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易通說》~ 上卷 (4)

回本書目錄

上卷 (4)

1. 地支

地支十二辰,或謂起於斗柄所指,非也。蓋先有十二辰,然後視斗柄所指以為月建,非先有斗柄,乃定十二辰也。若以斗柄起義,則每日鬥移一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劃分為四方可也,為八方可也,何必定為十二辰哉。蓋創立十二辰之始,因日與月會,每年大約十二會而一周天,雖間有閏月,然閏為閏余,每年十二月乃其常度也。故將三百六十五度劃分為十二方,以紀日月會合之舍次,名之曰十二地支。

白話文:

所謂地支的十二生肖,有人認為它是源自北斗星斗柄指向,其實並非如此。事實上,十二生肖先於北斗星斗柄,人們後天才觀察斗柄指向來確定月份的起始,而不是先有斗柄才制定出十二生肖。如果說十二生肖是從斗柄指向而來的,那麼斗柄每天移動一度,周天有三百六十五度,按四方或八方劃分都說得通,為什麼一定要定為十二生肖呢?制定十二生肖的最初原因是,太陽和月亮會合,大約每年會合十二次而繞行黃道一週,雖然偶爾會有閏月,但閏餘只是餘數,每年十二個月纔是規律。因此,人們將三百六十五度劃分為十二個方向,以記錄太陽和月亮會合的所在位置,並將其命名為十二地支。

蓋天體渾圓,難於分析,惟地有方圓,易於剖判,故就地球六面分為十二支。支即古「枝」字,謂如樹枝分析也。既分為十二支,譬如一樹,南枝向暖,北枝向寒,於是有陰陽之定位焉,有對待之化氣焉,有六合之義,有三合之義焉。

白話文:

天空渾圓一體,很難分析。只有地球的形狀方方正正圓圓滾滾,容易劃分。所以就根據地球的六面將其分為十二個支。支就是古代的「枝」字,比喻像樹枝一樣進行分析。既然分成了十二個支,就像一棵樹一樣,南方的樹枝朝向溫暖的方向,北方的樹枝朝向寒冷的方向。這樣就有了陰陽的定位,有了相互作用的化氣,有了六合的意義,也有了三合的意義。

何謂陰陽之定位?蓋以十二支分為四方,以配《洛書》十數者是也。亥、子、醜配北方一六水位,主冬令。寅、卯、辰配東方三八木位,主春令。巳、午、未配南方二七火位,主夏令。申、酉、戌配西方四九金位主秋令。平分則為十二分,流行則為十二月,而一年四序氣化盡矣。

白話文:

什麼是陰陽的定位?這是根據十二地支分為四方,並與《洛書》中的十個數字相配而來的。

北方:

  • 地支:亥、子、醜
  • 數位:一、六
  • 五行:水
  • 節氣:冬季

東方:

  • 地支:寅、卯、辰
  • 數位:三、八
  • 五行:木
  • 節氣:春季

南方:

  • 地支:巳、午、未
  • 數位:二、七
  • 五行:火
  • 節氣:夏季

西方:

  • 地支:申、酉、戌
  • 數位:四、九
  • 五行:金
  • 節氣:秋季

平分的話就是十二個時間段,流動的話就是十二個月,這樣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就全部包含進去了。

惟土無定位,獨旺於四季。非有他義,亦以《洛書》之四方各得五數,故在地支之四隅各配中土,四時之季,土各旺一十八日,皆本於《洛書》十數之義也。

白話文:

只有土這個五行沒有固定的方位,卻在四季中獨自旺盛。這沒有其他原因,也是因為《洛書》中的四方各得到五個數字,所以在地支的四角都配以中央之土,四季的季度,土都旺盛十八天,這一切都是根據《洛書》十個數的道理而來的。

後人又有以十二支配《河圖》九數者,然與九數之氣化位次參差不齊,知《河圖》九數與地支各別,不能強相配合。

白話文:

後人有人把十二地支按照《河圖》中的九個數字來安排,但是與九個數字在氣化中的位置並不一致。由此可知,《河圖》中的九個數字和地支是分開的,不能強行搭配在一起。

守潛按:十二支配九數,別亥六、子一醜,六一八合十五也;寅八卯三辰,八三四合十五也,巳四午九未,四九二合十五也;申二酉七戌,二七六合十五也。

白話文:

守潛按語:十二地支配對九個數字,分別為:亥配六、子配一、醜配六,六、一、六相加為十五;寅配八、卯配三、辰配八,八、三、八相加為十五;巳配四、午配九、未配二,四、九、二相加為十五;申配二、酉配七、戌配六,二、七、六相加為十五。

《內經》有從四時起義者,春三月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早臥早起,以使志生,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三月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榮實,使志無怒,使氣得泄,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三月為容平,天氣以息,地氣以明,早臥早起,使志安寧,收斂神氣,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三月為閉藏,早臥晚起,去寒就溫,無泄皮膚,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

白話文:

在《內經》中提到,從四季的變化中可以瞭解養生之道:

春天三個月,萬物生長,人應早睡早起,讓心氣舒暢,促進生命力旺盛。反之,如果違反這個原則,就會損傷肝臟。

夏天三個月,天地之氣交融,萬物繁盛。人應保持心平氣和,讓氣息得以宣洩。這是養生長生的方法。反之,如果違背這個原則,就會損傷心臟。

秋天三個月,天氣漸涼,地氣上升。人應早睡早起,讓心神寧靜,收斂精神。這是養精蓄銳的方法。反之,如果違背這個原則,就會損傷肺臟。

冬天三個月,天氣寒冷,人應早睡晚起,避寒就暖,避免皮膚受凍。這是養藏藏精的方法。反之,如果違背這個原則,就會損傷腎臟。

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未央二字,注家多不解。蓋央者中央土也,《月令》《內經》皆以未月屬中央土。《內經》此篇詳言四時,但以未央一語總結之,因此篇乃四氣調神論專主四時,立說故總結此句,以見土寄於四時之義。後世脈法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之末和緩不忒,即是土旺四季之義。

白話文:

如果四個季節的變化不按照規律進行,就會違背自然規律,從而導致生命的消亡。「未央」二字,許多注釋家都無法理解。其實,「央」指的是中央的土,在《月令》和《內經》中,未月都屬於中央土。《內經》的這段文字詳細地論述了四季的變化,但最後用「未央」一語總結了全文。因為這篇文字主要討論四氣調神論的專門主旨,即四個季節的變化,所以用這句話作為總結,說明土寄託在四季之中的道理。後世脈法中提出的春天脈象細長,夏天脈象洪大,秋天脈象細弱,冬天脈象沉穩如石,四季的末尾都和緩適中,不偏不倚,這也就是土在四季中旺盛的道理。

然《內經·平人脈象篇》云:四時之脈,皆以胃氣為本,謂脈之帶緩象者為有胃氣。所謂胃氣,即土旺四季之氣也。

白話文:

然而,《黃帝內經·平人脈象篇》提到:一年四季的脈象,都以胃氣為根據,也就是說脈搏舒緩緩和,表示胃氣充足。所謂的胃氣,就是一年四季中土氣旺盛的氣。

對待者,兩支對衝,合為一氣者也。子午合化為少陰熱氣,卯酉合化為陽明燥氣,寅申合化為少陽火氣,巳亥合化為厥陰風氣,辰戌合化為太陽寒氣,丑未合化為太陰濕氣。蓋十二辰,分之為十二,合之為六合。六合之間,化生之氣是為間氣。間者隔也,雜也。十二支本相隔,因其對衝則相見。

白話文:

對待的關係,是由兩支相對衝擊而合為一氣的。子午相合形成少陰熱氣,卯酉相合形成陽明燥氣,寅申相合形成少陽火氣,巳亥相合形成厥陰風氣,辰戌相合形成太陽寒氣,醜未相合形成太陰濕氣。十二地支分開來看是十二個,合起來看就是六合。六合之間,產生的氣息就是間氣。間的意思是隔開,也是雜亂。十二地支本來是互相隔開的,但是因為它們相對衝擊,所以會互相作用。

相見則兩氣雜合,化成一氣,謂之間氣。雖《內經》只言司天在泉,並無間氣之名,然在司天之左右者為左右間氣,則知兩相正對,合同而化,以司一年之氣者,尤間氣之大者矣。左右間氣,特其副焉者耳。上天下地,謂之兩間,人居其間,在氣交之中,實秉間隔雜合之氣以生,是以人有六氣,以生十二經,上應天之十二辰。仲景《傷寒論》專主六氣,深知六合交感,間氣生人之理,故六經括病,為千古不易之法。

白話文:

當兩種氣相交會時,便會融合成一種新的氣,稱之為「間氣」。雖然《內經》中只提到由泉水主管天空,並沒有提到「間氣」這個名稱,但位在泉水兩側的氣稱為左右「間氣」,由此可知,兩者相對應,融合化合,掌管一年的氣,這些都是「間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左右「間氣」只是它的輔助罷了。天上天下的空間稱為「兩間」,人居住在其中,處於氣交會之處,實際上是秉持著氣交雜融合的氣而生存,所以人體有六氣,滋養著十二經絡,與天上的十二時辰相應。仲景在《傷寒論》中專門以「六氣」為主要理論,深刻了解了六氣交感,間氣生人的道理,因此六經診病的方法,成為千古不變的法則。

問:子水午火,何以化熱。答曰:水中之陽,發見於天,與離日相交,則化為熱。試觀夏月水氣上騰,日光下灼,亢熱之至,即明驗也。又如黑色與赤色相合,即化為紫。紫者水火之間色也。推之於熱,亦是水火之間氣。又如鹹鹽,是海水熬曬而成,即是子水與午火合化為熱之物,故多食鹽味則發渴。

白話文:

**問題:**為什麼子水和午火會化為熱?

回答: 水中的陽氣,在天空升起,與太陽的離火相遇,就會化為熱。

例證: 夏季時,水氣上升,太陽炙熱,造成極端炎熱,這就是明明白白的事實。

就像黑色和紅色混合會變成紫色,紫色是水與火之間的顏色。以此類推,熱氣也是水與火之間的氣。

鹽的例子也是如此,海水經陽光熬曬後生成鹽,這就是子水與午火化合成熱的結果,所以多吃鹽會口渴。

今人以鹽生於水,謂其清潤。既不知五味五氣相反為用,又不知雖生於水,實成於火,不講間氣,不講試驗,豈不謬哉。試觀西人以鹽精作炸藥,可想鹽性之熱,而子午合化為熱之理,亦可概見。然以熱為主而仍名少陰者,蓋熱是從午火之化,所謂本氣也;陰是存子水之陰,所謂標氣也。人身十二經,皆以臟腑為本,經脈為標。

白話文:

現在的人認為鹽生於水中,所以它是清潤的。他們既不懂「五味五氣」相生相剋的原理,也不知道雖然鹽是生於水中,但它是由火所成的。他們不考慮氣候的影響,也不做實驗,這樣豈不是很荒謬嗎?

