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易通說》~ 上卷 (3)

回本書目錄

上卷 (3)

1. 天干

十干與《洛書》十數恰符,戊、己、配中央五、十,甲、乙配東方三、八,丙、丁配南方二、七,庚、辛配西方四、九,壬、癸配北方一、六。大撓作此,就天之五道,分布十干,以紀天之五行。推歷得甲乙,則知其盛德在木。得丙丁,盛德在火。得戊己,盛德在土。得庚辛,盛德在金。得壬癸,盛德在水。以十干管五行,以五行宰萬物,其法精矣。

白話文:

十干正好與《洛書》中的十個數字相符:戊、己對應中心位置的五、十;甲、乙對應東方位置的三、八;丙、丁對應南方位置的二、七;庚、辛對應西方位置的四、九;壬、癸對應北方位置的一、六。大撓創造十干的目的是根據天上的五條道路,分別代表十干,用它們來記錄天地的五行屬性。推算曆法得知甲乙,就知道它們的盛德在木。得知丙丁,盛德在火。得知戊己,盛德在土。得知庚辛,盛德在金。得知壬癸,盛德在水。用十干來管理五行,用五行來宰割萬物,這種方法十分精妙。

問:只有五行,應隻立五干之名,何以必剖而為十干?答曰:五行之中,又各有陰陽也。《洛書》天數五,地數五,合而為十。故天干之名甲、丙、戊、庚、壬,本天數者為陽。乙、丁、己、辛、癸,本地數者為陰。《內經》以陽干配腑,陰乾配臟。故「臟氣法時論」曰: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

白話文:

**問題:**既然只有五行,應該只設置五個「幹」的名稱,為什麼一定要分為十個「幹」呢?

回答: 在五行的基礎上,每個五行又分為陰陽。《洛書》中,天數有五,地數有五,結合起來就是十。因此,天干的名稱甲、丙、戊、庚、壬,屬於天數,所以是陽性。乙、丁、己、辛、癸,屬於地數,所以是陰性。《內經》使用陽幹來對應腑,陰幹來對應臟。因此「臟氣與時間相應的論述」中提到:肝主春,足厥陰少陽負責治療,其對應的天干是甲和乙。

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肝病者,愈於丙丁,加於庚辛,持於壬癸,起於甲乙。心病者,愈於戊己,加於壬癸,持於甲乙,起於丙丁。脾病者,愈於庚辛,加於甲乙,持於丙丁,起於戊己。

白話文:

  • 心臟主掌夏季,手少陰經和太陽經負責治療,其相應的時辰為丙日和丁日。
  • 脾臟主掌長夏,足太陰經和陽明經負責治療,其相應的時辰為戊日和己日。
  • 肺臟主掌秋季,手太陰經和陽明經負責治療,其相應的時辰為庚日和辛日。
  • 腎臟主掌冬季,足少陰經和太陽經負責治療,其相應的時辰為壬日和癸日。

疾病的起因和治療原則:

  • 肝病:可以在丙日和丁日痊癒,在庚日和辛日加重,在壬日和癸日維持,在甲日和乙日發作。
  • 心臟病:可以在戊日和己日痊癒,在壬日和癸日加重,在甲日和乙日維持,在丙日和丁日發作。
  • 脾病:可以在庚日和辛日痊癒,在甲日和乙日加重,在丙日和丁日維持,在戊日和己日發作。

肺病者,愈於壬癸,加於丙丁,持於戊己,起於庚辛。腎病者,愈於甲乙,加於戊己,持於庚辛,起於壬癸。按:人秉五行之氣而生,故與天之五行生死相關,醫者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肺部疾病:在壬癸日容易痊癒,遇丙丁日病情會加重,在戊己日病情穩定,在庚辛日病情會有好轉。

腎臟疾病:在甲乙日容易痊癒,遇戊己日病情會加重,在庚辛日病情穩定,在壬癸日病情會有好轉。

備註:人體是由五行之氣構成的,因此與天上的五行會交織影響。醫者必須瞭解這個原理。

問曰:十干配五行,是空名乎?抑實象乎?答曰:非空名,皆實象也。蓋天有五道,各分五色。一曰黃道,居中央,以戊己配之。二曰赤道,居南方,以丙丁配之。三曰白道,居西方,以庚辛配之。四曰黑道,居北方,以壬癸配之。五曰青道,居東方,以甲乙配之。說見《月令疏》引《考靈曜》。

白話文:

問:十干與五行的配對,是空洞的名稱還是真實的現象?

