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子賢

《六因條辨》~ 卷上 (7)

回本書目錄

卷上 (7)

1. 傷暑條辨第二

傷暑既汗,頭痛雖減,熱仍不解,舌白漸黃,脈洪口渴,此邪不汗解,熱延氣分。宜用白虎湯,加杏仁通草連翹淡竹葉枇杷葉。若頭痛未止,再加葛根薄荷,清涼解散也。

白話文:

中暑後大量出汗,頭痛雖然減輕,但發熱症狀仍未消除,舌頭顏色從白逐漸變黃,脈搏強而有力,口渴。這是因為邪氣沒有通過出汗而排出,熱邪蔓延到氣分。宜服用白虎湯,加入杏仁、通草、連翹、淡竹葉、枇杷葉。如果頭痛仍然沒有緩解,再加入葛根和薄荷,用以清熱涼血,緩解頭痛。

此承上條,既發汗而熱不解,則衛外之邪,漸傳氣分,故頭痛減,而舌轉黃,至脈洪口渴,則氣熱盛也。用白虎湯直清陽明氣分。如頭額仍痛,外邪未盡,必加葛根、薄荷,走表祛風,以頭為清陽,非風藥不能到也。

白話文:

接著上一條,如果已經發汗但仍然發熱,表示體外的邪氣逐漸傳播到身體內部,所以頭痛減輕,但舌頭變黃,到脈搏跳動強勁、口渴的程度,表示氣熱旺盛。此時應使用白虎湯直接清瀉陽明經氣分。如果額頭仍然疼痛,表示體外邪氣尚未完全消除,必須再加葛根、薄荷,讓藥物作用於體表,祛除風邪。因為頭部屬於清陽,非風藥無法到達。

2. 傷暑條辨第三

傷暑不惡寒而發熱,身痛嘔吐,溺赤便瀉,此邪布三焦,上下交證。宜用六一散黃芩湯,加杏仁厚朴、赤苓、豆卷、粉葛根連翹等味,清泄三焦也。

白話文:

得了中暑的人,不會怕冷但是會發燒,身體痠痛、嘔吐、小便發紅、腹瀉,這是邪氣佈滿三焦,上下交相影響的證狀。應該使用六一散和黃芩湯合用,加上杏仁、厚朴、赤苓、豆卷、葛根、連翹等藥材,以清除三焦的邪氣。

此與前條同是上焦之病,而溺赤便瀉,則已傳布三焦。又與《傷寒論》中,三陽合病下利之義同。蓋既汗不解,清氣分亦不解,則邪無出路,必致下傳而為瀉也。故仿六一散合黃芩湯,加杏仁、葛根、厚朴、連翹、赤苓、豆卷,俾三焦表裡之邪一齊盡解,庶為周至爾。

白話文:

這些症狀和前面提到的類似,都是上焦疾病,但是小便發紅、腹瀉,則表明疾病已經傳播到三焦。這與《傷寒論》中三陽合病導致腹瀉的內容相一致。因為發汗不能解表,清氣分也不能解表,邪氣沒有出路,就必然會向下傳而導致腹瀉。所以,我們仿照六一散和黃芩湯,再加入杏仁、葛根、厚朴、連翹、赤苓、豆卷,這樣就能一併解除三焦表裡之邪,纔算是治療得周全。

3. 傷暑條辨第四

傷暑汗出,身不大熱,而舌黃膩,煩悶欲嘔,此邪踞肺胃,留戀不解。宜用黃連溫膽湯,苦降辛通,為流動之品,仍冀汗解也。

白話文:

中暑後出汗,但體溫不高,舌苔黃膩,心煩噁心,這表明邪氣滯留在肺胃,遲遲不散。應使用黃連溫膽湯,以苦瀉降火,辛散通氣,促進流動,仍期望通過發汗排解邪氣。

此條汗出,而不大熱,是衛分之邪既解,但舌黃欲嘔,又為邪阻肺胃,氣分未清。用溫膽湯,辛以通陽,加黃連,苦以降逆,不用甘酸膩濁,恐留連不楚耳。

白話文:

