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八卷 (9)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八卷 (9)

1. 牽牛子

(《別錄》下品)

白話文:

《別錄》下品

桂枝 性味:辛甘,溫。 主治:風寒表證,頭痛,身痛,四肢疼痛,傷寒發熱,中風口眼歪斜,惡風發熱,自汗,驚悸,婦人不孕。 用法:煎湯或水煎服。

芍藥 性味:微苦,酸,寒。 主治:血虛寒凝,腹痛痛經,痛引少腹,產後腹痛,脅肋脹痛,陰虛血少,月經不調,崩漏,血痢,盜汗,熱病消渴。 用法:煎湯或水煎服。

大黃 性味:苦,寒。 主治:熱結便祕,通腸導滯,熱痢,衄血,吐血,尿血,經血不調,瘡瘍腫痛,黃疸,腹水,吐瀉痢疾。 用法:煎湯或水煎服。

芒硝 性味:苦,寒。 主治:熱結便祕,腸滿腹脹,吐血,衄血,瘡瘍腫痛。 用法:溶水服。

甘草 性味:甘,平。 主治:補中益氣,調和脾胃,止咳化痰,解毒。 用法:煎湯或水煎服。

【釋名】黑醜(《綱目》)、草金鈴(《炮炙論》)、盆甑草(《綱目》)、狗耳草(《救荒》)。

白話文:

【解釋別名】黑醜(李時珍《本草綱目》)、草金鈴(唐慎微《炮炙論》)、盆甑草(李時珍《本草綱目》)、狗耳草(《救荒本草》)。

弘景曰:此藥始出田野人牽牛謝藥,故以名之。

白話文:

弘景道:此藥最早是由鄉間人牽著牛尋到的,因此以此為名。

時珍曰:近人隱其名為黑醜,白者為白醜,蓋以醜屬牛也。金鈴象子形,盆甑、狗耳象葉形。段成式《酉陽雜俎》云:盆甑草蔓如薯蕷,結實後斷之,狀如盆甑是矣。

白話文:

李時珍說:現在的人以它的俗名為「黑醜」,白色的就稱為「白醜」,大概是因為醜這個字與牛有關。金鈴的種子外形像象鼻子,盆甑草和狗耳草種子都像葉子。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說:盆甑草的藤蔓很像山藥,結果後將藤蔓切斷,斷裂面就長得像盆甑一樣。

【集解】弘景曰:牽牛作藤生花,狀如扁豆,黃色。子作小房,實黑色,形如梂子核。

恭曰:此花似旋花,作碧色,不黃,亦不似扁豆。

白話文:

【集解】陶弘景說:牽牛生長出藤蔓和花朵,花朵形狀像扁豆,顏色黃色。果實形成小莢房,裡面有黑色種子,形狀像梂子核。

唐慎微說:這種花的顏色類似旋花,是碧綠色,而不是黃色。它的形狀也不像扁豆。

頌曰:處處有之。二月種子,三月生苗,作藤蔓繞籬牆,高者或二、三丈。其葉青,有三尖角。七月生花,微紅帶碧色,似鼓子花而大。八月結實,外有白皮裹作球。每球內有子四、五枚,大如蕎麥,有三稜,有黑白二種,九月後收之。

白話文:

頌曰:處處都有。二月播種種子,三月長出嫩苗,成藤蔓纏繞籬笆圍牆,高的能有二、三丈。它的葉子青綠色,有三個尖角。七月開花,花色微紅帶碧綠,像鼓子花但更大。八月結果,外面有一層白色表皮包著形成球形。每個球裡面有四、五枚果實,大小如蕎麥,有三個棱角,有黑白兩種顏色。九月後收穫。

宗奭曰:花朵如鼓子花,但碧色,日出開,日西萎。其核如木猴梨子而色黑,謂子似蕎麥非也。時珍曰:牽牛有黑、白二種:黑者處處野生尤多。其蔓有白毛,斷之有白汁。葉有三尖,如楓葉。花不作瓣,如旋花而大。其實有蒂裹之,生青枯白。其核與棠梂子核一樣,但色深黑爾。

白話文:

宗奭說:牽牛的花朵像鼓子花,但是是碧綠色的,太陽出來的時候開,太陽下山的時候閉合。它的種子像木猴梨子的種子,但是是黑色的,說牽牛的種子像蕎麥是錯的。李時珍說:牽牛有黑、白兩種:黑色的在各地野生尤多。它的蔓上有白色的毛,折斷後有白色的汁液。葉子有三個尖頭,像楓葉。花朵不成花瓣,像旋花但較大。它的果實有果柄包裹,有青色、枯黃色和白色。它的種子像棠棣樹的種子,但是顏色是深黑色。