答:不是空洞的名稱,都是真實的現象。

原因是天上共有五條軌跡,各自分佈著五種顏色。第一條是黃道,位於中央,與戊己配對。第二條是赤道,位於南方,與丙丁配對。第三條是白道,位於西方,與庚辛配對。第四條是黑道,位於北方,與壬癸配對。第五條是青道,位於東方,與甲乙配對。

這個說法見於《月令疏》引用《考靈曜》的記載。

蓋十二辰者,天之經度,就天大圓之形,畫分為十二也。十天干者,天之緯度。分五色各有內外二界,故就五道剖分為十,而以十干紀之。是以太歲有在甲、在乙、在丙、丁、壬、癸之十位。其位不同,其色亦異,其氣亦各別,而陰陽衰旺,從可察矣。

白話文:

十二地支是天體經線,分為十二個部分,猶如天上的大圓被劃分為十二份。十天干是天體緯線,分為五行,各有內外兩界,所以將五行分為十份,用十天干來表示。

因此,太歲會位於甲、乙、丙、丁、壬、癸這十個位置。位置不同,顏色也不同,氣息也不相同,而陰陽盛衰也因此可見。

西人天學最精,動謂中國聖人不知天象。然赤道、黃道之說,西人終不能改,但置黑道、白道、青道而不言。又不知黃道屬戊己,赤道屬丙丁。其紀歲也,但曰耶穌降生幾千幾百幾年,有象數,無氣化,與天地人物交關處不相干涉,是西人虛奉天主之名,於天之何以主宰萬物,不能發明。

白話文:

西方人對於天文學很精通,他們經常指責中國聖人不懂天體運行。不過,對於赤道和黃道的說法,西方人始終無法改變,只多了黑道、白道和青道的說法,而不加以說明。他們也不知道黃道屬於戊己土,赤道屬於丙丁火。他們記載年份,只會說是耶穌降生後多少年,這樣只注重數目,沒有考慮氣運變化,與天地萬物之間的關係無關。這表明西方人雖然信奉上帝,卻不能解釋上天如何主宰萬物。

何如中國聖人言天即驗於人,言人即驗於物,貫三才,賅萬類,一言數而象已呈,一言象而氣已具,於天之主宰萬物者,發揮無遺,非至聖其孰能之。

白話文:

像中國古代聖人所說的,談論到天就會應驗在人身上,談論到人就會應驗在萬物身上。貫穿天地人三才,包容萬物種類。一言通過數理演繹,就能顯現天地萬物的形象;一言通過形象描述,就能包含天地萬物的氣象。對於主宰萬物的天道,聖人發揮得淋漓盡致。如果不是聖賢,誰能做到呢?

又曰:天之五緯,有此五色,而萬物應之,各有色象。《內經》以配五臟,白當肺,赤當心,青當肝,黃當脾,黑當腎。白當皮,赤當脈,青當筋,黃當肉,黑當骨。青如翠羽者生,如草滋者死。赤如雞冠者生,如衃血者死。黃如蟹腹者生,如枳實者死。白如豕膏者生,如枯骨者死。

白話文:

《內經》記載:天上五顆行星散發出五種顏色,而萬物呼應這些顏色,各有其象徵。

白相應於肺,赤相應於心,青相應於肝,黃相應於脾,黑相應於腎。

白相應於皮膚,赤相應於脈絡,青相應於筋腱,黃相應於肌肉,黑相應於骨骼。

青色像翠鳥羽毛一樣是生機勃勃的,像草一樣泛黃凋零是死亡的徵兆。

赤色像雞冠一樣是健康的,像淤血一樣是死亡的徵兆。

黃色像螃蟹腹部一樣是健康的,像枳實一樣發黑是死亡的徵兆。

白色像豬油一樣是健康的,像枯骨一樣發白是死亡的徵兆。

黑如烏羽者生,如炲者死。推之藥物,青入肝,白入肺,黃入脾,赤入心,黑入腎。無不準此。

問曰:人秉五行五色而生,故中國、俄國人皆黃種,呵非利加人皆黑種,歐洲人皆白種,美國人皆赤種。五大洲人只有四種,獨無有青種,其故何也?答曰:人為裸蟲之長,秉土氣而生者也。土畏木克,青色屬木,故不能生人。且青方並無片土,全是海水,是大地之土已不能布於青方。人之託土而生者,安得有青種哉。故凡人面色青,皆主有病。

白話文:

有疑問的人問道:天上有十二個時辰,十二年繞天一週。又有十天干,十年繞天一週。天干和地支不能完全吻合,從甲子年開始,一定到六十年後才能又回到甲子。為什麼這些數字不能對齊呢?

問曰:天有十二辰,十二年一周天。又有十干,十年一周天。天干與地支不能整齊,從甲子年起,必行至六十年乃復為甲子。凡此不齊之數,何故使然?答曰:十二辰是從南北極剖分為十二,每一辰分為三十度,子、午、卯、酉多一度,其三百六十四度外,有零餘又四分之,故曰四分度之一,總其十二辰,合為三百六十四度零,此大圜之位,天之經度也。歲星每年行盡一辰,必十二年乃行盡十二辰。

回答者解釋道:十二個時辰是從南北極開始劃分為十二個部分,每個時辰分為三十度。子時、午時、卯時、酉時多一度,除此之外還有四分之一度剩餘。所以說,四分之一度加起來,總共有三百六十四度。這是大圓環上的位置,也就是天上的經度。歲星每年繞一個時辰,十二年才能繞完十二個時辰。

若乎十干,則本於五緯度。緯度與經度寬窄不同。蓋辰謂無星處,出於恆星之外,極天之大圓而無止境皆是。此十二位,乃正圓之體分為十二,是為經度。若乎緯道,是七政循行之路道,斜跨天腰,東西環繞,而成橢圓之形,修削而狹,較經度窄。故太歲之經度在子,須十二年乃復於子位。

白話文:

至於十天干,它們的基礎來自於五緯星的度數。緯度和經度有著不同的寬窄度。蓋辰指沒有星星的地方,位於恆星之外,是極大圓形的天空,沒有盡頭。這十二個位置,是把正圓形的天空分成十二等份,這就是經度。至於緯度,是七政星運行所經過的軌道,斜穿天中間,東西環繞,形成橢圓形,細長而狹窄,比經度窄。所以太歲的經度在子位,需要十二年才會回到子位。

太歲之緯度在甲,只須十年而已復於甲位。經度正圓而闊,緯度橢圓而狹,不能整齊,以次遞差,必六十年,然後歲星乃復於甲子。六十年而立春之日同,一百八十年而立春之時刻同,五百四十年而立春之分秒同,推曆法者,名為一元。天干地支之巧合,真能寫天地象數,使氣化纖毫畢見。

白話文:

太歲在甲位的緯度週期只有十年。它的經度是正圓而寬闊的,而緯度是橢圓而狹窄的,所以不能整齊。這個差距會逐漸累積,直到六十年後,歲星才會回到甲子。六十年後,立春的日期相同;一百八十年後,立春的時間相同;五百四十年後,立春的時分秒都相同。研究歷法的專家將這個週期稱為一元。天干地支的巧妙組合,真實地反映了天地之間的規律,讓氣化的細微變化都展現在眼前。