不妨看看西方人用鹽的精華製成炸藥,就可以理解鹽的性質是燥熱的。而子午合化(北方子水與南方午火)為熱的道理,也可以由此概括出來。儘管鹽的性質以熱為主,但仍被稱為「少陰」,這是因為熱是由午火變化而來的,是所謂的「本氣」;而陰是子水所存,是所謂的「標氣」。人體的十二經脈,都是以臟腑為本,經脈為標。

本為氣化之根,標為氣化之末,皆應地支間氣合化之理。余按:間氣即《內經》所謂氣交也。經云:氣交之中,人之居也,萬物由之,此之謂也。

白話文:

本質上是氣化之根源,標誌著氣化之結束,都遵循地支間氣交化合的原理。我考證後發現:間氣就是《內經》中所說的氣交。經文中說:天地交會之中,有人類居住的地方,所有事物源自於此,這就是這個意思。

卯酉對衝,合化為陽明燥氣。蓋卯為日出之門,故稱陽明。日入於酉,酉為秋金之位,金氣剛勁,神名蓐收,收去潤澤之氣,則草木黃落,是以木當秋令而枯槁,從燥化也。木從金化,從其所不勝也。在人身屬胃與大腸。大腸屬酉金,人猶能知,惟胃配卯木,人皆不知。蓋胃在後天八卦,當配艮土,先天震卦變為後天艮卦。

白話文:

卯時和酉時相對應,它們結合就會化合成陽明燥氣。卯時是太陽升起的時候,所以稱為陽明。太陽落入酉時,酉時是秋天金氣所在的位置,金氣剛強,神明叫做蓐收,他會收走滋潤的水氣,於是草木枯黃凋落。所以,木在秋天時節會枯槁,這是因為從濕潤化為乾燥。木從金氣中化生,這是因為金能剋制木。在人體中,與陽明燥氣相應的臟腑是胃和大腸。大腸屬酉金,人們都知道。但是胃配屬卯木,這一點很多人不知道。胃在後天八卦中,本應配屬艮土,但先天八卦中的震卦變成了後天八卦中的艮卦。

谷入於胃,所謂能化者,西醫以為全賴膽汁入胃化谷,中醫所謂木能疏土,皆是震木變艮土之義。注《傷寒》者混稱陽明,以大腸配酉,而不知以胃配卯,因不知胃與膽通耳。今觀蒼朮得土木之間氣而能燥胃,即是以胃配卯之義。李東垣補中益氣湯柴胡升胃中清氣,亦是此義。

白話文:

食物進入胃部,能夠被消化吸收,西醫認為這完全依賴膽汁進入胃部來消化食物。中醫的說法是「木能疏土」,都是「震木」轉化為「艮土」的意思。注釋《傷寒論》時把陽明證混稱為大腸有熱,把大腸對應於「酉」時辰,而不知道胃對應於「卯」時辰,這是因為不知道胃與膽相通的緣故。現在觀察蒼朮這一味藥,它具有土和木的屬性,能夠燥化胃氣,這即是把胃對應於「卯」時辰的道理。李東垣的補中益氣湯中加入柴胡,以升提胃中的清氣,也是這個道理。

胃受水穀,至大腸盡成干糞,即是燥化之實驗。

寅申對衝,合化為少陽火氣。寅為初春,陽從水底上升,而發於草木,以生花萼。凡花皆是木生之火象也。火與熱不同,熱是水火相交之氣,火是陽從陰出,附木則明之氣。申乃西方金水之位,在天為陽氣入陰之方。寅乃東方木位,在天為陽由陰出之方。申與寅對衝,合化則陽氣由申而入,由寅而出,借木氣以發泄,遂化為火。

白話文:

寅時(早上3-5點)和申時(下午3-5點)相對應,交會融合形成了少陽的火氣。寅時是初春,陽氣從水底上升,在草木中發芽,生出花萼。所有的花都是木頭生長的火的特徵。火和熱不同,熱是水火交會產生的氣體,火是陽氣從陰氣中產生,附著在木頭上發光發亮的氣體。申時是西方金水的位置,在天代表陽氣進入陰氣的方向。寅時是東方木的位置,在天代表陽氣從陰氣中產生的方向。申時和寅時相對應,交會融合後,陽氣從申時進入,從寅時排出,藉助木氣發散,最終轉化為火氣。

今且就一燈驗之,燈炷或棉或草,皆系白色,是屬申金之物。油入炷中,象陽氣之入於申,炷系棉草,又是屬寅木之物,燈火燃於炷頭,象陽氣之出於寅,此即寅申相合化而為火之一驗。又凡樹木之有花者,其內皮皆有白膜一道,由白膜通陽氣,上樹顛乃能開花。樹顛屬寅,白膜屬申,皆是寅申合化為火氣之象。

