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楫

《醫燈續焰》~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嘔吐反胃脈證第四十五

嘔吐反胃,浮滑者昌。弦數緊澀,結腸者亡。

嘔吐有聲有物,反出於胃,上焦之病也。(宜仲景大半夏湯生薑半夏湯二陳湯之類。)上焦,則脈應浮。有物,則脈應滑。浮滑為陽,飲食之能納能運而不反者,陽之力也。故云:浮滑者昌。若得弦數緊澀之脈,則逆矣。蓋弦狀陰斂,陽運衰微。又弦為肝木之脈。嘔吐屬胃,胃者土也。

木來乘土,土將奪矣。《金匱要略》云:脈弦者虛也,胃氣無餘。亦懼胃土虛而見肝木之脈也。(宜平肝補脾,如四君子湯六君子湯防風白芍之類。)數則為熱,熱當消穀。而反吐谷者,乃知數為虛數。虛則不運,數則氣促,嘔吐不止,胃將由此而敗。《金匱要略》云:陽氣微,膈氣虛,脈乃數。

(宜補中兼清虛熱,如六君子湯竹茹生薑、茱萸、制黃連之類。緊則為寒,寒則無陽以運,故上出而嘔吐。宜溫中散寒,如理中湯藿香安胃散之類。)澀脈枯澀,吐亡津液之所致也。《金匱要略》所謂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穀不化,名曰胃反。脈緊而澀,其病難治者是也。

(宜補氣而生津,如四君子湯加黃耆五味子之類。)夫胃為水穀之海,若再加大腸秘結,是全無陰液而水穀之海枯矣。水穀之海枯而能生者,未之有也。(反胃,糞如羊屎者不治。)

2. 附方

仲景大半夏湯(見第二十)

仲景生薑半夏湯,《要略》云: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胸中憒憒然無奈者,生薑半夏湯主之。

半夏(半升),生薑汁(一升)

上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內生薑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後服。

二陳湯(見第十六)

四君子湯(見第十六)

六君子湯(見第十六)

仲景理中湯(見第十七)

藿香安胃散(見第二十)

3. 霍亂脈證第四十六

霍亂之候,脈代勿訝。厥逆遲微,是則可怕。

仲景云:嘔吐而復下利,名曰霍亂。(宜仲景通脈四逆湯、理中丸、四逆加人參湯之類。)霍亂者,揮霍撩亂,不能自持,陰陽乖離,上下亟奪,是時脈或代止,勿驚訝也。乃卒吐暴下,穀神頓委,暫不接續故耳。若手足厥冷,脈復遲微,是則大為可怕。蓋手足為諸陽之本,遲微為純陰之脈,陽衰陰盛,真元漸絕之象也。

是故暴脫者能漸生。而漸絕者,又何能暴起哉?(暴脫者,如日中風雨,風雨過而日仍明。漸絕者,如日漸西墜,墜則終此日矣,九死之證也。設欲用藥救治,非附子理中湯、四逆加人參湯之類不可。)

4. 附方

仲景通脈四逆湯,《傷寒論》云;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今用治霍亂吐利脈不出者亦宜。

甘草(炙,二兩),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臍、破八片),乾薑(三兩,強人可四兩)

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其脈漸出者愈。

仲景理中丸(見第十七)

仲景四逆加人參湯,治一切虛寒亡陽,下利,四肢厥逆等證。

甘草(炙,二兩),乾薑(一兩半),人參(一兩),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附子理中湯(見第十七)

5. 咳嗽脈證第四十七

咳嗽多浮,聚胃關肺。沉緊小危,浮濡易治。

咳嗽不一,強半為風寒痰飲,風寒則傷於皮毛。(宜汗解,如麻黃湯參蘇飲之類。)痰飲則停於胸胃。(宜二陳湯、仲景小青龍湯、拔萃半夏溫肺湯之類。)皮毛者,肺之合也,邪襲其合,肺氣應之,故上逆而為咳。胃居肺下,寒痰冷飲,停滯於中,上射於肺,肺氣迎之,故亦上逆而為咳。

經云:形寒飲冷則傷肺。(痰飲寒濁之氣,上熏於肺,肺不清淨,咳嗽從生。)形寒固傷於外,而冷飲寒痰,則皆聚於胃也。肺居最上,皮毛最表,故脈多浮耳。沉緊小危者,沉則邪入里,緊則寒不散,小則正氣衰,均主病危。若浮而濡,浮則在表,濡受邪輕,故云易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