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四 (1)

1. 水病論

夫腎者主水。脾胃主土。土性剋水。脾與胃合。相為表裡。胃為水穀之海。今胃虛。不能傳化水氣。使水氣滲液經絡。浸漬腑臟。脾得水濕之氣。加之則病脾。病則不能制水。故水氣獨歸於腎。三焦不瀉。經脈閉塞。致使水氣溢於皮膚。而令腫也。其狀。目上瞼微腫。如臥蠶之狀。

白話文:

腎臟負責水液調節,脾胃負責土屬功能。土的性質剋制水。脾胃相合,表裡相通。胃部是食物消化吸收的場所。現在胃部虛弱,無法正常運化水氣。導致水氣滲透到經絡中,浸潤內臟。脾臟受到水濕之氣的影響,病情加重。脾臟受損,無法控制水氣。因此水氣獨自歸於腎臟。三焦不流通,經脈閉塞。導致水氣溢出到皮膚,引發水腫。這種水腫的表現是:眼睛上眼皮輕微腫脹,像臥蠶一樣。

頭脈動。時咳。股間冷。以手按腫處隨手而起。如皮裹水之狀。口苦舌乾。不得正偃。偃則咳清水。不得臥。臥則驚。驚則咳甚。小便黃澀是也。水病有五不可治。第一唇黑傷肝。第二缺盆平傷心。第三臍凸傷脾。第四足下平滿傷腎。第五背平傷肺。凡此五傷。必不可療也。

白話文:

頭部脈搏跳動,時不時咳嗽。大腿根部冰冷,用手按壓腫脹處,腫脹隨手而起,就像皮下包裹著水一樣。口苦舌乾,不能平躺。平躺就會咳出清水。不能平臥,會驚醒。驚醒後咳嗽會加劇。小便黃而混濁。

水病有五種不可治療的情況:

  1. 嘴脣發黑,損傷肝臟。
  2. 顴骨平坦,損傷心臟。
  3. 肚臍凸出,損傷脾臟。
  4. 足下平滿,損傷腎臟。
  5. 背部平坦,損傷肺臟。

凡是這五種損傷,都是無法治療的。

脈沉者水病也。脈洪大者可治。微細者不可治也。

2. 治十水腫諸方

夫十水者。青水。赤水。黃水。白水。黑水。懸水。風水。石水。里水。氣水是也。青水者。先由面目。腫遍一身。其根在肝。赤水者。先從心腫。其根在心。黃水者。先從腹腫。其根在脾。白水者。先從腳腫。上氣而咳。其根在肺。黑水者。先從足趺腫。其根在腎。懸水者。

白話文:

所謂「十水」,是指以下十種水腫:

  1. **青水:**從臉部開始腫脹,蔓延全身。根源在肝臟。
  2. **赤水:**從心臟開始腫脹。根源在心臟。
  3. **黃水:**從腹部開始腫脹。根源在脾臟。
  4. **白水:**從腳部開始腫脹,伴隨咳嗽。根源在肺部。
  5. **黑水:**從腳踝開始腫脹。根源在腎臟。
  6. 懸水:(內文無說明)

先從面腫至足。其根在膽。風水者。先從四肢起。腹滿大。目盡腫。其根在胃。石水者。先從四肢小腫。其腹獨大。其根在膀胱。里水者。先腹滿。其根在小腸。氣水者。乍盛乍虛。乍來乍去。其根在大腸。皆自榮衛痞澀。三焦不調。腑臟虛弱。所生雖名證不同。並令身體虛腫。

白話文:

腫從面部開始蔓延到腳。原因在膽。因風水引起的腫。腫從四肢開始。肚子脹大。眼睛腫得厲害。原因在胃。因石水引起的腫。腫從四肢輕微部位開始。肚子特別大。原因在膀胱。因裡水引起的腫。腫先從肚子開始脹大。原因在小腸。因氣水引起的腫。忽而腫脹明顯,忽而平穩。忽而出現,忽而消失。原因在大腸。這些腫的原因都是氣血凝滯,臟腑功能失調,臟腑虛弱所致。雖然具體病因不同,但都會導致身體水腫。