白話文:

現在我們就以一盞燈來驗證:燈芯可能是棉花或草,都屬於白色,這是申金的屬性。油進入燈芯,就像陽氣進入申位,燈芯是棉花或草,又屬於寅木的屬性。燈火燃燒在燈芯的頭部,就像陽氣從寅位出來,這正是寅申相合化為火的驗證之一。此外,凡是有花的樹木,其內皮都有一層白色的薄膜。通過白色的薄膜,陽氣進入,上達樹冠才能開花。樹冠屬於寅位,白色的薄膜屬於申位,這都是寅申相合化為火氣的象徵。

故在人身,少陽經配三焦與膽,而根於腎中之命門,三焦者,周身膜膈也,膜色白,屬申金,上合於膽,膽色青,屬寅木。三焦根於命門,引命門之陽氣上附於膽木,則化為火。故《內經》云:少陽之上,火氣治之。

白話文:

在人體中,少陽經與三焦和膽相配,其根源在腎中的命門。三焦就是包裹全身的膜和膈,膜的顏色是白色,屬於申金,上部與膽相連接,膽的顏色是青色,屬於寅木。三焦根源於命門,將命門的陽氣引到膽木上,就會轉化為火。因此,古醫書《黃帝內經》中說:少陽經的上部,由火氣所主宰。

巳亥對衝,合化為厥陰風氣。蓋亥水之陰,從巳火之陽,遂化為風。巽卦以下一陰從上二陽。西人天學言日行南陸,則風從北來,日行北陸,則風從南來。亥陰從巳陽而化為風,即此義也。亥者荄也,謂木之根荄,屬於北方水位以養根荄。根荄既養,便當發生,故交於巳位。

白話文:

巳亥相沖,化合成陰氣之風。因為亥屬水,為陰;巳屬火,為陽,水火交沖後化為風。巽卦是一陰兩陽,下面一陰,上面兩陽。西方人天文學說中說,太陽向南運行時,風就從北方吹來;太陽向北運行時,風就從南方吹來。亥陰與巳陽交沖而化為風,也是這個道理。亥為草根,是指樹木的根系,屬於北方水的位置,以水滋養根系。根系得到滋養之後,就會生長發芽,所以交會在巳位。

如根荄上升,發生枝葉,以象風氣之四散。故巳亥對衝,合化則為厥陰風木也。人身之肝木,生於腎水,配亥以象根荄。心包絡是由肝繫上連而生,如木之枝葉;包絡包心,象葉之承花。肝挾腎水之陰氣,上連心包,以陰從陽,有如亥交於巳,化為風氣。故經曰:厥陰之上,風氣治之。

白話文:

就好像樹根發芽向上生長,長出枝葉,用來比喻風氣到處散發。因此,已亥相沖,相合轉化就成了厥陰風木。人體中的肝木,生於腎水,用亥來比喻根基。心包是由肝連接向上生出的,就像樹木的枝葉;心包包住心臟,就像葉子承接花朵。肝臟帶著腎水的陰氣,向上連接心包,以陰從陽,就像亥交於已,轉化成風氣。因此經書上說:厥陰之上,由風氣來治理。

凡中風病,多入於心包。

辰戌對衝,合化為太陽寒氣。蓋辰方乃皎日當天之位,故稱太陽。戌方乃日入虞淵之所,遂生夜寒。是以辰從戌化而為寒氣。西人造冰之法,用玻璃罐一枚,外面安放水銀,另將淨水煮至極熱,傾入罐內,即結成冰。雖全賴水銀之冷,然水不煎熱,亦不易凝,此可見太陽之熱化為寒也。

白話文:

辰和戌兩個時辰相互沖剋,它們會結合化成太陽寒氣。因為辰時是太陽高掛天空的時候,所以稱作太陽。戌時是太陽落入西方的時候,因此會產生夜晚的寒氣。所以辰時被戌時化解,變成了寒氣。

西方人製造冰塊的方法,是用一個玻璃罐,在外面放入水銀,再把乾淨的水煮沸,倒入罐中,就可以結冰。雖然這主要歸功於水銀的低溫,但如果水不煮沸,也很難凝結成冰,這說明太陽的熱量可以化為寒氣。

人身有小腸以宣心陽,故曰太陽。小腸之膜通水道,下入膀胱,為寒水之府。以寒濟熱,陽乃不亢,是以小腸下合膀胱而化為寒氣。今人但知人身不可無熱氣,不知尤必有寒氣,乃能濟熱。故張口呵之則熱氣出,是上焦太陽之氣也。撮口吹之則寒氣出,是下焦寒水之氣也。冬則皮膚熱,太陽衛外也;夏則皮膚冷,寒氣濟熱也。

白話文:

人體的小腸能散發心臟的陽氣,因此稱之為「太陽」。小腸的外面與膀胱水道相通,通往膀胱,是寒水的聚集之處。用寒氣調節熱氣,陽氣就不會過於旺盛,所以小腸的下方與膀胱相合,化生寒氣。現在的人只知道人體不可缺少熱氣,不知道也一定要有寒氣,才能平衡熱氣。所以張開嘴呼氣,就會產生熱氣,這是上焦太陽之氣;撮起嘴吹氣,就會產生寒氣,這是下焦寒水之氣。冬天皮膚熱,是太陽衛氣在體外;夏天皮膚冷,是寒氣調節熱氣。

