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 (6)

1. 文蛤

味鹹,平,無毒。主惡瘡,蝕五痔,咳逆胸痹,腰痛脅急,鼠瘻大孔出血,崩中漏下。生東海。表有紋,取無時。

陶隱居云:海蛤至滑澤,云從雁屎中得之,二、三十過方為良。今人多取相摝,令磨蕩似之爾。文蛤小大而有紫斑,此既異類而同條,若別之,則數多,今以為附見,而在副品限也。凡有四物如此。唐本注云:文蛤,大者圓三寸,小者圓五、六分。若今婦人以置胭脂者,殊非海蛤之類也。

夫天地間物,無非天地間用,豈限其數為正副耶!今按陳藏器本草云:海蛤,主水癊。取二兩先研三日,漢防己、棗肉、杏仁二兩,葶藶子六兩,熬研成脂為丸,一服十丸,利下水。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背上有斑紋者,今出萊州掖縣南海中,三月中旬採。蕭炳云:出密州。

陶隱居云:按海蛤,是海中爛殼,久在泥沙,風波淘漉,自然圓淨,有大有小,以小者久遠為佳,亦非一一從雁腹中出也。文蛤是未爛時殼,猶有紋者。此乃新舊為名,二物元同一類。假如雁食蛤殼,豈擇紋與不紋。蘇恭此言殊為未達,至如爛蜆蚌殼,亦有所主,與生不同。

陶云副品,正其宜矣。《說文》曰:千歲燕化為海蛤,一名伏老,伏翼化為,今亦生子滋長也。

圖經文具海蛤條下。

千金翼:治急疳蝕口鼻數日盡,欲死。燒文蛤灰,臘月脂和,塗之。

衍義文具海蛤條下。

2. 魁蛤

味甘,平,無毒。主痿痹,泄痢便膿血。一名魁陸,一名活東。生東海。正圓兩頭空,表有紋,取無時。

陶隱居云:形似紡軖(音狂),小狹長,外有縱橫紋理,云是老蝙蝠化為,用之至少。而《本經》海蛤,一名魁蛤,與此為異也。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形圓長,似大腹檳榔,兩頭有孔,今出萊州。

圖經文具海蛤條下。

食療寒。潤五臟,治消渴,開關節。服丹石人食之,使人免有瘡腫及熱毒所生也。

3. 蠡(音禮)魚

味甘,寒,無毒。主濕痹,面目浮腫,下大水,療五痔,有瘡者不可食,令人瘢(音盤)白。一名鮦(音銅)魚。生九江池澤。取無時。

陶隱居云:今皆作鱧字,舊言是公蠣蛇所變,然亦有相生者。至難死,猶有蛇性。合小豆白煮以療腫滿,甚效。唐本注云:《別錄》云,腸及肝,主久敗瘡中蟲。諸魚灰,並主哽噎也。臣禹錫等謹按孟詵云:鱧魚,下大小便,擁塞氣。又作膾,與腳氣、風氣人食之,效。又:以大者洗去泥,開肚,以胡椒末半兩,切大蒜三兩顆,納魚腹中縫合,並和小豆一升煮之。臨熟下蘿蔔三、五顆如指大,切蔥一握,煮熟。

空腹服之,並豆等強飽,盡食之。至夜即泄氣無限,三、五日更一頓。下一切惡氣。又十二月作醬良也。日華子云:鱧魚腸,以五味炙貼痔瘻及蚛骭,良久蟲出,即去之。諸魚中,唯此膽甘,可食。

圖經曰:蠡(通作鱧字)魚,生九江池澤,今處處有之。陶隱居以為公蠣蛇所變,至難死,猶有蛇性。謹按《爾雅》:鱧,鯇。郭璞注云:鱧,鮦(音同)也。釋者曰:鱧,鯇也。《詩·小雅》云:魚麗於罶,魴鱧。《毛傳》云:鱧,鯇也。《正義》云:諸本或作鱧,䱰(音重)也。

陸機謂鯇即鱧魚也,似鱧,狹而厚,今京東人猶呼䱰魚,其實一類也。據上所說,則似今俗間所謂黑鱧魚者,亦至難死,形近蛇類,浙中人多食之。然《本經》著鱧魚,主濕痹下水,而黑鱧魚主婦人妊娠。《千金方》有安胎單用黑鱧魚湯方,而《本經》不言有此功用,恐是漏落耳。

肝腸亦入藥,諸魚膽苦,唯此膽味甘可食為異也。又下鮑魚條,據陶、蘇之說,乃似今漢、沔間所作淡乾魚,味辛而臭者。蘇又引《李當之本草》,亦言胸中濕者,良。其以暴魚不以鹽,外雖干而魚肥,故中濕也,中濕則彌臭矣。一說,鮑魚自是一種,形似小鱅魚,生海中,氣最臭。

秦始皇取置車中者是也。此說雖辨,亦無的據。《素問》治血枯雀卵丸,飲鮑魚汁,以利腸中。

外臺秘要:療患腸痔,每大便常有血。鱧魚膾,姜齏食之,佳。任性多少,瘥。忌冷毒物。又方:療痔。鱧魚腸三具,炙令香,以綿裹,納穀道中,一食頃蟲當出,魚腸數易之,盡三枚瘥。食醫心鏡:治十種水氣病不瘥垂死。鱧魚一頭,重一斤以上,右熟取汁,和冬瓜蔥白作羹食之。

又方:治野雞病,下血不止,腸疼痛。鱧魚一頭,如食法作膾,蒜齏食之。靈苑方:治急喉閉,逡巡不救者。蠡魚膽,臘月收,陰乾為末,每服少許,點患處,藥至即瘥,病深則水調灌之。

衍義曰:蠡魚,今人謂之黑鯉魚。道家以謂頭有星為厭,世有知之者,往往不敢食。又發故疾,亦須忌爾。今用之療病,亦只取其一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