現在出汗,但是沒有發燒,表示衛氣的邪氣已經解除。但舌苔有黃色,又有嘔吐感,這是因邪氣阻滯肺胃,氣分還沒有完全散開。

可以使用溫膽湯,辛味藥材幫助陽氣運行。再加黃連,苦味藥材可以降逆止嘔。不要再用甘酸滋膩的藥材,否則會讓殘邪滯留,難以根治。

4. 傷暑條辨第五

傷暑六七日脈洪而數,口渴,舌乾苔紅,此熱劫胃津,氣血燔蒸。宜用玉女煎,加鮮石斛、花粉、麥冬、梨汁、蔗漿等味,兩清氣血也。

白話文:

中暑六七天,脈搏強而快,口渴,舌頭乾燥苔黃,這是熱氣灼傷胃裡的津液,導致氣血上蒸。應該使用玉女煎,加上新鮮石斛、花粉、麥冬、梨汁、甘蔗汁等,以清涼氣血。

上條表邪解,而餘邪逗留,此條表邪傳裡,由氣及血,亢陽偏燎,消爍津液,所以口渴舌乾,色紅少苔,濕盡化熱,兼之脈洪數,而煩渴喜飲,其亢熱不獨在氣,而兼在血矣。故用玉女煎,兩清氣血,加花粉、石斛、麥冬、梨汁、蔗漿,甘寒生津,不致舌黑神昏為要。

白話文:

上方的藥方可以驅除表邪,但還有殘餘的邪氣逗留。這個藥方將表邪傳入體內,從氣血著手,陽氣過盛,導致津液消耗,所以口渴舌乾,舌苔紅而少,濕氣完全化為熱氣,加上脈搏洪數,所以煩躁口渴喜飲。這種過度熱氣不只在氣,也擴散到血中。因此,採用玉女煎,用兩味藥清氣血,再加入花粉、石斛、麥冬、梨汁、蔗漿,甘寒生津,避免舌黑神昏。

5. 傷暑條辨第六

傷暑熱甚,口渴,舌黃尖絳,斑疹隱隱,神昏譫語,此氣分不解,而熱漸入營。宜用沙參連翹、元參、桑葉甜杏仁、花粉、鮮生地、羚羊角、鮮石斛、鮮菖蒲、廣鬱金牛黃丸,芳香宣竅,為心營肺衛兩清之也。

白話文:

患了嚴重的中暑,口很渴,舌頭黃色,尖端發紅,皮膚上出現隱隱約約的斑疹,精神昏迷,胡言亂語。這是因為感受的暑邪沒有宣散,而熱氣逐漸進入營血中。應該使用沙參、連翹、元參、桑葉、甜杏仁、花粉、鮮生地、羚羊角、鮮石斛、鮮菖蒲、廣鬱金、牛黃丸這些藥材,以芳香宣散的方法,疏通心和營血、肺和衛氣兩方面的氣血,使之清暢。

此條氣分不解,漸入營分者,以肺主氣,心主血,故口渴舌黃為氣熱,尖絳昏譫斑現,為營分受灼,若不兩清,病必不解。故用沙參、連翹、元參、花粉、石斛清氣熱,鮮生地、羚角、菖蒲、鬱金、牛黃丸以透營邪也。

白話文:

如果氣分不解,逐漸進入營分,由於肺主氣,心主血,因此會口渴、舌黃,表示氣熱;舌尖發紫、神志昏亂、出現斑點,則是營分受灼傷。如果還沒有清除氣和血的積熱,患者的病情就無法緩解。因此,可以使用沙參、連翹、元參、花粉、石斛來清除氣熱;再以鮮生地、羚角、菖蒲、鬱金、牛黃丸來透徹清除營分的邪氣。