丑未對衝,合化為太陰濕氣。蓋未屬坤,醜屬艮,坤艮皆土也。而未近午兼火氣,醜近子兼水氣,以火蒸水而後生濕。譬有干臘肉,是屬未宮火土之物。遇天將雨,則臘肉回潤髮濕,是未宮火土得醜宮之水而化濕也。又如干茶葉,其內本含水澤,是醜宮水土之物。遇火烘之則回潤,又是醜宮水土得未宮之火而蒸濕也。

白話文:

醜未相沖,會化合成太陰濕氣。因為未屬坤卦,醜屬艮卦,坤卦和艮卦都是土卦。而未卦鄰近午卦而兼含火氣,醜卦鄰近子卦而兼含水氣,火蒸發水之後才產生濕氣。就好像乾硬的臘肉,屬未卦的火土之物。當天氣將下雨時,臘肉會吸取濕氣而變軟,是未卦的火土得到醜卦的水而化為濕氣。又比如乾茶葉,其中原本含有水分,屬醜卦的水土之物。當火烘烤後會變軟,也是醜卦的水土得到未卦的火而蒸發濕氣。

濕土為萬物之母,故稱太陰。在人之身,心與肺交之處,有黃油相連,即未土也。《月令》以未月為中央土,漢之中宮名未央。《內經》未央絕滅,皆指未為中宮,而人之未央,實在心包與肺相交之間,一塊黃油即未土也。肺附此油而生,故肺亦配太陰經。此油屬未土,下連脾臟,生出腹中之板油、網油,是為醜土。

白話文:

濕潤的泥土是所有萬物的源頭,所以稱為太陰。在人體中,心肺交接的地方有一層黃色的油脂相連,這就是未土。《月令》將未月定為中央土,漢朝的中宮也取名為未央。

《內經》中提到未央絕滅,都指的是未土是中宮,而人身上的未央實際上就在心包與肺交會的地方,一塊黃色的油脂就是未土。肺依附於這層油脂而生成,所以肺也歸屬於太陰經。

這層油脂屬於未土,下面連接著脾臟,產生了腹中的板油、網油,這就是醜土。

丑未合化為濕,凡潤濕之物,無逾膏油者矣。消化飲食,全賴膏油。今人但稱脾為濕土,不知濕是何物。吾為指出即是膏油,然後知太陰所司之氣化矣。

白話文:

醜未相合化為濕氣。凡是滋潤濕滑的東西,沒有比油脂更厲害的了。消化食物完全依賴於油脂。現在的人只說脾臟是濕土,卻不知道濕氣是什麼。我指出來,其實就是油脂,這樣才能明白太陰經所掌管的氣化作用。

守潛按:據黃庭內景之說,則未央又不在心肺之間,當參。

《內經》六氣司天在泉,司天者主春夏,在泉者主秋冬。厥陰在上則少陽在下,少陰在上則陽明在下,太陰在上則太陽在下,少陽在上則厥陰在下,陽明在上則少陰在下,太陽在上則太陰在下。子午之歲上見少陰,丑未之歲上見太陰,寅申之歲上見少陽,卯酉之歲上見陽明,辰戌之歲上見太陽,巳亥之歲上見厥陰。皆言司天之氣本於六沖合化也,說詳《內經》,茲不具贅。

白話文:

《黃帝內經》將六氣歸於天地,在天上主管春、夏,在地下主管秋、冬。厥陰之氣在上,少陽之氣就在下;少陰之氣在上,陽明之氣就在下;太陰之氣在上,太陽之氣就在下;少陽之氣在上,厥陰之氣就在下;陽明之氣在上,少陰之氣就在下;太陽之氣在上,太陰之氣就在下。子、午年的春天見少陰之氣;醜、未年的春天見太陰之氣;寅、申年的春天見少陽之氣;卯、酉年的春天見陽明之氣;辰、戌年的春天見太陽之氣;巳、亥年的春天見厥陰之氣。這些都是說主管天時的氣本於六合化生的緣故,詳細的說明請參考《黃帝內經》,這裡就不多做贅述了。

惟在泉,是言在地體之中間,非在地球之底面。譬如午年,午在天頂以司天,則卯酉恰當地體之際,故在泉。蓋午與子對,午在天頂則子在地底,其卯酉二位安能翻入地底,故卯酉只在地體之際,是為在泉。此可以潮汐明之。凡海潮,子午來則卯酉退,寅申來則巳亥退。潮汐隨月,月在泉則潮來,月離於泉則潮退。

白話文:

在泉,指的是地球中心點,而不是地球表面最底層。就像午時,太陽在天的頂點主宰天空,卯時和酉時恰好在地球中心點,所以稱為在泉。因為午時和子時相對,午時太陽在天頂,子時就在地底,卯時和酉時怎麼可能跑到地底去呢?所以卯時和酉時只能在地球中心點,這就是所謂的在泉。這一點可以用潮汐現象來證明。每當海潮在子時和午時上漲,卯時和酉時就會退潮。寅時和申時上漲,巳時和亥時就會退潮。潮汐隨著月亮運行,月亮在中心點時潮汐就上漲,月亮離開中心點時潮汐就退潮。

