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六 (1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六 (12)

1. 治轉脈瘻諸方

夫轉脈瘻者。由飲酒大醉。夜臥不安。多驚欲嘔。轉側失枕之所生也。始發之時。在其頸項脈轉。身如振。使人寒熱。其根在於小腸也。

白話文:

頸部脈搏抽動的瘻病,是由於飲酒過量大醉。晚上睡覺不安,驚悸欲吐。翻來覆去弄亂枕頭所引起的。發病初期,頸項脈搏跳動,身體顫抖,令人寒熱交加。病根在小腸。

治轉脈瘻。發於頸項。寒熱有膿。宜服連翹散方。

連翹(一兩半),玄參(一兩半),木香(一兩半),川升麻(一兩),枳殼(一兩半麩炒微黃去瓤),昆布(一兩半洗去鹹味),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大麻仁(二兩)

白話文:

連翹(90克),玄參(90克),木香(90克),川升麻(60克),枳殼(90克,麩炒至微黃,去瓤),昆布(90克,洗淨去鹹味),川大黃(120克,切碎微炒),大麻仁(120克)

上件藥。細羅為散。每日空心。以粥飲調下一錢。

治轉脈瘻。發於頸腫痛。寒熱。出膿水不止。斑蝥丸方。

斑蝥(一分以糯米拌炒米黃為度去頭足翅),人參(三分去蘆頭),地膽(一分以糯米拌炒米黃為度去頭足翅),當歸(三分),川升麻(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焙),白朮(三分),桂心(三分),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鍾乳粉(三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防風(半兩去蘆頭),續斷(三分),麝香(一分細研),白礬(一兩燒令汁盡)

白話文:

斑蝥:

  • 一分,與糯米拌炒至米黃色,去除頭足翅。

人參:

  • 三分,去除蘆頭。

地膽:

  • 一分,與糯米拌炒至米黃色,去除頭足翅。

當歸:

  • 三分。

川升麻:

  • 三分。

麥門冬:

  • 一兩,去除心,炒焙。

白朮:

  • 三分。

桂心:

  • 三分。

川大黃:

  • 三分,切碎,稍微炒一下。

鍾乳粉:

  • 三分。

甘草:

  • 一分,炙燒至微紅,切碎。

防風:

  • 半兩,去除蘆頭。

續斷:

  • 三分。

麝香:

  • 一分,細磨。

白礬:

  • 一兩,燒製至無汁液為止。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酒下十丸。日三服。

白話文:

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再和入研碎的藥材,混勻。然後加蜂蜜煉製,搗杵三百多下。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溫酒送服十丸,一天服用三次。

治轉脈瘻。漏蘆膏方。

漏蘆(二斤),藁本(二斤),白馬糞(半斤),白牛糞(半斤),白豬糞(半斤),白雞糞(半斤),白羊糞(半斤)

白話文:

漏蘆(兩公斤),藁本(兩公斤),白馬糞(半公斤),白牛糞(半公斤),白豬糞(半公斤),白雞糞(半公斤),白羊糞(半公斤)

上件藥。漏蘆藁本細銼。諸糞等。各於石上燒作灰。細研。以煉了豬脂二斤煎。以亂髮一兩半。合發消盡。乃下漏蘆等。煎五六沸。濾去滓。再煎成膏。傾於瓷盒內盛。每用時。先以鹽湯洗。新帛拭乾。然後敷膏。當以帛裹。勿使冷風吹著。每日兩上貼之。

白話文:

上面說的藥方:

漏蘆的莖葉、本細細切碎。糞便等各種材料,在石頭上燒成灰。將灰細細研磨。用煉製後的豬油二斤煎煮。加入亂髮一兩半。等到亂髮完全溶解,再放入漏蘆等材料。煎五六次。過濾掉渣滓。然後繼續煎煮,直到形成膏狀。倒入瓷盒中。

使用時,先用鹽水清洗患處。用乾淨的絲帛擦乾。然後敷上藥膏。用絲帛包住敷料,防止冷風吹到。每天敷兩次。

2. 治風瘻諸方

夫風瘻者。風邪在經脈。經脈結聚所成。或諸瘡得風不即瘥。變作瘻也。其得風者。是因瘡遇冷。膿汁不盡乃成也。其風在經脈者。初生之時。其狀如腫。有似覆手。搔之則皮脫赤汁出。乍腫乍減。漸漸生根。結實附著骨間。不知首尾。後潰成瘻。若至五十日不消不潰。變成石腫。

白話文:

風瘻是指風邪在經脈中滯留,導致經脈鬱結所形成的疾病。或者患者身上有瘡傷,受到風寒侵襲,導致瘡傷沒有及時癒合,轉變為瘻管。

如果風寒侵入瘡傷,是因瘡傷受到寒冷刺激,膿液沒有完全排盡,從而演變成風瘻。

當風邪在經脈中停留時,初期表現為局部腫脹,形狀像覆蓋住的手掌。如果用手抓撓,會脫落一層皮,並有紅色液體滲出。腫脹會時而加重,時而減輕。逐漸地在骨頭之間生根,結出堅硬的腫塊,患者無法分辨它的頭尾。後來這個腫塊潰爛,形成瘻管。

