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藥治通義》~ 卷十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6)

1. 小兒服湯法

劉通真曰。一月以內。可與百日同。周歲可與二歲同。三歲可與四歲同。五歲可與六歲同。同者。謂其多少為一服。雖然大約如此。更詳其疾之輕重。而增減之。孫思邈言。龍膽調中二湯云。兒生一日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生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分三服。生十六日至二十日。

取二合。分三服。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取三合分三服。生三十日至四十日。以五合分三服。恐五合未得自斟酌。上此二方。准一日已上。四十日以來兒方法具此。後欲虛方者。宜一準此為率。乃至五六歲。皆節次加減之。不煩重述。(幼幼新書。引萬全方。)

小青龍加石膏湯方後曰。小兒服四合。蓋大約言也。千金又曰。四十日至六十日兒。六合為三服。六十日至百日兒。一服二合半。百日至二百日兒。一服三合。(出恆山湯方後。升麻湯紫菀湯。並同。)二百日至期歲。一服五合。(出五香連翹湯方後。)五歲兒。服一升。

二歲服六合。(治咳逆喘息。如水雞聲方。)五六歲者。一服四五合。七八歲者。一服六合。十歲至十四五者。加大黃半兩。足水為一斗。煮取六升半。分三服。(五香枳實湯。)蓋五歲以下。說有異同。或隨藥力緊慢者。要皆用小量也。

又按與藥之法。古方有以綿著湯中。捉綿滴兒口中者。(千金。桂枝湯之類。)又有傅藥乳頭。令兒和乳咽之者。(肘後千金。錢氏等。此法甚多。)又有令乳母服藥者。(千金。耆婆萬病圓之類。)今俗亦皆為之。

2. 服丸散酒法

若用毒藥療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為度。(本草白字。)

陶隱居曰。上本說如此。按今藥中。單行一兩種有毒物。只如巴豆甘遂之輩。不可便令至劑爾。如經所言。一物一毒。服一丸如細麻。二物一毒。服二丸如大麻。三物一毒。服三丸如胡豆。四物一毒。服四丸如小豆。五物一毒。服五丸如大豆。六物一丸。服六丸如梧子。從此至十。

皆如梧子。以數為丸。而毒中又有輕重。且如狼毒鉤吻。豈同附子芫花輩邪。凡此之類。皆須量宜也。(同上黑字。)

按寇宗奭曰。凡服藥多少。雖有所說一物一毒。服一丸如細麻之例。今更合別論。緣人氣有虛實。年有老少。病有新久。藥有多毒少毒。逐事斟量。不可採此為例。但古人凡設例者。皆是假令。豈可執以為定法。此說有理。

又曰。凡散。日三者。當取旦中暮進之。四五服。則一日之中。量時而分均也。(肘後百一方序。)

孫真人曰。凡丸藥。皆如梧桐子大。補者十丸為始。從一服漸加。不過四十丸。過亦損人。云一日三度服。欲得引日多時。不闕藥氣。漸漬熏蒸五臟。積久為佳。不必頓服早盡為善。徒棄名藥。獲益甚少。(千金方。)

按丸散湯使。隱居稱有須酒服者。而仲景所用。不過三四。沸湯服。取其溫養。酒服。取其宣達。醫心方。引蔣孝琬曰。用散和酒服之。酒能將藥氣。行入人穴中。以去邪。聖濟總錄曰。古法服藥。多以酒者。非特宣通血氣而已。亦以養陽也。又治漏風。四神散方後曰。以熱酒一升投之。

如飲酒不得人。用沸湯投之。亦得。蓋本於備急丸。以暖水若酒服。)白飲服。取其適胃。漿水服。取其清熱。是已。降至宋元。隨證異法。不勝枚舉。又孫臺石簡明醫彀曰。如細丸湯送。大丸及末藥。先以湯調勻。添湯嚥下。

又按古人用丸散。欲其黏滯膈胃。浸潤為功者。服餌之際。別自有法。丸。有噙化。(既詳於第九卷。)散。有吸咽。(千金咳嗽門。有鍾乳七星散等三方。云。治下篩。作如大豆。七聚七星形。以小筒吸取。酒送下云云。宜閱原文。)有舐吃。(永類鈐方。暴嗽。立案散。

皂角。江子。半夏杏仁。為末。每服半錢。生薑汁調。放手心。用舌點舐之。立效。又喘急中。有選奇七七散。又醫方集成。翻胃。此證如水穀並不能下。方便集中。一方。用丁香。附子。為末。於掌中舐吃。亦一法也。又載有一方。今不錄。又活幼心書。速效散。治長成小兒。

因他物成跌著。觸損兩目。血脹腫痛。荊芥薄荷。草決明。甘草。為粗末。和半生半炒芝麻等分。抄二錢。在掌中盛。以干吃咀嚼。味盡吐去渣。三五次即效。又必勝散。見於前。)皆宜臨證擇用焉。

孫真人曰。凡服酒藥。欲得使酒氣相接。無得斷絕。絕則不得藥力。多少皆以知為度。不可令至醉及吐。則大損人也。(千金方。)

按陳月朋本草蒙筌曰。藥酒。補虛損證。宜少服旋取效。攻風濕證。宜多飲速取效。斯言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