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採

《醫方選要》~ 卷之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4)

1. 中濕門

夫濕者,火土相蒸之氣也。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人為脾。體虛之人,或為風雨所襲,或臥卑濕之地,或涉大水深澤,或汗出沾衣,侵淫脾腎,皆能成濕。夫濕能傷脾,脾土一虧,諸證生焉。滯而為喘嗽,漬而為嘔吐,滲而為泄瀉,溢而為浮腫。濕鬱脾中則發黃。濕流腎內則重著,身重腰痛。

白話文:

濕氣是由火和土的蒸氣形成的。在自然界中,它表現為濕度,在地球上表現為土壤,在人體中表現為脾臟。體質虛弱的人,如果受到風雨侵襲,或者睡在潮濕低窪的地方,或者涉水過深,或者出汗浸透衣物,就會侵入脾臟和腎臟,都能導致濕氣形成。濕氣會損傷脾臟,脾臟一虛弱,就會產生各種症狀。濕氣滯留會引起喘咳,浸漬會引起嘔吐,滲透會引起腹瀉,溢出會引起浮腫。濕氣鬱積在脾臟中會導致黃疸。濕氣流入腎臟內部會造成水腫,身體沉重,腰部疼痛。

濕入關節則一身盡痛。挾風則頭目昏眩,嘔噦心煩;兼寒則拳攣掣痛,無汗惡寒;帶熱則煩渴引飲,心腹疼痛,多汗。中濕之證,其脈多沉緩而微,其證四肢重痛不舉,法當利其小便,或輕汗以散之,或溫燥以除之。《經》云: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具方於後,隨證治之。

白話文:

濕氣進入關節,會導致全身疼痛。如果同時伴有風,則會頭暈目眩、噁心嘔吐、心跳煩躁不安;若同時伴有寒氣,則會拳頭攣縮、抽痛,無汗畏寒;若同時伴有熱氣,則會口渴、喝很多水、心腹疼痛、盜汗。濕氣證的身體表現,主要是脈象沉緩微弱,症狀包含四肢沉重疼痛、舉不起來,治療方法應當以利尿、輕微出汗來散濕,或溫燥的方式來祛除濕氣。《黃帝內經》中提到:治療濕氣證如果不利尿,就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具體的治療方法記載在後,根據不同的證狀進行治療。

防己黃耆湯,治風濕相搏,客於皮膚,四肢少力,關節煩疼。

防己(三錢),黃耆(四錢),白朮(三錢),甘草(一錢)

白話文:

防己 (15 公克),黃耆 (20 公克),白朮 (15 公克),甘草 (5 公克)

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一個,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白話文:

製成一劑藥,加入兩碗水,配上三片生薑和一顆紅棗,煎煮至剩下一碗,不限時間服用。

羌活勝濕湯,如脊痛項強,腰似折,項似拔,上衝頭痛,及足太陽經不行。

白話文:

羌活勝濕湯,適用於脊椎疼痛,頸部僵硬,腰部有斷裂感,頸部有拔伸的感覺,頭痛向上衝擊,以及足太陽經氣血不通的情況。

羌活獨活(各二錢),藁本防風蔓荊子川芎(各一錢),甘草(炙半錢)

白話文:

羌活、獨活(各 6 公克),藁本、防風、蔓荊子、川芎(各 3 公克),甘草(炙烤,1.5 公克)

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後溫服。如身重腰沉沉然,乃經中有濕熱也,加黃柏一錢、附子半錢、蒼朮二錢。

白話文:

把藥材製成一副,用水兩碗煎煮,煎到剩下只有一碗,吃完飯後溫熱服用。如果身體沉重、腰部痠痛,可能是經絡中濕熱過重,這時可以加入一錢黃柏、半錢附子、二錢蒼朮。

滲濕湯,治坐臥濕地,或為雨露所襲,身重腳弱,關節疼痛,發熱惡寒,或多汗惡風,或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白話文:

