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36)

回本書目錄

五、醫案 (36)

1. 19.溫病兼下痢

天津姚姓媼,年六旬有二,於孟秋得溫病兼下痢。

病因,孟秋天氣猶熱,且自覺心中有火,多食瓜果,又喜當風乘涼,遂致病溫兼下痢。

證候,周身灼熱,心中熱且渴,連連呻吟不止,一日夜下痢十二三次,赤白參半,後重腹疼,飲食懶進,噁心欲嘔,其脈左部弦而兼硬,右部似有力而重按不實,數近六至。延醫治療近旬日,病益加劇。

白話文:

症狀:

全身發熱,心中燥熱口渴,呻吟不止,一天一夜拉肚子12、13次,糞便呈紅白相間,拉肚子後肚子痛,不想吃東西,噁心想吐。

脈象:

左手脈緊且硬,右手脈看似有力但按下去不實,每分鐘跳動約6次。患者看醫生治療了十天左右,病情卻越來越嚴重。

診斷,其左脈弦而兼硬者,肝血虛而膽火盛也。其右脈似有力而重按不實者,因其下痢久而氣化已傷,外感之熱又侵入陽明之腑也。其數六至者,緣外感之熱灼耗已久,而其真陰大有虧損也。證脈合參,此乃邪實正虛之候。擬用拙定通變白虎加人參湯,及通變白頭翁湯二方相併治之。

白話文:

根據診斷:

  • 左脈弦中帶硬,表示肝血不足,膽火旺盛。
  • 右脈看似有力,但重按無力,是因長期腹瀉傷及氣化,外感之熱又入侵陽明腑。
  • 脈搏數目為每分鐘六次,是因外感之熱灼傷身體已久,真陰嚴重虧損。

綜合證狀和脈象:

  • 既有邪熱為實,又有正氣虛弱之象。

治療方案:

  • 同時使用「拙定通變白虎加人參湯」和「通變白頭翁湯」兩方藥。

處方,生石膏(二兩搗細),野臺參(四錢),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一兩),白頭翁(四錢),金銀花(四錢),秦皮(二錢),生地榆(二錢),甘草(二錢),廣三七(二錢軋細),鴉膽子(成實者五十粒去皮)

白話文:

藥方:

  • 生石膏(2 兩,研磨成細粉)
  • 野臺參(4 錢)
  • 生懷山藥(1 兩)
  • 生杭芍(1 兩)
  • 白頭翁(4 錢)
  • 金銀花(4 錢)
  • 秦皮(2 錢)
  • 生地榆(2 錢)
  • 甘草(2 錢)
  • 廣三七(2 錢,研磨成細粉)
  • 鴉膽子(50 粒成熟的,剝去外皮)

共藥十一味,先用白糖水送服三七、鴉膽子各一半,再將余藥煎湯兩盅,分兩次溫服下。至煎渣再服時,亦先服所餘之三七、鴉膽子。

白話文:

總共有 11 味中藥材。先用白糖水服用三七和鴉膽子,各半顆。然後將其餘藥材煮成兩碗湯,分兩次溫熱服用。等到再次服用煎過的藥渣時,也先服用剩下的三七和鴉膽子。

復診,將藥煎服日進一劑,服兩日表里之熱皆退,痢變為瀉,仍稍帶痢,瀉時仍覺腹疼後重而較前輕減,其脈象已近平和,此宜以大劑溫補止其泄瀉,再少輔以治痢之品。

白話文:

再次看診時,將藥煎服,每天服用一劑,服用兩天後,體表和體內的熱氣都退了,痢疾轉變為腹瀉,仍然稍微帶有痢疾,腹瀉時仍然感到腹痛和便後沉重感,但比以前輕微,脈象已經接近平和。此時應該用大劑量的溫補藥物來止住腹瀉,再稍稍輔助使用治療痢疾的藥物。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炒懷山藥(一兩),龍眼肉(一兩),大雲苓片(三錢),生杭芍(三錢),金銀花(三錢),甘草(二錢)

白話文:

藥方:

  • 生懷山藥:一兩
  • 炒懷山藥:一兩
  • 龍眼肉:一兩
  • 大雲苓片:三錢
  • 生杭芍:三錢
  • 金銀花:三錢
  • 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煎服兩劑,痢已淨盡而瀉未全愈,遂即原方去金銀花、芍藥,加白朮三錢,服兩劑其瀉亦愈。

白話文:

服用此藥方兩帖後,痢疾已痊癒,但腹瀉症狀尚未完全消失。於是將原藥方中的金銀花、芍藥去掉,加入白朮三錢,服用兩帖後,腹瀉症狀也痊癒了。

2. 20.暑溫兼泄瀉

天津侯姓學徒,年十三歲,得暑溫兼泄瀉。

病因,季夏天氣暑熱,出門送藥受暑,表裡俱覺發熱,兼頭目眩暈。服藥失宜,又兼患泄瀉。

證候,每日泄瀉十餘次,已逾兩旬,而心中仍覺發熱懶食,周身痠軟無力,時或怔忡,小便赤澀發熱,其脈左部微弱,右部重按頗實,搏近六至。

白話文:

症狀:

每天腹瀉十幾次,已經持續超過二十天。患者仍覺得心中發熱,沒有食慾,全身痠軟無力,有時心神不安。小便發紅、灼熱,感覺困難。脈搏:左手脈搏微弱,右手脈搏按壓時感覺很實,跳動約每分鐘六次。

