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五 (3)

1. 治黃病小便淋澀諸方

夫黃病小便淋澀者,此由積熱在於心臟,流於小腸,則令小便澀少,下物如砂,而多疼痛也。

治心脾熱壅,皮肉面目悉黃,煩躁,小便赤澀,茅根散方。

茅根(二兩銼),秦艽(一兩去苗),犀角屑(三分),麥門冬(二兩去心),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黃芩(一兩),赤芍藥(三分),川朴硝(一兩)

白話文:

茅根(100 克,切片) 秦艽(50 克,去除根部) 犀角屑(1.5 克) 麥門冬(100 克,去除中心) 川大黃(75 克,切碎,輕微爆炒) 黃芩(50 克) 赤芍藥(1.5 克) 川朴硝(50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如人行十里再服,以利為度。

治心臟黃,結熱,面目四肢通黃,乾嘔,大便不通,小便赤澀,腹痛,心煩,木通散方。

木通(一兩銼),川木黃(一兩半銼碎,微炒),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黃芩(半兩)赤芍藥(一兩),前胡(一兩半去蘆頭),白朮(三分),梔子仁(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

白話文:

木通(60 克,切碎) 川木黃(90 克,切碎,略微炒過) 枳殼(30 克,炒香至微黃,去除果肉) 黃芩(30 克) 赤芍藥(60 克) 前胡(90 克,去除根須) 白朮(18 克) 梔子仁(18 克) 甘草(30 克,炙烤至微紅,切碎) 半夏(18 克,用熱水清洗 7 次,去除粘液)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大小便疏利為度。

白話文:

上述的藥材,搗成粗顆粒的粉末。每次取五錢藥粉,加入一大碗水,放入半分生的薑片,煎煮到剩下一半的量,去掉藥渣,不限時間,趁溫熱服用,以大小便通暢為準。

治黃病,小便赤澀,心神煩悶,蘧麥散方。

蘧麥(一兩),茵陳(一兩),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黃芩(一兩),梔子仁(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

白話文:

蘧麥:60 克 茵陳:60 克 川大黃:75 克(碾碎後微炒) 黃芩:60 克 梔子仁:60 克 麥門冬:75 克(去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服,以小便利為度。

治黃病,腹脹滿,小便澀而赤少,宜服此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川朴硝(二兩),梔子仁(一兩),黃柏(一兩銼),冬葵子(一兩)

白話文:

  • 川大黃(2兩,切碎,小火微炒)
  • 川朴硝(2兩)
  • 梔子仁(1兩)
  • 黃柏(1兩,切碎)
  • 冬葵子(1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四、五服,以利為度。

治黃病,心下橫堅,小便赤黃不利,疼痛,茵陳散方。

茵陳(一兩),前胡(三分去蘆頭),木通(一兩銼),赤茯苓(三分),椒目(一分微炒),赤芍藥(三分)

白話文:

茵陳(60 克),前胡(15 克,去除蘆頭),木通(60 克,切碎),赤茯苓(15 克),椒目(6 克,炒至微熱),赤芍藥(15 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二錢,日四、五服。

2. 治黃疸諸方

夫黃疸之病者,是酒食過度,臟腑熱極,水穀相併,積於脾胃,復為風濕所搏,結滯不散,熱氣鬱蒸所為也。故食已即如飢,其身體、面目、爪甲、牙齒及小便盡黃,而欲安臥,或身脈多赤、多青,皆見者,必發寒熱,此皆疸也。得而渴者,其病難療;而不渴者,其病易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發於陽部,必振寒而熱發也。

白話文:

黃疸病是由於過度飲酒進食,導致臟腑過熱,水谷食物堆積在脾胃中,又遇上風濕阻滯,造成熱氣鬱積而成。因此,患者常出現食後仍感飢餓、全身發黃(包括身體、臉部、指甲、牙齒)、小便發黃,並有嗜臥的現象。此外,患者脈象可能偏紅或偏青,還會出現發熱或惡寒的症狀,這些都是黃疸的表現。

如果黃疸患者同時感到口渴,則病情較難治療;如果不口渴,病情相對容易治療。如果黃疸出現在下半身,患者可能會嘔吐;如果出現在上半身,患者可能會發冷發熱。

治黃疸,心神煩躁,小便赤,大便難,不得安臥,茵陳散方。

茵陳(一兩),犀角屑(半兩),川升麻(一兩),梔子仁(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銼),黃芩(一兩),川朴硝(一兩)

白話文:

茵陳:半斤 犀角粉:四分之一斤 川升麻:半斤 梔子仁:一兩半 甘草:一兩半,烤成微紅色,切成小塊 黃芩:半斤 川朴硝:半斤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大小便利為度。

治黃疸,身目皆黃,皮膚如麴塵色,宜服此方。

梔子仁(一兩),石膏(三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栝蔞(乾者一枚),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木通(一兩銼),茵陳(一兩)

白話文:

梔子仁(50克),石膏(150克),川大黃(50克,切碎,略微炒黃),栝蔞(一個,乾的),甘草(50克,炙烤至微紅,切碎),木通(50克,切碎),茵陳(50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蔥白七寸,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大碗水和七寸長的蔥白,煮至剩下一半,濾去藥渣,不限時間,溫服。

治黃疸,其小便自利,白如泔色,此狀得之因酒過傷,宜服土瓜根散方。

土瓜根(一兩),白石脂(一兩),桂心(一兩),栝蔞根(一兩),菟絲子(一兩酒浸一日,曝乾,別搗為末),牡蠣(一兩燒為粉)

白話文:

土瓜根(50克),白石脂(50克),桂心(50克),栝蔞根(50克),菟絲子(50克,浸泡在酒中一天,晾乾,搗碎成粉末),牡蠣(50克,燒成粉末)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煮大麥粥飲調下二錢,日三、四服。

治黃疸,心膈躁熱,小便赤澀方。

茅根(三握細切),豬肉(半斤細切)

上件藥,先以水三大盞,煎茅根至二盞,去滓,入肉合作羹。盡一服,愈,

又方

赤小豆(一百粒),秫米(一百粒),雞糞白(一兩微炒)

白話文:

赤小豆(100顆) 小米(100顆) 雞糞白(1兩,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新汲水調下一錢,日三、四服。

治黃疸,身面悉黃,小便如濃梔子汁,茵陳丸方。

茵陳〔一(二)兩〕,黃芩(一兩半),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川升麻〔一兩半(一兩)〕

白話文:

茵陳〔一兩或兩兩〕,黃芩(一兩半),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除果肉),川大黃(一兩半切碎,微炒),川升麻〔一兩半(或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清粥飲下三十丸,日三、四服。

白話文:

把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用清粥送服三十丸,一天服三到四次。

治黃疸,大、小便難,喘息促,宜服此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甜葶藶(二兩隔紙炒令紫色)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二十丸,日三、四服,喘慢即藥止。

治黃疸,耳目悉黃,食飲不消,胃中脹熱,此腸間有燥糞,宜服此方。

上煎煉豬脂五兩。每服,抄大半匙,以蔥白湯調,頻頻服之,以通利為度。

白話文:

把上面煉好的豬油取五兩。每次服藥時,取大半湯匙的豬油,用蔥白湯調和,頻繁服用。直到藥物下行的效果暢通為止。

治黃疸,熱毒結在膈上壅煩悶,目赤口乾,宜服藜蘆散吐之方。

藜蘆(一兩炮,令少變色)

上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以吐為效。

治黃疸,有多時不瘥者,令人煩悶不食,四肢俱痛方。

茵陳(五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黃疸,精神昏亂,不食,言語倒錯方。

上以萱草根,搗取汁一小盞。服之,日三、四服。如無,取苜蓿根汁,亦得。

白話文:

用萱草根搗爛,取一小碗汁液。服用此汁液,每天三次或四次。如果沒有萱草根,也可以用苜蓿根汁代替。

治黃疸,內傷積熱,毒發出於皮膚,宜服麻黃發汗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搗碎)

上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以汗出為效,如人行十里汗未出,即再服。

治黃疸,熱毒在內,悶亂,坐臥不安方。

上燒亂髮灰,細研。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二錢。

治黃疸,大渴煩悶方。

苦瓠白瓤及子(三兩炒,令微黃)

上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溫粥飲調下二(一)錢。

治黃疸,百藥不瘥,宜服此方。

驢頭一枚,煮熟。以薑、薺啖之,並隨多少飲汁,即效。

治黃疸,毒氣鬱蒸,面目盡黃,寒熱發渴方。

上取小麥苗,搗絞取汁。飲半盞,晝夜五七度飲之,愈。無小麥,穬麥苗亦得。

白話文:

取用小麥的幼苗搗碎榨取汁液。每次喝半杯,白天和晚上各喝五到七次,即可痊癒。若沒有小麥,也可以用大麥的幼苗榨取汁液來飲用。

治黃疸,面目爪甲皆黃,心膈躁悶,宜用瓜蒂吹鼻散方。

瓜蒂(二七枚),赤小豆(二七粒),秫米(二七粒),丁香(二七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取如豆大納鼻中,痛搐之,須臾當出黃汁,或從口中出升余,則愈。若病重者,如一豆不瘥,即復納鼻中即效。

白話文:

上述的藥材搗成細粉。取如綠豆般大小的藥粉放入鼻中,會使鼻腔抽痛,過一會兒就會排出黃色液體,或者從口中吐出一些,這樣就能痊癒。如果病情較重,放入一豆大小的藥粉後還未好轉,可以再放入鼻中,很快就會起效。

治黃疸,面目盡黃,昏重不能眠臥方。

葫蘆瓤(如彈子大)

上以童子小便二合,浸之一炊時,取兩酸棗許汁,分納兩鼻中,須臾當滴黃水,為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