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一 (7)

1. 治傷寒上氣諸方

夫傷寒毒氣不退。上焦煩熱。則傷於肺。肺主於氣。邪熱壅滯。則肺乘虛脹。衛氣不行。故令上氣也。

治傷寒。心肺氣壅。涕唾稠黏。胸脅脹滿。上氣喘促。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紫菀(三分洗去苗土),桑根白皮(一兩銼),木通(半兩銼),五味子(半兩),桔梗(三分去蘆頭),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白話文:

**麥門冬:**1 兩(去除中心)

甘草: 0.5 兩(炒至微紅並切碎)

半夏: 0.3 兩(用熱水洗 7 次去除黏液)

紫菀: 0.3 兩(洗掉根基部的泥土)

桑根白皮: 1 兩(切碎)

木通: 0.5 兩(切碎)

五味子: 0.5 兩

桔梗: 0.3 兩(去除蘆頭)

陳橘皮: 0.5 兩(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果肉,並烘乾)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用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淡竹茹一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記藥材搗碎過篩成散狀。每次服用 5 錢(約 15 克)。用一杯水(約 200 毫升),加入半片生薑和 1 分淡竹茹。煮至藥液濃度為 5 分之 1。濾去渣滓。不限時間,趁溫熱服用。

治傷寒。上氣喘促。眠臥不得。宜服此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紫菀(一兩洗去苗土),貝母(一兩半煨令微黃),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紫蘇子(一兩微炒)

白話文:

麻黃(兩兩,去掉根和節) 甘草(半兩,烤到微紅,切碎) 紫菀(一兩,洗淨,去掉根須) 貝母(一兩半,煨製至微黃) 杏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去除雙仁的麩皮,炒至微黃) 紫蘇子(一兩,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用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腹脅虛脹。上氣咽燥。脈浮者。心下有水氣。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麻黃(一兩半去根節),赤芍藥(一兩),半夏〔一(半)兩湯浸(洗)七遍去滑〕,細辛(三分),桂心(三分),五味子(一兩),訶黎勒子(一兩),桑根白皮(一兩半銼)

白話文:

赤茯苓 (50 克) 麻黃 (75 克,去根節) 赤芍藥 (50 克) 半夏 (25 克,浸泡七次水洗去滑液) 細辛 (1.5 克) 桂心 (1.5 克) 五味子 (50 克) 訶黎勒子 (50 克) 桑根白皮 (75 克,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用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痰唾無恆。上氣喘急。胸中滿悶。坐臥不安。面目微腫。宜服桑白皮散方。

桑根白皮(一兩銼),赤茯苓(三分),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旋覆花(一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大腹皮(一兩銼),前胡(一兩去蘆頭),麻黃(一兩去根節),紫菀(三分洗去苗土),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話文:

桑樹的根皮(一兩,銼碎),赤茯苓(三分),半夏(三分,用熱水沖洗七次去除滑膩),旋覆花(一兩),陳年橘皮(三分,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瓤,再烘烤),大腹皮(一兩,銼碎),前胡(一兩,去除蘆頭),麻黃(一兩,去除根和節),紫菀(三分,洗淨去除根部泥土),杏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枳殼(一兩,麩炒至微黃,去除果瓤)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用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上氣喘急。心胸滿悶。宜服此方。

蘇子(一合微炒),麻黃(一兩去根節),檳榔(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 紫蘇子:1 合,微炒。
  • 麻黃:1 兩,去除根和節。
  • 檳榔:1 兩。
  • 陳橘皮:1 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瓤,烘烤。
  • 杏仁:1 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兩個仁,麩炒至微黃。
  •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用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氣壅。心腹不利。上氣咳嗽。腹脅妨悶。宜服訶黎勒丸方。

訶黎勒皮(一兩),大腹皮(一兩銼),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桑根白皮(一兩銼),前胡(一兩去蘆頭),枳實〔一(半)兩麩炒令微黃〕,漢防己(半兩),紫菀(三分洗去苗土),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別研如膏),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別研如膏)

白話文:

訶黎勒果皮:1 兩 大腹皮:1 兩(切碎) 半夏:1 兩(用熱水沖洗 7 次,去除黏液) 桑樹根白皮:1 兩(切碎) 前胡:1 兩(去除蘆頭) 枳實:半兩(用麥麩炒至微微發黃) 漢防己:半兩 紫菀:三分之一兩(洗去根部泥土) 杏仁:1 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和尖頭,用麥麩炒至微微發黃,研磨成膏) 甜葶藶:1 兩(隔著紙炒至紫色,研磨成膏)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杏仁葶藶。更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將前面提到的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杏仁和葶藶。再研磨均勻。加入蜂蜜和搗三百到四百次。做成像梧桐子一樣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不限時間,用生薑湯送服二十丸。

治傷寒。心胸不利。上氣喘促。腹脅妨悶。宜服檳榔丸方。

檳榔(一兩),木香(半兩),訶黎勒皮(一兩),桂心(三分),木通(半兩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芍藥(三分),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白話文:

檳榔(60克),木香(30克),訶黎勒皮(60克),桂心(1.8克),木通(30克,切碎),枳殼(30克,用麩炒至微黃後去除內瓤),人參(30克,去除根鬚),赤芍藥(1.8克),半夏(30克,用熱水清洗七遍去除表面黏液)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二十丸。

2. 治傷寒乾嘔諸方

夫傷寒乾嘔者。此為熱氣在脾胃也。或發汗解後。胃中不和。尚有蓄熱。熱氣上熏。則心下痞結。故乾嘔也。

治傷寒。乾嘔煩熱。不納飲食。宜服葛根散方。

葛根(一兩銼),甘草(三分炙微赤銼),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白朮(一兩),黃耆(三分銼),人參(一兩半去蘆頭),赤茯苓(三分),麥門冬(一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白話文:

葛根(60公克,切碎)

甘草(15公克,炙烤至微紅,切碎)

半夏(15公克,用熱水洗七次,去除黏液)

白朮(60公克)

黃耆(15公克,切碎)

人參(90公克,去除須根)

赤茯苓(15公克)

麥門冬(60公克)

陳皮(30公克,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內膜,烘烤)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

白話文:

上述的中藥材,搗碎後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中碗,放入生薑半片。煎煮至六分熟。過濾掉藥渣。不拘時間,微微加熱常常服用。

治傷寒。乾嘔煩悶。小便不利。宜服木通散方。

木通(半兩銼),蘆根(一兩銼),陳橘皮(一分湯浸去白瓤焙),人參(半兩去蘆頭),葛根(半兩銼),麥門冬〔半(一)兩去心〕

白話文:

  • 木通(半兩,切碎)
  • 蘆根(一兩,切碎)
  • 陳橘皮(一分,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果肉,烘乾)
  • 人參(半兩,去掉根須)
  • 葛根(半兩,切碎)
  • 麥門冬(半兩或一兩,去掉中心部位)

上件藥。搗篩為散。以水三大盞。煎至二盞。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五服。

治傷寒乾嘔。不納飲食。心神虛煩。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半兩去蘆頭),葛根(半兩銼),麥門冬(三分去心),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

白話文:

半夏:

  • 半兩,用沸水洗七遍,去除滑膩
  • 將其切片

陳橘皮:

  • 一兩,用沸水浸泡,去除白色果肉
  • 烘乾

甘草:

  • 半兩,用火稍微烘烤成微紅色
  • 弄碎

人參:

  • 半兩,去除根鬚

葛根:

  • 半兩,切片

麥門冬:

  • 三分,去除中心

枇杷葉:

  • 半兩,擦掉毛髮
  • 用火稍微烘烤,使其變成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二(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往來寒熱。胸脅氣滿。乾嘔。宜服枇杷葉散方。

枇杷葉〔三兩(分)拭去毛炙微黃〕,前胡(二兩半去蘆頭),赤茯苓(二兩),桂心(三分)犀角屑(一兩),檳榔(一兩),桑根白皮(三分銼),赤芍藥(一兩半),蘆根(三分銼)

白話文:

枇杷葉 3 兩(去除絨毛,略微烤至微黃) 前胡 2.5 兩(去除蘆頭) 赤茯苓 2 兩 桂心 3 分 犀角屑 1 兩 檳榔 1 兩 桑根白皮 3 分(磨碎) 赤芍藥 1.5 兩 蘆根 3 分(磨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乾嘔煩亂。不下飲食。宜服藿香散方。

藿香(一分),麥門冬(一兩去心焙),桑木耳(一分),葛根〔一(半)兩銼〕,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人參(半兩去蘆頭)

白話文:

藿香(3克) 麥門冬(60克,去中心烘乾) 桑耳(3克) 葛根(30克,切碎) 枇杷葉(15克,擦去毛茸,稍微烘烤至微黃) 人參(15克,去蘆頭)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乾嘔不止。心胸煩躁。四肢熱。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半去苗),黃芩(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焙),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枳殼(一兩麩炒令黃去瓤),枇杷葉(三分拭去毛炙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半兩去蘆頭)

白話文:

柴胡(15 克,去掉根須) 黃芩(4.5 克) 麥門冬(15 克,去掉心部,烤製) 半夏(7.5 克,用熱水洗 7 次,去掉黏液) 陳皮(15 克,用麩子炒至金黃色,去掉內膜) 枇杷葉(4.5 克,擦掉毛,烤製至微黃) 甘草(7.5 克,烤製至微紅,切碎) 人參(7.5 克,去掉鬚根)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乾嘔不止。宜服竹茹飲子方。

竹茹(半兩),半夏(一分湯洗七遍去滑),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陳橘皮(一分湯浸去白瓤焙),紫蘇莖葉(一分)

白話文:

竹茹(10克) 半夏(5克,用熱水洗7次去掉黏液) 甘草(5克,炙烤至微紅,切碎) 陳皮(5克,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後烘烤) 紫蘇莖葉(5克)

上件藥。細銼。都以水二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一盞。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三服。

治傷寒。乾嘔。煩渴不止。宜服枇杷葉散方。

枇杷葉(三分拭去毛炙微黃),麥門冬(三分去心),葛根(三分銼),人參(三分去蘆頭),赤茯苓(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枇杷葉(三分,用布擦拭掉茸毛,稍烤至淡黃色),麥門冬(三分,去除根部),葛根(三分,切成小段),人參(三分,去除根鬚),赤茯苓(半兩),甘草(一分,烤至微紅,切成小段)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煩熱乾嘔。宜服竹茹散方。

竹茹(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半兩去蘆頭),麥門冬(半兩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蘆根(半兩銼)

白話文:

竹茹(半兩) 乾燥後的陳年橘皮(半兩,用沸水浸泡,去除白色內衣,烘焙) 人參(半兩,去除根部細毛) 麥門冬(半兩,去除根部) 炙烤微紅的甘草(半兩,切碎) 蘆根(半兩,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乾嘔不止散方。

茅根(三兩銼),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乾嘔。不下食。宜服蘆根飲子方。

蘆根(三兩),竹茹(三兩),陳橘皮(三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細銼。拌令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粳米五十粒。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治傷寒乾嘔。心膈煩滿方。

木通(二兩),蘆根(二兩),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細銼。拌令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粳米五十粒。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