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傷寒懸解》~ 卷六 (5)

回本書目錄

卷六 (5)

1. 麻仁丸方(六十二)

麻子(二升) 芍藥(半斤) 杏仁(一升熬別作脂) 大黃(一斤去皮) 厚朴(一斤) 枳實(半斤炙)

白話文:

  • 麻子:二升 (約 1.5 公斤)
  • 芍藥:半斤 (約 300 克)
  • 杏仁:一升 (約 600 克),熬製後製成杏仁油
  • 大黃:一斤 (約 600 克),去除外皮
  • 厚朴:一斤 (約 600 克)
  • 枳實:半斤 (約 300 克),炙烤後使用

上六味為末,煉蜜丸桐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漸加以和為度。

2. 大承氣證九(陽明二十八)

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硬;至四五日,雖能食,與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能食,但初頭硬,後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生病兩三天時,脈搏虛弱,沒有太陽柴胡湯的證狀,煩躁不安,心下部堅硬;到了四五天,雖然能吃東西,但仍給予小承氣湯,分少量多次溫和服用,讓病情稍微安定;到第六天,服用一碗承氣湯。如果六七天沒有大便,小便較少,即使不能進食,而且一開始時心下部堅硬,後來一定會變成溏瀉狀,堅硬狀態還未穩定,此時進行攻下治療一定會變成溏瀉,必須等小便通暢,大便穩定堅硬後,纔可以用大承氣湯攻下治療。

得病二三日,脈弱而無太陽少陽表證,乃煩躁而心下硬滿,是非少陽之證而實陽明之證也。蓋膽胃之經自頭走足,悉由胃口下行。少陽病則以甲木而迫戊土,陽明病則以戊土而遏甲木,經氣不降,痞結胃口,皆有心下硬滿之證。而此則無少陽表證而見煩躁,故定屬陽明而不關少陽也。

白話文:

生病二三天後,脈搏微弱,沒有太陽經或少陽經表證,但是煩躁不安,而且胸下感覺硬硬的,飽脹滿悶,這不是少陽經的證狀,而是陽明經的證狀。因為膽經和胃經從頭部一直延伸到腳部,都是從胃往下行。少陽經有病,是甲木(肝膽)侵犯戊土(脾胃),陽明經有病,是戊土(脾胃)阻礙甲木(肝膽),經氣不能往下運轉,造成胃口痞結堵塞,都會出現胸下硬滿的證狀。而這種情況沒有少陽經表證,卻有煩躁不安,所以可以確定是陽明經的問題,與少陽經無關。

至四五日,雖猶能食,然腑邪已成,可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和之,令其煩躁少安;至六日,邪實之時,與承氣湯一升,以利之,則腑熱泄矣。若不大便六七日,計期可下,而小便少者,則大便必不硬。便硬腸結,胃熱不得下泄,濁氣薰沖,必不能食。此證雖不能食,然胃非乾燥,其大便初頭結硬,阻濁氣下泄之路,故不能食;其後必是稀溏,未至結硬而遽攻之,必成溏泄。須小便利,後津亡土燥,屎定全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也。

白話文:

過了四、五天,患者雖然還能進食,但腹中邪氣已經形成,可以少量服用小承氣湯,使患者煩躁減輕。到了第六天,邪氣已實,可以服用承氣湯一升,以利腸道,就會瀉出腹中的熱氣。如果到了六、七天還沒有大便,且小便量少,那麼大便一定不會很硬。如果大便硬結,腸道不通暢,胃中的熱氣就無法排出,濁氣上衝,患者就會無法進食。這種情況下,即使患者不能進食,但胃並不是乾燥的。患者的大便開始時很硬,阻擋了濁氣下行的道路,所以無法進食。之後,大便一定會變得稀爛,如果在還沒有結成硬便時就急於攻下,必定會導致腹瀉。必須等到大便通暢後,津液耗盡,大便才會完全變硬,此時纔可以攻下,宜服用大承氣湯。

3. 小承氣證十(陽明二十九)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此但初頭硬,後必溏,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必大便復硬而少也。以小承氣和之。不轉失氣者,慎不可攻也。

白話文:

陽明病有高燒、大便有點硬的情形,可服用大承氣湯治療;若不硬,不能用。假如大便超過五六天沒有排解,恐怕有宿便。想要確認是否有宿便,可以少給小承氣湯喝,藥湯進入腹部後,如果出現排氣,表示有宿便,此時纔可以治療。若沒有排氣,只是前面有宿便,後面一定會腹瀉,如果治療一定會脹滿不能進食。病人想喝水時,給水喝會嘔吐;後來發燒的,必定是大便又硬又少。可以用小承氣湯治療。如果沒有排氣,務必小心不要治療。

燥屎阻礙滯氣之郁遏者,多小承氣泄其壅滯,隧道略通,故轉失穢氣。此當以大承氣攻之。若不轉失氣,則胃無燥屎,攻之敗其中氣,必脹滿不能食也。與水則噦,亦不能飲;雖其後陽回發熱,大便堅矣,而糞必少也。以其不能食,故亦止可以小承氣湯和之,不可攻也。

白話文:

如果由於便祕而導致氣機阻塞,多數情況下會使用小承氣湯來緩解堵塞,疏通經絡,從而排出穢氣。如果仍然無法排出氣體,說明胃裡沒有便祕,如果此時使用攻下藥,會損傷中氣,導致腹脹滿而不思飲食。如果服用水後會嘔吐,說明也不能喝水;儘管後來陽氣迴轉,還會發熱,大便會變硬,但糞便量一定很少。由於不能飲食,所以只能使用小承氣湯來調理,不能攻下。

