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22)

回本書目錄

三、醫論 (22)

1. 42.少陰病真武湯證

《傷寒論》原文: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白話文:

重感冒,兩三天後仍不見好轉,到四五天時,出現腹痛、小便困難、四肢沉重疼痛,自己瀉肚子的,這是水氣引起的。這類人有的咳嗽,有的尿液少,有的腹瀉,有的嘔吐,使用真武湯主治。

【真武湯方】茯苓三兩,芍藥三兩,生薑三兩切,白朮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白話文:

真武湯配方:

茯苓 3 兩 芍藥 3 兩 生薑 3 兩(切片) 白朮 2 兩 附子 1 枚(炮製後剝皮,切成 8 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細辛乾薑各一兩;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二兩;若嘔者,去附子,加生薑,足前成半斤。

白話文:

取上五味藥材,加水八升煮沸,煎煮至剩餘三升。過濾去除雜質,溫熱服用七合(約210毫升),一天服用三次。

如果咳嗽,加入五味子半升、細辛和乾薑各一兩。

如果小便頻繁,去掉茯苓。

如果腹瀉,去掉芍藥,加入乾薑二兩。

如果嘔吐,去掉附子,加入生薑,將藥材重量補足至半斤(約300克)。

羅東逸曰:夫人一身制水者脾,主水者腎也。腎為胃關,聚水而從其類,倘腎中無陽,則脾之樞機雖運,而腎之關門不開,水即欲行以無主制,故泛溢妄行而有是證也。用附子之辛溫壯腎之元陽,則水有所主矣。白朮之溫燥,建立中土,則水有所制矣。生薑之辛散,佐附子以補陽,於補水中寓散水之意。

白話文:

羅東逸說:人體運行水液的器官是脾臟,貯藏水液的器官是腎臟。腎臟是胃的關口,會收集水液,讓它們聚在一起,如果腎臟裡沒有陽氣,那麼脾臟的功能雖然正常運作,但腎臟的關口卻不會開啟,水液就會無法控制地四處流動,所以就會氾濫失控,產生水腫的症狀。使用附子辛溫的藥性來壯腎臟的陽氣,那麼水液就有地方歸屬了。白朮溫燥的性質,可以健脾固脾,那麼水液就能夠受到控制了。生薑辛散的藥性,可以輔助附子益陽,在補益水液的同時,也兼有祛除水液的意思。

茯苓之滲淡,佐白朮以建土,於制水中寓利水之道焉。而尤重在芍藥之苦降,其旨甚微。蓋人身陽根於陰,若徒以辛熱補陽,不少佐以苦降之品,恐真陽飛越矣。芍藥為春花之殿,交夏而枯,用之以極亟收散漫之陽氣而歸根。下利減芍藥者,以其苦降湧瀉也。加乾薑者,以其溫中勝寒也。

白話文:

茯苓具有淡利水腫的功效,可以配伍白朮來健脾益氣,既能利水消腫,又能補益脾胃。而最重要的是芍藥的苦降作用,其意義非常微妙。因為人體的陽氣根源於陰氣,如果只用辛熱藥物來補陽,不佐以苦降之品,恐怕會導致真陽上浮。芍藥是春季最後盛開的花,到了夏天就枯萎了,用它來極力收斂散漫的陽氣,使陽氣歸根。下痢腹瀉時減少芍藥的用量,是因為它的苦降特性會加重腹瀉。加入乾薑,則是因為它的溫中散寒功效。

水寒傷肺則咳,加細辛、乾薑者,勝水寒也。加五味子者,收肺氣也。小便利者,去茯苓,恐其過利傷腎也。嘔者,去附子倍生薑,以其病非下焦,水停於胃,所以不須溫腎以行水,只當溫胃以散水,且生薑功能止嘔也。

白話文:

如果濕寒之氣損傷肺部,會導致咳嗽。此時加入細辛和乾薑,可以除濕寒。如果加入五味子,則可以收斂肺氣。

如果小便次數過多,則去掉茯苓,因為擔心茯苓利尿過度而傷及腎臟。

如果出現嘔吐,則去掉附子並增加生薑的用量。因為這種情況不是下焦出了問題,而是水液停滯在胃部。所以不需要溫補腎臟的藥物來幫助排水的,而只需要溫暖胃部來驅散水液即可。而且生薑還有止嘔的功效。

2. 43.少陰病通脈四逆湯證

《傷寒論》原文: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白話文:

少陰病,大便清稀像喝了米湯,身體內部寒冷而外面發燒,手腳冰冷,脈搏微弱甚至要斷了,但是患者反而不覺得冷,面部發紅,腹痛,有的乾嘔,或者咽喉疼痛,或者腹瀉停止後脈搏消失,用通脈四逆湯治療。

【通脈四逆湯甘草二兩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乾薑三兩。

白話文:

通脈四逆湯

  • 甘草,兩錢,炙用
  • 附子,一個大附子,生用,去掉外皮,切成八片
  • 乾薑,三錢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其脈即漸而出者愈(非若暴出者之自無而忽有、既有而仍無,如燈火之回焰也)。面赤色者,加蔥九莖,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嘔者,加生薑二兩;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一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

白話文:

取上面三味藥,加水三升煎服,煮到剩下一升二合,濾去渣滓,分兩次溫熱服用,脈象逐漸顯出表示痊癒(不同於突然出現脈象的人,他們本來沒有脈象,突然出現後又消失,像燈火忽亮忽滅)。面色發紅的人,加蔥九根;腹中疼痛的人,去除蔥,加芍藥二兩;嘔吐的人,加生薑二兩;咽喉疼痛的人,去除芍藥,加桔梗一兩;下利不止,脈象不出的人,去除桔梗,加人參二兩。

太陽篇四逆湯中乾薑兩半,以治汗多亡陽之證。至通脈四逆湯藥味同前,惟將乾薑加倍,蓋因寒盛脈閉,欲借辛熱之力開凝寒以通脈也。面赤者加蔥九莖(權用粗蔥白切上九寸即可),蓋面赤乃陰寒在下,逼陽上浮,即所謂戴陽證也。加蔥以通其上下之氣,且多用同於老陽之數,則陽可下歸其宅矣。

白話文:

太陽篇

  • 四逆湯:
  • 添加半塊乾薑,用於治療多汗、陽氣虛脫。
  • 通脈四逆湯:
  • 藥物和四逆湯相同,但乾薑加倍。
  • 這是因為寒氣嚴重導致經脈閉塞,需要藉助乾薑的辛熱之力溶解寒凝,疏通經脈。
  • 面赤證:
  • 加9根蔥(用粗蔥白切成9寸即可)。
  • 面赤是因為陰寒下陷,逼迫陽氣上升浮在體表,這就是所謂的「戴陽」證。
  • 加蔥可以疏通上下之氣,此外,蔥與老陽數目相同,可以使陽氣下歸其位。

而愚遇此等證,又恆加芍藥數錢,蓋芍藥與附子並用,最善收斂浮越之元陽下降也。

3. 44.少陰病大承氣湯證

《傷寒論》原文: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傷寒病,出現自發性拉肚子,拉出的水便清澈透明、顏色發青,心窩疼痛,口乾舌燥的症狀。需要緊急瀉下,可以使用大承氣湯治療。

此證乃伏氣之熱竄入肝腎二經也。蓋以腎主閉藏,肝主疏泄,腎為二便之關,肝又為腎行氣,茲因伏氣之熱,竄入腎兼竄入肝,則肝為熱助疏泄之力太過,即為腎行氣之力太過,致腎關失其閉藏之用,而下利清水。且因肝熱而波及於膽,致膽汁因熱妄行,隨肝氣之疏泄而下純青色之水。

白話文:

這是因為隱藏在體內的熱氣流竄到肝和腎兩條經絡造成的。腎臟負責封藏,肝臟負責疏通排泄,腎臟控制排尿排便,肝臟幫助腎臟運行氣血。現在因為隱藏的熱氣流竄,同時進入腎臟和肝臟,導致肝臟受熱過度,疏通排泄的功能太強,同時也導致腎臟運行氣血的功能太強,結果腎臟封藏的功能喪失,出現腹瀉清水的症狀。而且,由於肝臟受熱,影響到了膽囊,導致膽汁因為受熱而異常運行,隨著肝氣的疏通排泄而排出純青色的水。