滲濕湯:治療長期坐在或臥在潮濕的地方,或被雨露淋濕,導致身體沉重、腳步虛弱、關節疼痛、發燒惡寒,或者多汗怕風,或小便困難、大便稀溏。

白朮(三錢),乾薑(炮),白芍藥,附子(炮,去皮臍),白茯苓(去皮),人參(各一錢),桂枝(不見火),甘草(炙各半錢)

白話文:

  • 白朮:3 錢
  • 炮製的乾薑
  • 白芍藥
  • 去皮臍的炮製附子
  • 去皮的白茯苓
  • 人參:各 1 錢
  • 不用火焙乾的桂枝
  • 炙甘草:各 0.5 錢

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紅棗一枚,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清燥湯,六、七月之間,濕令大行,子能令母實而熱旺,濕熱相合而刑庚大腸,故寒涼以救之;燥金受濕熱之邪,寒水生化之源源絕則腎虧,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軟癱瘓不能動,行走不正,兩足欹側,以此藥主之。

白話文:

清燥湯

在六、七月間濕氣盛行之時,腎水會導致體內火熱旺盛,濕熱交合,進而傷害大腸。因此,以寒涼之藥來治療。

乾燥的金屬性受濕熱之邪侵襲,導致寒水無法生化,腎臟功能衰弱,出現痿弱之症。腰部以下痿軟無力,行走不正,兩腳歪斜。因此,此藥方用於治療此症。

蒼朮(米泔浸,一錢半),五味子(十四個),綿黃耆,黃連,白朮,橘皮,白茯苓(去皮),當歸(各一錢),人參,生地黃(各七分),麥門冬(去心),神麯(炒),豬苓,黃柏(酒炒),甘草,澤瀉(各半錢),柴胡升麻(各三分)

白話文:

蒼朮(用米湯浸泡,取一錢半),五味子(14顆),綿黃耆,黃連,白朮,橘皮,白茯苓(去皮),當歸(各一錢),人參,生地黃(各七分),麥門冬(去中心),神曲(炒製),豬苓,黃柏(用酒炒製),甘草,澤瀉(各半錢),柴胡,升麻(各三分)

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生附湯,治受濕腰疼痛。

附子(生用),牛膝(酒浸,焙),厚朴(薑製),乾薑(生用),白朮,茯苓,甘草(炙,各二錢半),蒼朮(炒),杜仲(姜炒各半兩)

白話文:

附子(生用) 牛膝(用酒浸泡,再焙乾) 厚朴(用薑汁製過) 乾薑(生用) 白朮 茯苓 甘草(炙用,各兩半) 蒼朮(炒用) 杜仲(用薑汁炒用,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八分,去柤,食前服。

除濕湯,治寒濕所傷,身體重著,腰腳痠疼,大便溏泄,小便赤澀。

半夏曲(炒一錢半),厚朴(薑製一錢半),蒼朮(米泔浸二錢),藿香(二錢),陳皮(去白一錢半),白茯苓(去皮二錢),白朮(二錢),甘草(一錢)

白話文:

半夏(炒半錢) 厚朴(用薑汁處理半錢) 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兩錢) 藿香(兩錢) 陳皮(去白色部分一錢半) 茯苓(去掉外皮兩錢) 白朮(兩錢) 甘草(一錢)

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七片、紅棗一枚,煎至一盅,食前服。

腎著湯,治腎虛傷濕,身重,腰冷如坐水中,不渴,小便自利。

乾薑(炮),茯苓(去皮各二錢),甘草(炙),白朮(各一錢)

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八分,食前溫服。

乳香沒藥丸,治遠年近日,風濕腳氣攻注,節膝或腫或疼,筋攣不能屈伸,腳不能踏地,及一切疼痛不已。

白話文:

乳香沒藥丸,用於治療長年或近期發生的風濕腳氣。症狀包括關節腫脹或疼痛,筋脈攣縮無法彎曲伸展,腳無法踩踏地面,以及各種持續性的疼痛。

乳香(另研),沒藥(另研),骨碎補(去毛),五靈脂(去土),砂仁白附子甜瓜子,牛膝(酒浸一宿),當歸(酒洗),木瓜地龍(去土),木鱉子(各一兩),白牽牛(炒三兩)

白話文:

乳香(另行研磨),沒藥(另行研磨),骨碎補(去除毛髮),五靈脂(去除泥土),砂仁,白附子,甜瓜子,牛膝(浸泡在酒中一晚),當歸(用酒洗淨),木瓜,地龍(去除泥土),木鱉子(各一兩),白牽牛(炒製三兩)

上為細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木瓜湯下或溫酒亦得,食前服。

白話文:

最後要服用的藥丸非常細小,大小就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粒,用溫熱的木瓜湯或溫酒送服。在飯前服用。

木瓜虎骨丸,治寒濕合而成痹,腳痛不仁,疼痛少力,足下隱痛,不能踏地,腰腿筋攣,不能屈伸,及項背拘急,手臂無力,耳內蟬鳴,頭眩目旋,及腳氣行步艱難。

白話文:

木瓜虎骨丸,用於治療寒濕結合導致的痺症。症狀包括腳部疼痛、麻木、無力,腳底隱隱作痛、無法踏地,腰腿筋攣、無法彎曲伸展,以及頸部和背部僵硬,手臂無力,耳鳴,頭暈目眩,以及腳氣病導致行走困難。

木瓜,血竭(另研),沒藥(另研),虎脛骨(酒炙),木香自然銅(醋淬七次),楓香,骨碎補(去毛),當歸(酒洗),甜瓜仁,敗龜版(酥炙),肉桂(各一兩),安息者(酒炒一兩),乳香(另研五錢),地龍(去土二兩)

白話文:

  • 木瓜
  • 血竭(研磨成粉)
  • 沒藥(研磨成粉)
  • 虎脛骨(用酒炙過)
  • 木香
  • 天然銅(用醋淬過七次)
  • 楓香
  • 骨碎補(去毛)
  • 當歸(用酒洗過)
  • 甜瓜仁
  • 敗龜版(用酥炙過)
  • 肉桂(各一兩)
  • 安息香(用酒炒過,一兩)
  • 乳香(研磨成粉,五錢)
  • 地龍(去土,二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食前溫酒送下。

除濕丹,治諸濕客搏,腰膝重痛,足脛浮腫,筋脈拘急,津液凝澀,便溺不利,目赤,癮疹,疥癬,走注,腳氣,盡皆治之。

白話文:

除濕丹,可以治療各種因濕氣入侵引起的疾病,包括腰膝疼痛、腳踝腫脹、筋脈緊繃、津液凝滯、排便困難、眼睛發紅、濕疹、疥癬、遊走性疼痛、腳氣等。

檳榔甘遂威靈仙,澤瀉,赤芍藥,葶藶,乳香,沒藥(各一兩),牽牛(五錢),大戟(炒三兩),陳皮(去白四兩)

白話文:

檳榔、甘遂、威靈仙、澤瀉、赤芍藥、葶藶、乳香、沒藥(各 60 克),牽牛(30 克),大戟(炒後 180 克),陳皮(去白色部分 240 克)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漸加八、九十丸,食前溫白湯送下。服藥後,忌酒濕面二、三日。一方有澤瀉、陳皮各一兩,無葶藶。

白話文:

研磨中藥成細粉末。用麵粉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六十丸,逐漸增加至八九十丸,飯前用溫熱的白開水送服。服用藥物後,忌諱飲酒、洗頭二至三日。另一方劑中只有澤瀉和陳皮,各一兩,沒有葶藶。

瓜蒂搐鼻法,治傷濕,鼻塞頭痛。

上用甜瓜蒂為末,令病人口含水,搐一字,在鼻中流出黃水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