白者人多種之。其蔓微紅,無毛有柔刺,斷之有濃汁,葉團有斜尖,並如山藥莖葉。其花小於黑牽牛花,淺碧帶紅色。其實蒂長寸許,生青枯白。其核白色,稍粗。人亦採嫩實蜜煎為果食,呼為天茄,因其蒂似茄也。

白話文:

小白菜是很多人種植的蔬菜。它的藤蔓有一些紅色,沒有毛但有柔軟的刺,折斷後有濃汁流出,葉片成團,有斜尖端,形狀和山藥莖葉相似。它的花比野牽牛花小,顏色是淺藍帶紅色。它的果實長度有一寸左右,生長時是青色,成熟後是枯白色。它的種子是白色的,有點粗糙。人們也採集嫩果用蜂蜜煎煮成蜜餞當水果吃,稱之為「天茄」,因為它的果蒂像茄子。

【修治】斅曰:凡採得子,曬乾,水淘去浮者,再曬,拌酒蒸,從巳至未,曬乾收之。臨用舂去黑皮。

時珍曰:今多隻碾取頭末,去皮麩不用。亦有半生半熟用者。

【氣味】苦,寒,有毒。權曰:甘,有小毒。

詵曰:多食稍冷。

杲曰:辛熱雄烈,泄人元氣。

大明曰:味薟。得青木香乾薑良。

白話文:

修治方法:

斅氏說:凡是採集到的「子」,應先曬乾,再以水淘洗,去掉浮在水面上的雜質,然後再次曬乾。接著加入酒蒸煮,從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最後曬乾收好。要使用時,將黑色的皮舂掉。

時珍補充:現在的做法多是用碾子去除頭尾和麩皮,而不使用帶麩皮的部分。也有人將其半生半熟使用。

氣味:

苦,寒,有毒。權氏說:甘,有小毒。

詵氏說:多吃會稍稍感到涼意。

杲氏說:辛熱雄烈,會泄人元氣。

大明說:味道苦澀。與青木香、乾薑搭配使用效果良好。

【主治】下氣,療腳滿水腫,除風毒,利小便(《別錄》)。治痃癖氣塊,利大小便,除虛腫,落胎(甄權)。取腰痛,下冷膿,瀉蠱毒藥,並一切氣壅滯(大明)。和山茱萸服,去水病(孟詵)。除氣分濕熱,三焦壅結(李杲)。逐痰消飲,通大腸氣秘風秘,殺蟲,達命門(時珍)。

白話文:

【主治】讓氣下降,治療腿部腫脹和水腫,去除風毒,利小便(《別錄》)。治療腹脹、氣塊,利大小便,消除虛腫,墮胎(甄權)。解除腰痛,排出膿液,瀉除蠱毒藥物,以及所有氣體淤滯不暢(大明)。與山茱萸一起服用,可以去除腹水症狀(孟詵)。去除氣分濕熱,三焦淤結(李杲)。去除痰液、消積,疏通大腸的氣祕和風祕,殺蟲,打通命門(時珍)。

【發明】宗奭曰:牽牛丸服,治大腸風秘壅結。不可久服,亦行脾腎氣故也。

白話文:

【解釋】宗奭說:牽牛丸服用,治療大腸內有風祕結。但不可長期服用,因為它會損傷脾腎之氣。

好古曰:牽牛以氣藥引則入氣;以大黃引則入血。利大腸,下水積。色白者,瀉氣分濕熱上攻喘滿,破血中之氣。

白話文:

好古說:牽牛與氣藥同用,就會入氣分;與大黃同用,則入血分。利大腸,通下水腫。[ 牽牛 ] 色白色,瀉氣分濕熱上攻,氣滿喘息,破血中的淤氣。

震亨曰:牽牛屬火善走,黑者屬水,白者屬金。若非病形與證俱實,不脹滿、不大便秘者,不可輕用。驅逐致虛,先哲深戒。

白話文:

朱震亨說:牽牛子性熱而容易走動,黑色的牽牛子屬水,白色的牽牛子屬金。若不是病症和徵候都十分明顯,沒有脹滿、大便祕結的症狀,不可輕易使用牽牛子。以牽牛子驅逐,導致虛損,先賢們是深以為戒的。

杲曰:牽牛非神農藥也。《名醫續注》云:味苦寒,能除濕氣,利小便,治下注腳氣。此說氣味主治俱誤矣,何也?凡用牽牛,少則動大便,多則泄下如水,乃瀉氣之藥。其味辛辣,久嚼猛烈雄壯,所謂苦寒安在哉?夫濕者水之別稱,有形者也。若肺先受濕,濕氣不得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則宜用之。

白話文:

杲說:牽牛不是神農時代的藥。《名醫續注》說:牽牛味苦、性寒,能去除體內的水氣,利尿,治療因水氣積於下肢而引起的腳氣。這些關於氣味和主治的說法全都錯了,為什麼呢?凡是用牽牛,少量的服用會導致大便變稀,多量的服用會導致腹瀉如水,是瀉氣的藥。牽牛的氣味辛辣,久嚼猛烈雄壯,哪有什麼「苦、寒」?「濕」是「水」的別稱,是有形的。如果肺部首先受到濕氣的影響,濕氣無法被吸收和運化,導致大小便不通,那麼就應該使用牽牛。

蓋牽牛感南方熱火之化所生,火能平金而泄肺,濕去則氣得周流。所謂五臟有邪,更相平也。今不問有濕無濕,但傷食或有熱證,俱用牽牛克化之藥,豈不誤哉?況牽牛止能泄氣中之濕熱,不能除血中之濕熱。濕從下受之,下焦主血,血中之濕,宜苦寒之味,反以辛藥泄之,傷人元氣。

白話文:

牽牛這種藥材,是由於感應到南方炎熱的火氣而生長的。火能使金平靜下來,並宣洩肺氣,濕氣去除了,氣就能周流全身。所謂五臟有邪氣,互相剋制平息。現在不管有沒有濕氣,只要是飲食積滯或有熱證,都用牽牛這種藥材來剋制化解,豈不是錯了嗎?況且牽牛隻能宣洩氣中的濕熱,卻不能消除血中的濕熱。濕氣由下部受納,下焦主血,血中的濕氣,宜用苦寒之藥來治療,反而用辛藥來宣洩,就會損傷人體的元氣。

且牽牛辛烈,比之諸辛藥,泄氣尤甚,其傷人必矣。《經》云:辛泄氣,辛走氣,辛泄肺,氣病者無多食辛。況飲食失節,勞役所傷,是胃氣不行,心火乘之。腸胃受火邪,名曰熱中。脾胃主血,當血中泄火。以黃芩之苦寒泄火,當歸身之辛溫和血,生地黃之苦寒涼血益血,少加紅花之辛溫以泄血絡,桃仁之辛溫除燥潤腸。仍不可專用,須於補中益氣泄陰火之藥內加而用之。

白話文:

牽牛很辛烈,與其他辛辣藥物相比,更能宣洩氣,它絕對會傷人。《黃帝內經》中說:辛辣的藥物泄氣、走氣、傷害肺,因此有氣病的人不要多吃辛辣的東西。況且飲食不節制,勞累導致的傷害,是胃氣運行不暢,心火乘虛而入。腸胃受到火邪侵擾,就被稱為「熱中」。脾胃主血,應該在血中清除火氣。用黃芩的苦寒來清除火氣,用當歸身的辛溫來調和血,用生地黃的苦寒來涼血益血,少加一些紅花的辛溫來宣暢血脈,用桃仁的辛溫來去除燥熱、潤澤腸道。但仍然不能專用,需要在補中益氣、宣泄陰火的藥物中加入使用。

何則?上焦元氣已自虛弱,若反用牽牛大辛熱,氣味俱陽之藥,以泄水泄元氣、利其小便、竭其津液,是謂重虛,重則必死,輕則夭人。故張文懿云:牽牛不可耽嗜,脫人元氣。見人有酒食病痞者,多服牽牛丸散,取快一時。藥過仍痞,隨服隨效,效後復痞。以致久服脫人元氣,猶不知悔也。

白話文:

為什麼呢?上焦元氣已經很虛弱了,如果再使用牽牛這種大辛大熱、氣味都屬陽的藥物來利尿和瀉下,就會損傷元氣,導致津液枯竭,這樣身體就會更加虛弱,輕則傷身,重則死亡。所以張文懿說:牽牛藥不能過度服用,否則會損傷人的元氣。我們看到有些人患有飲食積滯的疾病,常常服用牽牛丸或散,以求一時痛快。但是藥效過後,積滯依然存在,所以他們就會繼續服用,藥效過了以後,積滯又會出現。這樣長期服用,就會損傷人的元氣,卻還不知道後悔。

張仲景治七種濕熱,小便不利,無一藥犯牽牛者。仲景豈不知牽牛能泄濕利小便乎?為濕病之根在下焦,是血分中氣病。不可用辛辣之藥,泄上焦太陰之氣。是血病瀉氣,使氣血俱損也。《經》云:毋盛盛,毋虛虛,毋絕人長命,此之謂也,用者戒之。白牽牛亦同。

白話文:

張仲景治療七種濕熱引起小便不利時,沒有用任何牽牛類藥物。難道仲景不知道牽牛能去除濕氣,利尿嗎?因為濕病的根源在下腹部,屬於血分中氣的疾病。不能用辛辣的藥物,耗散上焦太陰之氣。也就是用血病的藥物損耗氣血,結果使氣血都損傷了。《黃帝內經》說:不要過分盛大,也不要過分虛弱,不要斷絕別人的長命,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用藥的人應該引以為戒。白牽牛也有類似的作用。

