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倫

《養生類要》~ 後集 (24)

回本書目錄

後集 (24)

1. 濟陰返魂丹

治婦人胎前產後總藥,一名益母丸。用益母草一味。其草即充蔚子。其葉類火麻,對節而生,方梗凹面。五六月間,節節開紫花、白花者,不是南北,隨處有之。於端午、小暑或六月六日花正開時,連根收採,透風處陰乾,不犯銅鐵器,石臼木杆搗羅為細末,煉蜜為丸,加彈大,每服一丸,各照後開引下。或量加當歸赤芍藥、木香尤妙。

白話文:

這是一個治療女性產前產後通用的藥方,叫做益母丸。

材料:

  • 益母草(即充蔚子)一味

藥材辨別:

  • 益母草的葉子像火麻,對生在莖節上,莖呈方形,一面凹陷。
  • 五六月間,每個莖節開出紫花或白花,南北各地都有分佈。

採集與炮製:

  • 在端午節、小暑或六月六日花開盛時,連根收採益母草。
  • 在通風處陰乾,避免接觸銅器和鐵器。
  • 用石臼或木棒搗碎成細末。
  • 用蜂蜜製成丸劑,每粒約彈子大小。

用法:

  • 每次服用一丸,以下所述方法送服。
  • 可以酌情添加當歸、赤芍藥、木香,效果更好。

送服方法:

其藥不限丸數,以病愈為止。日服三五丸。或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遠照後引下(或熬膏調引用尤妙)。

白話文:

用藥量沒有限制,以治癒疾病為準。每天服用三到五丸。或者將藥丸製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空腹時服用,服藥後遠眺片刻再喝下(或者熬製成膏狀,用藥湯送服更好)。

2. 熬膏法

益母草不拘多少,連根、莖、葉洗淨,入石臼內搗爛,以布濾取濃汁,入砂鍋內,文武火熬如黑砂糖色為度,以瓷瓶收貯,每用一茶匙,照後開引調用,極妙。胎前臍腹刺痛,胎動不安,下血不止,煎秦艽當歸糯米湯下。胎前、產後臍腹作痛作聲,或寒熱往來,如瘧狀者,並用米湯下。

白話文:

用量不限的益母草,連根、莖、葉洗淨,放入石臼中搗爛,用布過濾取濃汁,放入砂鍋中用文火和武火熬煮,熬到像黑砂糖一樣的顏色為止,用瓷瓶收存。每次使用一茶匙,用以下介紹的方法調用,效果極好。在懷孕期間臍腹疼痛,胎動不安,出血不止,與秦艽、當歸、糯米湯一起煎服。在懷孕期間或產後臍腹疼痛作響,或寒熱交替,像瘧疾一樣的,也與米湯一起煎服。

臨產併產後各先用一丸童便酒化下,安魂定魄,調血順氣,諸病不生,又能破血止痛,養脈息,調經絡,其功甚大。產後胎衣不下,落在胞中,及產前一切難產,並橫生、逆產、胎死,經曰「不下,腹中脹滿,心下悶痛」,炒鹽湯下。產後中風,牙關緊急,半身不遂,失音不語,童(酒便)各半化下。

白話文:

臨產及產後

在臨產前和產後,先各服用一顆童便酒化開的藥丸。這可以安撫心神,穩定魂魄,調節氣血,預防各種疾病,還能破血止痛,養護經脈,調理經絡,功效非常顯著。

產後胎衣不下

如果產後胎衣不下,滯留在子宮內,以及產前所有難產情況,包括橫生、逆產、胎死,古書上說「胎衣不下,腹中脹滿,心窩悶痛」,可用炒鹽湯服用。

產後中風

產後中風,牙關緊咬,半身不遂,失聲不能言語,可以用童便和酒各一半化開服用。

產後氣喘、咳嗽、胸膈不利,吐酸水,面目浮腫,手足疼痛,舉動失力者,溫酒下。產後兩太陽穴痛,呵欠、怔忡、氣短、肢體羸瘦,不思飲食,血風身熱,手足頑麻,百節骨痛,米湯下。產後眼前黑暗,血暈、血熱、口渴、煩悶,如見鬼神,狂言不省人事,薄荷自然汁下。

