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

《傅氏雜方》~ 附錄 (3)

回本書目錄

附錄 (3)

1. 岐天師傳治回毒方

金銀花(五錢),甘草(一錢),人參(二錢),元參(三錢),水煎服,一劑即消大半,二劑痊愈,不須三劑也。畫符一道,焚在藥中,煎湯神效。凡服藥不效者,焚符於藥中煎藥,與小兒飲之,十人十生。(符樣刪去)咒曰:小兒有病,病魔作祟,吾今施符,治無不愈。吾奏天師歧真君律令敕。書符前後念一遍,焚於藥內又念一遍,此秘訣也。

白話文:

金銀花(五錢)、甘草(一錢)、人參(二錢)、元參(三錢),用水煎服。一帖藥就能消除大半病症,兩帖藥就能痊癒,不用三帖藥。

畫一張符,燒在藥中,煎出來的藥湯有奇效。凡是服藥無效的,都可以在煎藥時在藥中焚符,讓小兒服用,十個孩子十個都能痊癒。(符號已刪除)

咒語:小兒得病,病魔作祟,我現在施符治療,必定藥到病除。我奉天師歧真君的法令敕命。

寫符時前後念誦一遍咒語,在藥中焚燒時再念誦一遍咒語,這是祕訣。

按:世傳本《兒科》中名痘症回毒或疔毒方

銀花(五錢),甘草(一錢),人參(二錢),元參(一錢),水煎服。

此外,《兒科》中尚有「痘瘡壞證已黑者,人將棄之,藥下咽即活」,《方論》及《石室秘錄》均無:

人參(三錢),陳皮(一錢),蟬蛻(五分),元參(二錢),當歸(二錢),荊芥(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人參(15克),陳皮(5克),蟬蛻(2.5克),元參(10克),當歸(10克),荊芥(5克)。將這些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此乃元氣虛而火不能發也,故用人參以補元氣,元參去浮游之火,陳皮去痰開胃,則三無礙而相得益彰。荊芥以發之,又能引火歸經;當歸生新去舊消瘀血,蟬蛻解毒除風,世人何知妙法。初起時不可服,必壞症乃可服。

白話文:

這是因為元氣虛弱,導致火氣無法生發,所以使用人參來補元氣,元參能去除浮游的火氣,陳皮能化痰開胃,這樣三者之間就能相輔相成。荊芥能發散,又能將火氣引回經脈;當歸能生新血,祛除舊血,消除瘀血,蟬蛻能解毒驅風,一般人怎麼會知道這樣妙用。但病情剛發作時不能服用,必須病情惡化後才能服用。

岐天師又傳治回毒歲久不愈方:

金銀花(一兩),當歸(一兩),白朮(一兩),黃耆(二兩),薏仁(三兩),甘草(二錢),白芥子(三錢),柴胡(五分),肉桂(五分),水煎服,四服痊愈。

白話文:

取金銀花 1 兩、當歸 1 兩、白朮 1 兩、黃耆 2 兩、薏仁 3 兩、甘草 2 錢、白芥子 3 錢、柴胡 5 分、肉桂 5 分,加水煎服。連服 4 劑即可痊癒。

其服藥之時,更須用藥洗之:金銀花一兩、生甘草三錢、生蔥三條,煎二碗。

又傳疹方,治夏日發疹者神效:

蘇葉(一錢),麥冬(二錢),桔梗(一錢),甘草(一錢),升麻(五分),生地(二錢),元參(三錢),青蒿(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蘇葉(1 克),麥冬(2 克),桔梗(1 克),甘草(1 克),升麻(0.5 克),生地(2 克),元參(3 克),青蒿(3 克),用水煎煮服用。

岐真人曰:張真人〔方〕治四時之疹,余方治夏時熱疹也,切記此二方,何患疹病之難治哉。

附張真人傳治四時疹方:

元參(三錢),麥冬(二錢),蘇葉(一錢),升麻(八分),天花粉(一錢),金銀花(三錢),陳皮(三分),甘草(一錢),生地(三錢),黃芩(八分),桂枝(二錢)