診斷,此暑熱鬱於陽明之腑,是以發熱懶食,而肝腎氣化不舒,是以小便不利致大便泄瀉也。當清瀉胃腑,調補肝腎,病當自愈。

白話文:

診斷:此暑熱壅滯在胃,所以發燒、不想吃東西;肝腎機能失調,所以小便不利,導致大便拉肚子。應清熱瀉胃,調補肝腎,病症自然會好。

處方,生懷山藥(兩半),滑石(一兩),生杭芍(六錢),淨萸肉(四錢),生麥芽(三錢),甘草(三錢)

白話文:

藥方:

  • 生山藥(2兩)
  • 滑石(1兩)
  • 生杭芍(6錢)
  • 淨萸肉(4錢)
  • 生麥芽(3錢)
  • 甘草(3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復診,服藥一劑瀉即止,小便通暢,惟心中猶覺發熱,又間有怔忡之時,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生懷地黃(一兩),淨萸肉(八錢),生杭芍(六錢),生麥芽(二錢),甘草(二錢)

白話文:

處方:

  • 生淮山藥:一兩
  • 生懷地黃:一兩
  • 去核枸杞子:八錢
  • 生杭芍:六錢
  • 生麥芽:二錢
  • 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兩劑,其病霍然全愈。

說明,初次所用之方,即拙擬之滋陰清燥湯加山萸肉、生麥芽也。

從來寒溫之熱傳入陽明,其上焦燥熱下焦滑瀉者,最為難治,因欲治其上焦之燥熱,則有礙下焦之滑瀉;欲補其下焦之滑瀉,則有礙上焦之燥熱,是以醫者對之恆至束手。然此等證若不急為治愈,則下焦滑瀉愈久,上焦燥熱必愈甚,是以本屬可治之證,因稍為遲延竟至不可救者多矣。惟拙擬之滋陰清燥湯,山藥與滑石並用,一補大便,一利小便。

白話文:

以往寒熱之熱傳入陽明經絡,上焦燥熱,下焦滑瀉,這種情況最難治療。因為想治療上焦的燥熱,就會影響下焦的滑瀉;想補益下焦的滑瀉,就會影響上焦的燥熱。因此,醫生面對這種情況常常束手無策。但是,如果這種證狀不緊急治療,那麼下焦滑瀉越久,上焦燥熱必定會越嚴重。因此,原本是可治的證狀,因為延遲治療而最終無法挽救的例子很多。只有我研擬的滋陰清燥湯,同時使用山藥和滑石,一方面補益大便,一方面利尿,纔能有效治療這種情況。

而山藥多液,滑石性涼,又善清上焦之燥熱,更輔以甘草、芍藥以復其陰(仲景謂作甘草芍藥湯以復其陰),陰復自能勝燥熱,而芍藥又善利小便,甘草亦善調大便,彙集四味為方,凡遇證之上焦燥熱下焦滑瀉者,莫不隨手奏效也。間有陽明熱實,服藥後滑瀉雖止而燥熱未盡清者,不妨繼服白虎湯

白話文:

山藥含有大量水分,滑石性寒,擅長清除上焦的熱氣,再搭配甘草和芍藥來恢復體內的陰氣(中醫經典著作中提到,用甘草和芍藥熬製成湯,可以恢復陰氣),陰氣恢復後自然就能克服熱氣。芍藥還可以利尿,甘草也可以調整大便。這四種藥材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方子,對於既有上焦熱氣,又有下焦腹瀉的證狀的人來說,都能夠立竿見影地生效。偶爾遇到陽明熱實的情況,服用這個方子後,腹瀉雖然止住了,但是熱氣還沒完全清除,這時不妨繼續服用白虎湯。

其熱實體虛者,或服白虎加人參湯,若慮其復作滑瀉,可於方中仍加滑石三錢,或更以生山藥代粳米煎取清湯,一次只飲一大口,徐徐將藥服完,其熱全消,亦不至復作滑瀉。愚用此法救人多矣,滋陰清燥湯後,附有治愈多案可參觀也。至此案方中加萸肉、生麥芽者,因其肝脈弱而不舒,故以萸肉補之,以生麥芽調之,所以遂其條達之性也。至於第二方中為瀉止小便已利,故去滑石。

白話文:

如果患者體虛但熱症明顯,可以服用白虎加人參湯。如果擔心會復發腹瀉,可以在藥方中再加入三錢滑石。或者用生山藥代替粳米煎取清湯,一次只喝一大口,慢慢把藥服完。這樣可以完全消除熱症,也不容易復發腹瀉。我用這個方法救治過很多人,在滋陰清燥湯的後面附有許多治癒病例,可以參考。在這例方中加入肉桂和生麥芽,是因為患者肝脈虛弱不暢,所以用肉桂補益,用生麥芽調節,從而達到疏通調達的目的。至於第二個藥方中去除了滑石,是因為瀉下後小便已經通利。

為心中猶怔忡,故將萸肉加重。為猶有餘熱未清,故又加生地黃。因其餘熱無多,如此治法已可消除淨盡,無須服白虎湯及白虎加人參湯也。

白話文:

由於心裡還有些許不安,所以增加了萸肉的用量。由於體內還有殘餘餘熱,所以又加上了生地黃。由於餘熱不多,這樣的治療方法已經足夠消除乾淨,不必吃白虎湯或白虎加人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