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 (1)

1. 治小兒癰瘡諸方

夫小兒六腑不和。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則壅遏不通。稽留於經絡之間。結腫而成癰。其狀腫。上皮薄而澤是也。熱氣乘之。熱勝於寒。熱盛於肉血腐敗。化為膿。若膿漬之後。其瘡不瘥。故曰癰瘡也。

白話文:

小孩子的六腑功能不協調,寒氣入侵皮膚,與血液結合,導致氣血不通,滯留在經絡中,形成腫脹,變成癰。這種腫脹的特徵是腫脹部位表皮薄而光澤。如果熱氣趁虛而入,熱氣大於寒氣,熱氣會導致肉血腐敗化膿。如果膿液流出後,瘡口仍然沒有癒合,這就是癰瘡。

治小兒癰腫成瘡。臟腑壅滯。犀角散方。

犀角屑(半兩),麥門冬(三分去心焙),玄參(半兩),赤芍藥(半兩),薺苨(半兩),葳蕤(半兩),川升麻(半兩),甘草(一分),紅雪(半兩)

白話文:

犀牛角粉(10克),麥門冬(6克,去核後炒製),玄參(10克),赤芍藥(10克),薺菜(10克),葳蕤(10克),川升麻(10克),甘草(2克),紅雪(10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分減服之。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物研磨成粗糙的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取一小杯水進行煎煮,待藥液煎煮至只剩五分之一時,去除藥渣。加入半杯竹瀝,再煎煮一兩沸。根據孩子的體型大小,不限時間,酌量分次服用。

治小兒心肺熱毒。攻於諸處。生癰瘡。及項腋下有結核。煩熱疼痛。不得睡臥。宜服吳藍葉散方。

吳藍葉(半兩),黃芩(一分),大青(一分),犀角屑(半兩),玄參(半兩),川升麻(半兩),梔子仁(半兩),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黃耆(半兩銼),連翹子(半兩),甘草(半兩)

白話文:

吳藍葉(15克),黃芩(3克),大青葉(3克),犀牛角粉末(15克),玄參(15克),川升麻(15克),梔子仁(15克),川大黃(9克,切碎微炒),黃耆(15克,切碎),連翹(15克),甘草(15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分減溫服。

治小兒癰瘡。及丹毒瘡癤。漏蘆散方。

漏蘆(一分),麻黃(一分去根節),連翹(一分),川升麻(一分),黃芩(一分),白蘞(三分),甘草(一分),川芒硝(一分),川大黃(一兩銼微炒)

白話文:

漏蘆(3克),麻黃(3克,去除根和節),連翹(3克),川升麻(3克),黃芩(3克),白蘞(9克),甘草(3克),川芒硝(3克),川大黃(30克,微炒研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分減溫服。

治小兒癰瘡膿漬。數日不止。致體虛煩熱。頭痛昏悶。黃耆散方。

黃耆(半兩銼),防風(半兩去蘆頭),川升麻(半兩),羚羊角屑(半兩),石膏(一兩),甘草(半兩),地骨皮(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茯苓(半兩),芎藭(一分)

白話文:

材料:

  • 黃耆 25 克(切片)
  • 防風 25 克(去除蘆頭)
  • 川升麻 25 克
  • 羚羊角屑 25 克
  • 石膏 50 克
  • 甘草 25 克
  • 地骨皮 25 克
  • 人參 25 克(去除蘆頭)
  • 白茯苓 25 克
  • 芎藭 1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分減溫服。

治小兒癰瘡。膿水出不盡。心中煩悶不已。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三分去心焙),紫葛(半兩銼),黃耆(半兩銼),川升麻(半兩),犀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木通(半兩銼)

白話文:

麥門冬(三錢,去中心部分烘乾),紫葛根(半兩,切碎),黃芪(半兩,切碎),川升麻(半兩),犀牛角粉(半兩),甘草(半兩,烘烤至微紅後切碎),木通(半兩,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分減溫服。

治小兒癰瘡。臟腑壅熱太過。心神煩悶。大小便不通。大黃散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升麻(半兩),梔子仁〔二(一)分〕,川朴硝(半兩),葵子(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以利為度。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癰瘡。臟腑澀滯。大麻仁丸方。

大麻仁(二兩),木香(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牛蒡子(一兩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白話文:

  • 大麻籽:2 兩
  • 木香:0.5 兩
  • 枳殼:0.5 兩(用麵粉炒至微黃,去掉裡面的果肉)
  • 牛蒡子:1 兩(微炒)
  • 甘草:0.5 兩(烤至微紅,切碎)
  • 川大黃:1 兩(切碎,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熟水下十丸。以利為度。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粉末,拌入蜂蜜揉成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時,用溫水送服 10 顆,以大便通暢為準。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型調整服用的數量。

治小兒瘡腫。毒熱赤疼痛。消腫散方。

川大黃(三分),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別研),鹽花(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杏仁。以新汲水和。稀稠得所。旋取塗瘡腫上。干即易之。以效為度。

治小兒癰瘡腫方。

益母草(不限多少銼碎)

上搗取汁。每服半合。量兒大小。加減服之。更以滓敷癰瘡上良。

又方。

上雞羽毛六枚。燒灰細研。以水調服之。即潰。

又方。

伏龍肝末。以好醋調。作膏。塗於故帛上。貼之。

又方。

上地松爛搗敷之。干即易之。

又方。

上以馬齒莧爛搗敷之。

又方。

赤小豆末。以雞子白和塗之。

又方。

地龍糞。以新汲水調塗之。

又方。

龍葵菜。爛搗敷之。

又方。

雞腸草。爛搗敷之。

又方。

上蕓薹葉。爛搗敷之。

又方。

景天葉。爛搗敷之。

又方。

豬腦塗紙上貼之。干即易之。日數易之。

又方。

芥子爛研。水調塗紙上。貼之。

又方。

上蔞石末和蒜。搗封上。日二易之。

又方。

馬鞭草。搗敷上。即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