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仁丸

DA MA RE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大腸經 16%
心經 13%
肝經 13%
胃經 13%
肺經 10%
小腸經 6%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大麻仁丸

組成

  • 火麻仁:瀉下、利水滲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潤肺、降氣和潤燥。
  • 枳實: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
  •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
  •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主治功效

  • 虛勞:身體虛弱,精力不濟。
  • 小便不利:排尿困難,尿量減少。
  • 心神煩悶:心情煩躁,情緒不穩。
  • 不欲飲食:沒有食慾,不想吃東西。
  • 四肢羸瘦:四肢瘦弱無力,肌肉萎縮。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6-9 克,一日 2-3 次。

禁忌

  • 孕婦禁用。
  • 脾胃虛寒者慎用。

總結

大麻仁丸是一中醫方劑,具有瀉下、利水滲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潤肺、降氣和潤燥等功效,適用於治療虛勞、小便不利、心神煩悶、不欲飲食、四肢羸瘦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大麻仁2兩(銼,研如膏),防風1兩(去蘆頭),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旋覆花1兩,川大黃3兩(銼碎,微炒),木香1兩,檳榔1兩,川升麻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為末。以不蛀皂莢20梃,捶碎,用水4升,揉取汁,慢火熬成膏,入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火麻仁丸」。

方劑組成解釋


火麻仁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枳實具有行氣破結的功效,赤芍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杏仁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大黃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橘皮具有理氣化痰的功效。本方由以上六味中藥組成,具有潤腸通便、清熱利水的功效,主治虛勞、小便不利、心神煩悶、不欲飲食、四肢羸瘦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因此服用本方後,大便會變得稀軟,如果出現腹瀉的症狀,應立即停藥。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肺結核腳氣病大便秘結排尿困難尿道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前列腺增生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胃腸出血骨質疏鬆症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大麻仁丸, 出處:《聖惠》卷七十二。 組成:大麻仁2兩(别搗如膏),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檳榔1兩,木香1兩,枳殼1兩(麸炒微黃,去瓤)。 主治:婦人腸胃風結,大便常秘。

大麻仁丸, 出處:《聖惠》卷十八。 組成:大麻仁2兩(研入),鬱李仁1兩(湯浸,去皮,研入),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木通1兩(銼),羚羊角屑1兩(銼)。 主治:熱病大便不通。

大麻仁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一。 組成:大麻仁3兩,木香1兩,枳殼1兩(麸炒微黃,去瓤),牛蒡子2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川大黃3兩(銼碎,微炒)。 主治:發背及一切癰腫,臟腑澀滯,大小便不通。

大麻仁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九。 組成:大麻仁2兩,枳實1兩(麸炒微黃),赤芍藥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主治:虛勞,小便不利、心神煩悶,不欲飲食,四肢羸瘦。

大麻仁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八。 組成:大麻仁3兩(别研如膏),川大黃2兩(銼,研,微炒),訶黎勒皮2兩,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主治:積年心腹氣、肺氣、腳氣、冷熱氣、痃癖氣,不能飲食,縱食不消,臟腑不調,大腸秘澀。

大麻仁丸, 出處:《聖惠》卷六。 組成:大麻仁2兩(銼,研如膏),防風1兩(去蘆頭),枳殼1兩(麸炒微黃,去瓤),旋覆花1兩,川大黃3兩(銼碎,微炒),木香1兩,檳榔1兩,川升麻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 主治:肺臟風毒,皮膚結硬,及遍身瘙癢生瘡,大腸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