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醫辨》~ 卷之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2)

1. 虛勞

《玄珠》云:五行六氣,水特五之一耳。一水既虧,豈能勝五火哉,虛勞等證蜂起矣。其體虛者,最易感於邪氣,當先和解,微利微下之,從其緩而治之,次則調之。醫者不知邪氣加於身而未除,便行補劑,邪氣得補,遂入經絡,至死不悟。如此誤者,何啻千萬,良可悲哉。

白話文:

《玄珠》中說:五行六氣中,水只佔五分之一。水一虧損,怎麼能戰勝五種火氣呢?因此,虛勞等症狀會蜂擁而至。體虛的人,最容易受到邪氣侵襲,應該先平和地化解邪氣,輕微地幫助排泄,慢慢地治療。然後再調理身體。醫生沒有意識到邪氣侵入體內沒有消除,就使用補藥,邪氣得到滋補,就進入經絡,直到死都不知道。像這樣誤治的案例,何止千萬,實在令人悲哀。

夫涼劑能養水清火,熱劑能燥水補火,理易明也。勞為熱證明矣,還可補乎?惟無邪、無熱、無積之人,脈舉按無力而弱者,方可補之,又必察其胃中及右腎二火虧而用之。心虛,則動悸,恍惚,憂煩,少色,舌強,宜養榮湯琥珀定神丸之類以益其心血。脾虛,面黃肌瘦,吐利清冷,腹脹腸鳴,四肢無力,飲食不進,宜快胃湯、進食丸之類以調其飲食。

白話文:

補充水分、清熱的藥劑可以滋養陽氣、清除熱氣,補充熱量的藥劑可以乾燥水分、補充陽氣,道理很明顯。體力消耗過度是熱症的證據,這樣還可以使用補充陽氣的藥劑嗎?只有沒有疾病、沒有熱症、沒有積滯的人,脈象微弱而且無力的人,才能補充陽氣,而且還必須觀察他的胃部和右腎的陽氣是否虧損後再使用。心陽虛弱,就會出現心悸、恍惚、憂鬱、面色蒼白、舌苔虛軟等症狀,應該使用養榮湯、琥珀定神丸等藥物,來補充心血。脾陽虛弱,就會出現面色發黃、肌肉消瘦、嘔吐腹瀉清冷、腹脹腹痛、四肢無力、食慾不振等症狀,應該使用快胃湯、進食丸等藥物,來調理飲食。

肝虛,目昏,筋脈拘攣,面青,恐懼,如人將捕之狀,宜牛膝益中湯虎骨丹之類以養助其筋脈。肺虛,呼吸少氣,喘乏咳嗽,嗌乾,宜枳實湯人參黃耆阿膠蘇子以調其氣。腎虛,腰、背、膝厥逆而痛,神昏耳鳴,小便頻數,精漏,宜八味丸加五味、鹿茸,去附子,用山藥等丸以生其精。

白話文:

肝虛:

症狀:視力模糊、肌肉抽筋、面色發青、恐懼、如臨大敵。

治療:建議服用牛膝益中湯或虎骨丹來滋養強健筋脈。

肺虛:

症狀:呼吸短促、疲勞咳喘、咽喉乾燥。

治療:建議在枳實湯中加入人參、黃耆、阿膠、蘇子,以調和氣息。

腎虛:

症狀:腰背膝蓋疼痛逆冷、精神昏沉、耳鳴、小便頻繁、遺精。

治療:建議服用八味丸,加入五味子、鹿茸,去除附子,並使用山藥製丸,以滋生精氣。

《證治要訣》云:五勞皆因不量才力,勉強云為,憂思過度,嗜欲無節,或病失調將,積久成勞。其證頭旋眼暈,身疼腳弱,心怯氣短,自汗盜汗,或發寒熱,或五心常熱,或往來潮熱,或骨蒸作熱,夜多惡夢,晝少精神,耳內蟬鳴,口中無味,飲食減少,此皆勞傷之證也。五臟雖皆有勞,心腎為多。

白話文:

《證治要訣》中提到:五勞的成因都是因為不衡量自己的體力,勉強去做事,過度憂思,嗜好和慾望沒有節制,或是因為生病時調養不當,日積月累而形成的勞損。其症狀包括頭暈眼花,身體疼痛腳軟,心悸氣短,自發性盜汗,或發寒發熱,或五心經常發熱,或潮熱往來,或骨頭發熱,晚上多做噩夢,白天精神差,耳鳴,口無味,飲食減少。這些都是勞傷的症狀。五臟都可能受勞傷影響,但以心和腎為主。

