者,亦不可純用涼藥。宜桃仁承氣湯,加酒炒黃芩、連之類。」(愚按)血痢實熱症,有瘀血積滯者,宜芍藥湯。虛熱無滯者,宜白頭翁湯四物湯

若血痢屬虛寒者,宜大桃花桃花湯之類。若脾濕痢疾下血,宜蒼朮地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