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2)

1. 驗胎法

婦人經脈不行,已經三月,欲驗有胎。

川芎(一兩半,生用,不見火)

上為末,空心,濃煎艾湯調下方寸匕,覺腹內微動,則有胎。

白話文:

川芎(一兩半,生用,未經高溫處理)

上藥研磨成粉末,空腹服用,用濃艾草湯送服約一湯匙,如果感覺腹部有輕微動靜,則可能懷孕。

2. 參蘇飲

治外感風寒,渾身壯熱,眼暈頭旋。或洗項背,或當風取涼,致令頭目昏痛,增寒,甚至心胸煩悶。

白話文:

洗項背,或當風取涼所致之頭目昏痛,屬外感風寒所引起,全身壯熱、眼暈頭旋。或因洗頭頸部或於風中取涼,導致頭部昏痛,寒氣加重,甚至出現胸悶煩躁症狀。

妊娠不可輕易投劑,止宜用此以散表邪。及治痰飲,嘈煩忪悸,嘔逆不食,腹滿,此藥至和而且平。嘔,加白朮。腹脹,枳實。虛煩,竹葉。煩躁大渴,麥門冬知母。水停心下,微吐逆,茯苓。頭痛,川芎。腹疼,加白芍藥。(方見大方科傷寒類。)

白話文:

在妊娠期間,不要輕易服用藥物。此藥可以用來幫助散表邪氣,並治療痰飲、煩躁、心悸、嘔吐、腹脹等症狀。此藥性情平和,嘔吐者可加白朮;腹脹者可加枳實;煩躁者可加竹葉;煩躁口渴者可加麥門冬、知母;水停心下,微吐逆者可加茯苓;頭痛者可加川芎;腹疼者可加白芍藥。(詳細的處方請參考《大方科傷寒類》。)

3. 香蘇散

治妊婦增寒壯熱,頭痛身疼,加川芎、川白芷生薑蔥白煎,得微汗解。(方見大方科傷寒類。)

白話文:

治療孕婦發熱畏寒,頭痛全身疼痛,加上川芎、川白芷、生薑、蔥白一起煎煮,讓孕婦微微出汗以緩解病情。(此方出自「大方科傷寒類」)

4. 石膏湯

治妊婦傷暑。頭疼惡寒,身熱躁悶,四肢疼痛,背項拘急,唇乾燥。

白話文:

治療妊婦傷暑。症狀表現:頭痛怕冷,身體發熱煩躁,四肢疼痛,後頸僵硬,嘴脣乾燥。

柴胡(四兩),甘草(二兩,炙),石膏(八兩)

白話文:

  • 柴胡:4兩

  • 甘草:2兩(炙/炒過)

  • 石膏:8兩

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五片煎,不拘時候溫服。若氣虛體冷,加人參二兩。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杯,生薑五片煎煮,不拘時間溫熱服用。如果氣虛體質虛冷,則加入人參二兩。

5. 加減安胎飲

凡婦人晝眠不起,倦於梳飾,干噁心,擇食,怕聞飯氣,但喜鹹酸,止經候,明矣。氣血弱者宜服此,兼進脾藥安胎溫養,令母臟氣平和,陰陽全備,免有損墮之患。盛者受胎,母無疾耳,溫胎保養之劑,恐非所宜。此方兼治胎動不安,腹痛漏下,或胎奔上,刺心短氣,大效。漏胎下血,不可用僭燥熱藥。

白話文:

凡是婦女白天睡覺不起來,懶得梳妝打扮,噁心、挑食,聞到飯菜的味道就怕,但喜歡吃酸酸鹹鹹的食物,月經停止,這顯然是懷孕了。氣血虛弱的患者應服用此方,兼服健脾安胎、溫養的藥物,使母臟之氣平和、陰陽俱全,避免流產之患。體質強健的人懷孕,母親沒有疾病,溫補安胎之劑恐怕不適合。此方兼治胎動不安、腹痛漏下、或胎兒上竄、刺痛心臟、呼吸急促等症狀,效果顯著。漏胎下血,不可使用辛燥熱藥。

條參(去蘆),嫩黃耆(去蘆),楊芍藥,大川芎熟地黃(酒洗,切,炒),川續斷(去蘆),側柏葉(炒),阿膠(麩炒),粉草,當歸(去尾。各等分)

白話文:

  • 人參(去蘆頭):補氣補血

  • 黃耆(去蘆頭):益氣補虛

  • 芍藥:緩解疼痛

  • 川芎:活血化瘀

  • 熟地黃(用酒洗過、切片、炒過):滋陰補血

  • 川續斷(去蘆頭):補腎強腰

  • 側柏葉(炒過):清熱解毒

  • 阿膠(用麩炒過):補血止血

  • 粉草:涼血止血

  • 當歸(去尾):活血補血

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金銀器各一件。漏下不止,加熟艾一握。又如胎動,口噤唇青,下利不止,亦用熟艾一兩,酒三盞煮至二盞,去滓灌之,即安。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半,生薑三片,金銀器各一件。漏下的症狀仍然不會停止,再加入一把熟艾。如果出現類似胎動、口噤、脣青、下利不止等症狀,也可以用一兩熟艾,加入三盞酒煮到剩兩盞,把渣滓濾掉後灌入患者口中,症狀即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