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

1.

味甘、辛,氣大熱。有小毒。純陽而浮。生交趾、桂林者名菌桂;皮薄而卷若筒,又名筒桂;生廣南者,名牡桂;味薄皮厚、肉理粗虛如木,又名木桂;其名肉桂者,即菌牡去皮是也;其名桂心者,即菌牡去內外皮是也;其名桂枝者,即菌牡之枝梗也;其名官桂者,即菌牡上品供官之桂也,餘月桂等不入藥。桂枝入膀胱經,桂心入心經血分,桂肉入腎、脾經血分。

忌生蔥、石脂。凡使,勿見火。

2. 桂枝

主傷風頭痛,調榮解表,去皮膚風濕,橫行治手臂痛風,心痛,脅痛,及上氣咳逆,結氣喉痹。

按:桂枝,氣薄則發泄,故上行而發表;桂肉,氣厚則發熱,故下行而補腎,此天地親上親下之道也。仲景治傷寒當汗者用桂枝,又云汗多者用桂枝。一物而二用者,以太陽中風,陰弱者汗自出,衛實營虛,故發熱汗出。又云太陽病發熱汗出,此為營弱衛強,□□陽必湊,故皆用桂枝發汗,調其營氣,則衛氣自和,風邪無所容,遂自汗而解,非桂枝能開腠理髮出其汗也。汗多用桂枝者,以之調和營衛,則邪從汗出,而汗自止,非桂枝能止汗也。

以薑棗為使者,辛甘能發散,又以行脾胃之津液,而和營衛,不專於發散也。麻黃湯不用薑棗,專於發汗,不待行其津液也。

3. 肉桂

主沉寒痼冷,益火消陰,溫中健胃,堅骨強筋,咳逆上氣,喉痹,定吐,止瀉,破瘀,墮胎,下胞衣。

按:肉桂、桂心,甘入血分,辛能橫走,大熱則通行,尤益命門真火。蓋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蒸糟粕而化精微,脾胃之氣立盡,不能有生矣。所以一切陰寒之證資消陰翳,而病屬火熱者,毫不可用也。

又能疏導肝氣,以破血瘀;大熱行血,故墮胎產;直入肝腎,故利筋骨;補陰藥中用二三分,可行□滯;至於喉痹咳逆,則從治而引火歸元也;內托癰痘,引血化膿,亦必癰痘陰寒,血脈凝滯,用其熱以通迅而已。曾世榮言:小兒驚風及泄瀉,並宜用五苓散瀉丙火、滲土濕,內有桂,能抑肝風而扶脾土。

《醫餘錄》云:有人患赤眼腫痛,脾虛不能食,肝脈盛,脾脈弱,用涼藥治肝則脾愈虛,用暖藥治脾則目愈痛,但於溫平藥中倍加肉桂,制肝而益脾,一治兩得之,故曰木得桂而枯是也。有孕者炒用,乃不墮胎。

4. 桂心

主風寒痛痹,心腹冷痛,破血結、痃癖癥瘕,膈噎脹滿,內托癰痘,引血化膿,喉痹。

按:桂心、桂肉,只是一物,主治原同,但兼入心稍別。古人不分症治,而後人分之。姑存之可也。

5. 柏實

味甘,氣平。生各處,泰山者佳。子圓,葉大片如雲母,葉皆側上,有微赤毛者宜入藥。外花柏葉,其樹濃葉成朵,無子;叢柏葉,其樹綠色,並不入藥。入肝、腎經。畏菊花。凡使,蒸熟曬裂,舂簸取仁,炒,研用。

主潤肝,養心氣,益五臟氣,滋腎燥,止汗,定悸,歷節,腰中重痛,腎中冷膿宿水,百邪鬼魅,小兒驚癇。

按:柏子仁,性平,不寒不燥,味甘而補,辛而潤,其氣清香,能透心腎,益脾胃,滋養之上品也。

6. 柏葉

味苦,氣微溫。牡蠣、桂為使,畏菊花及面曲,入酒不拘。

主吐血、衄血、痢血,冷風歷節疼痛,去濕痹,殺五臟蟲,女人崩中赤白。皮,敷湯火傷,止痛。

按:柏葉,屬陰與金,稟堅凝之質而善守,隨月建方採葉,取其多得月令之氣,為補陰要藥。然其氣微香,則又能和陽而不偏於陰矣。

7. 杜仲

味辛,氣平。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折之多白絲者佳。肝經氣分藥。惡玄參蛇蛻。凡使,去粗皮,薑汁潤透,炒去絲用。

主腎冷,腎勞,腰脊攣,腰膝痛,強志堅骨,除陰下癢濕,小便餘瀝,又潤肝燥,補肝經風虛。

按:杜仲,古方只知滋腎,好古言是肝經氣分藥,潤肝燥,補肝虛,發昔人所未發。蓋肝主筋,腎主骨,腎充則骨強,肝充則筋健,屈伸利用,皆屬於筋,杜仲入肝而補腎,子能令母實也。

8. 山茱萸

味酸,氣平。陽中之陰。生各處。木高丈餘,葉如梅有刺,二月開花如杏,四月結實如酸棗,赤色。入肝、腎經氣分。蓼實為使,惡桔梗防風防己。凡使,酒潤去核,不去滑精。

主腦骨痛,止耳鳴,強陰益精,暖腰膝,逐寒濕痹,老人尿不節,婦人月水不足。

按:山茱萸,氣溫主補,味酸主收,下部虛寒者,用之補養肝腎,以益其源,則五臟安和,閉者通,利者止,故雖澀劑,而能通發,六味丸用之,正取其補收腎氣而不傷於熱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