心主血,腎主精,精竭血燥則勞生焉。治勞之法,當以調心補腎為先,不當用峻烈之劑,惟當溫養滋補以久取效。天雄、附子之類投之,適足以發其虛陽,緣內無精血,不足當此猛劑。然不可因有熱,純用甜冷之藥,以傷其胃氣。獨用熱藥者,猶釜中無水而進火也。過用冷藥者,猶釜下無火而添水也。

白話文:

心臟主宰血液,腎臟主宰精氣。精氣耗盡、血液乾燥就會產生勞倦。治療勞倦的方法,應該以調理心臟、補養腎臟為優先,不適合使用猛烈強勁的藥劑。應該溫暖滋養,長期服用才能見效。像天雄、附子這類藥材,服用後只會激發虛陽,因為體內精氣血不足,無法承受這些猛烈的藥劑。但是,也不能因為有熱氣,就只使用甘寒的藥物,因為會損傷胃氣。只用熱藥,就像鍋裡沒水還加柴火;過度使用寒藥,就像鍋底下沒火還加水。

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宜十全大補湯,或雙和散,或養榮湯、七珍散、樂令建中湯,皆可選用,間進雙補丸

白話文:

不只沒有幫助,反而有害。適合使用的藥方有:十全大補湯、雙和散、養榮湯、七珍散、樂令建中湯等。可以交替服用雙補丸。

有重陰覆其陽,火不得伸,或洒洒惡寒,或志意不樂,或脈弦數,四肢、五心煩熱者,火鬱湯柴胡升麻湯。病去即已,不可過劑。服寒涼藥證雖大減,脈反加數者,陽郁也,宜升,宜補火,忌寒涼,犯之必死。

白話文:

陰氣過重遮蓋了陽氣,導致陽氣無法發揮作用,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 怕冷、發抖
  • 心情鬱悶
  • 脈搏弦緊而快
  • 四肢、五心煩熱

此時應使用「火鬱湯」或「柴胡升麻湯」治療。症狀消退後即停止服藥,不可過量。

如果服用寒涼藥物後,病情雖有減輕,但脈搏反而加快了,表明陽氣受抑。這種情況需要升陽補火,避免寒涼藥物,否則會危及生命。

丹溪論勞瘵主乎陰虛者,蓋自子至巳屬陽,自午至亥屬陰,陰虛則熱在午後子前。寤屬陽,寐屬陰,陰虛則汗從寐時盜出也。升屬陽,降屬陰,陰虛則氣不降,氣不降則痰涎上逆而連綿吐出不絕也。脈浮屬陽,沉屬陰,陰虛則浮之洪大,沉之空虛也。此皆陰虛之證,用四物湯黃柏知母主之。

白話文:

朱丹溪認為,勞疾和肺結核主要是由於陰虛造成的。這是因為從子時到巳時屬於陽,從午時到亥時屬於陰。如果陰虛,就會在午後和子時之前感到發熱。醒著的時候屬於陽,睡著的時候屬於陰。如果陰虛,就會在睡覺時盜汗。向上屬於陽,向下屬於陰。如果陰虛,氣就不會下降,氣不下降就會導致痰液上逆,連綿不斷地吐出來。脈搏浮起屬於陽,沉下去屬於陰。如果陰虛,浮脈就會洪大,沉脈就會空虛。這些都是陰虛的證據,可以用四物湯加入黃柏和知母來治療。

然世醫遵用治疾,乃百無一效者,何哉?蓋陰既虛矣,火必上炎,而川芎當歸皆味辛,氣大溫,非滋虛降火之藥。又川芎上竄,尤非虛炎短乏者所宜。地黃泥膈,非胃弱、食少、痰多者所宜。黃柏、知母苦辛大寒,雖曰滋陰,其實燥而損血;雖曰降火,其實苦先入心,久而增氣,反能助火,至其敗胃,所不待言。用藥如此,焉能奏功也。

白話文:

然而世間的醫生遵循著這些療法來治療疾病,但卻幾乎沒有任何效果。為什麼呢?因為陰氣已經虛弱,火氣必然上升,而川芎和當歸都辛熱,不是滋陰降火之藥。而且川芎有上竄之性,尤其不適合陰虛火旺、氣短乏力的人。地黃泥膈,不適合胃弱、食少、痰多的人。黃柏和知母苦辛大寒,雖然說是滋陰,但實際上會燥熱傷血,說是降火,但實際上苦味會先入心,時間一長會積聚氣,反而會助長火氣,至於損傷胃氣,那更是不用說了。用藥如果這樣,怎麼可能見效呢?

