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3)

1. 傷寒表裡

夫醫方之用,不可不精當,在審其脈氣息數,辯其體候虛實,莫不以寒療熱,以熱攻寒。聖賢治病,此為繩墨,更在細詳淺深。若夫面赤氣盛,則上熱膈實;面青唇冷,則寒痞心胸腹泄肢涼,乃寒濕中下焦之間。捧臍痛悶,是熱蓄痹于丹田。又如仰則心胸注滿,按之即痛,是結胸之候;指按不痛,意懷膨滿,便評虛靳之。

白話文:

使用醫家提供的藥方,不能不謹慎精確地對症施治。首先要審查病人的脈搏、呼吸和氣息、計算脈搏的次數,判別身體的虛實情況。最好是用寒邪來治療熱性病症,用熱邪攻治寒性病症。聖賢的治病方法就是這樣,而且還要進一步詳細地瞭解病情的程度、深淺。如果病人臉色發紅、神氣十足,就表示上焦有熱、膈膜實熱;臉色發青、嘴脣發紫、肢體冰涼,就表示寒邪痹阻心胸、腹瀉不止、肢體冰涼,這是寒濕困阻中下焦。按著肚臍覺得疼痛煩悶,是熱邪蓄積、氣血閉阻於丹田。另外,如仰面躺時,心胸有充塞的感覺,按壓時會感到疼痛,這是胸中結塊的症狀;手指按壓時不疼痛,但自覺心腹脹滿,這就應該判斷為虛寒的拘攣。

由內熱則好冷,內寒則好熱。更詳其在陰在陽,在上則名外胸中,也在下則名里臍腹也。瀉實補虛,下氣取滯,更須用意精思,不可自出小見,誤用湯丸,枉傷人命。當遵古聖之旨,自獲無窮之福。其有悖理好勝,窺財寡義,苟目前之榮華,忘身後之殃禍,余素所深患,遂書於此。

白話文:

內熱的人喜歡冷,內寒的人喜歡熱。更加詳細地說到陰與陽,在上則稱作外面胸中,而在下則稱作裡面臍腹。瀉去實熱補充虛寒,降低氣取出去閉滯,更需要用心精思,不可自己出現小聰明,誤用湯藥丸散,白白傷害人命。應該遵從古代聖人的宗旨,自己可以獲得無窮的福報。那些悖逆道理喜歡爭勝,貪財重利不講義氣,只顧眼前榮華富貴,忘了身後禍患的人,我一直很憂慮,所以寫在這裡。

2. 喘疾

凡喘證世為危惡之疾,有病喘數十年,每發至危篤而復愈者;有忽因他疾才發喘而便致不救者;有利下而愈者;有因瀉而死者;有服金石藥接助真氣而愈者,以諸家所說亦不同,使學者莫知適從,或才見發喘便以為不可治者。凡喘而不得臥者,若咳嗽而喘息有音不得臥者,是陽明經氣逆也。

白話文:

凡是喘證一向被視為危重疾病,有人得病喘息數十年,每次發作到危重的地步卻又痊癒;有人忽然因為其它疾病才發作喘息,隨即就死於非命。有人因服下瀉藥而痊癒;有人因瀉藥而死去。有人服用金石藥物,補足了真氣而痊癒。由於各家學派所說的治法不同,使得學者不知該如何抉擇,或者乾脆認定喘證不可治療。凡是喘息不能平臥,伴有咳嗽喘息有聲音,不能平臥的,是陽明經氣逆。

若肺脹膨膨而喘者,皆當於春秋之交發作,宜以溫中下氣等藥治之。若但坐而不得臥,臥而氣上衝者,是水氣之客肺經也。當身腫小便不利,夫水者循津液而流行,水氣上乘於肺故喘而不得臥,支飲亦上喘不得眠,身體腫者,此欲變為水證也。內經曰:「諸痿喘嘔皆屬於上。

白話文:

如果肺部脹滿、喘氣,通常會在春秋季節發作,此時宜以溫中下氣的藥物治療。如果只是坐著無法睡覺,躺下後氣上衝,這是水氣侵入肺經所致。此時會出現身體浮腫、小便不利的症狀。水液在體內運行,水氣上逆侵犯肺部,導致喘息而無法躺臥。支飲(胸悶)也會引起喘息而無法入睡,身體浮腫,這些都是水證將要發生的徵兆。 《內經》說:「一切痿痺、喘嘔等症狀,都與上部有關。」

」(脈浮緊者與小青龍湯、大桂枝,脈沉弦者與瀉肺湯萬安丸。)若四肢厥冷,脈息沉細,或寸大尺小,六脈促疾,或心下脹滿或結硬,或冷汗自出,或大便頻數,氣急喘促,或咽喉不利者,此是本氣極虛,內外挾寒冷所致,使陰寒內消,陽氣得復則愈,宜用返陰丹來蘇丹理中湯四逆湯之類。內經曰:「陰爭於內,陽擾於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則熏肺使人喘鳴。

白話文:

脈浮緊的患者,以小青龍湯、大桂枝湯為宜;脈沉弦的患者,以瀉肺湯、萬安丸為宜。如果患者四肢冰冷,脈搏沉細,或寸脈大、尺脈小,六脈搏動快速,或心下脹滿、結硬,或冷汗自出,或大便頻數,氣促喘急,或咽喉不利,這是因為本氣極虛,內外挾寒所致,使陰寒內消,陽氣得復則痊癒,宜用返陰丹、來蘇丹及理中湯、四逆湯之類的藥物治療。內經上說:「陰邪在內爭持,陽氣在外擾動,魄汗不能收藏,四逆(太陽、少陽、少陰、厥陰)之氣因而發作,發作則燻灼肺臟,使人喘鳴。

」及著灸諸穴,若灸之手足不溫,氣息轉高者,此名五臟氣逆,腎水乘克於心為大逆不可治。內經曰:「連經則生,連臟則死。」者正謂此也。其餘如陽明病汗出不惡寒,腹滿而喘,有潮熱者,宜下之。若脈浮無汗而喘者,乃太陽證尚在,宜麻黃。若表邪未解,誤服下利藥不止,脈促喘而汗出者,宜葛根黃連黃芩湯

白話文:

當針灸各穴位時,如果灸之手足不溫,呼吸急促加重者,這是五臟氣逆,腎水乘克於心為大逆不可治。內經說:「連經則生,連臟則死。」所指說的正是這種情況。其餘如陽明病汗出不惡寒,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應該服用瀉下藥。如果脈浮無汗而喘者,是太陽證尚在,應該服用麻黃。如果表邪未解,誤服瀉下藥不止,脈促喘而汗出者,應該服用葛根黃連黃芩湯。

若微喘者,桂枝厚朴杏子湯。汗出而喘,若無大熱者,宜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若表邪未解,心有停水喘而發熱或嘔者,小青龍湯。肺痹者亦煩滿喘而嘔,心下痹者亦上氣而喘,腳氣喘滿之類,此皆因他疾而發喘,當只從本病治之,則喘證自已,不必專用治喘之藥。

白話文:

如果只是輕微喘氣,可以服用桂枝、厚朴、杏仁湯。如果伴有汗出和喘氣,但沒有明顯高熱,可以服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如果邪氣未解,心中有積水引起喘氣,並且發熱或嘔吐,可以服用小青龍湯。肺病患者也會煩躁、胸悶、喘氣,並伴有嘔吐。心下有積塊的人也會氣往上衝,引起喘氣。腳氣導致的喘氣和胸悶,這些都是由於其他疾病導致的喘氣,應該針對原發疾病進行治療,喘氣的症狀自然會消失,不必專門使用治療喘氣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