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恕

《醫學摘粹》~ 雜病證方歌括 (8)

回本書目錄

雜病證方歌括 (8)

1. 反胃

〔反胃提綱〕,下竅居然閉不開,朝餐暮吐實堪哀,脾虛莫運非關胃,治法尤當善化裁。

大半夏湯

(證附),吐屬脾虛病勢沉,治宜半夏人參,再加白蜜功能潤,去濕和中並益陰。

吳茱萸

(方見傷寒),胃反胸間或有寒,朝餐暮吐未能安,溫中降逆宜何藥,湯用吳萸治不難。

2. 不能食

〔不能食提綱〕,燥濕得中脾胃開,一經偏勝便成災,虛寒虛熱還宜辨,調劑陰陽賴妙才。

消食丸

(證附),胃中虛冷不能餐,治法偏宜消食丸,神麯烏梅兼麥櫱,姜苓並用是神丹

資生丸

(證附),去熱補虛進食頻,木苓楂曲合蓮陳,再加芡豆兼山藥,白蔻人參共薏仁。

3. 谷勞

〔谷勞提綱〕,不能進食腹空飢,穀氣頻生飯後時,怠惰情深偏嗜臥,四肢煩重病彌危。

沉香湯

(證附),谷勞不食用何方,攻補兼施治法良,杏夏姜陳同枳實,參苓朮草共沉香

椒姜大麥

(證附),谷勞不食病堪嗟,湯用椒姜大麥芽,消食溫中真入妙,一杯甘露效爭誇。

4. 嘔吐噦呃逆

〔嘔吐噦呃逆提綱〕,四端病體屬陽明,飲食無存證各呈,胃不下行偏上逆,熱寒虛實辨宜清。

吳茱萸

(方見傷寒),病屬胃虛復有寒,旋驚食谷嘔難安,四肢逆冷多煩躁,湯用吳萸是妙丹。

茯苓澤瀉湯

(證附),吐後渴生思飲漿,更兼胃實熱難當,桂苓朮澤姜甘用,水病驅除是妙方。

四逆證

(方見傷寒),小便能通弱脈呈,更兼嘔逆不時生,四肢見厥身微熱,寒盛格陽辨要精。

大黃甘草湯

(證附),食已居然吐不禁,此緣胃濕熱邪侵,大黃蕩穢甘培土,攻補兼施妙義深。

小半夏湯

(證附)

小半夏加茯苓湯

(證附),有寒胃實病情真,食谷居然吐欲頻,半夏降沖姜止嘔,加苓去濕效如神。

柴胡

(方見傷寒),木邪剋土賴何驅,寒熱兼生實可虞,痞滿旋驚胸脅痛,妙方宜用小柴胡。

半夏瀉心證

(方見傷寒),病人作嘔腹腸鳴,心下旋驚痞硬生,半實半虛寒復熱,法宜溫補又宜清。

橘皮竹茹湯

(證附),口中噦味吐難禁,宜用生薑橘與參,大棗竹茹甘草入,半攻半補義彌深。

代赭旋覆花

(方見傷寒),辨證如逢呃逆時,病分虛實用何醫,治宜代赭加旋覆,攻補兼施法最奇。

大棗加減方

嘔吐噦兼呃逆生,二陳加減法彌精,平時勤取原書閱,臨證方能記得清。

5. 吞酸

〔吞酸提綱〕,土經木克始吞酸,此病根原總屬肝,飲食停留脾不運,腹中𩞄雜最難安。

二陳加吳茱萸生薑湯

(證附,二陳湯見眩暈),脾虛不運是何因,治法先宜用二陳,姜並吳萸加更妙,溫中去濕效如神。

連理湯陳皮半夏

(證附),證屬脾虛不運時,有寒有熱合當知,姜甘參朮黃連用,加入陳皮半夏宜。

六君子證(方見瘧疾)

平胃證

飲食難消積在中,法兼補下各成功,病虛當用六君子,內實還宜平胃攻。

平胃散

蒼朮陳皮厚朴全,再兼甘草可同煎,生薑作引須加入,消食良方世共傳。

6. 泄瀉

〔泄瀉提綱〕,腹疼泄利有多端,實證無非熱與寒,病本辨明方用藥,清溫兩法治何難。

胃苓證

(方見氣鼓),水停泄瀉病初成,腹痛旋驚脹滿生,小便不通寒濕作,胃苓湯用法彌精。(加減法詳原書)

茯苓四逆證

(方見傷寒),真陽已敗濕傷脾,腸胃寒生洞泄時,利病既成當速治,茯苓四逆用相宜。

加味理中湯

(證附),脾虛久泄有專方,須用參甘術合姜,加入茯苓兼藥豆,驅寒助氣效彌良。

四神丸

(證附),病屬虛寒在腎脾,五更作泄腹疼時,法宜五味吳萸用,肉蔻還兼補骨脂

烏梅

(方見傷寒),泄瀉多時久未痊,熱寒並作不安然,烏梅丸用偏能治,攻補兼施是秘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