時珍曰:牽牛自宋以後,北人常用取快。及劉守真、張子和出,又倡為通用下藥。李明之目擊其事,故著此說極力闢之。然東漢時此藥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應捐棄。況仲景未用之藥亦多矣。執此而論,蓋矯枉過中矣。牽牛治水氣在肺,喘滿腫脹,下焦郁遏,腰背脹腫,及大腸風秘氣秘,卓有殊功。

白話文:

李時珍說:牽牛從宋朝以後,北方人經常使用它來快速治療疾病。而劉守真、張子和出現後,又倡導為一種常用的瀉下藥。李明之目睹了這件事,所以寫了這篇文章極力地駁斥它。但東漢的時候,這種藥還沒被載入本草綱目,因此仲景不知道,假使他知道,一定有使用的方法,不應該將它拋棄。況且,仲景沒有用過的藥材還很多,以此來論述,確實有些矯枉過正。牽牛可以治療肺部的水氣、喘鳴、腹脹、下焦氣機鬱結不暢,腰背脹痛,以及大腸的風祕、氣祕,有著顯著的療效。

但病在血分,及脾胃虛弱而痞滿者,則不可取快一時,及常服暗傷元氣也。一宗室夫人,年幾六十。平生苦腸結病,旬日一行,甚於生產。服養血潤燥藥則泥膈不快,服硝黃通利藥則若罔知,如此三十餘年矣。時珍診其人體肥膏粱而多憂鬱,日吐酸痰碗許乃寬,又多火病。此乃三焦之氣壅滯,有升無降,津液皆化為痰飲,不能下滋腸腑,非血燥比也。

白話文:

但是對於血證的病人和脾胃虛弱而腹滿的人,就不能迅速治療,或者經常服用暗中損傷元氣的藥物。有一位皇族夫人的年齡將近60歲。她一輩子患有便祕,十天才會排便一次,比生產還要困難。服用了養血潤燥的藥物後,就會腹痛不適,服用了硝石和黃連等瀉下通利藥物後卻沒有什麼效果,這樣已經持續了三十多年了。李時珍診斷她的身體肥胖,吃的是膏梁美食,而且多憂鬱,每天吐出的酸痰有一碗那麼多,而且還有很多上火的問題。這是因為三焦之氣壅滯,只有上升沒有下降,津液都化成了痰飲,不能滋潤腸腑,不是血燥的問題。

潤劑留滯,硝黃徒入血分,不能通氣,俱為痰阻,故無效也。乃用牽牛末皂莢膏丸與服,即便通利。自是但覺腸結,一服就順,亦不妨食,且復精爽。蓋牽牛能走氣分,通三焦。氣順則痰逐飲消,上下通快矣。外甥柳喬,素多酒色。病下極脹痛,二便不通,不能坐臥,立哭呻吟者七晝夜。

白話文:

潤滑藥物無法去除體內的積滯,硝石和芒硝只是流入了血液中,無法通氣排氣,都是痰阻在體內造成的,所以都無效。而牽牛末和皁莢膏丸一起服用,馬上就可以通便利氣。從那以後我只覺得腸道內有積節,吃一次藥就順暢了,而且也不影響吃東西,人也感覺恢復了精神。這是因為牽牛可以走氣分,通三焦。氣順暢了,痰就消退了,水液也消失了,上下通暢了。我外甥柳喬,素來好喝酒且沉迷女色。生病時肚子脹痛到極點,大小便不通,不能坐不能臥,只能站著哭泣呻吟,這樣已經過了七天七夜了。

醫用通利藥不效。遣人叩予。予思此乃濕熱之邪在精道,壅脹隧路,病在二陰之間,故前阻小便,後阻大便,病不在大腸、膀胱也。乃用楝實、茴香穿山甲諸藥,入牽牛加倍,水煎服。一服而減,三服而平。牽牛能達右腎命門,走精隧。人所不知,惟東垣李明之知之。故明之治下焦陽虛天真丹,用牽牛以鹽水炒黑,入佐沉香杜仲破故紙、官桂諸藥,深得補瀉兼施之妙。方見《醫學發明》。

白話文:

使用通便藥物治療無效。有人派人來向我請教。我認為這是濕熱之邪侵犯精道,壅塞經絡,病竈位於二陰之間,所以前面阻礙小便,後面阻礙大便,病竈不在大腸、膀胱。於是使用楝實、茴香、穿山甲等藥物,加入加倍劑量的牽牛,用煎服。服藥一次後症狀減輕,服藥三次後痊癒。牽牛能到達右腎和命門,運行精道。一般人不知道,只有東垣李明之知道。所以李明之治療下焦陽虛的天真丹,使用牽牛用鹽水炒黑,加入沉香、杜仲、破故紙、官桂等藥物作為輔助藥物,充分發揮了補瀉兼施的妙用。這個方劑見於《醫學發明》。

