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亭指要》~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僧,六淫之中,惟寒惟濕為最重,閉結中焦為痞,散於肌表,為骨節煩疼。擬用胃苓加減。

焦茅朮(一錢),澤瀉(一錢),赤苓(二錢),桂枝皮(三分),陳皮(一錢),川樸(四分),神麯(炒,一錢),防風(一錢)

白話文:

  • 焦茅朮:1 錢

  • 澤瀉:1 錢

  • 赤苓:2 錢

  • 桂枝皮:3 分

  • 陳皮:1 錢

  • 川樸:4 分

  • 神麯(炒製過的):1 錢

  • 防風:1 錢

殷左,脈滑甚於右關,食後脘中似覺滿悶,夜不能臥。究由濕濁停痰,注於陽明,胃不和則臥不安也。

洋參(三錢),半夏(一錢五分),白朮(炒,二錢),神麯(炒,一錢),茯苓(二錢),陳皮(一錢),砂仁(八分),當歸(三錢),大麥仁(炒,四錢),秫米(炒,三錢)

白話文:

西洋參(三錢),半夏(一錢五分),白朮(炒過,二錢),山藥(炒過,一錢),茯苓(二錢),陳皮(一錢),砂仁(八分),當歸(三錢),炒過的大麥仁(四錢),炒過的糯米(三錢)

某左,土衰濕勝,一切見症,虧在脾土。土衰則肝木來侮,土衰則濕之害迭出矣。

防風(一錢),半夏(炒,一錢),焦白朮(三錢),陳皮(一錢),赤苓(二錢),柴胡(三分),苡米(三錢),砂仁,芡實(炒,三錢),生熟芽(四錢)

白話文:

防風(6克),半夏(炒製,6克),焦白朮(18克),陳皮(6克),茯苓(12克),柴胡(1.8克),薏苡仁(18克),砂仁,芡實(炒製,18克),生熟地黃(24克)

某,濕,有因脾不宣運者;有因腎氣衰弱,陽不能化濁,陰氾濫者。一宜培土,一宜補腎。又,有寒濕外侵者,濕熱內閉者。一宜溫通,一宜涼泄。此當分消,又有五臌,至末傳,俱變為水者,此屬敗症不治,亦要留心。此當脾胃合用。

白話文:

某人得了水腫,有的因為脾臟運化失常;有的因為腎氣衰弱,陽氣無法化解痰濁,陰液泛濫。一種需要補脾土,一種需要補腎。另外,還有因為寒濕外侵,濕熱內滯的。一種需要溫通化瘀,一種需要涼性瀉下。這些情況需要針對具體情況治療。其中還有五種水腫,發展到最後都變成水氣泛濫,這屬於敗症,無法治療,但也需要留心。此時需要脾和胃一起調理。

黨參(六錢),萊菔子(一錢),茯苓(一兩),肉桂(一分),麥冬(一錢),車前(四錢),牛膝(炒,二錢)

白話文:

黨參(36 克),萊菔子(6 克),茯苓(60 克),肉桂(0.6 克),麥冬(6 克),車前子(24 克),牛膝(炒過,12 克)

另,用金匱腎氣丸(四錢),麥冬(一錢),煎湯,晨服。

虞右,閱所服方藥,散攻下得汗則解,俱不應手。今身熱不退,脈來弦數,左寸關尤甚,而脘痛徹心,上支左肋,不可著手,然按之中空,舌邊苔白,中心灰黑起刺。此屬濕遏熱伏,而兼木鬱,邪阻中焦,氣機無由升降,不通則痛也。內非實結,外非風寒,不得以傷寒六經論治。議與清泄疏利法。

白話文:

虞大夫,我查閱了你服用的藥方,使用發散攻下的藥物後出汗後就會痊癒的,但似乎沒有效果。現在你的發熱一直沒有退,脈搏跳動快而有力,特別是左手寸關脈更明顯,而腹部疼痛貫通到心臟,疼痛延伸到左肋,按壓腹部時感到空虛,舌邊苔白,舌中間灰黑色並有刺狀突起。這是濕熱蘊藏,再加上肝氣鬱結,邪氣阻滯於中焦,氣機無法正常升降,不通則痛。這不是內部實證結塊,也不是外感風寒,不能按傷寒六經辯證論治。建議採用清熱利濕、疏通氣機的方法治療。

川連(七分),吳萸(三分),黑梔(一錢),赤苓(四錢),川通草(一錢),防風(一錢),川金(七分),元胡(一錢),燈心(五尺),菖蒲(三分)

白話文:

川芎(7 分),吳茱萸(3 分),黑梔子(1 錢),赤茯苓(4 錢),川通草(1 錢),防風(1 錢),川金銀花(7 分),元胡(1 錢),燈芯(5 尺),菖蒲(3 分)

