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一 (7)

1. 治痰熱諸方

夫痰熱者。謂飲水漿結積所生也。言陰陽痞隔。上焦生熱。熱氣與痰水相搏。聚而不散。故令身體虛熱。逆害飲食。頭面翕然而熱。故云痰熱也。

白話文:

痰熱是指人體內水液和食積停滯所形成的病症。中醫認為,這種情況下陰陽氣機不通暢,上焦產生熱氣。熱氣與痰水相互作用,積聚在一起不能散開。因此,會導致身體發熱,消化不良,頭面發紅發熱。這就是所謂的痰熱。

治上焦壅滯。痰熱心煩。不欲食。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前胡(一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去心),川升麻(三分),黃耆(三分銼)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甘草(半兩生),桑根白皮(三分銼),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白話文:

犀牛角粉末(三分),前胡(一兩,去除根鬚),麥門冬(一兩,去除籽),川升麻(三分),黃耆(三分,切碎),半夏(三分,以熱水清洗七次,去除黏液),生甘草(半兩),桑樹根白皮(三分,切碎),枳殼(三分,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果肉)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後良久溫服。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一大碗水和半分生薑。煎熬至剩五分之一藥液,濾去藥渣。飯後過一段時間趁溫熱服用。

治痰熱。胸膈壅滯。口乾煩渴。不思飲食。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枇杷葉(三分拭去毛炙微黃),石膏(一兩),川升麻(三分)子芩(三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赤茯苓(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白話文:

麥門冬(50克,去除中心) 枇杷葉(15克,擦去絨毛,烤至微黃) 石膏(50克) 川升麻(15克) 子芩(15克) 甘草(5克,烤至微紅,切碎) 赤茯苓(15克) 枳殼(15克,麩皮炒製至微黃,去除果肉)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竹葉二七片。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後良久溫服。

白話文:

按照上方所列的藥材配伍,將它們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的藥粉,加入一大杯水,放兩到七片竹葉和半片生薑片。煎煮至剩餘五分之二的量。過濾掉藥渣,在飯後過一段時間後溫熱服用。

治心肺壅熱。胸膈煩悶。痰逆。不能下食。茅根散方。

茅根(二兩銼),子芩(一兩),枇杷葉(三分拭去毛炙微黃),赤茯苓(一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一兩去心),雞蘇(一兩),人參(半兩去蘆頭),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白話文:

茅根(兩百公克,絞碎) 黃芩(一百公克) 枇杷葉(三十分之一,去除絨毛,烤至微黃) 赤茯苓(一百公克) 陳皮(五十公克,用熱水浸泡去除白瓤,烤乾) 甘草(五十公克,烤至微紅,絞碎) 麥門冬(一百公克,去除核心) 雞蘇(一百公克) 人參(五十公克,去除頂端) 半夏(五十公克,用熱水洗滌七次,去除黏液)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竹葉二七(十)片。煎至五分。去滓。食後良久溫服。

白話文:

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杯水,放入半片生薑和 2-3 片竹葉。煎至剩五分之一。濾渣。飯後再服用。

治心胸痰熱。頭目旋痛。飲食不下。旋覆花散方。

旋覆花(半兩),石膏(二兩細研入),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去心),黃芩(三分),柴胡(一兩去苗),犀角屑(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防風(三分去蘆頭)

白話文:

旋覆花(15 克),石膏(60 克,研細後加入),枳殼(30 克,麩皮炒至微黃,去除果肉),茯苓(30 克),人參(30 克,去掉蘆頭),麥門冬(30 克,去掉根心),黃芩(9 克),柴胡(30 克,去掉葉梗),犀角粉(9 克),甘草(15 克,炙烤至微紅並切碎),防風(9 克,去掉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後良久溫服。

治上焦痰熱。頭旋目運。心神煩躁。不下飲食。宜服此方。

犀角屑(三分),苦參(一兩搗),旋覆花(半兩),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麥門冬(一兩去心),甘草(一分炙微赤銼),前胡(一兩去蘆頭),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

白話文:

犀角粉末(0.9克) 苦參(30克,搗碎) 旋覆花(15克) 枳殼(0.9克,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果肉) 麥門冬(30克,去核) 甘草(0.3克,烤至微紅,切碎) 前胡(30克,去掉蘆頭) 枇杷葉(15克,擦去絨毛,烤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良久溫服。

治痰熱。心膈煩滿。頭痛目旋暈。不納飲食。枳殼丸方。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石膏(一兩研水飛),牛蒡子(半兩微炒),前胡(一兩去蘆頭)防風(半兩去蘆頭),羚羊角屑(三分),赤茯苓(三分),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中藥材:

  • 枳殼(3分,炒麩子至微黃,去瓤)
  • 石膏(1兩,研磨成粉,用水飛揚)
  • 牛蒡子(半兩,微炒)
  • 前胡(1兩,去除蘆頭)
  • 防風(半兩,去除蘆頭)
  • 羚羊角屑(3分)
  • 赤茯苓(3分)
  • 半夏(1兩,用水清洗7次去除黏滑,去滑)
  • 川大黃(3分,切碎,微炒)
  • 甘草(半兩,烤制微赤,切碎)
  • 杏仁(1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和尖頭,兩仁用麩子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良久。煎竹葉湯下三十丸。

白話文:

上述藥方,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混合並搗上三、五百下。搓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在飯後過一段時間,用竹葉煎湯送服三十丸。

2. 治痰逆不下食諸方

去痰逆不下食者。由胸膈壅滯。津液不通。痰水結聚。不能消散。流行於脾。脾性惡濕。得水則脹滿。心胸不利。多痰而逆。故令不下食也。

白話文:

出現痰氣逆流、無法進食的症狀。原因是胸隔堵塞,體液流通不暢,痰液聚積無法消散,並擴散到脾臟。脾臟不喜歡潮濕,遇到水會脹滿,導致心胸不適。大量的痰液逆流,因此導致無法進食。

治心胸痰積。氣噎嘔逆。食欲不下。丁香散方。

丁香(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雞蘇(三分),麥門冬(三分去心),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檳榔(三分),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白話文:

丁香(50 克) 陳年橘皮(50 克,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瓤,烘烤) 赤茯苓(50 克) 人參(15 克,去除根須) 雞蘇(15 克) 麥門冬(15 克,去除中心) 甘草(5 克,烤至略呈紅色,切碎) 檳榔(15 克) 半夏(25 克,用熱水洗淨 7 次,去除滑膩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杯水,加入半分生薑煎煮,直到水減少為五分之一。過濾掉藥渣,不拘時間熱飲。

治痰逆。不思飲食。化涎益脾胃。木瓜散方。

木瓜(一兩),高良薑(半兩銼),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半兩),訶黎勒皮(半兩)沉香(半兩),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甘草(一分炙微赤銼),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白話文:

  • 乾木瓜:1 兩
  • 高良薑:0.5 兩,切片
  • 陳橘皮:0.5 兩,用熱水浸泡後去除果肉,烘焙
  • 桂心:0.5 兩
  • 訶黎勒皮:0.5 兩
  • 沉香:0.5 兩
  • 厚朴:0.5 兩,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烘焙至香熟
  • 甘草:0.1 兩,烘焙至微紅,切片
  • 半夏:0.5 兩,用水洗 7 次去除黏液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二(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痰上逆。和胃思食。調利五臟。黃耆散方。

黃耆(一兩銼),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人參(三分去蘆頭),桂心(半兩),赤茯苓(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白朮(三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訶黎勒皮(三分),芎藭(半兩)

白話文:

黃耆(60克,切碎) 半夏(30克,用熱水洗七遍去除滑液) 陳皮(15克,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瓤,烘乾) 人參(15克,去除根鬚) 桂心(30克) 赤茯苓(15克) 枳殼(15克,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內瓤) 白朮(15克) 甘草(6克,烘烤至微紅,切碎) 訶黎勒皮(15克) 川芎(30克)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胸中痰壅。嘔逆。不納飲食。四肢少力。腹內水鳴。檳榔散方。

檳榔(三分),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一兩),白朮(二兩),桂心(三分),人參(一兩去蘆頭),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檳榔(3錢) 半夏(1兩,用湯清洗7次去除滑性) 陳年橘皮(1兩,用湯浸泡,去除白色內瓤烘焙) 赤茯苓(1兩) 白朮(2兩) 桂心(3錢) 人參(1兩,去除根尖) 杏仁(3錢,用湯浸泡,去除外皮尖端,取出雙仁,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痰逆。溫胃口。思飲食。枇杷葉散方。

枇杷葉(一兩拭去毛炙微黃),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前胡(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草豆蔻(半兩去皮),人參(一兩去蘆頭),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大腹皮(半兩銼),白朮(一兩),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枇杷葉(一兩,擦去毛後炙成微黃) 半夏(一兩,用熱水洗七次去除滑性) 前胡(一兩,去除蘆頭) 赤茯苓(一兩) 草豆蔻(半兩,去除外皮) 人參(一兩,去除蘆頭) 青橘皮(半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皮,再烘烤) 大腹皮(半兩,切碎) 白朮(一兩) 厚朴(一兩,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炙烤至香熟)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痰逆。不能下食。調利胸膈。宜服此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木香(三分),赤茯苓(三分),白朮(一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厚朴(三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前胡(6 克,去除纖維頭) 半夏(6 克,用湯水洗滌 7 次,去除黏液) 木香(1.8 克) 紅茯苓(1.8 克) 白朮(6 克) 陳橘皮(3 克,用湯水浸泡,去除白色瓤,烘烤) 厚朴(1.8 克,去除粗糙外皮,塗抹生薑汁,烘烤至香味十足)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痰逆。心胸積滯宿水。不下飲食。前胡丸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白朮(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旋覆花(半兩),人參(三分去蘆頭),草豆蔻(一兩去皮),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

白話文:

  • 前胡(一兩,去除蘆頭)
  • 白朮(一兩)
  • 甘草(半兩,烤至微紅,研成粉末)
  • 旋覆花(半兩)
  • 人參(三分,去除蘆頭)
  • 草豆蔻(一兩,去除外皮)
  • 麥門冬(一兩半,去除中間的核,烘烤)
  • 枳殼(三分,用麩炒至微黃,去除內瓤)
  • 川大黃(三分,研碎,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生薑荊芥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成細粉。加入蜂蜜,再舂打三百到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不限服用時段。以生薑和荊芥煎煮的湯藥送服二十丸。

治痰逆。暖脾胃。思飲食。木香丸方。

木香(半兩),草豆蔻(半兩去皮),檳榔(一兩),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乾薑(半兩炮裂銼)

白話文:

  • 木香:半兩
  • 草豆蔻:半兩(去掉外皮)
  • 檳榔:一兩
  • 青橘皮:一兩(用熱水浸泡,除去內白囊,再烘焙)
  • 半夏:一兩(用熱水清洗七次,去除黏液)
  • 乾薑:半兩(用火炮裂,再搗碎)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湯浸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薑棗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把藥材搗碎成細粉。用熱水浸泡饅頭,再與藥粉混合製成丸劑。每個丸子的大小如梧桐子。不受時間限制,可用薑棗湯送服二十丸。

治痰逆。暖胃口。思飲食。宜服此方。

白礬(一兩燒灰),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乾薑(半兩炮裂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生薑汁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薑棗湯下二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