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源

《奇症匯》~ 卷之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3)

1.

《奇疾方》云:有人患頭項腫大,又非癭瘤,忽痛忽不痛,外現五色之紋,按之半空半實,此乃痰病結成,似瘤非瘤,似癭非癭也。方用海藻半夏白芥子、南星、人參桔梗、貝母各三錢、茯苓五錢,昆布一錢,附子一分,甘草一錢,水煎服,此方乃消上焦之痰聖藥也。

白話文:

《奇疾方》裡記載:有個人得了頭頸腫大的病,但又不是長瘤,有時候會痛,有時候又不痛,皮膚上還有五顏六色的紋路,按壓時感覺一半是空心的,一半是實心的。這種病是因為痰濕凝結成塊造成的,看起來像瘤,但不是瘤;像癭,但也不是癭。治療的藥方是:海藻、半夏、白芥子、南星、人參、桔梗、貝母各三錢、茯苓五錢、昆布一錢、附子一分、甘草一錢,用水煎服。這個藥方是治療上焦痰濕的良藥。

又有海藻、昆布,以去其癭瘤之外象,消其五色之奇紋,妙在消痰而仍不損氣,則胃氣健而痰易化也。一劑知,二劑消大半,三劑則全消,四劑永不再發也。

白話文:

此外,還有海藻和昆布,它們外形上去掉了凸起的瘤,消除了五顏六色的奇異紋路。它們的妙處在於化痰而不傷元氣,胃氣強健後痰液就容易化解。服用一劑後就會有效果,二劑後痰液會消減大半,三劑後完全消散,四劑後永不再發。

《續玄怪錄》云:安康伶人刁俊朝,其妻巴嫗,項生一癭,初若雞卵,漸大如升。積五年,大如數斛之鼎,重不能行,有聲如音樂。積數年,癭外生小穴,如針芒者,不知幾千億。每天陰欲雨,則穴中吹白煙,霏霏如線縷,漸高布散,結為屯云,雨則立降。其家少長懼之,咸請遠送巖穴。

白話文:

《續玄怪錄》上記載:安康的伶人刁俊朝,他的妻子巴嫗,脖子上長了一個腫瘤,一開始像雞蛋一般大小,逐漸長大到像一斗米升一樣。五年積累下來,腫瘤大得像好幾石米的大鼎,重得無法行走,而且發出像音樂一樣的聲音。過了很多年,腫瘤外長出無數像針尖一樣的小孔洞。每當天氣陰沉欲雨的時候,這些小洞就會吹出白色的霧氣,細細如線,逐漸升高擴散,形成一團烏雲,然後立刻降下大雨。巴嫗的家人老少都很害怕,都請求將她送往遠離村莊的巖洞。

妻懼送,請決折之。後朝即淬利刃,將及之中,軒然有聲,逐四分破裂,有一大猱,跳躍而去。即以白絮裹之,癭疾頓愈。時大定中也,後猶有說不具論。

白話文:

這個妻子的丈夫害怕她送信,請求解決掉信件。第二天早晨,丈夫就磨利了刀刃,正要砍斷信件時,突然響起一聲巨響,信件瞬間分成四份。只見一個大猴子從信件中跳出,逃走了。丈夫用白布包裹住了信件,妻子的頸部囊腫竟然痊癒了。當時是金朝大定年間,後續還有傳說,但這裡就不詳細講述了。

一婦項下忽生一腫塊,漸緣至奶上腫起,莫知何病。偶用刀刺破,出清水一碗,日久不合。有道人見之曰:此蟻漏耳,因用飯誤食蟻故耳。詢之果然。道人云:此易治,但用穿山甲數片,燒存性為末,敷遂愈,蓋穿山甲蟻之所畏也。

白話文:

一個婦女脖子上突然長了一個腫塊,逐漸延伸到了乳房上,也不知道是什麼病。偶然用刀刺破腫塊,流出了滿滿一碗清澈的液體,很長時間都沒有癒合。一位道士看到後說:「這是蟻漏病,是因為誤食了螞蟻造成的。」詢問後果然如此。道士說:「這好治,只要用幾片穿山甲,燒成灰後敷在患處上,就能痊癒。」因為穿山甲是螞蟻所害怕的動物。

薛己治一男子,素善怒,左項忽腫,漸大如升。用清痰理氣,而大熱作渴,小便頻濁。薛謂腎水虧損,用六味地黃,補中益氣而愈。亦有胸脅等處,大如升斗,或破而如菌、如榴,不問大小,俱治以前法。

白話文:

薛己曾經治療一位男子,他脾氣暴躁,左邊脖子突然腫脹,逐漸變大到像一個升斗那麼大。薛己使用清痰順氣的藥物治療,但是病人卻發燒口渴,小便頻繁且混濁。薛己認為是腎水不足造成的,於是使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最後治癒了患者。

另外也有一些患者出現胸脅部位腫脹,大小如升斗或破裂狀如蘑菇、榴槤,不論腫脹的大小,薛己都使用前面提到的方法治療。

舉人江節夫,項臂脅肋各結一核,服祛痰降火軟堅之劑益甚。薛為肝膽經血少而火燥也。江執前藥,至明年六月,各核皆潰,脈浮大而澀。薛斷秋金將旺,肝木被克,必不起,後果然。

白話文:

舉人江節夫,脖子、手臂、肋骨等地方都長了腫塊。服用了化痰降火軟堅的藥物後,病情反而加重。薛老認為是肝膽經血氣不足,導致燥熱引起的。江節夫堅持服用之前的藥物,直到第二年的六月,腫塊才潰爛,脈象浮大且澀。薛老斷定秋天金氣旺盛,剋制肝木,江節夫必將去世,後來果然如此。

予郡大人,項邊忽癢,漸起白痕一條,相延漸欲至喉,癢不可忍,群醫莫識。一方士用刀輕開其痕,內出白蝨不計其數而愈。士云:此即蝨瘤之類,凡內皮作癢,或起痕,或高起,即是症也。

白話文:

我這個郡的長官,邊緣突然發癢,逐漸出現一條白色痕跡,一路延伸,快到喉嚨,癢得受不了,許多醫生都不認識這病。有一位方士用刀子輕輕劃開痕跡,裡面爬出無數的白蝨,醫治後就痊癒了。方士說:這就是蝨瘤之類的病症,凡是內皮膚發癢,或出現痕跡,或高高隆起,都是這個症狀。

黃耆(一錢五分,蜜炙),人參,甘草,白朮陳皮當歸(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

白話文:

黃耆(7.5公克,用蜂蜜炙過),人參,甘草,白朮,陳皮,當歸(各2.5公克),升麻,柴胡(各1.5公克)

姜三片,棗二枚煎。

六味地黃丸(見頭門)

2.

夏子益《奇疾方》云:有人患咽喉生肉一塊,層層疊疊,漸漸腫起不痛,日久有竅出臭氣,廢飲食。用臭橘葉煎湯,連服而愈。

白話文:

夏子益在《奇疾方》中提到:有人患上咽喉處長肉,一塊一塊地疊積,逐漸腫脹但並不疼痛。時間一長,就會出現小洞並散發出臭味,導致無法進食。可用臭橘葉煎煮成湯,連續服用後可以痊癒。

〔源按〕病患腫而不痛,或痛而不潰者,皆痰也。此症生肉喉間,層層相疊,漸腫不痛,亦痰之所為。久則但有竅出臭氣,乃痰之毒,泄於外也。若非痰則必痛而潰矣。臭橘葉散氣消痰,氣散則痰化,故服之得愈。

白話文:

〔原注〕如果患者有腫脹但沒有疼痛,或者疼痛但沒有破潰,這些都是痰濕引起的。這種疾病在喉嚨裡長有肉芽,層層疊疊,逐漸腫脹但不疼痛,也是由痰濕引起的。時間久了,只會有一個小孔排出臭氣,這是痰濕的毒素從體外排出。如果不是痰濕造成的,那麼必定會疼痛並且化膿。臭橘葉散可以消氣化痰,氣散開了,痰就化掉了,所以服用後才會康復。

華佗云:有人喉中似有物,行動吐痰則痛難忍。身上皮膚開裂,有水流出,目紅腫而又不痛,足如斗腫而又可行,真絕世不見之症。此乃人食生菜,有蜈蚣子在葉,不知而食之,乃生蜈蚣於胃口之上。入胃則胃痛,上喉則喉痛,飢則痛更甚也。方用雞一隻,煮熟,五香調治,芬馥之氣逼人,乘人睡熟,將雞列在病人口邊,則蜈蚣自然外走。若蜈蚣走出之時,當即拿住,或一條,或數條,候出盡自愈。

白話文:

華佗說:有人喉嚨裡好像有東西,吞嚥或咳痰時疼痛難忍。身上皮膚破裂,流出水分,眼睛紅腫卻不疼痛,腳腫得像水桶一樣卻還能走路,真是從未見過的神奇症狀。這是因為這個人吃了生菜,生菜葉上有蜈蚣卵,他不知情吃了下去,因此在胃裡生出了蜈蚣。蜈蚣在胃裡就會胃痛,爬到喉嚨裡就會喉嚨痛,飢餓時疼痛會更劇烈。治療方法是用一隻雞煮熟,加入五香調味,香氣濃鬱誘人。趁病人睡著時,把雞放在病人嘴邊,蜈蚣自然會爬出來。當蜈蚣爬出來時,要立即抓住它,可能是一條,也可能是幾條,等到蜈蚣全部爬出後,疾病就會痊癒。

大約喉中無物走動,則無蜈蚣矣。當即服全膚湯十劑,則皮膚之裂自愈,而雙足如斗亦消矣。蓋蜈蚣在上焦,非藥入能救,因藥下後即至胃中而蜈蚣卻在胃口之上,故不能殺之也。所以引其外出,然後以藥調治,其氣血自愈。皮膚開裂者,乃蜈蚣毒氣盤居肺邊,肺生毛皮,故皮膚開裂。

白話文:

大概只有喉嚨裏沒有東西活動,就不會有蜈蚣了。這時立即服用全膚湯十劑,皮膚的裂痕就會自動癒合,而雙腳腫脹得像水桶一樣也會消退。因為蜈蚣在胸腔上部,藥物無法直接作用,因為藥物服下後會進入胃中,而蜈蚣在胃口之上,所以無法殺死蜈蚣。因此引誘蜈蚣外出,然後用藥物調理,氣血自然就能恢復。皮膚開裂是蜈蚣毒氣盤踞在肺邊,肺會生長毛皮,所以皮膚會開裂。

兩足如斗,足乃腎之部位,肺居上為腎之母,母病則子亦病,然腎水不乏而毒留於腎部,故足之皮,大而浮,非骨之病也。所以能走耳,眼屬肝,肝受肺氣之毒熏蒸,故紅腫耳。

白話文:

雙腳腫得像鬥,腳部是腎臟所在的位置,肺部在上方是腎臟的母親,母親生病則兒子也跟著生病。但是腎臟的水分沒有減少,而是毒素滯留在腎臟,所以腳的皮膚腫脹浮大,並不是骨頭的問題。所以說能夠走路,眼睛屬於肝臟,肝臟受到肺氣的毒氣薰染,所以眼睛紅腫。

丹溪云:有咽痛諸藥不效者,此非咽痛,乃鼻中生一條紅線如發,懸一黑泡,大如櫻珠,垂掛到咽門而止。口中飲食不入,惟用深取土牛膝根,獨條肥大者,搗碎入好醋三五滴,同研細,滴入鼻中二三點,即系斷珠破,吐出瘀血立安。

白話文:

明朝醫家朱丹溪說:有人患有咽喉疼痛,但各種藥物都無效,這並不是單純的咽喉疼痛,而是鼻腔中生出了一條像頭髮一樣的紅線,上面懸掛著一顆黑色的血泡,大約像櫻桃一樣大,垂掛到咽喉入口處。這個血泡阻塞了咽喉,導致無法進食。唯一的治療方法是用土牛膝根搗碎,並加入三到五滴優質醋,將它們研磨成細粉,滴入鼻腔中兩到三滴。這樣一來,血泡就會斷裂破掉,吐出瘀血後就會立刻痊癒。

《綱目》云:有人患飲食食下,若別有咽喉,斜過膈下,經達在脅,而作痞悶。以手按之,則瀝瀝有聲。以控涎丹十粒服之,少時悶處熱作,一聲轉瀉,下痰飲數升。垂飲食正下,而達胃矣。

白話文:

《本草綱目》記載:有人罹患飲食停滯不下的疾病,感覺好像另有一個喉嚨,斜斜通過橫膈膜,然後通到肋骨處,導致胸口悶塞難受。用手按壓,還能聽到咕嚕咕嚕的聲響。他服用了十顆控涎丹,不久後覺得胸口發熱,接著發出一聲巨響,接著排瀉出好幾升痰液。之後,飲食便能順利經過正常管道進入胃中。

竇氏云:有一婦年二十三歲,懷妊九月矣。一日魚骨梗喉間,至半日嘔吐,繼至以血碗許,魚骨尚在喉中。忽吐一條約三尺余,形如小腸潤五分。內有所食魚菜、粉皮,飯未化,家人為推入口中,尚餘五寸,其夫復納之。遂昏倦,自此嘔吐不止,湯亦不能進,延余治之,遂將生炭火一盆,放病榻前,以好醋一碗沃之,使醋氣盈滿其室,清其神也。

白話文:

竇氏記載:有一位二十三歲的婦人,懷孕九個月了。某天,一條魚骨刺進她的喉嚨,過了半天,她開始嘔吐,接著吐出約一碗的鮮血,但魚骨還卡在喉嚨裡。

忽然,她吐出了一條長約三尺的東西,形狀像小腸,直徑約五分。裡面還有她吃過的魚、菜、粉皮和未消化的飯。家人將它推回她的嘴裡,但還剩五寸在外。她的丈夫再次將它推回,她便昏昏沉沉,從此開始嘔吐不止,連水都喝不下去。

她便請我前去診治。我拿了一個裝著燃燒木炭的盆子,放在她的病牀前,並倒入一碗好醋,讓醋氣充滿整個房間,以讓她神智清醒。

進以牛黃清心丸,腹覺有微痛,再用人參一分,紅花、丹皮、當歸川芎、生地、阿膠煎服,五六帖病愈。

白話文:

先服用牛黃清心丸,腹部感覺有一點疼痛。接著服用人參一錢、紅花、丹皮、當歸、川芎、生地、阿膠煎煮的湯劑,服五六劑之後,病情痊癒。

孫東宿治臧少庚,年五十。每飲食胸膈不順利,覺喉管中梗梗,宛轉難下,大便燥結,內熱,肌肉漸瘦。醫與五香連翹湯、五膈丁香散,諸治膈之劑,嘗試不效。孫至,觀其色蒼黑,目中炯炯不耗,惟氣促骨立。孫知其有機心人也。其脈左弦大,右滑大。孫謂之曰:據脈乃謀而不決,氣鬱成火,脾志不舒,致成痰涎。

白話文:

孫東宿治療臧少庚,當時臧少庚五十歲。臧少庚每餐後胸悶氣滯不順,感覺喉嚨有異物梗阻,難以順利下嚥,大便乾結不通暢,體內有熱,肌肉日漸消瘦。醫生給他開了五香連翹湯、五膈丁香散等治療胸悶氣滯的藥方,但都無效。

孫東宿診治後,觀察臧少庚的臉色蒼黑,眼神炯炯有神,但氣息急促,骨瘦如柴。孫東宿發現臧少庚有心事憂慮。他把脈後,發現臧少庚左手脈象弦而有力,右手脈象滑而有力。孫東宿對臧少庚說:從脈象上看,你是有心事但無法決斷,導致氣機鬱結化火,脾胃失調,產生痰涎。

因而血少便燥,內熱肌消。張雞峰有言,膈乃神思間病,即是推之,子當減思慮,斷色欲,薄滋味,絕妄想,俾神思清淨,然後服藥有效。不然,世無大丹,而草木石何足恃哉?子既遠來,予敢不以肝膈相照!茲酌一方頗妥,歸即制服,其方用桂府滑石六兩,炙甘草白芥子各一兩,蘿蔔子、射干連翹各一兩半,辰砂五錢,以竹茹四兩煎湯,打饅頭為丸,綠豆大。每食後及夜用燈心湯送下一錢五分,一日三服,終劑而病如失。

白話文:

因此,氣血不足會導致發熱,內熱會消耗肌肉。張雞峯說,膈膜問題來自神思之間的疾病,仔細推敲,你應該減少思考煩憂,斷絕色慾,清淡飲食,杜絕妄想,讓神思清明,這樣才能讓藥物發揮作用。否則,世界上沒有什麼靈丹妙藥,草木石材又有什麼用呢?你既然遠道而來,我豈能不盡我所能,用保肝護膈的方法幫助你?我推薦一個方子,你回去就配成藥服下。方中使用:桂枝茯苓六兩,炙甘草、白芥子各一兩,蘿蔔子、射干、連翹各一兩半,辰砂五錢。用竹茹四兩煎湯,和麵粉做成藥丸,大小如綠豆。每次飯後和晚上用燈芯草煎湯送服一錢五分,每天服用三次,服完藥就會痊癒了。

全膚湯

甘草,苡仁,當歸(各一兩),白芍(五錢),黃耆防風(各五分),荊芥陳皮(各一錢)

白話文:

甘草、苡仁、當歸(各 30 克),白芍(15 克),黃耆、防風(各 1.5 克),荊芥、陳皮(各 3 克)

水煎服。

控涎丹

甘遂(去心),大戟(去皮),白芥

白話文:

  • 甘遂 (去心): 甘遂草,去除中心黑色部分。

  • 大戟 (去皮): 大戟,去除外皮。

  • 白芥子: 白芥子的種子。

等分為末,糊丸,臨臥薑湯送下。

牛黃清心丸(見目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