4. 小承氣證十一(陽明三十)

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一升,腹中轉失氣,更服一升。若不轉失氣,勿更與之。明日不大便,脈反微澀者,裡虛也,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白話文:

陽明經發熱的病人,如果說胡話、有潮熱、脈搏滑且快,可用小承氣湯治療。如果連續服用兩次小承氣湯後,腹脹腹瀉情況沒有改善,就不要再繼續服用。如果服藥後第二天還沒有大便,脈搏又變微弱而遲澀,這表示體內氣虛,很難治療,不可再服用承氣湯。

脈滑而疾者,血熱而陽旺也。脈反微澀者,血寒而陽虛也。

5. 大承氣證十二(陽明三十一)

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耳。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止,後服。

白話文:

如果傷寒患者在嘔吐、泄瀉後仍不緩解,五六天到十多天的大便不通,午後發潮熱,不畏寒,獨自說話彷彿看見鬼怪一樣。如果症狀嚴重,發病時不認識人,沿著衣服摸著牀鋪,不安而警惕,微喘,目光直視,脈搏細而緊的人,生機渺茫;脈搏澀而不動的,將會死亡。症狀較輕的只有發熱和胡言亂語。可以用大承氣湯治療。如果服用一劑後症狀有所緩解,可以繼續服用。

煩躁之極則循衣摸床。木燥風生則惕而不安。氣阻肺熱則微喘。血枯繫結則直視。弦則木氣猶存故生澀。則營血已槁故死。

白話文:

煩躁到極點的時候會亂抓衣服和牀。木材乾燥,遇到風就會產生雜音,讓人驚醒不安。氣滯於肺,肺熱就會出現輕微的喘氣。氣血不足,氣血停滯就會出現直視前方、目光呆滯的現象。脈搏弦緊,表示木材的氣息尚存,因此生澀難調。脈搏結代,表示營血已經枯竭,所以脈搏停止。

6. 亡津譫語證十三(陽明三十二)

傷寒四五日,脈沉而喘滿,沉為在裡而反發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為難,表虛里實,久則譫語。

熱在裡則脈沉,胃氣壅遏則肺阻而為喘,氣滯而為滿,誤汗亡津,表陽虛而裡熱實久則神氣煩亂而為譫語。

7. 大承氣證十四(陽明三十三)

汗出譫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為風也。須下之,過經乃可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虛里實故也。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出汗且胡言亂語的人,是因為胃中有燥屎,這是風邪造成的。需要先服瀉藥,等藥效通過胃腸後再大便。如果太早服瀉藥,胡言亂語會加重,因為表虛裏實。服了瀉藥就會好轉,建議使用大承氣湯。

汗多耗其胃津,糟粕失潤,結為燥屎,阻塞胃氣,胃熱不泄,消耗心液,故作譫語。此為木燥而風生也。胃熱宜下,俟六日之外,已過經期而後下。下之若早,裡熱未實,語言必亂而為鄭聲。以其汗多津亡,表虛里實,經中清氣不敵腑中邪火之旺,原有譫語之根,裡實未至而遽下之,故實家之譫語變為虛家之鄭聲也。

白話文:

過度出汗會耗損胃液,糞便得不到水分滋潤而變硬,阻塞胃氣,胃熱無法消散,進而耗損心液,導致胡言亂語。這主要是因為體內缺水而風熱生起。胃熱需要通過下法治療,但需等待六天後,超過經期纔可進行。如果太早下法,體內熱氣還沒完全形成,語言必定混亂,發出鄭聲。由於出汗過多導致體液流失,身體表面虛弱,而內部卻有實熱,經絡中的清氣無法抵抗臟腑中的邪火旺盛,原本就有胡言亂語的根源,在實邪未形成時就貿然下法,因此實證的胡言亂語就轉變為虛證的鄭聲。

8. 調胃承氣證十五(陽明三十四)

傷寒十三日不解,過經譫語者,以有熱也。當以湯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當硬而反下利,胃脈調和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脈當微厥,今反和者,此為內實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白話文:

傷寒發作超過十三天,仍然沒有好轉,且出現胡說八道的症狀,說明體內有熱邪。這時應該用湯藥攻下。如果患者小便通暢,大便卻反覆出現溏瀉,同時胃脈和調,說明醫生用丸藥攻下是不正確的治療方法。如果患者自己出現溏瀉,脈象應該微弱而衰竭,現在脈象卻和調,說明體內有實證。應以調胃承氣湯為主方治療。

十三日已過,再經之期而作譫語者,是有內熱,當下。若小便利者,其大便當硬而反下利,而脈又調和者,知醫以丸藥下之,內熱未泄,非其治也。若內虛而自下利者,脈當微厥而不調(脈法厥者,初來大,漸漸小,更來漸漸大是也),今反調和者,此為內實也。內實宜湯,不宜丸。當服調胃承氣湯也。

白話文:

過了十三天,如果服用湯藥後又開始說胡話,表示有內熱,應該立即服用清熱藥。如果小便量不多,但大便卻又硬又稀,而脈搏又平和的,就知道醫生用丸藥治療,使得內熱沒有去除,這不是適當的治療方法。如果內臟虛弱而腹瀉不止,脈搏應該微弱不調(脈象的特徵是剛來時大,逐漸變小,再來的又逐漸變大),現在卻又平和了,這表示內部有實症。內實應該服用湯藥,不適合服用丸藥。應該服用調胃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