白話文:

元參(15克),麥冬(10克),蘇葉(5克),升麻(4克),天花粉(5克),金銀花(15克),陳皮(1.5克),甘草(5克),生地(15克),黃芩(4克),桂枝(10克)

水煎熱服,無不神效,惟夏天加青蒿三錢可也。小兒初數月,〔分量〕減半,一周〔歲〕外,照此分量,不必再傳方也。服吾方一劑即愈,何至三撰。

白話文:

將藥材用煎煮的方法泡熱服用,幾乎都有神奇的效果。夏天時,可以加三錢的青蒿。小嬰兒在出生後的幾個月中,可以用量減半。一歲後,就可以按照原本的分量服用,不再需要再傳授其他藥方。服用我的藥方一劑就能夠痊癒,為什麼還要開三個藥方呢?

又傳治水痘方,亦治熱症而有水氣也:

柴胡(一錢),茯苓(二錢),桔梗(一錢),甘草(五分),黃芩(五分),竹葉(十片),燈心(一撮),水煎服

白話文:

柴胡(6 克),茯苓(12 克),桔梗(6 克),甘草(3 克),黃芩(3 克),竹葉(10 片),燈心草(適量),一起加水煎服。

有痰者加天花粉三分;有食加山楂三粒、麥芽三分;有火加黃連一分;余可不必。有此一方,水痘無難治矣。

白話文:

如果有痰,添加三分天花粉;如果有食物積滯,添加三顆山楂、三分麥芽;如果有熱火,添加一分黃連;如果沒有這些問題,則不用加這些藥材。有了這個藥方,水痘就容易治療了。

2. 痘治法

天師曰:今人看痘為難治,不知得其法則無難也。初起之時,不論身弱身強,先以補氣補血之藥為君,加一發散之藥,則重則必輕,而輕者必少。無如世人以寒涼之品為主,又助以劫散之味,此所以輕變重、重變死也!吾今傳五方,朝夕服之,至七日無不結壓。再無回毒之症,十人十活,不殺一小兒也。

白話文:

天師說:現在人們認為痘症難以治療,不知道只要掌握了法則並不難。痘症初期,不論身體強弱,首先使用補氣補血的藥物為主,再加入一種發散的藥物,那麼嚴重的痘症一定會減輕,而輕微的痘症一定會減少。然而,世人只用寒涼的藥物,又輔助使用劫散的藥味,這樣就會使輕微的痘症變成嚴重的痘症,嚴重的痘症變成致命的痘症。我現在傳授五種方劑,早晚服用,到第七天,痘症一定會結痂。不再會有回毒的情況,十個患者十個都能活下來,不會死亡一個孩子。

第一日方

小兒身熱,眼如醉眼者,此出痘兆也。若不是醉眼,則非出痘,不可用此方,用治外感方治之。若見眼醉,急投此方,則痘點即見,不必待三日而自出也。方用:

白話文:

小孩子的身上發熱,眼睛像喝醉了酒一樣的樣子,這是將要出天花的徵兆。如果眼睛不是像醉了酒的樣子,那就不會出天花,不能用這個方子,要用治外感風寒的方子來治療。如果看到眼睛像是醉了酒的樣子,趕緊用這個方子,這樣天花就會立即出現,不必等到三天後自己發出來。使用的方劑:

黃耆(三錢),白朮(一錢),甘草(一錢),當歸(二錢),川芎(二錢),茯苓(三錢),柴胡(一錢),升麻(五分),麥冬(二錢),元參(三錢),陳皮(五分),荊芥(一錢),金銀花(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黃耆 3 錢 白朮 1 錢 甘草 1 錢 當歸 2 錢 川芎 2 錢 茯苓 3 錢 柴胡 1 錢 升麻 5 分 麥冬 2 錢 元參 3 錢 陳皮 5 分 荊芥 1 錢 金銀花 3 錢