白話文:

產後氣喘、咳嗽、胸悶、吐酸水、浮腫、四肢疼痛、無力 做法:加熱酒飲用。

產後兩太陽穴疼痛、打哈欠、心神不寧、氣喘、四肢消瘦、食慾不振、發燒、手腳麻木、全身骨頭疼痛 做法:用米湯送服藥物。

產後眼前發黑、血暈、發熱、口渴、煩躁,出現幻覺、胡言亂語、神志不清 做法:用薄荷汁送服藥物。

如無,濃煎薄荷湯,或童便酒各半下。產後面垢、顏赤、五心煩熱,或結成血塊,臍腹奔痛,時發寒熱,有冷汗者,童便酒各半下,薄荷湯亦可。產後瘀血、惡露不盡,結滯,臍腹刺痛,惡物上衝,心胸滿悶,童便酒下。產後未經滿月,氣血不通,咳嗽、四肢無力,臨睡自汗不止,月經不調,久而不治,則為骨蒸瘵疾,童便酒各半化下。產後鼻衄、口乾、舌黑,童便化下。

白話文:

如果沒有其他辦法,可以煮濃一點的薄荷湯,或者將童便酒和薄荷湯各一半灌下。

產後出現的面垢、臉紅、手腳心發熱,或者血塊凝結、臍腹劇痛、時常發燒發冷、出冷汗,可以用童便酒和薄荷湯各一半灌下。

產後血瘀、惡露不斷、結塊堵塞、臍腹刺痛、污血上沖、心胸憋悶,可以使用童便酒灌下。

產後未滿月,氣血不通、咳嗽、四肢無力、入睡後自汗不止、月經不調,如果長期不治則會變成骨蒸勞疾,可以使用童便酒和薄荷湯各一半化下灌服。

產後鼻出血、口乾、舌頭髮黑,可以使用童便化下灌服。

產後大小便不通,煩躁、口苦者,薄荷自然汁下。如無,生的、乾的,濃煎湯亦可。產後赤白痢疾,米湯下。產後瀉血水,濃煎棗湯下。產後赤白帶下,阿膠艾葉湯下。血崩、漏下,糯米湯下。婦人久無子息,溫酒下一日一丸,至三、五、十丸,決有效驗。勒奶痛,或成癰,為末水調塗乳上一宿自瘥,或生搗敷上亦可。

白話文:

產後

  • 大小便不通且煩躁、口苦:服用薄荷汁。如果沒有薄荷汁,可用新鮮或乾燥的薄荷濃煎成湯服用。
  • 赤白痢疾:用米湯送服藥物。
  • 瀉出血水:濃煎棗湯送服藥物。
  • 赤白帶下:用阿膠和艾葉湯送服藥物。
  • 血崩、漏下:用糯米湯送服藥物。

其他

  • 婦人久未生育:溫酒送服每天一丸藥,持續服用三、五或十粒,一定有效。
  • 勒奶疼痛或化膿:將藥材研成粉末,用清水調和後塗抹在乳房上過夜,疼痛或化膿即可痊癒。也可以將新鮮藥材搗碎敷在乳房上。

上一十九症調引,歷歷有效,不能盡述,用者自知其妙也。

3. 蒸臍法

治婦人月經不通或癥瘕血塊臍腹作痛,此方神效

乳香 沒藥 血結 沉香 丁香(各三錢) 麝香(一錢,上六味各另研) 青鹽 食鹽 五靈脂 兩頭尖(各六錢,四味共為末)

白話文:

乳香、沒藥、血竭、沉香、丁香(各 15 克) 麝香(6 克,以上六種藥材分別研磨成粉) 青鹽、食鹽、五靈脂、兩頭尖(各 30 克,四種藥材混合研磨成粉)