西人以耶穌降生之日紀歲,以禮拜之日紀候,不用支幹,有象數,無氣化。在西人自用其法,未嘗不可,奈何中國人不考氣化之實,亦欲黜古人而專信西法,不亦悖乎。且西法言天體不動,地球繞日而成晝夜。又云:地軸常指天中之一點。謹按:西人所謂天中之一點,即中國所謂北極也。

白話文:

西方人用耶穌誕生的日子紀年,用禮拜的日子紀時,不用天干地支,有數字和象徵,但沒有氣化。在西方人自己使用他們的曆法時,沒有問題。但不知為何,中國人不考量氣化的實際情況,也要廢除古人的曆法而專門信仰西方的曆法,這不是非常不合邏輯的嗎?況且,西方的曆法認為天體不動,地球繞著太陽運行形成晝夜。他們又說:地球軸線始終指向天空中的一個點。根據考證:西方人所謂天空中的一個點,就是中國人所說的北極。

果如西人之說,地球繞日,則上下懸殊,安能常指天中之一點乎。吾邑呂竹如,精中西天算,著有《談天正議》,辨此甚詳。蓋地未嘗不轉,然則如輪自轉而不能繞日。西人謂地之南北有軸頭如錐。夫既有軸頭以為機紐,則有定所,不能繞日上下也。日月五星,西人既以為行星,何以獨言日不動,且日之纏度,每日一移,安得謂日獨不動。

白話文:

根據西方人的說法,地球繞著太陽轉,那麼地球上下的距離肯定會因為地球的轉動而改變,這樣怎麼能永遠朝著天空中的一點呢?我們鎮上的呂竹如先生精通中西天文,寫了一本《談天正議》,詳細地討論了這個問題。其實,地球並不會繞著太陽轉,它只是像輪子一樣自轉。西方人認為地球的南北兩端有像圓錐形的軸線。如果真的有軸線作為軸心,那麼地球就有固定的位置,不可能繞著太陽上下轉動。既然西方人把太陽和五顆行星都視為行星,為什麼只說太陽不動呢?而且,太陽每天在天空中的位置都會改變,怎麼能說太陽獨獨不動呢?

西人既言天中一點不動不應,又言日不動,甚矣。中國聖人早有定論曰: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以知眾星皆動,惟北辰不動。據北辰分十二位,以推步五緯,天地之象可見矣。

白話文:

西方人說天空中一點不動也不相應,又說太陽也不動,真是太離譜了。中國的聖人早就確定了說法:就像北極星一樣,它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而眾星繞著它運行,由此可知眾星都在動,只有北極星不動。根據北極星的位置劃分出十二個方位,以此推算五星運行的軌跡,這樣天地的運行規律就一目瞭然了。

問曰:西人不用天干,以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立算,並無差也。今必堅信天干,以為有關氣化,究何驗乎?答曰:以十干配氣運,合臟腑,診治百病,無一不驗,理詳《內經》,未易枚舉。然就人身之氣化驗支幹,其理尚微,不如舉無知之物以驗之,則氣化顯然。燕不識字,而知避戊己,非避其名,避其氣也。

白話文:

**問題:**西方人不用天干,而用0、1、2、3、4、5、6、7、8、9計算數字,也並無差錯。如今我們一定堅信天干,認為與氣化有關,請問有什麼驗證嗎?

回答: 天干用於配對氣運,與臟腑相應,用於診治百病,無一不靈驗。具體道理詳見《內經》,無法一一列舉。但若從人體氣化來驗證天干,道理尚且隱晦。不如舉出無知之物來驗證,這樣氣化的作用就會顯現出來。燕子不識字,卻知道避開戊己日,不是避開其名稱,而是避開其氣味。

蝙蝠遇庚申則伏而不出,亦伏其氣也。足見支幹確有其氣之可驗,非徒紀數而已。西人曆法不用甲乙,而只用一二三四,何如十干紀日,為能氣數兩全也。

白話文:

蝙蝠遇到庚申這一天,就會躲起來不出現,這是因為蝙蝠會感受庚申這一天的氣息。這充分說明瞭天干地支的氣息確實存在,不僅僅是用來計算日期而已。西方曆法不使用天干地支,只使用數字標示日期,這與中國傳統曆法相比,在氣數方面有所不足。

問曰:天干既分為十,何以又有五合?答曰:即《洛書》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也。以《洛書》之數言之,一為甲,六為己,一六共宗,故甲與己合。二為乙,七為庚,二七同道,故乙與庚合。三為丙,八為辛,三八為朋,故丙與辛合。四為丁,九為壬,四九為友,故丁與壬合。

白話文:

問題:天干已經分為十個,為什麼還會有五合呢?

回答:這來自於《洛書》中五個數字相互配合而產生的。根據《洛書》中的數字,一為甲,六為己,一和六屬同一類,所以甲和己相合。二為乙,七為庚,二和七屬於同一類,所以乙和庚相合。三為丙,八為辛,三和八是朋友,所以丙和辛相合。四為丁,九為壬,四和九是朋友,所以丁和壬相合。

五為戊,十為癸,五十相守,故戊與癸合。然此相合者,皆只以數論也。若夫隨天之運以司化育,則因五合而成五運。《內經·五運行大論》曰: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黅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素天之氣,經於亢氐昴畢。元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

白話文:

數字五配屬戊土,數字十配屬癸水,五十相配,所以戊土與癸水相合。但這種相合只是單純的數字論述。如果按照天體運行來主宰萬物的化生與養育,那麼根據五合就可以形成五運。《內經·五運行大論》說:丹天之氣,運行在牛女宮的戊方位。黅天之氣,運行在心尾宮的己方位。蒼天之氣,運行在危室柳鬼等方位。素天之氣,運行在亢氐昴畢等方位。元天之氣,運行在張翼婁胃等方位。

所謂戊己分者,奎壁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也。王冰注引《遁甲》,天門在戌亥之間,奎壁之分,地戶在辰巳之間,角軫之分,故五運皆起於角軫。甲己之歲戊己,黅天之氣經於角軫,角屬辰,軫屬巳,其歲月建得戊辰、己巳,干皆土,故為土運。乙庚之歲庚辛,素天之氣經於角軫,其歲得庚辰、辛巳,干皆金,故為金運。

白話文:

所謂戊己分,是指奎星、壁宿、角宿、軫宿這四個星座,是天地的門戶。

天門位於戌亥之間,奎星和壁宿之間;地戶位於辰巳之間,角宿和軫宿之間。因此,五運都從角宿和軫宿開始。

在甲己年,戊己年的黑黃色氣象經過角宿和軫宿。角宿屬於辰方,軫宿屬於巳方。所以這年的歲運建立在戊辰、己巳,天干都是土,因此是土運。

在乙庚年,庚辛年的白色氣象經過角宿和軫宿。這年的歲運建立在庚辰、辛巳,天干都是金,因此是金運。

丙辛之歲壬癸,元天之氣經於角軫,其歲得壬辰、癸巳,干皆水,故為水運。丁壬之歲甲乙,蒼天之氣經於角軫,其歲得甲辰、乙巳,干皆木,故為木運。戊癸之歲丙丁,丹天之氣經於角軫,其歲得丙辰、丁巳,干皆火,故為火運。星家有逢辰則化之說,亦出於此。蓋十干各有本氣,是為五行。

白話文:

當丙辛年的壬癸月時,元天的氣運行在角軫星宿,如果這一年恰逢壬辰、癸巳,天干都是水,所以稱為水運。丁壬年的甲乙月時,蒼天的氣運行在角軫星宿,如果這一年恰逢甲辰、乙巳,天干都是木,所以稱為木運。戊癸年的丙丁月時,丹天的氣運行在角軫星宿,如果這一年恰逢丙辰、丁巳,天干都是火,所以稱為火運。星家有「逢辰則化」的說法,也是從這裡來的。因為十天干各自有其本氣,也就是五行。

