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 (2)

1. 治膈氣咽喉噎塞諸方

夫膈氣者。由胸中氣結煩悶。津液不通。飲食不下是也。凡陰注於內。陽結於外。謂之膈也。皆憂恚寒熱。動氣傷神。氣之與神。併為陽也。傷動陽氣。致陰陽不和。臟腑生病。結滯於胸膈之內。上搏於咽喉之間。或壅或塞。不得宣通。故言膈氣咽喉不利也。

白話文:

所謂的膈氣,是指胸膛中氣體鬱結,導致煩悶不適。津液運行不暢,飲食無法順利嚥下。凡是陰氣鬱結在體內,陽氣阻滯在體外,都稱為膈氣。這些都是由於憂傷、憤恨、寒熱等因素,損傷了氣機,影響了心神。氣與心神都屬於陽氣。損傷了陽氣,導致陰陽失衡,臟腑生病。鬱結堵塞於胸膈之內,向上衝擊到咽喉之間。有時會阻塞,有時會通暢,無法宣通。所以說膈氣會導致咽喉不利。

治膈氣不順。上攻咽喉。噎塞。或加煩熱。四肢疼痛。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一兩),柴胡(一兩半去苗),赤芍藥(一兩),訶黎勒皮(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大腹皮(一兩銼),枳實(三分麩炒微黃),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白話文:

中藥材清單(單位:兩):

  • 羚羊角屑:1 兩
  • 柴胡:1.5 兩,去鬚根
  • 赤芍藥:1 兩
  • 訶黎勒皮:1 兩
  • 桑白皮:1 兩,切成薄片
  • 半夏:0.3 兩,用溫水洗滌 7 次,去除粘液
  • 大腹皮:1 兩,切成薄片
  • 枳實:0.3 兩,用麥麩炒至微黃
  • 川大黃:1 兩,切碎,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之。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碗水和半片生薑。熬煮至剩六分之一。過濾掉藥渣。不限時間,趁溫熱時服用。

治膈氣。咽喉噎塞。全不下食。射干散方。

射干(一兩),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訶黎勒皮(三分),木通(三分銼),枳實(三分麩炒微黃),桂心(三分),雞舌香(三分),紫蘇子(三分)

白話文:

射干: 一錢

半夏: 三錢,用湯洗滌七遍以去除滑性

甘草: 五錢,烤到微紅,切碎

訶黎勒皮: 三錢

木通: 三錢,切碎

枳實: 三錢,用麩皮炒至微黃

桂心: 三錢

雞舌香: 三錢

紫蘇子: 三錢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之。

治膈氣。咽喉噎塞。心神虛煩。難下飲食。人參散方。

人參(三分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射干(一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羚羊角屑(三分),桂心(半兩),訶黎勒皮(一兩半),烏梅(一兩去核微炒)

白話文:

人參(3錢,去除蘆頭)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射干(1兩) 陳皮(3錢,用湯浸泡去除白瓤,烘烤) 羚羊角屑(3錢) 桂心(半兩) 訶子皮(1兩半) 烏梅(1兩,去核,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之。

治膈氣。咽喉噎塞。心胸滿悶。不下飲食。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半),桑根白皮(一兩半銼),枳實(一兩麩炒微黃),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一兩去蘆頭),木香(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銼),射干(三分),大腹皮(一兩銼)

白話文:

赤茯苓(75克) 桑樹根白皮(75克,切碎) 枳實(50克,麩炒至微黃) 陳年橘皮(50克,用湯浸泡後去除白瓤,烘乾) 人參(50克,去除根鬚) 木香(1.5克) 甘草(1.5克,炙烤至微紅,切碎) 射干(1.5克) 大腹皮(50克,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膈氣。因食即噎塞。如有肉臠在咽中不下。陳橘皮散方。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檳榔(一兩),桔梗(一兩去蘆頭),木通(三分銼),赤茯苓(一兩),百合(三分),羚羊角屑(一兩半),馬藺子(一兩微炒),紫菀(一兩去苗土),射干(三分),枳殼〔一兩(三分)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材料:

  • 陳皮(1 兩,浸泡後去除白色瓤,焙乾)
  • 檳榔(1 兩)
  • 桔梗(1 兩,去除蘆頭)
  • 木通(3 錢,銼碎)
  • 赤茯苓(1 兩)
  • 百合(3 錢)
  • 羚羊角屑(1.5 兩)
  • 馬藺子(1 兩,微炒)
  • 紫菀(1 兩,去除根和泥土)
  • 射干(3 錢)
  • 枳殼(1 兩,麩炒至微黃,去除瓤)
  • 甘草(0.5 兩,炙烤至微紅,銼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膈氣。全不思食。或食即欲嘔。咽中噎塞。食難稍下。宜服此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半去苗),桔梗(三分去蘆頭),檳榔(三分),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訶黎勒皮(三分),赤茯苓(三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半兩),桂心(半兩)

白話文:

材料:

  • 柴胡:1.5兩,去除細根
  • 桔梗:0.3兩,去除上端
  • 檳榔:0.3兩
  • 半夏:0.3兩,用熱水沖洗七次,去除滑膩感
  • 訶黎勒皮:0.3兩
  • 赤茯苓:0.3兩
  • 陳橘皮:0.5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白瓤,烘乾
  • 桂心:0.5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膈氣。咽喉噎塞。全不思食。肩背氣壅。四肢煩疼。昆布丸方。

昆布(二兩洗去鹹味),羚羊角屑(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二兩),木香(一兩),射干(一兩),旋覆花(一兩),前胡(二兩去蘆頭),川升麻(一兩),郁李仁(二兩湯浸去皮微炒),桔梗(二兩去蘆頭),紫菀(一兩去苗土)

白話文:

昆布(200 克,洗淨後去除鹹味) 羚羊角粉(100 克) 陳皮(100 克,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內瓤,再烘乾) 赤茯苓(200 克) 木香(100 克) 射干(100 克) 旋覆花(100 克) 前胡(200 克,去除根部) 川升麻(100 克) 郁李仁(200 克,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再略微炒製) 桔梗(200 克,去除根部) 紫菀(100 克,去除根部泥土)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二十丸。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並用杵搗磨三、四百次。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不限服用時間,每次用溫酒送服二十丸。

治膈氣。咽喉噎塞。食飲不下方。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乾薑(一兩炮裂銼),昆布(二兩洗去鹹味)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又方。

上以碓觜上細糠。蜜丸如彈子大。不計時候。含一丸。細細嚥津。

2. 治膈氣妨悶諸方

夫膈氣妨悶者。由憂恚思慮。冷熱不調。氣結胸中。上下痞隔。飲食噎塞。津液不通。虛冷之氣。攻迫咽喉。故令妨悶也。

白話文:

胸部有悶氣,是由於憂愁、思慮過度,飲食冷熱失調,導致氣血凝結在胸中,上下不暢,造成胸悶、噎食,體液運行不暢。此外,虛寒之氣侵犯咽喉,也會引起胸悶。

治膈氣妨悶。不能下食。吐逆煩喘。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皮(一兩),木香(三分),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五味子(三分),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人參(三分去蘆頭),桂心(三分),赤茯苓(三分),蘆根(一兩銼),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白話文:

訶黎勒皮(50公克),木香(15公克),陳橘皮(50公克,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絨毛後烘乾),五味子(15公克),半夏(15公克,用熱水洗七次去除滑膩感),人參(15公克,去除根鬚),桂心(15公克),赤茯苓(15公克),蘆根(50公克,切碎),枳殼(15公克,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果肉)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搗成粗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中盞水(約 150 毫升),放入半片生薑。煎煮至六分之一(約 25 毫升)的量。過濾掉藥渣。不拘時間,稍微加熱後服用。