6. 傷暑條辨第七

傷暑舌黃漸黑,尖絳底赤,神昏煩躁,斑疹透露,目赤齒枯,此邪既入營,氣分猶熾。宜用犀角地黃湯,加元參、人中黃、鮮菖蒲、鮮石斛、青竹葉牛黃丸等味,清營透邪也。

白話文:

中暑後舌頭發黃逐漸轉黑,舌尖發紫色根部發紅,呈現昏迷和煩躁的狀態,身上出現斑疹,眼睛發紅,牙齒枯焦。這說明邪氣已進入人體衛氣營血系統,病氣仍然很盛。適宜服用犀角地黃湯,再加入元參、人中黃、鮮菖蒲、鮮石斛、青竹葉、牛黃丸等藥材,用來清熱解毒,透邪外排。

上條氣熱傳營,此條營既受邪氣猶未清。故舌黑尖絳底赤,仍帶黃苔,薄而乾裂,甚至昏譫斑現,目赤齒枯,營分之熱已極。非藉犀角地黃湯涼血,合元參中黃化斑,菖蒲、竹葉清心,牛黃丸芳香入絡,能清營熱,而兼透邪,若舌黑尖絳,黃苔厚燥,此為有地之黑,乃熱結胃腑,又宜涼膈散下之。

白話文:

上條文講述氣分熱邪傳入營血,此時營血仍受邪氣影響尚未清除。因此舌頭黑色,舌尖絳色,舌底深紅色,仍覆蓋黃苔,且苔薄而乾裂,甚至患者神志不清,皮膚出現斑點,眼睛發紅,牙齒乾枯,表明營分熱邪已達極致。如果此時不使用犀角地黃湯涼血,配合元參和中黃散化解斑點,再用菖蒲、竹葉清心,牛黃丸芳香入絡,可以清營血之熱,同時透邪外出。如果舌頭黑色,舌尖絳色,黃苔厚而乾燥,這屬於「有地之黑」,表示熱邪結聚在胃腑,此時還適合使用涼膈散瀉下。

7. 傷暑條辨第八

傷暑旬余,熱仍不解,舌絳焦黑,斑色或紫或黑,神昏妄笑,此熱熾血分,津枯邪滯。宜用犀角地黃湯,加羚羊角、元參心、連翹心、鮮石斛、人中黃、鮮菖蒲、紫草紅花至寶丹等味,涼血透斑也。

白話文:

中暑十多天了,熱度還是沒有消,舌頭又紅又黑,斑點有的發紫有的發黑,神志昏迷並胡言亂語,這是高熱傷及血液,體液枯竭,邪氣阻滯。應該使用犀角地黃湯,再加上羚羊角、元參心、連翹心、新鮮石斛、人中黃、新鮮菖蒲、紫草、紅花、至寶丹等藥材,以清涼血液、消除斑點。

此言營熱不解,而延入血分。故舌絳焦黑,血既被蒸,失於榮灌,則斑色或紫或黑。且心主血,心熱則血熱,血熱則昏譫妄笑。故用犀角地黃湯,合紫草、紅花行血清熱,兼至寶丹芳香入絡,以透內邪。若再不解,病必危矣,此舌黑而鮮絳者宜之,為無地之黑也。

白話文:

這句話說的是體內的熱毒沒有完全消退,擴散到了血液中。因此舌頭變成深紅色並發黑,血液被熱氣蒸發,失去正常的滋養作用,所以斑點會變成紫色或黑色。而且心臟主導血液,心臟發熱則血液也發熱,血液發熱就會出現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狂笑等症狀。因此使用犀角地黃湯,加入紫草、紅花來活血清熱,再配合至寶丹的芳香之氣進入經絡,從而清除體內的邪氣。如果仍然無法緩解,病情必定危急,這類舌頭發黑但有鮮紅色的人適合使用,因為這是沒有基礎的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