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靈胎

《傷寒論類方》~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桂枝加附子湯(二)

桂枝原方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

白話文:

在桂枝原方中加入一枚附子(炮製後去皮並切成八片)。以上六種藥材,用水七升煮成三升,去掉藥渣,趁溫熱喝一升。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此發汗太過,如水流漓,或藥不對症之故,其人惡風,中風本惡風,汗後當愈。今仍惡風,則表邪未盡也。小便難,津液少。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四肢為諸陽之本,急難屈伸乃津脫陽虛之象,但不至亡陽耳。若更甚而厥冷惡寒,則有陽脫之慮,當用四逆湯矣。桂枝加附子湯主之。桂枝同附子服,則能止汗回陽。

白話文:

太陽病症發作後出汗,卻一直出汗不止。這是因為發汗過度,像水一樣流洩不止,可能是因為用藥不對症。患者怕風,中風的人本來就怕風,出汗後應該好轉。現在仍然怕風,說明表證邪氣沒有完全去除。小便困難,表示津液不足。四肢略微僵直,難以屈伸。四肢是諸陽經脈的根源,僵直難以屈伸是津液流失、陽氣虛弱的徵兆,但還不至於陽氣完全脫離。如果更加嚴重,出現手腳冰冷、怕冷的現象,則有陽氣脫離的危險,這時候應該使用四逆湯。桂枝加附子湯主治此症。桂枝配上附子服用,可以止汗、回陽。

2. 桂枝加桂湯(三)

桂枝原方加桂二兩,即另立湯名,治症迥別,古聖立方之嚴如此。

桂枝原方加桂二兩。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

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復感新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不止一針,故云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重加桂枝,不特禦寒,且制腎氣。又藥味重,則能達下。凡奔豚症,此方可增減用之。

白話文:

用燒灼的針灸讓患者出汗,但針灸處受寒後,會再次感到寒意。如果腫核隆起發紅,必定會發作奔豚症(心悸氣短,胸中緊塞)。如果氣息從小腹上衝到心臟,就灸腫核上的每一個部位各一次,不只扎針一次,所以說「各一壯」。同時服用桂枝加桂湯。加重桂枝的用量,不僅可以禦寒,還能制約腎氣。另外,藥物的味道濃烈,就能通達下方(小腹)。所有奔豚症,都可以根據這個方子加減用藥。

3. 桂枝去芍藥湯(四)

桂枝湯原方去芍藥。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

4.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五)

即前方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依前法。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中虛而表邪仍在。桂枝去芍藥湯主之。太陽之邪未盡,故用桂枝,下後傷陰,不宜更用涼藥,若微惡寒者,去芍藥,方中加附子湯主之。微惡寒,則陽亦虛矣,故加附子。

白話文:

太陽病,在發汗後,如果出現脈搏急促、胸部脹滿的症狀,表示患者內裡虛弱而表邪仍然存在。此時應使用去除了芍藥的桂枝湯來治療。由於太陽病的病邪尚未完全消除,因此仍需使用桂枝。而在發汗後傷及陰液的情況下,不宜再使用寒涼藥物。

如果患者還有輕微畏寒的症狀,則表示陽氣也虛弱了,因此需要在去除了芍藥的桂枝湯中加入附子。因為輕微畏寒,說明陽氣也虛弱了,所以需要加入附子。

5.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六)

桂枝原方加厚朴二兩(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白話文:

原始桂枝湯方劑中加入厚朴兩兩(炙烤後去皮),杏仁五十顆(去皮和尖端)。以上七種藥材,加水七升,用小火煮至三升,趁溫熱喝一升,蓋上被子,微微出汗即可。

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仁佳。《別錄》:厚朴主消痰下氣。《本經》:杏仁主咳逆上氣。

白話文:

對於出現喘息症狀的人,可以使用桂枝湯治療,並添加厚朴和杏仁的效果會更好。《別錄》中記載:厚朴具有消除痰液、緩解氣喘的作用。《本經》中記載:杏仁具有緩解咳嗽、逆氣上行的作用。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湯主之。前條乃本然之喘,此乃誤下之喘,因殊而法一。

白話文:

太陽病,服用瀉藥後出現輕微喘氣的,是外表邪氣還沒有解除的緣故。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治療。前一項是本來就有的喘氣,這一項是誤服瀉藥造成的喘氣,由於原因不同,治療方法卻一樣。

6. 小建中湯(七)

桂枝湯原方加膠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納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也。

白話文:

桂枝湯的原方中加入一升膠飴。以上六種藥材,加入七升水,煮取三升,去掉渣滓,放入膠飴,再用小火溶解,溫服一升,一日三次。嘔吐患者不可服用建中湯,因為它太甜了。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中宮之陽氣虛,則木來乘土,故陽澀而陰弦也,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膠飴大甘,以助中宮。不瘥者,與小柴胡湯主之。治太陰不愈,變而治少陽,所以疏土中之木也,以脈弦故用此法。

白話文:

當傷寒時,陽脈(浮脈)澀滯而陰脈(沉脈)弦緊,表示中宮(脾胃)的陽氣虛弱,導致肝氣(屬木)乘脾胃(屬土),因此陽脈澀滯而陰脈弦緊。治療方法是,如果中焦急痛,先給予小建中湯,因為膠飴味甘,可以幫助中焦補氣。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再給予小柴胡湯治療。治療太陰(脾)的疾病沒有好轉,轉變為治療少陽(膽),就是疏通中焦的肝氣,這是因為脈象弦緊而採取的治療方法。

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悸而煩,其為虛煩可知,故用建中湯,以補心脾之氣,蓋梔子湯治有熱之虛煩,此治無熱之虛煩也。

白話文:

傷寒過後兩三天,心中感到心悸和煩躁不安,可以用小建中湯來治療。心悸加煩躁,可以看出是氣虛造成的,所以用建中湯來補養心脾之氣。梔子湯是用來治療有熱的虛煩,而建中湯是用來治療沒有熱的虛煩。

7. 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八)

桂枝湯原方芍藥、生薑各增一兩,加人參三兩。

白話文:

原先桂枝湯的方劑中,芍藥和生薑各添加一兩,再增加人參三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此以多煎為妙,取其味厚入陰也。

發汗後,身疼痛,表未盡。脈沉遲,氣虛已甚。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邪未盡,宜表,而氣虛不能勝散藥,故用人參。凡素體虛而過汗者,方可用。

白話文:

發汗治療後,身體疼痛,表示邪氣尚未完全驅除。脈搏沉細而慢,表示氣虛嚴重。此時應使用桂枝湯,再加入芍藥、生薑各 1 兩,人參 3 兩,稱為「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湯」。由於邪氣尚未消除,應採取發汗治療,但氣虛的人無法承受太過發散的藥物,因此添加了人參。只有平日體虛,且發汗過度的人才適用這個方子。

8. 桂枝甘草湯(九)

桂枝(四兩,去皮),甘草(二兩,炙),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頓服。此以一劑為一服者。

白話文:

桂枝(120 克,去皮),甘草(60 克,炙烤過),以上兩味藥材,加入 900 毫升的水煮沸,直到水量剩餘 300 毫升,過濾掉藥渣,一次性服用光。這是作為一劑藥。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發汗不誤,誤在過多。汗為心之液,多則心氣虛。二味扶陽補中,此乃陽虛之輕者,甚而振振欲擗地,則用真武湯矣。一症而輕重不同,用方迥異,其義精矣。

白話文:

出汗過多時,患者會雙手交叉放在心口,心中悸動不安,想用手按壓,這時可以使用桂枝甘草湯來治療。出汗本身不嚴重,嚴重的是出汗過多。汗液是心氣的體液,出汗過多會導致心氣虛弱。桂枝和甘草這兩味藥材可以溫陽補氣,這是因為心氣虛弱的輕度表現,如果嚴重到全身顫抖想要摔在地上,那就需要使用真武湯了。同一種疾病的輕重程度不同,所使用的藥方也完全不同,其中的道理非常精妙。

9.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十)

茯苓(半斤),桂枝(四兩,去皮),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五枚,擘),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以水二斗,揚之萬遍取用。按:甘瀾水,大約取其動極思靜之意。先煮茯苓,凡方中專重之藥,法必先煮。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茯苓(半斤)、桂枝(4兩,去皮)、甘草(2兩,炙)、大棗(15枚,擘開)以上四種藥物,用甘瀾水一斗,加上水二斗,過濾萬次取用。

註:甘瀾水,大概取其動極思靜的意思。先煮茯苓,所有藥方中特別重要的藥,方法一定先煮。

將水煮沸後加入茯苓,當水量減少二升時,放入其他藥物,煮取三升藥液,過濾去渣,將藥液溫服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心下悸,是擾胸中之陽,臍下悸,則因發汗太過,上焦乾涸。腎水上救,故重用茯苓以制腎水;桂枝以治奔豚。

白話文:

發汗後,如果出現肚臍以下悸動的症狀,表示有奔豚症的徵兆,此時可以使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來治療。心窩以下悸動,是心陽被擾動的緣故;肚臍以下悸動,則是因為發汗過度,導致上焦津液虧損。腎水會上升來救援,因此使用大量茯苓來抑制腎水;桂枝則用來治療奔豚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