喘息上氣。小便黃澀也。

治十水之病。百方不愈。面目四肢俱腫。氣息喘急。寢臥不得。小便漸澀。腫脹氣悶。水不入口。垂命欲死。宜服神效葶藶散方。

甜葶藶(三兩隔紙炒令紫色),牽牛子(二兩半微炒),豬苓(二兩去黑皮),澤瀉(二兩),椒目(一兩半微炒)

白話文:

甜葶藶(3 兩,隔紙炒至呈紫色) 牽牛子(2.5 兩,略微炒過) 豬苓(2 兩,去除黑皮) 澤瀉(2 兩) 椒目(1.5 兩,略微炒過)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取蔥白三莖切。以漿水一大盞。煎取半盞。入清酒半盞。攪令勻。稍熱空腹。調下三錢。如人行五里以來。即煮漿水粥。切入蔥白。煮令爛熟。更入清酒五合。攪勻。面向東。熱吃令盡。不得吃鹽及諸麵食。至午後來。或小便下三五升。或大便通利。氣喘即定。腫減七分。隔日後再服。百日內切好將息。

白話文:

使用上述藥物,搗碎成粉末。取三根蔥白切碎,用一大碗漿水煎煮至半碗,加入半碗清酒,攪拌均勻。在空腹時稍微加熱,服用三錢。如果走過五里路,就煮一碗漿水粥,切入蔥白,煮至爛熟,再加入五合清酒,攪拌均勻。面朝東方,趁熱喝完。不可食用鹽和麵食類食物。到下午時分,會小便排泄三五升,或大便通暢,氣喘就會停止,腫脹消退七分。隔一天後再次服用。在服藥後一百天內,注意休息和調養。

治十水腫。大神驗木通散方。

木通(一兩半銼),澤瀉(三分),苦瓠子(一兩半),豬苓(一兩去黑皮),漢防己(三分),海蛤(一兩細研)

白話文:

木通(15 克,切碎),澤瀉(4.5 克),苦瓠子(15 克),豬苓(15 克,去除黑皮),漢防己(4.5 克),海蛤(15 克,研磨成細粉)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酒各半中盞。入蔥白五寸。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當下小便數升。腫消大效。

白話文:

把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末。每次服用四錢重。用半杯水和半杯酒,加入五寸長的蔥白。煎煮到只剩六分之一的量。去掉藥渣。於餐前溫熱服用。服用後會立即小便好幾次,消腫效果顯著。

治十種水氣。證候極惡。諸醫不療。宜服芫花散方。

芫花(一分醋拌炒令乾),澤瀉(一分),郁李仁(一分湯浸去皮微炒),牽牛子(一分微炒)甜葶藶(一分隔紙炒令紫色),滑石(三分),漢防己(一分),海蛤(半兩細研),甘遂(半兩煨令微黃),遽麥(半兩),檳榔(半兩),大戟(三分銼碎微炒)

白話文:

**芫花:**一分,用醋炒至乾燥。 澤瀉: 一分。 郁李仁: 一分,用湯浸泡去皮後,稍微炒一下。 牽牛子: 一分,稍微炒一下。 甜葶藶: 一分,隔著紙炒至變成紫色。 滑石: 三分。 漢防己: 一分。 海蛤: 半兩,研成細粉。 甘遂: 半兩,煨至微黃。 遽麥: 半兩。 檳榔: 半兩。 大戟: 三分,切碎後輕微炒一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空心。以橘皮湯調下。當先瀉下碧綠水。後下如爛羊脂。即瘥。如未瘥。隔日再服之。

白話文:

上述藥方:將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約 3.75 克),空腹時用橘皮水送服。服用後,會先排出綠色水,後續排出如爛羊脂的便便,即為痊癒。若尚未痊癒,隔一天再服用一次。

治十種水氣。皮膚腫滿。三焦壅閉。上喘咳嗽。大便不通。陳橘皮散方。

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木香(半兩),牽牛子(一兩微炒),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枳實(半兩麩炒微黃),羌活(半兩),烏臼皮(半兩銼),漢防己(一兩)

白話文:

陳皮(1 兩,用湯浸泡,去除白色內瓤,烘焙) 木香(半兩) 牽牛子(1 兩,微炒) 川大黃(1 兩,切碎,微炒) 枳實(半兩,麩炒至微黃) 羌活(半兩) 烏臼皮(半兩,切碎) 漢防己(1 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日空心。濃煎桑根白皮湯。調下三錢。以利為度。

白話文:

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散粉。每天在空腹時,用濃煎過的桑根白皮湯送服三錢,服至大便通暢為宜。

治十種水氣。腹脹喘嗽。大小便澀。檳榔丸方。

檳榔(一兩),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甘遂(半兩煨令微黃),漢防己(半兩),川朴硝(一兩),當歸(一兩銼微炒),木通(一兩銼),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滑石(二兩),澤瀉(半兩),豬牙皂莢(半兩去皮炙微黃),商陸(一兩),牽牛子(一兩微炒),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白話文:

檳榔(50克),甜葶薺(50克,用紙包著炒至紫色),甘遂(25克,煨至微黃),漢防己(25克),川朴硝(50克),當歸(50克,切碎並略微炒過),木通(50克,切碎),川大黃(50克,切碎並略微炒過),滑石(100克),澤瀉(25克),豬牙皁角(25克,去皮並炙烤至微黃),車前子(50克),牽牛子(50克,略微炒過),陳皮(50克,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果肉並烘乾)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醋飯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粥飲下二十丸。以利為度。未得快利。即再服之。

白話文:

上述藥物,將其搗碎成粉末。用醋飯和藥粉一起搗碎三五百下。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天空腹食用,用粥送服二十粒。以通便為準。如果沒有瀉下,就再服用一次。

治十種水氣。遍身浮腫。大小便澀。喘促不止。牽牛子丸方。

牽牛子(三分微炒),漢防己(一分),椒目(一分微炒),滑石(半兩),遽麥(半兩),檳榔(半兩),甘遂(一分煨令微黃),澤漆(一分微炒),桑根白皮(半兩銼),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郁李仁(二分湯浸去皮微炒)

白話文:

牽牛子:3 分,微炒 漢防己:1 分 椒目:1 分,微炒 滑石:半兩 遽麥:半兩 檳榔:半兩 甘遂:1 分,煨至微黃 澤漆:1 分,微炒 桑根白皮:半兩,切碎 甜葶藶:半兩,隔紙炒至紫色 郁李仁:2 分,用湯浸泡去皮,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腹。以木通燈心湯下二十丸。以利為度。未得快利。即再服之。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與藥末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時,空腹以木通燈心草煎煮的湯,送服二十丸。以大便通暢為準。如果大便仍不通暢,可以再次服用。

治十種水氣。遍身腫滿。上氣喘息。大小便俱澀。宜服大戟丸方。

大戟(一兩銼碎微炒),牽牛子(一兩微炒),皂莢(一兩去皮塗酥炙令黃焦去子),海蛤(一兩細研),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桑根白皮(一兩銼),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

白話文:

大戟(一兩,研成碎末,小火炒微焦) 牽牛子(一兩,小火炒微焦) 皁莢(一兩,去掉皮,塗上蜜炙烤成黃黑色,去掉果仁) 海蛤(一兩,研成細粉) 甜葶藶(一兩,隔紙小火炒至變成紫色) 川大黃(一兩,研成碎末,小火炒微焦) 桑根白皮(一兩,研成碎末) 郁李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去掉皮,小火炒微焦)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水下二十丸。以利為效。

治十種水氣。喘息。腹脅鼓脹。小便不通。續隨子丸方。

續隨子,海蛤(細研),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漢防己,甘遂(煨令微黃),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滑石(各半兩),膩粉(一分)

白話文:

續隨子、海蛤(研成細末)、甜葶藶(用紙包起來炒至紫色)、漢防己、甘遂(煨製至微黃)、郁李仁(用湯浸泡去皮後微炒)、滑石(各半兩)、膩粉(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粥飲下七丸。當得快利。如未利。晚食前再服。

治十種水氣。此方出神仙密藏經。人間無本。因鄭鍊師。向天臺金壇上石壁所

記。有數本錄得。傳療諸疾。自行。此方二十餘年得效者甚多。凡水氣有十種。此方俱,療。一瘥以後。永不再發。但能斷得咸物。無不效者。此是先聖所傳。石壁金壇所記。有此靈驗。有人先患腳氣十餘年。發盛便成水病。四時之中。遍身腫滿。腹硬如石。水,飲難下。靡覺飢渴。但喘粗不得睡臥。頭不著枕。二百餘日。無問晝夜。即呷粥飲。常,須倚物而坐。羸弱異常。因服此藥。當日氣散。十日後肚硬消盡。二十餘日後氣力如,舊。既獲神效。誓傳於世。川朴硝丸方。