又,上方,一劑而左寸數象大減;二劑六脈弦數,不若前之盛矣,惟脘痛不除。改用宣絡理氣法。

桔梗(一錢),桃仁(一錢),廣鬱金(一錢),青皮(八分),木香(三分),穀芽(二錢),竹葉(十張),燈心(五寸),元胡(一錢五分)

白話文:

桔梗(6克),桃仁(6克),廣鬱金(6克),青皮(4.8克),木香(1.8克),穀芽(12克),竹葉(10片),燈心(約15釐米),元胡(9克)

一劑而痛去,安睡一夜,清晨思食矣。

項左,濕鬱化火,舌苔灰黃,骨節煩痛,足膝尤甚,步履少力。治濕當以健脾為主,理氣為先。

四苓散,加廣皮、牛膝、防風、茵陳、桑枝(各五錢),桑節(一兩)。

白話文:

四苓散,再加入廣皮、牛膝、防風、茵陳、桑枝(各 25 克),桑節(50 克)。

秦左,土不勝濕,納穀減而不貪,兼感暑風,時而發熱,脘痛。擬用培土分消,芳香解渴。

製半夏(一錢),廣皮(一錢),砂仁(一錢),小樸(七分),焦茅朮(一錢),赤苓(三錢),滑石(二錢),熟穀芽(二錢),香茹(四分)

白話文:

製作中藥方劑:

  • 製半夏(6克)
  • 廣陳皮(6克)
  • 砂仁(6克)
  • 小樸(4克)
  • 焦茅術(6克)
  • 赤茯苓(18克)
  • 滑石(12克)
  • 熟穀芽(12克)
  • 香菇(2克)

又,原方,加扁豆(三錢),蔻仁(二),茉莉花(十朵),去滑石、小樸、香茹。

白話文:

另外,原來的藥方中,加上扁豆(三錢)、蔻仁(二錢)、茉莉花(十朵),去掉滑石、小樸、香茹。

2. 腳氣

某右,右足遊火,內攻上逆,腿為壅腫,小溲艱澀,舌上焦乾,津液被灼。所嫌脈細模糊,陽症而見陰脈,症之所忌,用藥殊難。勉商從症而不從脈之例立方,但腳氣一門每有攻心之變,不可不慮。

白話文:

某位病人,右腳發炎紅腫,內部發炎向上蔓延,導致右腿腫脹,小便困難,舌頭上半部乾燥,津液已被灼燒。所擔心的脈象細小模糊,陽症卻見陰脈,症狀所忌諱的,用藥特別困難。勉強根據症狀而不是脈象開立處方,但腳氣這一類疾病常常有攻心的變化,不可不考慮。

銀花(一兩),黑梔(一錢),翹心(三錢),丹皮(一錢五分),懷膝(一錢五分),元參(五錢),燈心(五寸),蘆根(一兩),綠豆(一兩)

白話文:

銀花(60克),黑種草(6克),連翹(18克),丹皮(9克),懷牛膝(9克),元參(30克),燈芯(15公分),蘆根(60克),綠豆(60克)

又,津液漸回,痛亦稍減。但腿腫如故,仍難舉動,未可恃以無恐。方宗前法。

石斛(五錢),牛蒡子(三錢),燈心(五寸),蘆根(一兩),綠豆(一兩),銀花(一兩),黑梔(一錢五分),連翹(五錢),丹皮(一錢五分),牛膝(一錢五分),元參(五錢)

白話文:

五錢川石斛

三錢牛蒡子

五寸燈心

一兩蘆根

一兩綠豆

一兩銀花

一錢五分黑梔

五錢連翹

一錢五分丹皮

一錢五分牛膝

五錢元參

又,身熱減,津液回,大有轉機。上中二焦之邪火,已清七八。下焦之濕熱未楚,腫脹為此不退。

銀花(一兩),山梔(炒,一錢五分),丹皮(二錢),連翹(四錢),牛膝(一錢五分),川斛(一錢五分),燈心(五寸),蘆根(一兩)

白話文:

銀花(60克),炒山梔(9克),丹皮(12克),連翹(24克),牛膝(9克),川斛(9克),燈心(約15公分),蘆根(60克)

又,原方,加黃柏(鹽水炒,一錢),羚羊片(一錢),獨活(一錢),秦艽(三錢)。

白話文:

另外,原來的藥方加上:黃柏(鹽水炒過,一錢),羚羊角片(一錢),獨活(一錢),秦艽(三錢)。

曹左,小腿漫腫,腳氣也。須防上逆攻衝。

萆薢(三錢),漢防己(二錢),滑石(三錢),宣木瓜(一錢),苡米(一兩),獨活(一錢),牛膝(三錢),焦茅朮(一錢),杉木梢(一兩),防風(一錢)

白話文:

川萆薢 (15 克)

漢防己 (10 克)

滑石 (15 克)

宣木瓜 (5 克)

苡米 (60 克)

獨活 (5 克)

牛膝 (15 克)

焦茅朮 (5 克)

杉木梢 (60 克)

防風 (5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