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果部第三十一卷 (3)

回本書目錄

果部第三十一卷 (3)

1. 龍荔

(《綱目》)

【釋名】見下。

白話文:

【釋名】見下文。

【集解】時珍曰:按范成大《桂海志》云:龍荔出嶺南。狀如小荔枝,而肉味如龍眼,其木之身、葉亦似二果,故名曰龍荔。三月開小白花,與荔枝同時熟,不可生啖,但可蒸食。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根據范成大在《桂海志》中的記載,龍荔是嶺南特產。它的果實很像小荔枝,但肉的味道卻像龍眼,龍荔的樹幹和葉子也很像荔枝和龍眼,因此得名龍荔。龍荔在三月會開出白色的小花,和荔枝同時成熟。龍荔不能生吃,只能蒸熟食用。

【主治】甘,熱,有小毒。生食令人發癇,或見鬼物(時珍出《桂海志》)。

白話文:

【功效與主治】甘甜、性熱,有輕微毒性。生食會讓人發癲癇,或見鬼物(李時珍引用《桂海志》)。

2. 橄欖

(宋《開寶》)

【釋名】青果(《梅聖俞集》)、忠果(《記事珠》)、諫果(出《農書》)。

白話文:

【釋名】青果(宋梅聖俞之詩集)、忠果(《記事珠》一書)、諫果(出自《農書》一書)。

時珍曰:橄欖名義未詳。此果雖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其有色黃者不堪,病物也。王禎云:其味苦澀,久之方回甘味。王元之作詩,比之忠言逆耳,世亂乃思之,故人名為諫果。

白話文:

李時珍說:橄欖的別名還沒有詳細的考證。這種水果即使熟了,它的顏色也是青色的,所以俗話稱之為青果。有些橄欖的顏色是黃色的,這種品質不好,有病。王禎說:橄欖的味道是先苦澀,很久之後才能回甘。王元之作詩,把橄欖比喻為良言逆耳,只有在世態混亂的時候才會被認為重要,因此人們也把橄欖叫諫果。

【集解】志曰:橄欖生嶺南。樹似木槵子樹而高,端直可愛。結子形如生訶子,無稜瓣,八月、九月採之。又有一種波斯橄欖,生邕州。色類相似,但核作兩瓣,蜜漬食之。

白話文:

【集解】《本草集解》中記載:橄欖產於嶺南地區。橄欖樹像是木槵子樹,但是更高,樹形端直,很美觀。橄欖的果實形狀像生訶子,沒有稜瓣。在八月和九月採摘。還有一種波斯橄欖,產於邕州。波斯橄欖的顏色和橄欖類似,但核分成兩瓣,可以蜜餞後食用。

詵曰:其樹大數圍。實長寸許,先生者向下,後生者漸高。熟時生食味酢,蜜漬極甜。

白話文:

其樹幹粗大,周長有數圍之多。果實長約一寸,先長成的果實垂向地面,後長成的果實逐漸長高。果實成熟後生吃味道酸;用蜂蜜醃漬後極其甘甜。

珣曰:按《南州異物志》云:閩、廣諸郡及緣海浦嶼間皆有之。樹高丈餘,葉似櫸柳。二月開花,八月成實,狀如長棗,兩頭尖,青色。核亦兩頭尖而有稜,核內有三竅,竅中有仁,可食。

白話文:

珣說:根據《南州異物志》記載:閩、廣等郡及沿海島嶼間都有這種樹。樹木高十多尺,葉子像櫸樹和柳樹。二月開花,八月結果,果實狀如長棗,兩頭尖,青色。果核也兩頭尖而有稜,核內有三個孔,孔中有核仁,可以食用。

頌曰:按:劉恂《嶺表錄異》云:橄欖樹枝皆高聳。其子深秋方熟,南人重之,生咀嚼之,味雖苦澀,而芬香勝於含雞舌香也。有野生者,子繁而樹峻,不可梯緣,但刻根下方寸許,納鹽入內,一夕子皆自落,木亦無損。其枝節間有脂膏如桃膠,南人採取和皮、葉煎汁,熬如黑餳,謂之欖糖,用泥船隙,牢如膠漆,著水益干也。

白話文:

譯文:頌曰,劉恂在《嶺表錄異》中說,橄欖樹的枝條都很高聳。其果實到了深秋才成熟,南方人很珍視它,生吃並咀嚼橄欖,味道雖然苦澀,但香味勝過含有雞舌香。野生橄欖樹的果實繁多而樹高,不能攀緣,只能在根部下方一寸許的地方刻一道口子,將鹽放入內,一夜之間,果實都自行脫落,而樹木也沒有損傷。橄欖樹枝節間有脂膏,像桃膠一樣,南方人取其皮葉煎汁,熬成像黑餳一樣的東西,稱為橄欖糖,用泥容器盛裝,牢固如膠漆,遇水更加乾燥。

時珍曰:橄欖樹高,將熟時以木釘釘之,或納鹽少許於皮內,其實一夕自落,亦物理之妙也。其子生食甚佳,蜜漬、鹽藏皆可致遠。其木脂狀如黑膠者,土人採取,爇之清烈,謂之欖香。雜以牛皮膠者,即不佳矣。又有綠欖,色綠。烏欖,色青黑,肉爛而甘。取肉捶碎干放,自有霜如白鹽,謂之欖醬。

白話文:

李時珍說:橄欖樹很高。當橄欖將要成熟時,用木釘釘住橄欖,或在橄欖皮裡放少量的鹽,橄欖在一個晚上就會自動掉落,這也是物理學的奧妙。橄欖的果實可以生吃,也可以用蜜餞或鹽藏的方法來保存,方便遠距離運輸。橄欖樹的脂液像黑色的膠水一樣,當地人會採集這些脂液,燃燒時清香強烈,稱為欖香。如果將橄欖脂液與牛皮膠混合在一起,就不會那麼好了。還有一種綠色的橄欖,叫做綠欖。還有一種青黑色的橄欖,叫做烏欖,烏欖的果肉柔軟而甘甜。將橄欖的果肉搗碎,然後晾乾,會自然形成像白鹽一樣的霜,這種霜叫做欖醬。

青欖核內仁干小。惟烏欖仁最肥大,有文層疊如海螵蛸狀而味甘美,謂之欖仁。又有一種方欖,出廣西兩江峒中,似橄欖而有三角或四角,即是波斯橄欖之類也。

白話文:

青橄欖核內的仁乾細小,只有烏欖仁最肥大,有紋理層層疊疊,狀似海螵蛸,味道甘美,稱之為欖仁。還有一種方形的欖仁,出產於廣西兩江峒中,形狀似橄欖,但是有三角形或四方形,這也是波斯橄欖的一種。

【氣味】酸、甘,溫,無毒。

宗奭曰:味澀,良久乃甘。

震亨曰:味澀而甘,醉飽宜之。然性熱,多食能致上壅。

白話文:

【藥性】酸、甜,溫和,無毒性。

宋代醫學家王宗奭說:它的味道微苦,過一會兒才會變甜。

明代醫學家陳震亨說:它的味道微苦帶甜,適合醉酒或飽食時服用。但是它性質溫熱,食用過多會導致上焦壅滯。

時珍曰:橄欖鹽過則不苦澀,同栗子食甚香。按《延壽書》云:凡食橄欖必去兩頭,其性熱也。過白露摘食,庶不病痁。

白話文:

李時珍說:用鹽醃過橄欖,就不苦澀了,和栗子一起吃味道很香。《延壽書》上說:凡是吃橄欖一定要去掉兩頭,因為橄欖的性屬熱;過了白露再摘來食用,就不容易生病。

【主治】生食、煮飲,並消酒毒,解鯸鮐魚毒(《開寶》)。嚼汁咽之,治魚鯁(宗奭)。生啖、煮汁,能解諸毒(蘇頌)。開胃下氣,止瀉(大明)。生津液,止煩渴,治咽喉痛。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魚、鱉毒(時珍)。

白話文:

【主治】生吃、煮水喝,都可以解酒毒,解鯸鮐魚毒(《開寶》)。嚼碎後把汁液嚥下去,可以治魚刺卡住喉嚨(宗奭)。生吃、煮汁喝,可以解各種毒(蘇頌)。可以開胃、讓氣體向下,止瀉(大明)。生津液,止煩渴,治咽喉痛。嚼碎後把汁液嚥下去,可以解所有魚、鱉的毒(時珍)。

【發明】志曰:鯸鮐魚,即河豚也。人誤食其肝及子,必迷悶至死,惟橄欖及木煮汁能解之。其木作舟楫,撥著魚皆浮出,故知物有相畏如此者。

白話文:

志曰:鯸鮐魚,就是河豚。人如果誤食了它的肝臟和魚子,必定會昏迷不醒,甚至死亡。只有橄欖和木煮汁能夠解毒。用這種木頭做成的船隻,一旦劃動,所有的河豚都會浮出水面,由此可知,事物之間存在著相畏相剋的道理。

時珍曰:按《名醫錄》云:吳江一富人,食鱖魚被鯁,橫在胸中,不上不下,痛聲動鄰里,半月餘幾死。忽遇漁人張九,令取橄欖與食。時無此果,以核研末,急流水調服,骨遂下而愈。張九云:我父老相傳,橄欖木作取魚棹篦,魚觸著即浮出,所以知魚畏橄欖也。今人煮河豚、團魚,皆用橄欖,乃知橄欖能治一切魚、鱉之毒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名醫錄》記載:吳江有一個富人,食用鱖魚時被魚刺卡在喉嚨裡,魚刺橫在胸中,不上不下,疼痛難忍,鄰裏聽到他的痛苦呻吟聲,半個月後已經奄奄一息。忽然遇見漁人張九,張九讓他取橄欖來吃。當時沒有新鮮的橄欖,就將橄欖核研磨成粉末,用急流水調服,魚刺終於排出,病就好了。張九說:我從父輩那裡聽說,用橄欖木做成的取魚棹篦,魚碰到就會浮出來,所以知道魚害怕橄欖。現在人們在烹飪河豚、團魚時,都會加入橄欖,這才明白橄欖能治療所有魚、鱉的毒。

【附方】新四。

白話文:

【附方】新四

初生胎毒:小兒落地時,用橄欖一個(燒研),硃砂末五分和勻,嚼生脂麻一口,吐唾和藥,絹包如棗核大,安兒口中,待咂一個時頃,方可與乳。此藥取下腸胃穢毒,令兒少疾,及出痘稀少也。(孫氏《集效方》)

白話文:

新生兒胎毒:嬰兒出生後,用一個橄欖(燒成灰研磨成粉),五分硃砂末混合均勻,嚼一口生芝麻,吐出唾液並與藥物混合,用紗布包成棗核般大小,放在嬰兒的口中,待嬰兒咂摸約一個時辰,再給嬰兒餵奶。這種藥可以去除腸胃中的穢毒,使嬰兒少生病,出天花也較少。(孫氏《集效方》)

唇裂生瘡:橄欖炒研,豬脂和塗之。

牙齒風疳膿血有蟲:用橄欖燒研,入麝香少許,貼之。(《聖惠方》)

下部疳瘡:橄欖燒存性,研末,油調敷之。或加孩兒茶等分。(《乾坤生意》)

欖仁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唇吻燥痛,研爛敷之(《開寶》)。

【氣味】甘,澀,溫,無毒。

【主治】磨汁服,治諸魚骨鯁,及食鱠成積,又治小兒痘瘡倒黶。燒研服之,治下血(時珍)。

【附方】新三。

白話文:

脣裂生瘡: 用橄欖炒熟研碎,加入豬油塗抹。

牙齒風疳膿血有蟲: 用橄欖燒成灰研碎,加入少許麝香,敷上。(出自《聖惠方》)

下部疳瘡: 將橄欖燒成灰保留效用,研成粉末,用油調和後敷上。或加入等份的孩兒茶。(出自《乾坤生意》)

橄欖仁: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嘴脣乾燥疼痛,研碎敷上。(出自《開寶》)

橄欖核: **氣味:**甘,澀,溫,無毒。 **主治:**榨汁服用,治療魚骨卡喉,食生魚後的食物中毒,以及小兒痘瘡倒伏。燒研成灰服用,治療下血。(出自李時珍《本草綱目》)

**附方:**新三方。

腸風下血:橄欖核,燈上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陳米飲調下。(《仁齋直指方》)

白話文:

腸風瀉血:將橄欖核放在燈上燒至變色,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陳年的大米飲調服下。(出自《仁齋直指方》)

陰腎㿗腫:橄欖核、荔枝核山楂核等分,(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空心茴香湯調下。

白話文:

陰腎腫大:橄欖核、荔枝核、山楂核等分,(燒存性,)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用茴香湯送服。

耳足凍瘡:橄欖核燒研,油調塗之。(《乾坤生意》)

白話文:

繁體中文:

耳足凍瘡:橄欖核燒研,油調塗之。(《乾坤生意》)

耳朵和腳上的凍瘡:將橄欖核燒成灰研成粉末,用油調和後塗抹在患處。(《乾坤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