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19)

回本書目錄

三、醫論 (19)

1. 35.少陰病麻黃附子細辛湯證

《傷寒論》原文: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此外感之寒涼,由太陽直透少陰,乃太陽與少陰合病也。為少陰與太陽合病,是以少陰已為寒涼所傷,而外表縱有發熱之時,然此非外表之壯熱,乃惡寒中之發熱耳。是以其脈不浮而沉,蓋少陰之脈微細,微細原近於沉也。

白話文:

外感寒涼之邪,直接從太陽經透入少陰經,這是太陽經和少陰經同時發病。由於少陰經已經受到寒涼之邪的損傷,所以即使身體表面出現發熱的現象,但這並不是外表的壯熱,而是因為惡寒而產生的發熱。因此,脈象不浮而沉,因為少陰經的脈絡細微,細微的脈象本來就接近沉脈。

故用附子以解裡寒,用麻黃以解外寒,而復佐以辛溫香竄之細辛,既能助附子以解裡寒,更能助麻黃以解外寒,俾其自太陽透入之寒,仍由太陽作汗而解,此麻黃附子細辛湯之妙用也。

白話文:

因此使用附子來化解體內寒氣,使用麻黃來化解體外寒氣,再佐以辛溫香竄的細辛,既能輔助附子化解體內寒氣,也能輔助麻黃化解體外寒氣,讓從太陽穴進入體內的寒氣,仍由太陽穴發汗而排出,這就是麻黃附子細辛湯的妙用所在。

【麻黃附子細辛湯方】,麻黃二兩去節,細辛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白話文:

麻黃附子細辛湯方:

麻黃:2 兩(去除節點) 細辛:2 兩 附子:1 枚(炮製後去皮,切成 8 片)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方中細辛二兩,折為今之六錢,復三分之一劑中仍有二錢,而後世對於細辛有服不過錢之說,張隱菴曾明辯其非。二錢非不可用,而欲免病家之疑,用一錢亦可奏效。蓋凡宜發汗之病,其脈皆浮,此獨脈沉,而欲發其汗,故宜用細辛輔之,至謂用一錢亦可奏效者,因細辛之性原甚猛烈,一錢亦不為少矣。

白話文:

配方中細辛二兩,摺合現在的六錢,每帖藥中仍然有二錢,但後世有人提出細辛不應服用超過一錢的說法,張隱菴曾明確指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二錢的用量是可以接受的,但為了消除病人的疑慮,使用一錢也可以達到效果。因為凡是適合發汗的疾病,其脈象都浮在表面,而只有細辛能發其沉脈之汗,所以需要用細辛作為輔助。至於說一錢也能見效,是因為細辛的藥性原本就很猛烈,一錢也已經不少了。

此方若少陰病初得之,但惡寒不發熱者,亦可用。曾治一少年,時當夏季,午間恣食西瓜,因夜間失眠,遂於食余當窗酣睡,值東風驟至,天氣忽變寒涼,因而凍醒,其未醒之先,又復夢中遺精,醒後遂覺周身寒涼抖戰,腹中隱隱作疼,須臾覺疼浸加劇。

白話文:

這個方劑如果在少陰病的初期發作時,症狀只有惡寒沒有發熱,也可以使用。曾經治療過一個年輕人,當時是夏天,正午時分他貪吃西瓜,到了晚上失眠,就飽食後在窗前酣睡。恰巧東風突然颳起,天氣一下子變得很寒冷,他因此被凍醒。在還沒醒來之前,他又在夢中遺精。醒來後,他感覺全身發冷發抖,腹部隱隱作痛,一會兒工夫疼痛加劇。

急迎為診治,其脈微細若無,為疏方,用麻黃二錢,烏附子三錢,細辛一錢,熟地一兩,生山藥、淨萸肉各五錢,乾薑三錢,公丁香十粒,共煎湯服之,服後溫復,周身得微汗,抖戰與腹疼皆愈。此於麻黃附子細辛湯外而復加藥數味者,為其少陰暴虛腹中疼痛也。

白話文:

馬上請醫生來看,當時他的脈搏微弱細小,幾乎感覺不到。醫生開了個藥方,用麻黃二錢、烏附子三錢、細辛一錢、熟地一兩、生山藥、淨萸肉各五錢、乾薑三錢、公丁香十粒,一起煎湯服用。服用後溫暖覆蓋,全身微微出汗,發抖和腹痛都痊癒了。這個藥方除了麻黃附子細辛湯之外,又加了一些藥,是因為他少陰經氣血虛弱,導致腹中疼痛。

李××,夏日得少陰傷寒,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生山藥、大熟地二味治愈。

2. 36.少陰病黃連阿膠湯證

《傷寒論》原文: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

白話文:

《傷寒論》:少陰病發作兩、三天以上,心中煩躁不安,無法入睡,可以使用黃連阿膠湯治療。

二、三日以上,即一日也,合一二三日而渾言之即初得也。細繹其文,是初得即為少陰病,非自他經傳來也。其病既非自他經來,而初得即有熱象者,此前所謂伏氣化熱而竄入少陰者也。蓋凡伏氣化熱之後,恆因薄受外感而猝然發動,至其竄入之處,又恆因其臟腑素有虛損,伏氣即乘虛而入。由斯而論,則此節之所謂少陰病,乃少陰病中之腎虛兼熱者也。