治膈氣不散。胸中噎塞。不下食。時時妨悶。白朮散方。

白朮(半兩),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青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一兩),大腹皮(一兩銼),人參(半兩去蘆頭),枇杷葉(一兩拭去毛炙微黃),木香(半兩),前胡(二兩去蘆頭),檳榔(一兩),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白朮(50 公克),半夏(100 公克,用開水洗七次去除黏滑),青橘皮(3 分,用開水泡軟去除白瓤,烘焙),赤茯苓(100 公克),大腹皮(100 公克,切碎),人參(50 公克,去除鬚根),枇杷葉(100 公克,去除絨毛,烤到微黃),木香(50 公克),前胡(200 公克,去除鬚根),檳榔(100 公克),厚朴(100 公克,去除粗皮,塗抹薑汁烘烤至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膈氣。心胸妨悶。不能下食。檳榔散方。

檳榔(三分),前胡(一兩去蘆頭),桂心(半兩),郁李仁(二分湯浸去皮微炒),草豆蔻(半兩去皮),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乾薑(半兩炮裂銼),木香(三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檳榔(3錢),前胡(1兩,去除蘆頭),肉桂(半兩),烏梅仁(2錢,浸泡熱水後去皮,稍微炒過),草豆蔻(半兩,去除外皮),大黃(1兩,切碎,稍微炒過),枳殼(3錢,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果肉),乾薑(半兩,烤裂後切碎),木香(3錢),甘草(1錢,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膈氣。心胸壅滯。妨悶。大腹皮散方。

大腹皮(銼),赤茯苓,木香,丁香,芎藭,白朮,沉香,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人參(去蘆頭),草豆蔻(去皮),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桂心(以上各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大腹皮(切成細碎) 赤茯苓 木香 丁香 川芎 白朮 沉香 陳皮(用熱水泡過,去除白色果肉,再烘焙) 人參(去掉根鬚) 草豆蔻(去皮) 厚朴(去除外皮粗糙部分,塗上薑汁烤香) 桂心(以上各半兩) 甘草(炒至微紅,切成碎塊,一分量)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膈氣。胸中妨悶。痰壅不下食。紫蘇散方。

紫蘇莖葉〔一(二)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柴胡(二兩去苗),檳榔(一兩),赤茯苓(一兩),桂心(一兩)

白話文:

紫蘇莖葉:1-2兩 陳橘皮:1兩(用熱湯浸泡後去除白色果肉,再烘焙) 半夏:1兩(用熱湯清洗7次去除滑液) 枳殼:三分(用麩炒至微黃,去除果肉) 柴胡:2兩(去除根須) 檳榔:1兩 赤茯苓:1兩 桂心:1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膈氣。心胸妨悶。常欲嘔吐。湯水不下方。

桑根白皮(一兩銼),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木香(半兩)

白話文:

桑樹根的白色樹皮(一兩,切片) 桃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後去掉皮尖,取出兩顆仁,炒至微黃) 木香(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膈氣脹滿。吃食妨悶。腳手煩疼。漸加羸瘦。四肢無力。枳殼丸方。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木香(一兩),檳榔(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羚羊角屑(一兩),赤芍藥(一兩),赤茯苓(二兩),前胡(二兩去蘆頭)

白話文:

枳殼(一兩,麩皮炒至微黃,去除果瓤),木香(一兩),檳榔(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除果核後烘乾),羚羊角屑(一兩),赤芍藥(一兩),赤茯苓(二兩),前胡(二兩,去除蘆頭)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三十丸。

白話文:

把上面這些中藥搗碎成粉末。加蜂蜜調和,再搗杵三二百次。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藥,不限時間,用粥送服三十丸。

治膈氣。心腹妨悶。不能下食。訶黎勒丸方。

訶黎勒皮(二兩),檳榔(一兩),木香(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五味子(一兩),川芒硝(一兩)

白話文:

訶黎勒皮(兩百克),檳榔(一百克),木香(一百克),陳橘皮(一百克,煮過水去除果肉,烘乾),五味子(一百克),川芒硝(一百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煎生薑棗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把上列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酒和麵粉煮成糊,再將藥粉加入搓成丸劑,每個丸子的大小如同梧桐子。不限時間,用生薑和大棗煎成的湯將 20 顆丸劑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