若乎五合所合化者,是為五運,言其天之五緯轉臨於辰巳者,看是何緯道,謂之登天門,主一年之運也。氣與運常司天地之門戶。戊己在角軫,則甲乙在奎壁,甲、己歲必甲戌、乙亥也,故《素問》曰:土運之下,風氣承之。庚辛在角軫,則生丙丁在奎壁,乙、庚歲必丙戌、丁亥也,故《素問》曰:金位之下,火氣承之。

白話文:

五合產生的,稱之為五運,指的是天上的五緯星運行到辰、巳這兩個星宿時,觀察是哪顆星,就稱之為「登天門」,決定了一年的運勢。氣和運經常掌管著天地之間的門戶。戊己(屬土)在角軫(東方星宿),則甲乙(屬木)就在奎壁(西方星宿),甲己年必定是甲戌年、乙亥年,因此《素問》說:土運之後,風氣接續。庚辛(屬金)在角軫,則丙丁(屬火)就在奎壁,乙庚年必定是丙戌年、丁亥年,因此《素問》說:金位之後,火氣接續。

壬癸在角軫,則戊己在奎壁,丙、辛歲必戊戌、己亥也,故《素問》曰:水位之下,土氣承之。甲乙在角軫,則庚辛在奎壁,丁、壬歲必庚戌、辛亥也,故《素問》曰:風氣之下,金氣承之。丙丁在角軫,則壬癸在奎壁,戊癸歲必壬戌、癸亥也,故《素問》曰:火位之下,水氣承之。亢則害,承乃制,相反所以為功也。

白話文:

當壬癸兩星位於角軫時,戊己兩星就會位於奎壁。丙辛年的地支一定為戊戌、己亥。因此,《素問》中說:水的方位之下,土氣會承接它。

當甲乙兩星位於角軫時,庚辛兩星就會位於奎壁。丁壬年的地支一定為庚戌、辛亥。因此,《素問》中說:風的方位之下,金氣會承接它。

當丙丁兩星位於角軫時,壬癸兩星就會位於奎壁。戊癸年的地支一定為壬戌、癸亥。因此,《素問》中說:火的方位之下,水氣會承接它。

亢盛則有害,相承可以制衡。相反相承,才能發揮作用。

再按:王冰以戌為天門,辰為地戶,非也。辰為陽,戌為陰,天至辰方而升至極高,則當以辰為天門。天至戌方則日入地,又凡戌月以後,天體降下,低入於地。地體至戌月乃漸高起,是戌當為地戶。六壬書以亥為天門,巳為地戶,皆顛倒矣。今改定辰為天門,戌為地戶。

白話文:

另外,王冰認為戌是天門,辰是地戶,這是錯誤的。辰代表陽,戌代表陰。太陽在辰時升起,到達最高點,所以辰應該作為天門。太陽在戌時落下,而且在戌月之後,天空會逐漸下降,接近地面。地面在戌月之後也會逐漸升高,所以戌應該作為地戶。六壬書中把亥定為天門,巳定為地戶,都是顛倒的。現在更正為辰是天門,戌是地戶。

謹將五緯具圖如下(圖缺)。

上據《內經》、《太始天元冊》文追寫此圖,與今之宿度有異。古堯時冬至日纏鬥,今之冬至日纏箕,因星有歲差。堯時鬥星在醜宮,今則箕星在醜宮。星雖有差,宮位不差,故自堯至今,冬至日仍在醜,可知經緯二度,亙古不易也。

白話文:

這幅圖依據《黃帝內經》、《太始天元冊》的記載所繪製,與現在天文觀測到的有出入。上古堯帝時代,冬至日與鬥宿相合,而現在冬至日與箕宿相合,這是因為恆星有「歲差」的緣故。堯帝時代鬥宿位於「醜宮」,也就是現在的「醜宿」,而現在箕宿位於「醜宮」。雖然恆星的位置有變化,但宮位並沒有變,所以從堯帝至今,冬至日仍然位於「醜宮」,由此可知經緯度二千度,自古以來並無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