上各末和勻,外用麝香少許安入婦人臍內,次將面作條,方圓一寸,繞臍圍住,安藥末於內令滿,以槐樹皮方圓一寸蓋上,皮上鑽三孔,用大艾炷灸之,月經即通,血塊即消,累用神效。

白話文:

將上面提到的藥材混合均勻,再加入少許麝香,塞入婦女的肚臍中。然後把麵粉做成一寸見方的條狀,圍繞肚臍包住。將藥粉倒入其中,填滿後用一寸見方的槐樹皮蓋住。在樹皮上鑽三個孔,用艾灸灸之。月經會立即暢通,血塊也會消失。長期使用,效果顯著。

紅花當歸丸 治婦人血臟虛竭,經候不調,或斷續不來,或積瘀成塊,腰腹刺痛,肢體瘦弱

白話文:

紅花當歸丸用於治療婦女血虛氣弱,月經不調,或月經斷斷續續,或出現瘀血塊,腰腹疼痛,身體消瘦。

馬鞭草(半斤) 劉奇奴(半斤,二味共熬膏丸藥) 當歸(三兩,酒洗) 赤芍藥 牛膝(去蘆,酒洗) 川芎 香附(醋炒) 牡丹皮(去木) 甘草(各一兩半) 紅花 白芷(各七錢半) 官桂(六錢) 紫葳 蘇木(各三兩) 枳殼(炒一兩)

白話文:

材料:

  • 馬鞭草:250 克
  • 劉奇奴:250 克(這兩味藥一起熬成膏丸狀)
  • 當歸:150 克(用酒洗過)
  • 赤芍藥:150 克
  • 牛膝:150 克(去皮,用酒洗過)
  • 川芎:150 克
  • 香附:150 克(用醋炒過)
  • 牡丹皮:150 克(去木)
  • 甘草:150 克
  • 紅花:75 克
  • 白芷:75 克
  • 官桂:60 克
  • 紫葳:150 克
  • 蘇木:150 克
  • 枳殼:60 克(炒過)

上為末,以前膏入少糯米粉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濃煎紅花酒送下。

白話文:

上層藥材研成細末,加入先前熬好的藥膏中,並加入少許糯米粉調成糊狀,搓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八十粒,在空腹時以濃煎紅花酒送服。

4. 濟陰百補丸

治女人勞傷氣血不足,陰陽不和,作寒乍熱,心腹疼痛,胎前產後諸虛百損並宜用之

香附子(一斤分四制,醋酒童便鹽水各浸三日炒乾) 益母草(五月五日採者佳,忌鐵淨末半斤)當歸(酒洗曬乾六兩) 熟地黃(酒洗) 白芍藥(酒炒) 川芎 白朮(土炒各四兩) 白茯苓(去皮三兩) 玄胡索(炒二兩) 人參(去蘆二兩) 木香(不見火) 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香附子:

  • 一斤分四份。
  • 分別用醋、酒、童便、鹽水浸泡三天,然後炒乾。

益母草:

  • 五月五日採集的最佳。
  • 忌諱接觸鐵器。
  • 研磨成細末,用量半斤。

當歸:

  • 用酒清洗,曬乾,用量六兩。

熟地黃:

  • 用酒清洗。

白芍藥:

  • 用酒炒。

川芎、白朮:

  • 各用土炒,用量四兩。

白茯苓:

  • 去皮,用量三兩。

玄胡索:

  • 炒,用量二兩。

人參:

  • 去蘆根,用量二兩。

木香:

  • 不經過火。

甘草:

  • 炙,用量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漸加至八九十丸,空心米湯酒任下。按此方調脾胃補虛損極妙。

白話文:

將上等細緻蜂蜜煉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六七十丸,逐漸增加至八九十丸,空腹時用米湯或酒送服。根據這個方子調理脾胃、補虛損的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