如果五十天後腫塊既不消失也不潰爛,就會變成石腫。

名為石癰。久久不治。令人寒熱。惡氣入腹。絕悶。刺心及咽項皆腫。不治者死也。

治風瘻出赤水。腫痛。宜服內消檞皮散方。

檞皮(一分炙黃),玄參(一分),苦參(一分銼),蟬殼(五枚),斑蝥(二七枚去頭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黃為度),白殭蠶(四十九枚微炒)

白話文:

  • 橘子皮(一分,烘烤至金黃色)
  • 玄參(一分)
  • 苦參(一分,切碎)
  • 蟬殼(五枚)
  • 西班牙蒼蠅(27枚,去除頭、腳、翅膀,與糯米一同翻炒至糯米變黃)
  • 白殭蠶(49枚,略微炒過)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日空心。以鹽茶調下二錢。良久。以鹽茶投之。小便內當取下惡物。

治風瘻赤腫。膿汁不止。神效斑蝥丸方。

斑蝥(一分去頭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黃為度),連翹(二兩),烏蛇(三分去皮骨酒浸一宿炙令黃),玄參(三分),漏蘆(三分),荏子(三分),空青(三分燒過細研),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牛蒡子(一兩半微炒),黑豆黃(二分)

白話文:

  • 斑蝥(1錢,去除頭、足、翅,與糯米拌炒,炒至米粒變黃)
  • 連翹(2兩)
  • 烏蛇(3錢,去除皮、骨,浸泡在酒中一夜,然後烘烤至變黃)
  • 玄參(3錢)
  • 漏蘆(3錢)
  • 荏子(3錢)
  • 空青(3錢,燒過後細研成粉)
  • 川大黃(1兩,切碎,微炒)
  • 牛蒡子(1.5兩,微炒)
  • 黑豆黃(2錢)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空青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日空心。及夜臥時。以溫酒下五丸。漸加至十丸。

白話文:

準備好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青黛一起磨勻。加入蜂蜜和搗三百到兩百下。丸成綠豆大小。每天空腹和睡前,用溫酒送服五丸。逐漸增加至十丸。

治風瘻。松脂煎方。

松脂(一兩細研),硫黃(一兩細研),狼毒(半兩),白蘞〔一(二)兩〕,豬腦(一具)

白話文:

松脂(一兩,研磨成細粉) 硫黃(一兩,研磨成細粉) 狼毒(半兩) 白附子(一兩或兩兩) 豬腦(一個)

上件藥。先用水二升。煮豬腦取汁半升。又以水三升。煎狼毒白蘞取汁半升。濾去滓。與豬腦汁一處。煎令稠。次下松脂硫黃末。攪令勻。每用。以綿裹如大豆大。納瘡中。七日瘥。至三七日病本悉除。

白話文:

上述藥方:

首先用水兩升煮豬腦,取半升汁液。再用水三升煎煮狼毒、白蘞,取半升汁液。過濾去除殘渣,將豬腦汁與狼毒白蘞汁液混合在一起。煎煮至濃稠,然後加入松脂和硫磺粉末,攪拌均勻。

每次使用時,用棉花包裹成大豆大小的藥丸,放入傷口內。七天後可以癒合。重複使用三到四次,就能完全消除病竈。

治風瘻。消腫化膿。露蜂房膏方。

露蜂房(半兩),蛇蛻皮(半兩),玄參(半兩),黃耆(半兩銼),蛇床仁(一分),亂髮(半兩),黃丹(五兩),黃蠟〔一(二)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細研)

白話文:

露蜂房(30克),蛇蛻皮(30克),玄參(30克),黃耆(30克,切碎),蛇牀仁(6克),亂髮草(30克),黃丹(300克),黃蠟(60克(或120克)),杏仁(60克,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和尖頭,研磨成細粉)

上件藥。除黃丹蠟杏仁亂髮外。粗搗。以綿裹。用油三兩度浸一宿。別用油半斤。納杏仁及亂髮。煎令發消盡。後下諸藥。同煎十數沸。綿濾。更下於鐺中。然後下黃丹及蠟。又煎六七沸。用柳篦子急攪令勻。滴於水中不散成珠子。即傾於瓷器中盛。每取帛上塗貼。日一換之。以瘥為度。

白話文:

上一個藥方:

去掉黃丹、蠟、杏仁和亂髮以外的藥材。把這些藥材粗略搗碎,用棉布包裹起來。用三兩油浸泡一夜。

另外用半斤油,放入杏仁和亂髮。煎煮直到它們完全溶解。然後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十幾滾。用棉布過濾,再倒入鍋中。

接著加入黃丹和蠟,再次煎煮六七滾。用柳樹的枝條快速攪拌均勻。

滴入水中,如果能凝固成珠子狀,不散開,說明藥膏已經做好。將藥膏倒入瓷器中保存。

每次取適量藥膏,塗抹在布上,然後敷貼於患處。每天更換一次,直到痊癒為止。

治風瘻結腫。常出惡膿水。宜貼赤小豆散方。

赤小豆(一分),黃藥(一分),硝石(一分細研),川大黃(一分),木鱉子(三枚去頭),豬牙皂莢(五挺塗酥炙黃)

白話文:

赤小豆(1 份) 黃連(1 份) 硝石(1 份,研磨成細粉) 大黃(1 份) 木鱉子(3 枚,去除尖端) 豬牙皁莢(5 枚塗抹豬油,烤至變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不語津調塗。干即易之。

治風瘻方。

露蜂房(一枚炙令黃色)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一錢。以臘月豬脂調令勻。塗瘡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