白話文:

二到三天以上的病症,都可以稱為一日,而一到三天的病症被籠統地稱為「初得」。仔細推敲原文,可以發現「初得」也就是少陰病,並非其他經絡的病症轉變而來。既然此病不是源於其他經絡,而初得階段就出現了熱象,那麼之前所提到的伏氣化熱並竄入少陰的情形就說得通了。

一般而言,伏氣化熱後,經常會因為輕微受到外在因素影響而突然發病,而化熱後竄入的部位,通常是因為該處臟腑本來就虛弱,導致伏氣乘機而入。根據這個原理,本段所提到的少陰病,指的是少陰病中腎虛且兼有熱象的類型。

夫大易之象,坎上離下為既濟,坎為腎而在上者,此言腎當上濟以鎮心也,離為心而在下者,此言心當下濟以暖腎也。至腎素虛者,其真陰之氣不能上濟以鎮心,心火原有搖搖欲動之機,是以少陰之病初得,腎氣為伏氣所阻,欲上升以濟心尤難,故他病之現象猶未呈露,而心中已不勝熱象之煩擾而不能安臥矣,是以當治以黃連阿膠湯也。

白話文:

《易經》的卦象中,坎卦在上,離卦在下,代表既濟之象。坎卦代表腎,位於上,意味著腎氣應上濟,鎮定心神。離卦代表心,位於下,意味著心氣應下濟,溫暖腎臟。

如果腎氣素來虛弱,真陰之氣不能上濟鎮心,心火容易搖動。所以,少陰病初期,腎氣被伏氣阻礙,難以上升濟心。其他症狀還沒有顯現,但心中已經被燥熱煩擾,無法安眠。因此,應該用黃連阿膠湯治療。

【黃連阿膠湯】,黃連四兩,黃芩一兩,芍藥二兩,雞子黃二枚,阿膠三兩。

白話文:

黃連阿膠湯

  • 黃連:4 兩
  • 黃芩:1 兩
  • 芍藥:2 兩
  • 雞蛋黃:2 枚
  • 阿膠:3 兩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納膠烊盡,小冷,納雞子黃,攪令相得,溫取七合,甘三服。

白話文:

將五種味道的食材加到五升水中,先煮三種食材,取其中的兩升水,去掉渣滓,放入膠液並煮到膠液完全融化,稍微放涼後,加入雞蛋黃,攪拌均勻,加熱取七杯,分成三個杯子服用。

黃連味苦入心,性涼解熱,故重用之以解心中發煩,輔以黃芩,恐心中之熱擾及於肺也,又肺為腎之上源,清肺亦所以清腎也。芍藥味兼苦酸,其苦也善降,其酸也善收,能收降浮越之陽,使之下歸其宅,而性涼又能滋陰,兼能利便,故善滋補腎陰,更能引腎中外感之熱自小便出也。阿膠其性善滋陰,又善潛伏,能直入腎中以生腎水。

白話文:

黃連味道苦,性質寒冷可以清熱,因此大量使用它來緩解心中的煩躁。同時配合使用黃芩,避免心中的熱氣影響到肺。而肺又是腎的來源,清肺也就能清腎。芍藥的味道兼具苦酸,苦味善於下降,酸味善於收斂,能收斂下降浮動的陽氣,讓它回到自己的位置。而芍藥性質寒冷又能滋陰,兼具通便的作用,因此善於滋補腎陰,還能引導腎臟中因外感造成的熱氣從小便排出。阿膠性質善補陰,又能潛藏,能直接進入腎臟滋生腎水。

雞子黃中含有副腎髓質之分泌素,推以同氣相求之理,更能直入腎中以益腎水,腎水充足,自能勝熱逐邪以上鎮心火之妄動,而心中發煩自愈矣。

白話文:

蛋黃中含有腎上腺髓質激素,根據同氣相求的原理,它能直接進入腎臟滋養腎陰。腎陰充足後,自然能戰勝熱邪,上行壓制心火的異常躁動,從而緩解心煩的症狀。

或問:提綱明言心中煩而不能臥,夫心與腎共為少陰,使其心之本體熱而生煩,其人亦恆不能安臥,此雖為手少陰,亦可名為少陰病也,何先生獨推本於腎,由腎病而累及於心乎?答曰:凡曰少陰病者,必脈象微細,開端提綱中已明言之矣。

白話文:

有人提出疑問:提綱中明確指出,心中煩悶而無法入睡,心與腎同屬少陰。如果讓心的本體發熱,就會產生煩悶,患者也會經常無法安穩入睡。雖然這歸屬於手少陰,也可以稱為少陰病,為什麼先生獨自推論到腎?是由腎臟疾病累及於心臟嗎?