於斯,腎水因疏泄太過而將竭,不能上濟以鎮心火,且肝木不得水氣之涵濡,則在下既過於疏泄,在上益肆其橫恣,是以心下作痛口中乾燥也。此宜急下之,瀉以止瀉,則腎中之真陰可回,自能上濟以愈口中乾燥、心下作痛也。

白話文:

由於腎水流失過多,腎水將會耗盡,無法上升滋潤心火,肝木得不到水氣的滋養,在下部過度流失,在上面更加肆意放縱,因此心下疼痛、口乾。這樣的情況需要緊急瀉下,瀉下後才能止瀉,腎中的真陰才能恢復,自然可以上升滋潤心火,治癒口乾和心下疼痛。

此節之前有「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及後節「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想此二節,仲師亦皆言急下,若不急下,當亦若純下青水者,其危險即在目前。若仲師者,宜其為醫中之聖也。

白話文:

在少陰病中,如果在發病後二、三日,出現口乾咽燥的症狀,應立即用大承氣湯進行攻下治療。而在發病後六、七日,出現腹脹不排便的症狀,同樣應立即用大承氣湯攻下。從這兩段記載可以看出,仲景都強調了「急下」的必要性。如果不急於攻下,就會像單純瀉青水的做法一樣,危險隨時會發生。仲景這種處置方法,不愧為醫學聖人的稱號。

,:方書有奇恆痢,張隱菴謂,系三陽並至,三陰莫當,九竅皆塞,陽氣旁溢,咽乾喉塞痛,並於陰則上下無常,薄為腸僻,其脈緩小遲澀,血溫身熱者死,熱見七日者死。蓋因陽氣偏盛,陰氣受傷,是以脈小遲澀,此證宜急用大承氣湯瀉陽養陰,緩則無效。夫奇恆痢病,未知所下者奚似,而第即其脈象緩小遲澀,固與少陰病之脈微細者同也。其咽乾喉塞,痛並於陰,又與此節之心下痛、口中乾燥者同也。隱菴謂宜急服大承氣湯,又與此節之急下之宜大承氣者同也。是奇恆痢者,不外少陰下利之範圍,名之為奇恆痢可也,名之為少陰下利亦無不可也。

白話文:

根據醫書記載,有一種奇特的痢疾,稱為「奇恆痢」。張隱菴認為,這種痢疾是由於三陽(太陽、陽明、少陽)同時強盛,三陰(太陰、少陰、厥陰)沒有辦法抵擋,導致九竅閉塞,陽氣外溢。患者會出現咽喉乾燥、堵塞疼痛的症狀,同時也會影響陰氣,導致上下失常,大便稀薄如水。

這種痢疾的脈象通常緩慢、細小、遲緩、澀弱。如果患者血溫升高、身體發熱,則可能危及生命;如果發病超過七天,也可能致命。這是因為陽氣過於旺盛,陰氣受損,導致脈象細小、遲緩、澀弱。

對於奇恆痢的治療,應當及時使用大承氣湯,以瀉除陽氣、滋養陰氣。如果治療不及時,將難以奏效。

奇恆痢的病症,與少陰病(陰虛內熱)的下利證狀相似,例如大便稀薄、咽喉乾燥、疼痛,但與少陰病的下利證狀也有不同,例如奇恆痢的脈象緩小遲澀,少陰病的下利證狀的脈象微細。

張隱菴認為奇恆痢應當及時服用大承氣湯,與少陰病的下利證狀需要及時服用大承氣湯的治療原則相同。因此,奇恆痢本質上屬於少陰病的下利範圍,稱之為「奇恆痢」或「少陰下利」均可。

《傷寒論》原文:少陰病,下利,脈微澀,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灸之。

注家謂:宜灸百會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