予每用薏苡仁百合天門冬麥門冬桑根白皮地骨皮牡丹皮枇杷葉五味子酸棗仁之屬,佐以生地汁、藕汁、乳汁、童子小便等。如咳嗽則多用桑皮、枇杷葉;有痰則增貝母;有血則多用薏苡仁、百合,增阿膠;熱盛則多用地骨皮;食少則用薏苡仁至七八錢,而麥門冬常為之主,以保肺金而滋生化之源,無不應手而效。蓋諸藥皆稟燥降收之氣,氣之薄者,為陽中之陰,氣薄則發泄。

白話文:

我經常使用薏苡仁、百合、天門冬、麥門冬、桑根白皮、地骨皮、牡丹皮、枇杷葉、五味子、酸棗仁等藥材,並且輔以生地汁、藕汁、乳汁、童子小便。例如:對於咳嗽,我會多用桑皮、枇杷葉;有痰時,我會增加貝母;有血時,我會多用薏苡仁、百合,並增加阿膠;熱盛時,我會多用地骨皮;食慾不佳時,我會使用薏苡仁至 7-8 錢,而麥門冬通常是主要的藥材,以保護肺氣並滋養生化之源。使用這些藥方幾乎都會立竿見影。因為這些藥物都具有乾燥收斂的性質,氣質較薄的,屬於陽中之陰,氣薄就會發泄。

辛甘淡平,寒涼是也,以施於陰虛火動之症,猶當溽暑伊鬱之時,而商飈颯然,倏動則炎歊如失矣,與治暑熱用白虎湯同意。然彼是外感,外感為有餘,故用寒沉藏之藥而後能補其偏。此是內傷,內傷為不足,但用燥降收之劑而已得其平矣,此用藥之權衡也。

白話文:

辛、甘、淡、平、寒、涼這類藥物,適合用於陰虛火旺的疾病,就像在炎熱的夏天,突然颳起一陣涼風,會讓酷暑消散一樣,與用白虎湯治療暑熱的原理相同。但是,白虎湯治的是由外而來的暑熱,外感為有餘,所以要用寒涼的藥物壓制,才能糾正偏頗。而此處所說的陰虛火旺是由內傷引起的,內傷為不足,只要用燥熱的藥物收斂降火,就能達到平衡,這正是用藥的權衡之道。

虛勞之疾,百脈空虛,非黏膩之物填之不能實也。精血枯涸,非滋濕之物濡之不能潤也。宜用人參、黃耆、地黃、天麥門冬、枸杞子、五味子之屬各煎膏,另用青蒿以童便熬膏,及生地汁、白蓮藕汁、人乳汁、薄荷汁隔湯煉過,酌定多少,並麋角膠、霞天膏合和成劑,每用數匙,湯化服之。

白話文:

虛弱的疾病,身體虛弱,必須用補虛的藥物才能補足。精血枯竭,必須用滋潤的藥物才能潤澤。建議使用人參、黃耆、地黃、麥門冬、枸杞子、五味子的藥材熬製成膏狀,另外使用青蒿用童尿熬製成膏,以及生地汁、白蓮藕汁、人乳汁、薄荷汁隔水蒸餾過,酌量添加,加上麋角膠、霞天膏混合製成藥方,每次服用幾勺,用熱湯溶解後服用。

如欲行瘀血,加入醋製大黃末子玄明粉桃仁泥、韭汁之屬;欲止血,加入京墨之屬;欲行痰,加入竹瀝之屬;欲降火,加入童便之屬。

白話文:

如果想要化瘀血,可以加入用醋製成的黃連末、玄明粉、桃仁泥、蔥汁等藥物;如果是想止血,可以加入墨汁等藥物;如果想化痰,可以加入竹瀝等藥物;如果想降火,可以加入童尿等藥物。

凡虛勞之證,大抵心下引脅俱疼。蓋滯血不消,新血無以養之也,尤宜用膏子加韭汁、桃仁泥。

呼吸少氣,懶言語,無力動作,目無精光,面色㿠白,皆兼氣虛,用麥門冬、人參各三錢,橘紅桔梗、炙甘草各半兩,五味子二十一粒,為極細末,水浸油餅為丸,如雞頭子大。每服一丸,細嚼,津唾嚥下,名補氣丸

白話文:

呼吸短促、說話無力,身體沒勁,眼睛沒神,臉色蒼白,這些都是氣虛的表現。可以用以下藥材:麥門冬、人參各三錢,橘紅、桔梗、炙甘草各半兩,五味子二十一粒,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浸過油的餅做成丸子,大小如雞頭子。每次服用一丸,細細咀嚼,用唾液送服。這叫做補氣丸。

氣虛則生脈散,不言白朮。血虛則三才丸,不言四物。

白話文:

如果氣虛,可以服用生脈散,不用加入白朮。如果血虛,可以服用三才丸,不用加入四物湯。

大略前言薏苡仁之屬治肺虛,後言參耆地黃膏子之類治腎虛,蓋肝心屬陽,肺腎屬陰,陰虛則肺腎虛矣。故補肺腎即是補陰,非四物、黃柏、知母之謂也。

白話文:

簡單來說,薏苡仁這類藥物用於治療肺虛,而參耆地黃膏子這類藥物則用於治療腎虛。這是因為肝和心屬於陽,肺和腎屬於陰,陰虛就會導致肺和腎虛。因此,補肺腎就是補陰,並不是四物、黃柏、知母這類藥物的功效。

當以脾腎二臟為要,何以言之?腎乃系元氣者也,脾乃養形體者也。經曰:形不足,溫之以氣者也。謂真氣有少火之溫,以生育形體。然此火不可使之熱,熱則壯,壯則反耗真氣也。候其火之壯少,皆在兩腎間。經又曰:精不足,補之以味。五味入胃,各從所喜之臟而歸之,以生津液、輸納於腎者。

白話文:

重視脾腎兩臟很重要,原因如下:腎臟是元氣的根源,脾臟負責滋養身體。經典記載:「形體不足,需要用溫熱的氣來滋養。」意思是說,真正的氣帶有溫和的熱度,可以滋生形體。但是,這種熱度不可以太高,太高會導致元氣耗盡。可以從兩腎間觀察出熱度的盛衰。經典又說:「精氣不足,需要用味道來補充。」五味進入胃後,會各自歸屬於喜歡的臟腑,產生津液,然後輸送到腎臟。

若五味一有過節,反成其臟有餘,勝克之禍起矣。候其五味之寒熱,初有脾胃,次在其所歸之臟。即當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謹守精氣,調其陰陽,使神內藏。夫如是,則天樞開發而胃和脈生,故榮衛以周於內外,無不被滋養而病愈矣。

白話文:

如果五味(酸、甜、苦、辣、鹹)中有一種攝取過量,就會導致對應臟腑的氣血過盛,產生過盛剋制過衰的禍害。

此時應觀察五味的寒熱屬性,首先看脾胃的狀況,其次看五味歸屬的臟腑。然後要補虛瀉實,嚴格守護精氣,調和陰陽,讓神氣藏於內。

這樣一來,天樞穴(肚臍)就會開通,胃氣就會和順,脈絡就會再生。因此,榮氣和衛氣就能貫通內外,身體各處都能得到滋養,疾病自然就會痊癒。

勞疾久而嗽血,咽疼,無聲,此為自下傳上;若不嗽不疼,久而溺濁脫精,此為自上傳下,皆死證也。

骨蒸之極,聲嗄咽痛,面黧,脈躁,汗出如珠,喘之氣促,出而無入,毛焦唇反,皆死證也。

又:骨肉相失,聲散嘔血,陽事不禁,晝涼夜熱者,死。

秘方:治虛症有火,服參、耆則作喘嗽,服歸、地則少飲食,服降火滋陰之藥則反削元氣而火又不降,宜用此方。甘枸杞、石斛(酒蒸,多用)、麥門冬(去心,多用)、天門冬、乾山藥(以上五味皆補虛藥而帶涼者,又不滯脾氣,以治虛症有火者絕妙)、山茱萸、酸棗仁(炒研,多用)、薏苡仁、白茯苓。若咳嗽,宜用五味子十餘粒,乾薑二三分,薄荷四五分,忌桑皮、杏仁、蘇子降氣等藥。

白話文:

祕方: 對於虛症伴有內熱的情況,服用人參、黃耆會誘發喘咳,服用當歸、地黃會造成食慾不振,服用降火滋陰的藥物反而會損傷元氣,火氣也不見減退。此時應該使用以下這個方劑:

  • 甘枸杞、石斛(用酒蒸製,用量較多)
  • 麥門冬(去心,用量較多)
  • 天門冬
  • 乾山藥(以上五味都是補虛清涼之藥,且不影響脾胃,對於虛症伴有內熱者非常有效)
  • 山茱萸
  • 酸棗仁(炒研後用,用量較多)
  • 薏苡仁
  • 白茯苓

如果出現咳嗽,建議額外添加以下藥材:

  • 五味子十餘粒
  • 乾薑二三分
  • 薄荷四五分

注意事項: 避免使用桑皮、杏仁、蘇子等瀉降之藥。

若發躁,宜倍用收斂之藥,攝火歸源,忌用知母、黃柏苦寒之藥,犯之則躁愈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