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12)

回本書目錄

二集 傳染病案 (12)

1. 春溫喉痧案

袁桂生(住鎮江京口)

病者,牛筱川夫人,忘其年,住本鎮。

病名,春瘟喉痧。

原因,今年二月患喉痧症,服藥不效,遂邀予診。

證候,痧出鮮紅,咽喉右邊破爛,色紅而兼有白腐,並不大腫,顴紅唇紅,身熱作惡,湯水不能下咽。

診斷,脈數,舌前半紅赤無苔。此陰液素虧,感受溫熱為病。

療法,先宜養陰清熱解毒,外吹錫類散

處方,細生地(三錢),原麥冬(三錢),金銀花(三錢),紫花地丁(三錢),川貝母(三錢),白知母(二錢),生甘草(五分),青連翹(三錢),西藏橄欖(三枚),作煎劑。

白話文:

藥方:

細生地(15公克),原麥冬(15公克),金銀花(15公克),紫花地丁(15公克),川貝母(15公克),白知母(10公克),生甘草(2.5公克),青連翹(15公克),西藏橄欖(3顆)

製法:

將所有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次診,次日上午九時復診,述昨藥服後,夜間能安睡兩小時,熱減惡定。能進茶湯,仍用原方。

三診,下午十時復診,諸恙無大進退,惟舌光紅無津,片刻不飲茶,則燥硬不柔,身微熱,不能寐。蓋日間親戚問病者多,言語勞神,以陰虧之病,驟然勞神,則津液益虧,腦力益衰,而虛火亦益熾,此所以舌本燥硬,而光赤無津,不能寐也。非大劑養液安神之法,斷難有濟,乃以大劑增液湯為主。

白話文:

下午 10 點複診,病情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但舌頭光紅無津,一會兒不喝茶就會乾燥僵硬,身體微微發熱,無法入睡。這是因為白天探病的親戚較多,說話勞神,原本陰虛的病症,突然勞神,津液會更加虧損,腦力也更衰弱,虛火也會更旺盛。這就是舌頭底部乾燥僵硬、光亮發紅無津,無法入睡的原因。如果不使用大量滋養液體、安神的藥方,肯定難以見效。因此,我決定以大劑量的增液湯為主。

三方乾地黃(八錢),原麥冬(四錢),元參(六錢),朱拌茯神(四錢),百合(三錢),鮮石斛(三錢),炒棗仁(四錢),甘草(五分),蓮子心(四分)

白話文:

三方劑

  • 乾地黃:8 錢
  • 原麥冬:4 錢
  • 元參:6 錢
  • 硃砂拌茯苓:4 錢
  • 百合:3 錢
  • 新鮮石斛:3 錢
  • 炒棗仁:4 錢
  • 甘草:0.5 錢
  • 蓮子心:0.4 錢

四診,第三日復診,諸恙悉減,喉爛亦退,惟精神疲弱,夜間不能多寐。仍以原方減輕其劑,並加茅根、沙參地骨皮等藥。

白話文:

四診候診後,三天後回診,所有的症狀都減輕了,喉嚨潰爛也退了,但精神還是疲弱,晚上睡不好。仍使用原來的藥方,但把劑量減輕,並加入茅根、沙參、地骨皮等藥材。

五診,接服兩劑,喉爛全平,身熱亦退,痧亦脫皮。但不思飲食,舌淡無苔,脈息軟小而兼有滑象。蓋津液雖復,胃氣尚虛,乃以四君子湯加味。

白話文:

服用兩劑藥後,喉嚨腐爛的地方痊癒,體熱退去,痧疹也脫皮。但是患者不想吃東西,舌頭淡而無苔,脈象軟小並且滑動。雖然體液已經恢復,但是胃氣還是很虛,因此使用四君子湯加味來治療。

五方,潞黨參(三錢),生於術(錢半),雲茯苓(三錢),清炙草(五分),乾地黃(三錢),炒熟地炭(四錢),生穀芽(二錢),炒扁豆(三錢),湘蓮(七枚)

白話文:

以下是藥方中的中藥材,以及現代

-潞黨參(3錢):補氣益血 -生於術(半錢):健脾利濕 -雲茯苓(3錢):健脾滲濕 -清炙草(5分):清熱利尿 -乾地黃(3錢):滋陰補血 -炒熟地炭(4錢):補腎益精 -生穀芽(2錢):健脾消食 -炒扁豆(3錢):健脾消脹 -湘蓮(7枚):益腎固精

效果,調補旬日而痊。

康按:喉痧有輕有重,輕則溫邪僅在經絡,疏而達之,則痧透而喉痛即解;重則疫火灼傷臟腑,雖用疏達,而痧出鮮紅,喉爛起腐者,以陰液素虧,不耐疫火之熏蒸也。余曾數見不鮮矣。此案初方,即用養陰清熱為君,參以解毒,繼用大劑增液安神,終用益氣滋陰,雙補陰氣以收全功,純為陰虛者患春溫喉痧而設。

白話文:

康博士按:喉嚨發炎的嚴重程度不一。輕微的發炎表示溫熱邪氣只在經絡中,透過疏通的方法就可以讓邪氣透出來,喉嚨痛就會解除。嚴重的發炎表示疫熱火氣灼傷了內臟,即使使用疏通方法,出來的血還是鮮紅色的,喉嚨也會腐爛化膿。這是因為患者的陰液原本就虧損,無法抵禦疫熱的薰蒸所致。我已經見過很多這樣的例子了。

這個案例的初期用藥,以養陰清熱為主要治療方針,再搭配解毒藥物。後續用大量增液安神的藥物,最後用益氣滋陰的藥物。整個治療過程都是雙重補益陰氣,以達到完全恢復的效果。這是專門針對陰虛患者在春天因溫熱邪氣而引發的喉嚨發炎所設計的治療方案。

陳繼宣謂喉痧陰虛者,灼熱無汗,喉爛神昏,痧紅成片,舌絳且光,陰液燥涸,其斃甚速,故其方不得不注重養陰清喉也。

白話文:

陳繼宣說:喉嚨長痧且陰虛的人,會感覺灼熱但沒有汗,喉嚨潰爛,神志不清,痧點紅成一片,舌頭鮮紅且光亮,體內陰液枯竭幹涸,很容易致命,所以治療方劑必須著重於滋養陰液,清熱解毒。

2. 冬溫喉痧案

葉馨庭(住黟縣南屏)

病者,程崇和,年逾弱冠,住安徽黟縣,業商。

病名,冬溫喉痧。

原因,腠理不密,冬溫上受,襲入肺胃。

證候,咽喉上齶,白點滿布,有膠黏痰,勢將潰爛,飲食難下,嘔吐口渴,身熱便結,肌紅髮疹。

診斷,脈象弦數,舌紅苔黃燥。此冬令嚴寒,寒極生熱,襲入肺胃,肺胃之火上衝即吐,熏咽成痰,阻礙咽喉,故腫腐疼痛焉。蓋手太陰之脈,上從肺系,足陽明之脈,上循喉嚨故耳。

白話文:

**診斷:**脈搏弦緊、數快,舌頭發紅、苔黃而乾燥。這是因為冬天的寒氣太盛,嚴寒極致後反生內熱,熱氣侵襲肺胃,肺胃之火上衝就導致嘔吐,熱氣燻灼咽喉形成痰液,阻礙咽喉,所以出現腫脹腐爛疼痛。這是因為手太陰肺經的脈絡上達肺部,足陽明胃經的脈絡上行經過咽喉。

療法,喉痧一證,雖由肺胃之火上升,而諸經之熱有以助之,故用犀角石斛瀉心胃火,牛蒡、浙貝、桔梗萬年青清肺利咽於上,山梔、元明粉推瀉於下,生地、丹皮、川連清心肝,馬勃、人中黃消熱毒,牛黃化熱痰。每日煎藥兩次,外治用冰硼散紫雪丹,頻吹喉內。

白話文:

治療方法:

對於喉痧這種疾病,雖然是由於肺胃之火上升引起的,但其他經絡的熱力也會加劇,因此採用以下藥物:

  • 犀角、石斛:清瀉心胃之火。
  • 牛蒡、浙貝、桔梗、萬年青:清肺利咽。
  • 山梔、元明粉:推瀉下焦熱力。
  • 生地、丹皮、川連:清心肝熱。
  • 馬勃、人中黃:消熱解毒。
  • 牛黃:化解熱痰。

每天熬製中藥兩次。外治方面,使用冰硼散和紫雪丹,頻繁吹入喉嚨內。

處方,犀角尖(八分,銼末),牛蒡子(一錢),苦桔梗(八分),焦山梔(二錢),鮮生地(二錢),鮮石斛(三錢),浙貝母(二錢),萬年青(二片),元明粉(二錢),粉丹皮(一錢),馬勃(一錢),人中黃(二錢),真牛黃(三分,末,沖)

白話文:

處方:

  • 犀牛角尖(八分,磨成粉末)
  • 牛蒡子(一錢)
  • 苦桔梗(八分)
  • 焦山梔(二錢)
  • 新鮮地黃(二錢)
  • 新鮮石斛(三錢)
  • 浙貝母(二錢)
  • 萬年青(兩片)
  • 元明粉(二錢)
  • 粉丹皮(一錢)
  • 馬勃(一錢)
  • 人中黃(二錢)
  • 真牛黃(三分,磨成粉末,用液體沖服)

次方,冰硼散和紫雪丹,頻吹喉內。

效果,上方服二劑,喉痧見松,嘔吐得止,身熱已退,大便亦解。減去犀角、牛黃、丹皮、元明粉等味,加鮮蘆根五錢,金銀花二錢,甘草五分。再服三劑,則安然無恙矣。

白話文:


經過服用兩劑藥方,喉嚨發炎的癥狀明顯改善,嘔吐也停止了,身體發熱的現象也消失了,大便也恢復正常。於是,減少了犀角、牛黃、丹皮、元明粉等藥材,加入了鮮蘆根 5 錢,金銀花 2 錢,甘草 5 分。再服用三劑,患者就完全康復了。

廉按:夏春農曰:疫喉痧,以三焦相火為發源,以肺胃二經為戰場,以吸受疫厲之氣為賤渠。其證初起,咽喉即腐,或左或右,或左右全腐,其色或白或黃,或紅或紫,其痛或重或輕,或不癰,遍身熱如火燎,皮膚紅暈如斑,苔色或白或黃,或灰黑,或黏厚,脈象或浮數,或弦數,或洪大,或沉伏,嘔吐氣喘,神煩昏冒,自利溲赤,口乾唇紅,躁亂驚惕,或微惡寒,面垢肢涼,譫言牛蒡

白話文:

根據廉按的觀點:

夏春時節,瘟疫喉痧是由三焦的相火(熱氣)引發的,肺胃兩經是它發作的戰場,而接觸到疫厲之氣是它的傳播途徑。

症狀一開始,喉嚨就會發炎潰爛,可能在左邊、右邊或左右兩邊都潰爛。潰爛處的顏色可能發白、發黃、發紅或發紫,疼痛的程度也可能輕重不同,有的甚至沒有明顯的腫脹。全身發熱,像火在燒一樣,皮膚泛紅,像斑點一樣。

舌苔的顏色可能發白、發黃、發灰黑或黏厚。脈象也可能浮數、弦數、洪大或沉伏。伴有嘔吐、氣喘、神志不清、神智昏迷、自發性排便和排尿異常(尿色發紅)、口乾、嘴脣發紅、躁動不安、驚慌恐懼,或者輕微怕冷、面色晦暗、四肢冰涼、胡言亂語。

輕者猶可救療,重者多不逾三日而死,何也?緣手少陽三焦經與手厥陰心包絡經相為表裡,三焦相火沸騰,直犯心包,故種糊不識人也。前賢謂溫病首先犯肺,逆傳心包。予謂疫喉痧三焦火炎,直犯心包,同一危疴。奈病來倉猝,成法無稽,以致治者聚訟紛壇,或謂先治其喉、禁用寒涼,或謂首重斑痧、當宜升托,然總難獲效。

白話文:

病情較輕的還可以救治,病情重的多半三天就會死亡,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手少陽三焦經和手厥陰心包絡經表裡相應,三焦的相火沸騰,直接侵犯心包,所以整個人會糊塗不清醒。前賢認為溫病首先侵犯肺部,然後逆傳到心包。我認為疫喉痧是三焦之火旺盛,直接侵犯心包,都屬於同一種危重疾病。然而,這種病來的很突然,治療方法沒有依據,導致醫治者意見分歧,有人認為應該先治療喉嚨,禁用寒涼藥物,有人認為應該重視斑痧,應該使用升託法,但總是很難取得效果。

不知疫癘之氣,充斥三焦,猝然而發,咽喉一腐,遍身皮膚紫赤,如斑如痧,並無顆粒可分,世所謂爛喉痧是也。考前賢以傷寒胃熱失下,合君相二火,尚為斑疹,何況疫喉痧本是君相二火為害乎?此疫喉痧之不宜升托也明矣。且予歷驗之於患疫喉痧者,疫痧一回,無不皮膚甲錯,可見營血亢害已極。

白話文:

現在患的傳染性疾病,病氣充斥在三焦(上焦、中焦、下焦),突然發作,咽喉潰爛,全身皮膚變為紫紅色,像斑點或痧疹,但無法區分出顆粒,這就是俗稱的「爛喉痧」。古代醫家認為傷寒發燒,胃熱凝聚,再加上陽明君火和少陽相火的影響會產生斑疹,何況傳染性爛喉痧本來就是君火和相火造成的危害呢?由此可見,傳染性爛喉痧不適合使用升陽的藥物。

此外,我根據經驗發現,患有傳染性爛喉痧的人,發作一次後,皮膚都會出現龜裂等問題,表示血液的亢盛已經達到極點。

每見投風藥升散過度者,或幸不致斃,然皮膚蒸熱逗留總不易清,必須涼營清熱救陰之品,日夜頻進,大作湯液,直待營陰來復,而外熱始清,是疫喉痧亦當以清透化毒,涼營泄熱之法為正治。不必分治喉治痧之先後也,又明矣。此案內外方法,悉宗夏氏薪傳,故能特收敏效。

白話文:

我經常遇到因投用過量升散藥物而導致病情加劇的患者,即使幸運地保住了性命,但皮膚灼熱煩躁的症狀仍然難以消退。必須使用清熱涼營、救陰的藥物,日夜頻繁服用,大量製作湯液,一直等到營陰恢復,體表熱象才能消退。因此,對於疫喉痧也應以清熱解毒、涼營泄熱的方法為主要治療原則。不必區分先治喉再治痧,這一點非常明確。本案中採用的內外治療方法,都遵循夏氏的傳承,所以能夠特別快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