以上藥材以水煎煮後服用。

此方五歲以上者,俱照此分量。五歲以下者減半,周歲內者又遽減之。服此藥自然神思清爽,服後見點,再用第二方。

白話文:

這個藥方適用於 5 歲以上的患者,按此比例服用。5 歲以下的患者減半服用,1 歲以內的患者再減半服用。服用此藥後,神思自然清明。服用後看到效果,再使用第二個藥方。

第二日方

白朮(二錢),麥冬(三錢),甘草(一錢),桔梗(二錢),當歸(五錢),生地(五錢),元參(二錢),柴胡(一錢),升麻(三分),荊芥(一錢),茯苓(二錢),白芍(三錢),白芥子(二錢),金銀花(三錢)

白話文:

白朮(12 克),麥冬(18 克),甘草(6 克),桔梗(12 克),當歸(30 克),生地黃(30 克),元參(12 克),柴胡(6 克),升麻(1.8 克),荊芥(6 克),茯苓(12 克),白芍(18 克),白芥子(12 克),金銀花(18 克)

服此藥後,一身盡見點矣。其色必紅,而無色白、色黑之虞矣。

第三日方

人參(五分),白芍(三錢),白朮(二錢),茯苓(二錢),元參(二錢),神麯(三分),丹皮(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 人參:5克
  • 白芍:3錢
  • 白朮:2錢
  • 茯苓:2錢
  • 元參:2錢
  • 神曲(麥麴):3分
  • 丹皮:1錢 以上藥材用水煎服。

服此方後,盡皆灌漿,無不氣血之足,永無退症之虞矣。

第四日方

人參(一錢),當歸(二錢),熟地(五錢),茯苓(二錢),金銀花(三錢),陳皮(五分),甘草(一錢),元參(三錢),白朮(三錢),白芍(二錢),神麯(五分),水煎服

白話文:

人參(6克),當歸(12克),熟地(30克),茯苓(12克),金銀花(18克),陳皮(3克),甘草(6克),元參(18克),白朮(18克),白芍(12克),神曲(3克),用清水煎服。

服此方後,小兒必然口(脾)健,要吃食不已。不妨少少頻與,亦不可食多也,第五方不必再用矣。然更傳之者,恐小兒多食,更生他病。

白話文:

服用這個方劑後,兒童的脾胃功能一定會健旺起來,會不停地想要進食。可以少量頻繁地餵食,但不能過量食用,也不需要再使用第五個方劑了。不過,我之所以再傳授這個方劑,是因為擔心兒童進食太多,會導致其他疾病。

第五日方

人參(一錢),茯苓(三錢),白朮(二錢),甘草(一錢),水煎服

有食加麥芽五分、山楂五粒,若不傷食,不必加(也),止加金銀花三錢。

白話文:

如果出現食物停滯不暢的情況,可以加入麥芽五分量、山楂五粒。如果沒有食物停滯問題,就不用加(麥芽和山楂),只需加入金銀花三錢。

能服此五方,期七日前而回春也。以上本兒年歲,小者俱照第一方減之。如小兒已身熱〔見點〕,日用第三方,〔至第〕四日,則用第四方。如壞症,另用壞症方(按:回毒方、回毒歲久不愈方,應在此條後)。

白話文:

如果能夠服用這五種方劑,預計七天內就會見效。以上是根據兒童的年齡,小的就按照第一個方劑減量服用。例如兒童已經發燒,每天使用第三個方劑,第四天就使用第四個方劑。如果是嚴重疾病,則另外使用針對嚴重疾病的方劑。(註:解毒方、久治不愈的解毒方,應該在這一條之後。)

此外,在《方論》及《兒科》中有「治火丹方」二方,《石室秘錄》中則無。

《方論》中尚有「洗胎毒方」、「口瘡方」、「夜啼方」、「尿血方」、「寒積食積方」,《兒科》及《石室秘錄》則均無。

白話文:

在《方論》中,列有「洗胎毒方」、「口瘡方」、「夜啼方」、「尿血方」、「寒積食積方」,而在《兒科》和《石室祕錄》中都沒有這些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