一日兩潮,即兩辰對衝使然也。

地支六合者,日躔與月建相合也。如正月建寅,日月會於亥,十月建亥,日月會於寅,故寅與亥合。余仿此。日躔右轉,月建左旋,順逆相值,故為六合。日月與鬥建,為氣運之主宰,故其所合能化氣以司令。蓋日月所會者,天左旋之方位也;斗柄所指者,地右轉之方位也。

白話文:

地支中的六合,是指太陽運行的位置和月亮所在的天干相合。例如,正月的太陽運行在寅位,月亮在亥位,所以寅和亥相合。其他月份以此類推。太陽運行向右,月亮運行向左,正反相對相合,因此稱為六合。太陽和月亮與北斗星宿的位置,主宰著氣運變化,因此它們相合的方位可以產生並統領氣運。因為太陽和月亮相合的位置,是天上的左旋方位;而北斗星柄所指的方向,是地上的右轉方位。

鬥建與日躔合,即是地與天相合,所以能司氣化也。自來皆以子醜合土,寅亥合木,卯戌合火,辰酉合金,巳申合水,午未合火。是五行惟火獨有二,於義不符。後人改為午未合日月,以午配日,以未配月,用符七政之數。謂六合者,合於天七政之位。子醜上合土星之位,寅亥上合木星之位,卯戌上合火星之位,辰酉上合金星之位,巳申上合水星之位,午未上合日月之位。然午未之位最高,月輪最低,安得與日同合於最高之位。

白話文:

當北斗七星的鬥柄與太陽同時指向同一個方向時,就代表地球與太陽相會,因此能掌管氣候變化。歷來都認為:子醜合為土,寅亥合為木,卯戌合為火,辰酉合為金,巳申合為水,午未合為火。這樣一來,只有火繫有兩個合,不合乎道理。後來的人改為午未合為日月,午對應太陽,未對應月亮,以符合七政(日、月、金、木、水、火、土)的數量。所謂六合,就是與天上七政的位置相合。子醜合在土星的位置上,寅亥合在木星的位置上,卯戌合在火星的位置上,辰酉合在金星的位置上,巳申合在水星的位置上,午未合在日月的位置上。但午未的位置最高,月亮的位置最低,怎麼能與太陽同時合在最高的位置上呢?

子醜最下,當考七政行度,土星最高,不應合於子醜之下位;木星亦在日之上,不應合於寅亥,而反在日下;是則六合不可以配七政。有求其故而不得者,遂詆六合無憑,抑亦妄矣。余嘗考究《圖》《書》,揆則儀、象,而知六沖、三合,是就地體平面劃分為十二,則方隅異位,氣亦異焉。至於六合,是就天體橢圓之形,自下而上,層累剖分,以為六合也。

白話文:

子醜屬最底層,應考察七政的運行軌跡,土星運行最高,不應該與地支子醜位置相應;木星也運行在太陽上方,不應該與地支寅亥相應,反而運行在日下方;由此可知,十二地支的六合不能與七政相配。有人尋求原因不得其解,於是誹謗六合沒有依據,恐怕也是無稽之談。我曾考究《河圖》、《洛書》,參照儀器和星象,發現十二支的六衝和三合,是將平面地體分為十二等分,因此方位不同,氣候也不同。至於十二支的六合,是根據天體的橢圓形狀,由下而上層層剖分,從而形成六合。

平面剖分,則土無定位,寄旺四隅;圓形豎剖,則地當在下,天當在頂,土仍不得列為定位。日月在天,亦不得專配午未。蓋天在頂上,於《洛書》當配中五;地在底下,於《洛書》當配中十。是午未合天,子醜合地,乃貫四氣而為之主者也。除去子、醜、午、未,然後以木、火、水、金配之,則氣象始確。

白話文:

如果平面剖分,那麼土沒有固定的位置,只寄居在四個角上。如果圓形垂直剖分,那麼地應該在下、天應該在上,土仍然沒有固定的位置。太陽和月亮在天上,也不能專門歸屬於午時和未時。因為天在最上面,根據《洛書》,應該歸屬於中間的五;地在地下,根據《洛書》,應該歸屬於中間的十。所以午時和未時代表天,子時和醜時代表地,它們貫穿四氣而成為主宰。去掉子、醜、午、未,然後用木、火、水、金配合它們,這樣氣象才會確定。

木附於地,子醜既合地,則附子醜之寅亥二辰,應合化而配木。有如寅月草木花,亥月草木亦花,名小陽春,即是寅亥合木之驗。木上生火,附於寅亥之卯戌二辰,則合化為火。卯為日出之方,戌為日入之方,卯月始電,戌時焚膏繼晷,離火繼明,即是卯戌合火之驗。由地生木,由木生火,此三者自下而生上者也。

白話文:

木依附在地面上,十二地支配屬子醜時,附子醜的寅亥兩個時辰,相互結合轉化為木。就像寅月草木開花,亥月草木也開花,稱為「小陽春」,這就是寅亥合木的驗證。

木之上生火,附寅亥的卯戌兩個時辰,相互結合轉化為火。卯方代表日出,戌方代表日落,卯月開始有閃電,戌時燃燈繼續照明,離火繼承光明,這就是卯戌合火的驗證。

從地生木,從木生火,這三者都是由下而上產生的。

天者,乾陽金精之氣也。午未既合天,附於午未之巳申二辰,承天之氣,當化為金。舊說巳申合水,然巳月無水可驗,且與自上生下之義不合,今改作巳申合金。試觀申月立秋,農乃登谷;巳月盛夏,麥亦稱秋。夏枯草生於亥月,是秉寅亥合木之氣也;死於巳月,是感巳申合金之氣也。