回答說:凡是稱為少陰病,脈搏一定是細微的,開端的提綱中已經明確說明瞭。

若謂其病發於心,因心本體過熱而發煩,則其脈必現浮洪之象,今其心雖有熱,而脈象仍然微細(若脈非微細而有變更者,本節提綱中必言明此定例也),則知其病之源不在於心而在於腎可知,其心中發煩不得臥,實因腎病而累及於心,更可知也。

白話文:

如果說患者的煩躁是由於心臟疾病引起的,是因為心臟本質上過熱而發生的,那麼患者的脈搏必然表現出浮洪的現象。現在患者的心臟雖然有熱,但脈象仍然微細(如果脈搏不是微細的,而是有變化的,那麼在本文的提綱中一定會說明這個定律),因此可以知道患者的病源不在於心而在於腎。患者心中煩躁無法入睡,實際上是因為腎臟疾病而累及到心臟,這一點也可以知道。

此節所言之病,原系少陰病初得無大熱者,故治以黃連阿膠湯已足清其熱也。若其為日既久,而熱浸加增,或其腎經素有蘊熱,因有伏氣之熱激發之,則其熱益甚,以致心腎皆熱,其壯熱充實於上下,又非此湯所能勝任矣。愚遇此等證,則恆用白虎加人參湯,以玄參知母山藥代粳米,又加鮮茅根,生雞子黃,莫不隨手奏效,用之救人多矣,因名之為坎離互根湯,詳錄其方之分量及煎法於下。

白話文:

這段文字所說的疾病,原本是少陰病初期,發病時沒有嚴重高熱,所以用黃連阿膠湯來治療已足以清除熱氣。但如果病情拖延日久,熱度逐漸加重,或者腎經原本就有鬱熱,被伏氣的熱氣激發出來,那麼熱度會變得更加嚴重,導致心腎都發熱,強烈的熱氣充滿上下,就不是黃連阿膠湯所能應付的了。

我遇到這樣的症狀時,通常會使用白虎加人參湯,將知母用玄參代替,粳米用山藥代替,再加入鮮茅根、生雞蛋黃,這些方子幾乎都能立即奏效,已經用來救治過很多人了,因此我將它命名為「坎離互根湯」。以下是具體配方的分量和煎製方法:

石膏(三兩細末),玄參(一兩),生懷山藥(八錢),甘草(三錢),野臺參(四錢),鮮白茅根(六兩洗淨切碎),生雞子黃(三枚)

白話文:

細磨生石膏三兩。 玄參一兩。 生懷山藥八錢。 甘草三錢。 野臺參四錢。 洗淨切碎的鮮白茅根六兩。 生雞蛋黃三枚。

上共六味,先將茅根煎三四沸,去滓,納余藥五味,煎湯三盅,分三次溫服,每服一次,調入雞子黃一枚。

方中之意:石膏、人參並用,不但能解少陰之實熱,並能於邪熱熾盛之時立復真陰,輔以茅根更能助腎氣上升與心火相濟也。至於玄參,性涼多液,其質輕鬆,原善清浮游之熱,而心之煩躁可除,其色黑入腎,又能協同雞子黃以滋腎補陰,俾少陰之氣化壯旺,自能逐邪外出也。

白話文:

此方藥的用意是:石膏和人參一起使用,不僅可以解除少陰經的實熱,還能在邪熱旺盛時迅速恢復真陰。茅根有助於腎氣上升,與心火相輔相成。玄參性涼且含水量多,質地輕盈,原本就擅長清熱,可消除心中的煩躁。它的顏色黑色,可以入腎,還能與雞子黃一起滋腎補陰,使少陰之氣強盛,自然就能將邪氣排出體外。

或問:外感之伏氣,恆受於冬日,至春日陽升隨春日之陽而化熱,是以溫病多有成於伏氣化熱者,至傷寒約皆在於冬日,何亦有伏氣化熱者乎?答曰:伏氣化熱,原有兩種化法。伏氣冬日受之,伏於三焦脂膜之中,遲至春日隨春日之陽生而化熱,此伏氣化熱之常也。乃有伏氣受於冬日,其所伏之處,阻塞腹內升降之氣化,其氣化因阻塞而生熱,伏氣亦可隨之化熱,此伏氣化熱之變也。

白話文:

有人問:外感伏氣通常在冬天感染,到了春天陽氣升起後,就會隨著春陽而化熱。因此,溫病多由伏氣化熱引起。而傷寒通常發生在冬天,為什麼也會出現伏氣化熱的情況呢?

回答:伏氣化熱原本有兩種化法。第一種是伏氣在冬天感染,潛伏在三焦的脂膜中,直到春天隨著春陽的生發而化熱。這是伏氣化熱的典型情況。

其次,也有伏氣在冬天感染後,潛伏的地方堵塞了腹內氣機升降,於是氣機受阻而生熱,伏氣也就跟著化熱了。這種情況是伏氣化熱的變例。

迨其化熱之後,或又微受外感而觸發之,其觸發之後,又恆因某經素有虛損,乘虛而竄入其經,此所以傷寒病中亦有伏氣化熱者也。

白話文:

當其病症轉化為熱性後,或者又受到外邪輕微的影響而誘發。誘發之後,又經常是因為某條經絡原本就有虛損,外邪趁虛而入該經絡。這就是為什麼傷寒病中也有伏氣化熱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