白話文:

古代文本:

記。有數本錄得。傳療諸疾。自行。此方二十餘年得效者甚多。凡水氣有十種。此方俱_,療。一瘥以後。永不再發。但能斷得鹹物。無不效者。此是先聖所傳。石壁金壇所記。有此靈驗。有人先患腳氣十餘年。發盛便成水病。四時之中。遍身腫滿。腹硬如石。水,飲難下。靡覺飢渴。但喘粗不得睡臥。頭不著枕。二百餘日。無問晝夜。即呷粥飲。常,須倚物而坐。羸弱異常。因服此藥。當日氣散。十日後肚硬消盡。二十餘日後氣力如,舊。既獲神效。誓傳於世。川朴硝丸方。

記錄下來。有多本可以查閱。傳說能治療各種疾病,親自試驗過。此方二十多年來有效的人很多。凡是水腫有十種。此方都能治癒。一經治癒,永不再發作。只要能戒掉鹹的食物,就沒有不有效的。這是古代聖賢傳下來的,石壁金壇上記載的。有這樣的奇效。有人患腳氣十多年了。發作時就變成水腫病。一年四季,全身腫脹。腹部堅硬如石。腹水,飲料難以下嚥。沒有飢渴的感覺。只是呼吸粗重,不能睡覺。頭部不能着枕。二百多天,無論晝夜,只能喝粥。通常需要靠着東西坐着。極度虛弱。因為服用此藥,當天腹氣消散。十天後腹脹完全消失。二十多天後,體力恢復如初。既得到奇效,誓言傳於世人。川朴硝丸方。

川朴硝(二兩細研),川芒硝(一兩細研),馬牙硝(半兩細研),川烏頭(一兩生去皮臍搗羅為末),椒目(一兩微炒搗羅為末),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莨菪子(一兩水淘去浮者水煮牙出候乾炒令黃黑色),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川穹、大黃、硝石(二兩,研磨成細粉) 芒硝(一兩,研磨成細粉) 馬牙硝(半兩,研磨成細粉) 川烏頭(一兩,生用,去皮去蒂搗碎成粉末) 白胡椒(一兩,微炒後搗碎成粉末) 葶藶子(一兩,隔著紙炒至紫紅色) 莨菪子(一兩,用水淘洗去除浮沫,用水煮至牙齒脫落,晾乾後炒至黃黑色) 杏仁(二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去尖,雙仁磨成麩,炒至微黃)

上件。葶藶莨菪杏仁等相和。先搗一千杵。取大棗十枚。煮取肉。與上件藥細研令勻。然後入煉了蜜。和搗一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桑根白皮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將葶藶、莨菪、杏仁等藥物混合在一起,先用杵搗一千次。取十顆大棗,煮爛取肉,與上述藥物細細研磨均勻。再加入煉過的蜂蜜,繼續搗一千次。做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藥時空腹,用桑樹根白皮湯送服二十顆。

治十種水氣。面目四肢腫滿。心腹虛脹。三焦壅滯。坐臥喘急。川大黃丸方。

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川朴硝(一分),大戟(一分銼碎微炒),甘遂(一分煨令微黃),芫花(一分醋拌炒令乾),椒目(一分微炒去汗),甜葶藶(一分隔紙炒令紫色)

白話文:

川大黃:一分,切碎並略炒 川朴硝:一分 大戟:一分,切碎並略炒 甘遂:一分,煨至微黃 芫花:一分,用醋拌炒至乾燥 椒目:一分,略炒並去除汗 甜葶藶:一分,隔紙炒至紫紅色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粥飲下十丸。當得快利。如未利。晚食前再服。

治十種水氣。遍身腫滿。喘急煩悶。心腹壅滯。大小便不利。宜服此方。

大戟(一分銼碎微炒),甜葶藶(一分隔紙炒令紫色),芫花(一分醋拌炒令乾),甘遂(一分煨令微黃),澤漆〔一(二)分〕,桑根白皮(一分銼),赤小豆(一分炒熟),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澤瀉(一分)

白話文:

大戟(一小份,研碎並稍作翻炒) 甜葶藶(一小份,隔紙翻炒至呈紫色) 芫花(一小份,用醋拌炒至變乾) 甘遂(一小份,煨製至微黃) 澤漆(一大二小份) 桑根白皮(一小份,研碎) 赤小豆(一小份,炒熟) 巴豆(一小份,去皮和種仁,研磨並用紙裹住榨出油脂) 澤瀉(一小份)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粥飲下三丸。

治十種水氣。通身浮腫。食不消化。心腹脹滿。宜服此方。

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大戟(半兩銼碎微炒),甜葶藶(半兩生用),川大黃(銼碎微炒半兩),桂心(半兩),芫花(半兩醋拌炒令乾),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炒別研)

白話文:

  • 巴豆:取 10 粒,去皮,取心研磨,用紙包起來壓出油脂。
  • 大戟:半兩,切碎,微炒。
  • 甜葶藶:半兩,生用。
  • 川大黃:半兩,切碎,微炒。
  • 桂心:半兩。
  • 芫花:半兩,用醋拌炒至乾燥。
  • 杏仁:半兩,用熱水浸泡,去皮尖,取雙仁,加麩炒,微炒,再研磨。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杏仁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溫茶下七丸。如人行五里。以熱茶投。利下黏滑物。為效。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巴豆和杏仁,磨成細粉均勻混合。用蜂蜜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空腹時,用溫茶送服七丸。步行五里後,再服用一丸,用熱茶送服。如果排便後出現黏滑物,表示藥效發揮。

治十種水氣。小便出水瘥方。

大戟(一兩),甘遂(一兩)

上件藥。生搗羅為末。每服取大麥面一兩,藥末一錢,以水和作餅子。燒熟徐徐吃盡。以湯茶下之。五更後服。至曉下水極多。如病未退。隔日再服。

白話文:

上方的藥方:將生的羅布麻搗成粉末。每次服藥時,取一兩大麥粉,一錢藥粉,用清水和成餅子。將餅子燒熟,慢慢吃完。用湯茶送服。在凌晨五點左右服用。服藥後到天亮會排泄大量的水。如果病情沒有好轉,隔天再服用一次。

又方。

春大麥面(一兩),甘遂(一錢微炒)

上件藥。相和用水和作餅子。以慢火燒令黃熟。碾為末。分為二服。空心以蔥白湯調服之。取下水三二升自定。

白話文:

上述藥材混合後,加水製成餅狀。用小火烘烤至黃熟。研磨成粉末。分為兩份服下。空腹時,用蔥白湯調服。另外準備三二升水,自行剋制飲用量。

治十種水病。極甚。腫從腳起入腹。證候雖惡。宜服此方。

大戟(半兩銼碎微炒),當歸(一兩銼微炒),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夜臨臥腹空時溫服。

治水病瘥後。常服此藥。永不復發方。

大麻仁(二兩微炒研如膏),黑豆(三兩炒熟去皮)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十種水病。腫滿喘促。不得眠臥方。

生大戟末(一錢),蕎麥麵(二錢)

上件藥。以水和作餅子。慢火燒令黃熟。碾為末。空心。以茶清調下。相次以大小腸通利為效。

又方。

大戟(一兩銼碎微炒),芫花(一兩醋拌炒令乾),苦葫蘆子(一兩微炒),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

白話文:

  • 大戟(一兩,切碎後小火略微翻炒)
  • 芫花(一兩,用醋拌勻後翻炒至乾燥)
  • 苦葫蘆種子(一兩,小火略微翻炒)
  • 甜葶藶(一兩,隔著紙翻炒至變成紫色)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陳大麥面二錢。水一中盞。煎至四分。每日空心。和滓溫服。良久腹內作雷聲。更吃熱茶投之。使大小腸通利。不過三服效。

白話文:

上述的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取一錢。加入陳年大麥粉二錢,水一中碗。煎煮到剩下四分之一。每天空腹時,連同藥渣溫熱服用。過一會兒,腹部會發出雷鳴聲。再喝熱茶幫助排便。服用不超過三次,就會見效。

又方。

螻蛄(五枚曬令乾)

上研為末。食前。以暖水調下半錢至一錢。小便通利為效。

治十種水氣方。

澤漆(一十斤於夏間揀取嫩葉入酒一斗研取汁約二斗)

上於銀鍋內。以慢火熬如稀餳。即止。於瓷器內收。每日空心。以溫酒調下一茶匙。以愈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