白話文:

天之氣,乃是乾金之陽氣。午月未月與天之氣相合,附屬於午未之巳申二個月份,承接天之氣,應當轉化為金。

舊說中認為巳申相合屬水,但巳月並不見有水,而且與「自上生下」的原則不符。因此,現在將巳申改為相合屬金。

觀察申月時節立秋,農民開始收割穀物;巳月屬盛夏時節,小麥也稱之為秋。夏枯草生長在亥月,是吸收寅亥相合之木氣所致;它枯死在巳月,則是受到巳申相合之金氣的影響。

黃河以南,歲獲兩次,麥、蕎、蠶豆芥菜罌粟皆以十月種,至次年巳月收,為上季。巳雖夏月,儼然秋金告成之候,是為巳申合金之驗。金下生水,辰酉之附於巳申者,當合化為水。舊說辰酉合金,然酉是已定之金位,非化氣也;辰月更無金氣可驗。余按:辰屬三月,酉屬八月。

白話文:

黃河以南地區每年收穫兩次。十月種植小麥、蕎麥、蠶豆、芥菜和罌粟,次年巳月(六月)收穫,稱為上季。巳月雖是夏季,但氣候已有秋金收成的跡象,這是巳申合金的證據。

金生水,辰酉這兩個月份緊鄰巳申,應該合化為水。舊說認為辰酉合金,但酉月已經是固定金位,不能再化氣為金;而辰月也沒有金氣的跡象。

我認為,辰月是三月,酉月是八月。

古人以清明改水,八月觀潮,足見辰酉二月,盛德在水。故詩曰:寒食清明都過了,石泉槐火一時新,春水浪高三月渡,皆言辰月水旺;酉月值參星,秋汐尤多,故當改作辰酉合水。由天生金,由金生水,此三者乃自上而生下者也。天居於上,地居於下,水火二氣交於兩大之中。

白話文:

古人習慣於清明節換水,八月觀看潮汐,說明四月和九月是水德旺盛的月份。因此,詩句中有「寒食清明都過了,石泉槐火一時新」和「春水浪高三月渡」,都表達了四月水氣旺盛。九月正好是參星所在,秋天潮汐特別大,所以應該把五月和九月定為水旺的月份。金生於天,水生於金,這三者都是從天上而生。天在上,地在下,水火二氣交會在天地之間。

蓋先天八卦,水火居中,此六合化氣亦以水火居中。乾坤之功用寄於坎離,萬物之化生不外水火。今人以午為天頂,然天極熱時必在未月。蓋天頂與地心正對之時乃極熱,必五六月午未之交,恰與子醜合地處,兩相正對,天乃極熱,是天體偏未故也。丑月極寒,是地體偏醜故也。

白話文:

原始八卦中,水火位於中心,而六合化的氣息也以水火為中心。乾坤的作用寄託於坎離(水火),萬物的生成離不開水火。現在的人以正午為天頂,但天體最炎熱的時候一定是在未月。因為天頂和地心正對的時候纔是最熱的,必然是五六月午未之交,恰好與子醜合地的位置,兩者正對,所以天體偏向未月。丑月最寒冷,是因為地體偏向丑月。

上天下地,即是天五與地十正對。午未屬天,五亦可配陽土,《月令》名為中央土,主於生長萬物;子醜屬地,十亦可配陰土《月令》所謂土返其宅,主於終成萬物。以午未配《洛書》之天五,而土寄旺於此間,所以下能生金也。以子醜配《洛書》之地十,而土寄旺於此間,所以土能生木也。

白話文:

從上到下,就是天五和地十正對應。午未屬天,五也可以配合陽土,《月令》中稱之為中央土,主宰滋生萬物;子醜屬地,十也可以配合陰土,就像《月令》中所說的「土返其宅」,主宰促成萬物的完結。用午未來配合《洛書》的天五,而土在此間寄居而旺盛,所以能孕育金。用子醜來配合《洛書》的地十,而土在此間寄居而旺盛,所以能孕育木。

此說古本所無,然考之天象,合於《洛書》,於義尚通。

問曰:以午未合配天五,以子醜合配地十,與前所言《洛書》中央之位,殊有不合?答曰:此不過縱橫之別耳。譬有一瓜,縱剖之為十二分,則以瓜心為中;若橫截則以瓜蒂為中也。具圖如下:

白話文:

問:現在用午未二時配上天五,用子醜二時配上地十,與前面所說的《洛書》中央位置好像不太相符?答:這只是縱向和橫向不同而已。就像一個瓜,縱向剖開分成十二份,那麼瓜心就是中間;如果橫切瓜,瓜蒂就是中間了。具體圖示如下:

六合之理,可配先天八卦。午未在上,配先天乾卦,天位於上也。醜子在下,配先天坤卦,地位於下也。卯戌配離火,然以卯為主,先天之離在正東也。辰酉配坎水,然以酉為址,先天之坎在正西也。金附於天而生水,配先天之兌巽二卦;木附於地而生火,配先天之艮震二卦。

