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雍

《仲景傷寒補亡論》~ 卷十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九 (2)

1. 小兒傷寒十九條

千金方論曰。小兒未能涉冒霜雪。乃不病傷寒也。然天行非節之氣。其亦得之。有如行瘟之年。小兒出腹患斑者。治其時行節度。故如大人之法。但用藥分劑少異。藥少冷耳。

白話文:

《千金方》中說,小兒還沒有經過霜雪的侵襲,所以不會得傷寒病。但是,由於天時行氣不正常,小兒也有可能得傷寒。比如在流行瘟疫的年份,小兒出生後就會患上斑疹。治療時要根據當時流行的時節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因此,治療方法和大人一樣,只是用藥的分量略有不同,藥性也稍涼一些。

又曰。治小兒未滿百日。傷寒鼻衄。身熱嘔逆。麥冬湯

又曰。治少小傷寒。芍藥四物解肌湯

又曰。治少小傷寒。發熱咳嗽。頭面熱者。麻黃。(活人書減桂半兩。加石膏。名石膏麻桂湯。)

白話文:

《傷寒論》中又說:治療小兒傷寒,發熱咳嗽,頭面發熱的,用麻黃。

又曰。治小兒傷寒。以葛根汁竹瀝各六合。二味相和。二三歲兒。分三服。百日兒酌服。不宜生。煮服佳。

白話文:

此外,治療小兒傷寒,可以用葛根汁和淡竹瀝各六杯,將兩種藥物混合在一起,二、三歲的小孩分三次服用,百日之內的小孩酌量服用。不適合生服,煮熟後服用效果較好。

又曰。治小兒時氣。枇杷葉三兩。搗。以水五升。煮十沸。取汁。日五六遍淋之。若復發熱。燒雄鼠屎二三枚。用水調服之。

白話文:

還有一種方法,治療小兒時的疫氣。用枇杷葉三兩,搗碎,加水五升,煮沸十次,取汁,每天五六次淋浴。如果再次發燒,將雄鼠糞二三枚燒成灰,用水調服。

又曰。治小兒傷寒久不除。瘥後復劇。瘦瘠骨立。五味子湯

又曰。治少小傷寒。宜莽草湯。治之避眼與陰。

又曰。小兒傷寒發黃者。搗土瓜根汁三合服之。

又曰。搗青麥汁服之。

又曰。韭根汁澄清。滴兒鼻中如大豆許。即出黃水瘥。

又曰。小豆二七粒。瓜蒂二七枚。糯米四十粒。以少許吹鼻中。

活人書論小兒傷寒曰。治法與大人同。但小分劑。藥性差涼耳。尋常風壅發熱。痰嗽煩渴。惺惺散主之。咽喉不利。痰實咳嗽。鼠黏子湯主之。頭額身體溫熱。大便黃赤。腹中有熱。四順散連翹散三黃丸主之。頭額身體溫熱。大便白而酸臭者。胃中有食積。雙丸主之。小兒無異疾。

白話文:

《活人書》中論述了小兒傷寒。它的治療方法與大人相同,但藥物的劑量較小,藥性也比較涼。

  1. 小兒經常出現風熱感冒、發燒、咳嗽、口渴、精神煩躁等症狀,可用惺惺散治療。

  2. 小兒咽喉腫痛、痰多咳嗽,可用鼠黏子湯治療。

  3. 小兒頭額和身體發熱,大便黃赤,腹中燥熱,可用四順散、連翹散、三黃丸治療。

  4. 小兒頭額和身體發熱,大便白色酸臭,胃中有食積,可用雙丸治療。

  5. 除了上述疾病外,小兒還可能患有其他疾病,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惟飲食過度。不能自節。心腹脹滿。身熱頭疼。雙丸悉主之。小兒身體潮熱。頭目碎痛。心煩神躁。小便赤。大便燥。此熱劇也。洗心散調胃承氣湯主之。頭疼發熱。偎人畏寒者。此傷寒症也。升麻湯主之。無汗者。麻黃黃芩湯。有汗者。升麻黃芩湯。皆要藥也。小兒尋常不可過當服涼藥。

白話文:

只有飲食過度,無法節制,心腹脹滿,身體發熱,頭部疼痛,雙丸可以治療這些症狀。小兒身體潮熱,頭部和眼睛劇烈疼痛,心煩神躁,小便赤黃,大便乾燥,這是熱性體質的表現,可以用洗心散和調胃承氣湯治療。頭痛發熱,喜歡依偎別人並且畏寒的,這是傷寒的症狀,可以用升麻湯治療。沒有汗的,可以用麻黃黃芩湯。有汗的,可以用升麻黃芩湯。這些都是重要的藥方。小兒平時不能過多服用寒涼藥物。

胃冷蟲動。其症與驚相類。醫者不能辨。往往復進驚藥。如腦麝之類。遂發吐。胃虛而成慢驚者多矣。小兒須有熱症。方可疏轉。仍忌用丸子藥利之。以大黃川芎等㕮咀。作湯液。以盪滌蘊熱。蓋丸子巴豆。可攻食積耳。雍曰。此症不止小兒傷寒症。亦多及余病。故詳錄之。

白話文:

胃中寒氣過盛,導致蟲動症狀。其症狀與驚嚇症狀類似,醫生往往不能辨別。常常重複使用驚嚇症藥物,例如腦麝等藥品。導致患者出現嘔吐,胃部虛弱,而導致慢驚症狀。小兒必須有熱症,才能疏通轉化。同時忌用丸子藥進行治療。使用大黃、川芎等藥材研磨成碎末,煎煮成湯液,以沖洗體內的蘊熱。丸子、巴豆等藥物,只能用於治療食物積滯。雍氏說,此症不只小兒患傷寒症時會出現,其他疾病也會出現,因此詳細記錄下來。

又曰。治小兒風熱。及傷寒時氣。瘡疹發熱。宜惺惺散。

又曰。治傷寒中風。頭痛。憎寒壯熱。肢節痛。發熱惡寒。鼻乾不得睡。兼治小兒大人瘡疹已發未發。皆可服。寒暄不時。人多疾疫。乍暖脫著。及暴熱之次。忽變陰寒。身體疼痛。沉重如石者。升麻湯主之。

白話文:

又說到,治療傷寒中風、頭痛、畏寒怕冷、四肢疼痛、發熱怕冷、鼻乾睡不著覺。以及治療小兒、大人的瘡疹已發或未發作,都可服用。寒暖氣候不穩定,人容易生病。天氣乍暖時脫掉衣服,或在炎熱的天氣突然轉變為陰冷的天氣,身體就會疼痛,沉重得像石頭一樣,這時候可以用升麻湯來治療。

又曰。治胸中客熱。口舌咽中生瘡。赤眼。目瞼重不欲開。瘡疹已發未發。宜服甘露飲子

白話文:

另外一種說法是,治療胸中的外邪熱證。嘴巴和舌頭、咽喉生瘡。眼睛發紅,眼皮沉重,不想要睜開眼睛。熱瘡或疹子尚未發出,適宜服用甘露飲劑。

又曰。洗心散通治麩豆瘡。時行瘟疫。狂語多渴者。

又曰。連翹飲子治小兒一切熱。

又曰。解大人小兒膈熱。退壅盛。涼心經。宜四順散。

又曰。治小兒傷寒。發熱咳嗽。頭面熱者。宜石膏麻桂湯。(千金名麻黃湯)

龐氏曰。小兒傷寒。發熱自汗。多啼。宜葛根芍藥湯

又曰。小兒傷寒。不解。發驚。妄言語。狂躁潮熱。鉤藤大黃湯

又曰。小兒傷寒。結胸。其項強眼翻。弄舌搐搦。如發癇狀。久則哽氣。但啼聲不出。醫亦多作驚風治之。其脈浮滑。試以指按心下則痛而啼。宜半夏黃連栝蔞湯。斟酌大小服之。當出黃涎。便瘥。

白話文:

另外,小孩子得了傷寒, 胸部結實, 脖子僵硬, 眼睛翻白, 舌頭攪動, 身體抽搐, 就像發了羊癲瘋一樣。 時間長了,就會氣管梗阻, 只能哭, 卻發不出聲音。 很多醫生都會把它當作羊癲瘋來治療。 這種病的脈搏是浮滑的, 用手指按壓心窩, 孩子就會覺得疼痛而哭叫。 應該用半夏、 黃連、 栝蔞等藥物煎湯給孩子服用, 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加減藥量。 服用後, 孩子就會吐出黃色的痰涎, 病情就會痊癒。

又曰。小兒傷寒。始因壯熱不除。被湯丸下後。其症一如前結胸狀。但啼聲不出。醫又以驚風治之。多服涼藥無驗。此由誤下後。毒氣結在心胸。內熱吐涎。涎裹藥。不能宣行所致。宜服蕩涎散取下黑黃涎。猶包裹諸藥。啼聲一出即安。雍曰。此因初誤下後。涼藥不宣通。方服蕩涎散。

白話文:

再告訴你,小孩傷寒。開始由於高熱不退,被醫生用湯丸藥瀉下後,症狀卻仍像之前胸結住那樣,只是哭不出聲音。醫生又以為是受到驚嚇的風症,給小孩服用很多寒涼的藥,卻不見效。 這是由於誤下藥後,毒氣結在心胸,使內部發熱嘔吐黏涎,黏涎包裹著藥,不能通暢運用所引起的。應該服用蕩涎散,來取出下黑的黃黏涎,如果仍然包著各種藥,哭不出聲,就會心神不安。雍說,這種情況是由於一開始誤服瀉藥後,涼藥不能通暢運用。現在服用蕩涎散,正好。

又曰。小兒傷寒。蒸起風熱發癇。手足搐搦而不省。蛇皮湯

又曰。小兒傷寒。胃中有熱。煩悶不食。至日晚潮熱頰赤。躁亂嘔吐。蘆根湯

白話文: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小孩子得傷寒病後,胃中有熱,煩躁不安,不想吃東西,到了晚上發低燒,臉頰發紅,情緒煩躁,嘔吐不止。這時可以使用蘆根湯來治療。

又曰。小兒傷寒後。盜汗。體熱。咽乾。犀角黃耆湯

白話文: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小兒在傷寒後,出現盜汗、體熱、咽乾的症狀,可以使用犀角黃耆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