白話文:

天地人三才相合的道理,可以對應先天八卦。

午和未在上面,對應先天八卦中的乾卦,表示天在上。

醜和子在下面,對應先天八卦中的坤卦,表示地在下。

卯和戌對應離火,但以卯為主,先天的離卦在正東方。

辰和酉對應坎水,但以酉為主,先天的坎卦在正西方。

金附在天而生水,對應先天八卦中的兌卦和巽卦;木附在地而生火,對應先天八卦中的艮卦和震卦。

然木之根在亥,而實成寅,故論木當以寅為主。金之根在巳,而實成於申,故論金當以申為主。金木異其位,水火交於中。人在氣交之中,皆秉水火之氣而生,故道家煉長生,不過坎離交媾而已耳。

白話文:

木頭的根在亥時,但果實卻在寅時成熟,所以討論木時應該以寅時為主。金屬的根在巳時,但實際成形是在申時,所以討論金時應該以申時為主。金和木的根源位置不同,而水和火則在中間交匯。人在氣交匯的過程中,都是秉承著水和火的能量而誕生,所以道家追求長生不老,也不過是讓水和火交合而已。

再按:星辰之運,始則見於辰,終則伏於戌。自辰至戌,正於午而中於未。故《堯典》言: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是以午為正也。《月令》於季夏未月乃曰:昏火中;《左傳》曰:火星中而寒暑退;《詩》曰:定之方中;亦皆以未為中。蓋以天干之緯道言,則辰巳間為黃道之中;以地支之經度言,則午未相會之處為天頂之中。

白話文:

星辰的運行,開始時在辰位顯現,最後隱沒在戌位。從辰到戌,以午位為正午,以未位為正中。所以《堯典》中說:「日頭最長的時候,火星出現,標誌著仲夏來臨。」因此,以午位為正午。

《月令》中說,夏季末尾的未月,「傍晚的天空有火星顯現」;《左傳》中說:「火星升到正中時,寒暑交替的季節就過去了」;《詩經》中說:「把日月星定位在正中」;這些說法都是以未位為正中。

這是因為從天干的緯線來看,辰巳之間是黃道的正中;從地支的經度來看,午未交會的地方是天頂正中。

經度起於南北極,午未合處南極也,子醜合處北極也。

地支三合,仍配《洛書》四方,故皆以四正為主,而四隅之支,只從四正以立局。木生於亥,壯於卯,死於未,故亥卯未會木局。火生於寅,壯於午,死於戌,故寅午戌會火局。金生於巳,壯於酉,死於醜,故巳酉醜會金局。水生於申,壯於子,死於辰,故申子辰會水局。

白話文:

地支三合,仍然對應《洛書》的四個方位,因此都以四正為主,而四隅的地支,只是從四正來建立格局。

木出生在亥月,成長在卯月,死亡在未月,所以亥卯未會合成木局。

火出生在寅月,成長在午月,死亡在戌月,所以寅午戌會合成火局。

金出生在巳月,成長在酉月,死亡在醜月,所以巳酉醜會合成金局。

水出生在申月,成長在子月,死亡在辰月,所以申子辰會合成水局。

後世衍為長生、帝旺、墓庫之說,並添土之長生、帝旺、墓庫,以足成五行之局,而不知四局之墓皆在四季,即皆歸於土。可知土旺四季無定位也。《史記·貨殖傳》水毀、木飢、火旱、金穰,亦不言土,足見土寄旺而無定局。故《內經》言歲氣會同,亦只有四局。「六微旨大論」云:甲子之歲,初之氣,天氣始於水下一刻,謂子初初刻,為冬至。

白話文:

後世把長生、帝旺、墓庫理論發展得更為複雜,並且增加了土的長生、帝旺、墓庫,以構成五行齊備的格局。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四局的墓運都在四季之中,也就是最終都歸於土。由此可見,土的旺盛季節沒有固定的位置。《史記·貨殖傳》中提到水災、木材匱乏、火災、金屬豐收,但沒有提到土。這也說明瞭土的旺盛季節沒有固定的位置。因此,《內經》中說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也只有四局的變化。「六微旨大論」中說:「甲子年的歲氣,一開始的氣,天氣從水下開始,也叫子初初刻,就是冬至。」

乙丑之歲,天氣始於二十六刻,謂卯初初刻。丙寅之歲,天氣始於五十一刻,謂午初初刻。丁卯之歲,天氣始於七十六刻,謂酉初初刻。戊辰之歲,天氣復始於一刻,亦以子初為冬至節。申歲亦然,余仿此。故申子辰歲氣會同,巳酉醜歲氣會同,寅午戌歲氣會同,亥卯未歲氣會同。

白話文:

乙丑年,天氣從二十四小時的開始,即卯時(早上五點)。丙寅年,天氣從四十二小時開始,即午時(中午十一點)。丁卯年,天氣從六十三小時開始,即酉時(下午五點)。戊辰年,天氣又從二十四小時開始,子時(午夜十一點)為冬至節氣。申年也是如此,其他年份以此類推。因此,申子辰年氣候相同,巳酉醜年氣候相同,寅午戌年氣候相同,亥卯未年氣候相同。

終而復始,所謂一紀。另詳余《內經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