又東垣治脾濕太過,通身浮腫,喘不得臥,腹如鼓,海金沙散,亦以牽牛為君。則東垣未盡棄牽牛不用,但貴施之得道耳。

白話文:

讓東垣治療脾濕太過、全身水腫、呼吸困難、無法躺臥、腹部像鼓一樣大,使用海金沙散,也以牽牛子為君藥。所以東垣並沒有完全放棄使用牽牛子,只是強調要在適當的情況下使用。

【附方】舊八,新三十三。搜風通滯,風氣所攻,臟腑積滯:用牽牛子以童尿浸一宿,長流水上洗半日,生絹袋盛,掛當風處令乾。每日鹽湯下三十粒。極能搜風,亦消虛腫。久服令人體清瘦。(《斗門方》)三焦壅塞,胸膈不快,頭昏目眩,涕唾痰涎,精神不爽:利膈丸:用牽牛子四兩(半生半炒),不蛀皂莢(酥炙)二兩,為末,生薑自然汁煮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荊芥湯下。

白話文:

【附方】舊藥方有八個,新藥方有三十三個。搜風通滯:風邪侵襲人體,使臟腑積滯:用牽牛子用童尿浸泡一夜,在流水上清洗半天,用生絹袋盛裝,掛在當風處讓它晾乾。每天用鹽湯送服三十粒。它能很好地搜風,也能消除浮腫。長期服用會使人體清瘦。(《鬥門方》)

三焦壅塞,胸悶不暢,頭昏眼花,涕唾痰涎增多,精神萎靡:

  • 利膈丸:用牽牛子四兩(一半生一半炒),不蛀皁莢(酥炙)二兩,研成細末,用生薑自然汁煮成糊狀,丸成梧桐子大小。
  • 每服二十丸,用荊芥湯送服。

(王袞《博濟方》)

白話文:

  • 甄尺的大小,以12為基準,超過12則停止。
  • 一尺分為12分,象徵一週天。
  • 一寸分為8分,象徵八風。
  • 一分分為10釐,象徵十倫。
  • 一釐分為10毫,象徵百節。

一切積氣,宿食不消:黑牽牛(頭為末)四兩,用蘿蔔剜空,安末蓋定,紙封蒸熟取出,入白豆蔻末一錢,搗丸梧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湯下。名順氣丸。(《普濟方》)

白話文:

所有積聚的氣和宿食不能消化:黑牽牛(用頭部做藥引)四兩,用蘿蔔挖空,放入藥引末端,蓋好,用紙封住蒸熟後取出,加入白豆蔻末一錢,搗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到二十粒,用溫熱的白開水送服。藥丸名叫順氣丸。(出自《普濟方》)

男婦五積,五般積氣成聚:用黑牽牛一斤,生搗末八兩,余滓以新瓦炒香,再搗取四兩,煉蜜丸梧子大。至重者三、五十丸,陳橘皮生薑煎湯,臥時服。半夜未動,再服三十丸,當下積聚之物。尋常行氣,每服十丸甚妙。(《經驗方》)

白話文:

男女五臟積聚,五種積聚之氣聚結成團:用黑牽牛一斤,生搗爛後取八兩,其餘的黑牽牛用新瓦罐炒至香,再搗爛取四兩,煉製蜜丸,丸子的體積如梧桐子大小。如果情況比較重,每次服用三至五十丸,用陳橘皮和生薑煎湯,睡前服用。半夜如果症狀還未緩解,再服用三十丸,可以去除積聚之物。平時調理腸胃氣血,每次服用十丸,效果很好。(《經驗方》)

胸膈食積:牽牛末一兩,巴豆霜三個,研末,水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隨所傷物湯下。(《儒門事親》)

白話文:

胃部和胸部積食:牽牛子末一兩,巴豆霜三個,研磨成粉末,用水做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三十丸,飯後隨所傷食物的湯藥服用。(《儒門事親》)

氣築奔沖,不可忍:牛郎丸:用黑牽牛半兩(炒),檳榔二錢半。為末。每服一錢,紫蘇湯下。(《普濟方》)

白話文:

氣往上衝,不能忍受時:牛郎丸:使用黑牽牛半兩(炒過),檳榔二錢半,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以紫蘇湯送服。(《普濟方》)

追蟲取積:方同上,用酒下。亦消水腫。

白話文:

跟前面的方子一樣,搭配酒服用。也可以消水腫。

腎氣作痛:黑、白牽牛等分,炒為末。每服三錢,用豬腎切,縫入茴香百粒,川椒五十粒,摻牽牛末入內扎定,紙包煨熟。空心食之,酒下。取出惡物效。(楊仁齋《直指方》)

白話文:

腎臟疼痛:將黑、白牽牛子各取適量,炒至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取豬腎一個,切開,縫入茴香一百粒,川椒五十粒,然後摻入牽牛子粉末,再縫合封口,用紙包好,埋在火中烤熟。空腹時吃,可以用酒送服,將烤熟的豬腎取出,將裡面的東西取出,即可見效。(根據楊仁齋的《直指方》)

傷寒結胸,心腹硬痛:用牽牛頭末一錢,白糖化湯調下。(鄭氏《家傳方》)大便不通:《簡要濟眾方》:用牽牛子半生半熟,為末。每服二錢,薑湯下。未通,再以茶服。一方:加大黃等分。一方:加生檳榔等分。

白話文:

傷寒結胸,心腹硬痛:使用牽牛頭末一錢,用白糖化開成湯液服下。(出自鄭氏的《家傳方》)大便不通:《簡要濟眾方》:使用一半生、一半熟的牽牛子製成藥末。每次服用二錢,以薑湯送服。若不通,再以茶湯送服。另一個方子:加入等量的大黃。還有一個方子:加入等量生檳榔。

大腸風秘結澀:牽牛子(微炒,搗頭末)一兩,桃仁(去皮尖,麩炒)半兩。為末,熟蜜丸梧子大。每湯服三十丸。(寇氏《衍義》)

白話文:

大腸燥熱便祕而閉結:牽牛子(略微炒一下,研成粉末)一兩,桃仁(去除外皮和尖端,用麩皮炒一下)半兩。把兩者研成粉末,用煮熟的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喝湯時服用三十丸。(寇氏《衍義》)

水蠱脹滿:白牽牛、黑牽牛(各取頭末)二錢,大麥面四兩,和作燒餅,臥時烙熟食之,以茶下。降氣為驗。(河間《宣明方》)

白話文:

水蠱脹滿:白牽牛、黑牽牛(各取頭末)各二錢,大麥麵粉四兩,和在一起做成燒餅,睡覺前烙熟食用,用茶送服。會感到腹部氣體下降為驗證(出自河間《宣明方》)。

諸水飲病,張子和云:病水之人,如長川泛溢,非杯杓可取,必以神禹決水之法治之,故名禹功散。用黑牽牛(頭末)四兩,茴香一兩(炒)。為末。每服一、二錢,以生薑自然汁調下,當轉下氣也。(《儒門事親》)

白話文:

各種水飲病,張子和說:水症病人,猶如長江泛濫,不是用杯杓就可以取水的,必須用像大禹治水一樣的方法來治療,所以取名為禹功散。用黑牽牛(頭尾)四兩,小茴香一兩(炒熟)。研成細末。每次服一、二錢,用生薑汁調下,可以順氣利水。

陰水陽水:黑牽牛頭末三兩,大黃末三兩,陳米飯鍋糕一兩。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欲利服百丸。(《醫方捷徑》)

白話文:

黑牽牛頭末三兩,大黃末三兩,陳年米飯鍋巴一兩。搗成粉末。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薑湯送服。想要通便就服用一百丸。

水腫尿澀:牽牛末,每服方寸匕,以小便利為度。(《千金方》)濕氣中滿,足脛微腫,小便不利,氣急咳嗽:黑牽牛末一兩,厚朴(制)半兩。為末。每服二錢,薑湯下。或臨時水丸,每棗湯下三十丸。(《普濟方》)水氣浮腫氣促,坐臥不得:用牽牛子二兩,微炒搗末,以烏牛尿一升浸一宿,平旦入蔥白一握,煎十餘沸。空心分二服,水從小便中出。

白話文:

水腫小便不利:牽牛末,每次服方寸匕,以逐漸小便通暢為度。(《千金方》)身體內濕氣過重,小腿腳踝輕微腫脹,小便困難,氣短咳嗽:黑牽牛末一兩,厚朴(經過處理的)半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薑湯送服。或者臨時做成水丸,每次用棗湯送服三十丸。(《普濟方》)水腫氣促,坐臥不安:用牽牛子二兩,稍微炒一下研磨成粉末,用一升牛尿浸泡一夜,第二天早上放入一把蔥白,煎煮十幾沸。空腹分兩次服用,水從小便中排出。

(《聖惠方》)

白話文:

《聖惠方》節錄

原文:

夫炙者,有二孔,謂兩產毛孔也。灸之令血氣流通,導寒逐熱。凡諸疾,初起,宜急灸之,邪氣未盛,易服也。

用艾柱進行灸法,有兩個孔,就是皮膚上的兩個毛孔。通過灸療,讓氣血流通、疏導寒邪、驅除熱氣。凡是各種疾病,在初期時,宜及時進行灸療,因為此時邪氣尚不盛,容易奏效。

脾濕腫滿:方見海金沙下。風毒腳氣,捻之沒指者:牽牛子搗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五丸,生薑湯下,取小便利乃止。亦可吞之。其子黑色,正如梂子核。(《肘後方》)

白話文:

脾臟濕氣太盛,腫脹滿腹:症狀見於海金沙瀉下。風毒腳氣,按壓下去能陷入手指的:牽牛子搗成末,用蜂蜜做成小豆般大的丸劑。每次服用五丸,用生薑湯送服,直到排便小便暢通才停止。也可以吞服。牽牛子的種子是黑色的,就像梂子核。

小兒腫病,大小便不利:黑牽牛、白牽牛各二兩,炒取頭末,井華水和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蘿蔔子煎湯下。(《聖濟總錄》)小兒腹脹,水氣流腫,膀胱實熱,小便赤澀:牽牛(生研)一錢,青皮湯空心下。一加木香減半,丸服。(《鄭氏小兒方》)

白話文:

小兒腫病,大小便不利:

治療方法:黑牽牛、白牽牛各二兩,炒至微焦,研成細末,用井華水和丸,丸的大小要像綠豆一樣。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蘿蔔子煎湯送服。

小兒腹脹,水氣流腫,膀胱實熱,小便赤澀:

治療方法:牽牛(生研)一錢,青皮湯空心下。如果症狀較輕,可以加入木香,減半服用,丸服。

疳氣浮腫,常服自消:黑牽牛、白牽牛(各半生半炒,取末)、陳皮青皮等分,為末,糊丸綠豆大。每服,三歲兒服二十丸,米湯下。(《鄭氏小兒方》)

白話文:

小孩子患疳積浮腫病,常服以下藥物自然而愈:黑牽牛、白牽牛(各半生半炒,研成細末)、陳皮、青皮等分,研成細末,用麪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三歲的孩子服用二十丸,用米湯送下。(《鄭氏小兒方》)

疳氣耳聾,疳氣攻腎,耳聾陰腫:牽牛末一錢,豬腰子半個,去膜薄切,摻入內,加少鹽,濕紙包煨。空心服。(《鄭氏方》)

白話文:

疳積造成的耳聾,疳積侵犯腎臟,耳聾且陰囊腫脹:牽牛子粉末一錢,豬腰子半個,去掉膜切成薄片,摻入牽牛子粉末,加少許鹽,用濕紙包裹後燉煮。空腹食用。(《鄭氏方》)

小兒雀目:牽牛子末,每以一錢用羊肝一片,同面作角子二個,炙熟食,米飲下。(《普濟方》)

白話文:

小兒雀目疾病:將牽牛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一錢的量,用一片羊肝,和麪粉做成兩個角子狀的丸子,烤熟後食用,再喝米湯送服。(出自《普濟方》)

風熱赤眼:白牽牛末,以蔥白煮研丸綠豆大。每服五丸,蔥湯下。服訖睡半時。(《衛生家寶方》)

面上風刺:黑牽牛酒浸三宿,為末。先以薑汁擦面,後用藥塗之。(《摘玄方》)

白話文:

風熱赤眼: 白牽牛粉末,用蔥白煮沸後搗爛,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丸,用蔥湯送服。服用後睡半個時辰。(《衛生家寶方》)

面上風刺: 黑牽牛用酒浸泡三天,研磨成粉末。先用生薑汁擦拭面部,再用藥粉塗抹。(《摘玄方》)

面上粉刺:㿔子如米粉。黑牽牛末對入面脂藥中,日日洗之。(《聖惠方》)

白話文:

臉上的粉刺:痘痘像米粉一樣。用黑牽牛研磨成的粉末混合在洗臉的藥物中,每天早晚洗臉時使用。(《聖惠方》)

面上雀斑:黑牽牛末,雞子清調,夜敷日洗。(《摘玄方》)

白話文:

雀斑:黑牽牛末,雞蛋清調勻,晚上塗抹,白天洗掉。(《摘玄方》)

馬脾風病,小兒急驚,肺脹喘滿,胸高氣急,腎縮鼻張,悶亂咳嗽,煩渴,痰潮聲嗄,俗名馬脾風,不急治,死在旦夕:白牽牛(半生半炒)、黑牽牛(半生半炒)、大黃(煨)、檳榔,各取末一錢。每用五分,蜜湯調下。痰盛加輕粉一字。名牛黃奪命散。(《全幼心鑑》)

白話文:

馬脾風病,小兒急驚,肺脹喘滿,胸高氣急,腎縮鼻張,悶亂咳嗽,煩渴,痰多聲嗄,俗稱馬脾風,如果不緊急治療,就會在第二天死亡:白牽牛(一半生、一半炒)、黑牽牛(一半生、一半炒)、大黃(煨過)、檳榔,各取末一錢。每次用五分,用蜜湯調服。痰多加輕粉一字。此方名為牛黃奪命散。(《全幼心鑑》)

小兒夜啼:黑牽牛末一錢。水調,敷臍上,即止。(《生生編》)

臨月滑胎:牽牛子一兩,赤土少許,研末。覺胎轉痛時,白榆皮煎湯下一錢。(王袞《博濟方》)

小便血淋:牽牛子二兩(半生半炒)。為末。每服二錢,薑湯下。良久,熱茶服之。(《經驗良方》)

白話文:

小兒夜啼:

將黑色牽牛花研磨成細末,一錢重的分量,用溫水調勻後,敷在小兒肚臍上,夜啼症狀即可停止。(出自《生生編》)

臨月滑胎:

取一兩牽牛子,少量赤土,研磨成細末。當感覺胎兒開始疼痛時,煎取白榆皮的湯液,取一錢重的分量服用。(出自王袞《博濟方》)

小便血淋:

使用兩兩牽牛子(一半生用,一半炒用),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薑湯送服。服用後,過一會兒再喝熱茶。(出自《經驗良方》)

腸風瀉血:牽牛五兩,牙皂三兩,水浸三日,去皂,以酒一升煮乾,焙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空心酒下,日三服。下出黃物,不妨。病減後,日服五丸,米飲下。(《本事方》)

白話文:

腸風瀉血:牽牛子五兩,皁莢三兩,浸泡在水中三天,去除皁莢。用一升酒煮乾,焙炒成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七丸,空腹時用酒送服,每天三次。排出黃色的物質,無妨。症狀減輕後,每天服用五丸,用米湯送服。(《本事方》)

痔漏有蟲:黑、白牽牛各一兩。炒為末,以豬肉四兩,切碎炒熟,蘸末食盡,以白米飯三匙壓之。取下白蟲為效。又方:白牽牛(頭末)四兩,沒藥一錢,為細末。欲服藥時,先日勿夜飯。次早空心,將豬肉四兩炙切片,蘸末細細嚼食。取下膿血為效。量人加減用。忌酒色油膩三日。(《儒門事親》)

白話文:

痔瘡中有蟲:黑牽牛、白牽牛各一兩,將藥材用火炒成末,之後再將豬肉切細後,和藥材一起炒熟,當藥材和豬肉熟了以後,蘸這個藥末,把肉吃掉,最後再吃三匙白米飯。當你排便的時候,如果看到有白色小蟲,就表示藥效發揮作用了。另外還有一個方法:白牽牛(藥材的頭和末各四兩)、沒藥一錢,將藥材搗成細末,將四兩豬肉烤熟後切片,然後蘸著藥末慢慢咀嚼,直到看到排便有膿血,就表示藥效發揮作用了。看個人的病情,增減藥量,服藥期間忌諱菸酒、油膩食物,否則效果會減弱。

漏瘡水溢,乃腎虛也:牽牛末二錢半,入切開豬腎中,竹葉包定煨熟。空心食,溫酒送下。借腎入腎,一縱一橫,兩得其便。惡水既泄,不復淋瀝。(《直指方》)

白話文:

漏瘡水溢出,這是腎虛造成的。取牽牛末二錢半,放入切開的豬腎中,用竹葉包好煨熟。空腹時食用,用溫酒送服。藉著豬腎藥效,治療漏瘡。一縱一橫,兩方面都得到好處。排掉體內的不好的體液後,不再漏瘡。

一切癰疽發背,無名腫毒,年少氣壯者:用黑、白牽牛各一合,布包捶碎,以好醋一碗,熬至八分,露一夜,次日五更溫服。以大便出膿血為妙。名濟世散。(《張三丰仙方》)

白話文:

所有膿瘡、背部膿腫、原因不明的腫毒,還有年輕力壯的人發生此症狀的話:將黑牽牛、白牽牛各一斗合(即一口杯的量),用布包起來搗碎,加入優質醋一碗,熬煮至八分乾,放在露水下浸泡一夜,第二天早上五更時分溫熱服用。以大便中出現膿血為最好。此方名為「濟世散」。

濕熱頭痛:黑牽牛七粒,砂仁一粒,研末,井華水調汁,仰灌鼻中,待涎出即愈。(《聖濟錄》)

白話文:

濕熱頭痛的治療方法: 取黑牽牛七粒和一粒砂仁。將兩者研磨成粉末,以井華水調和後仰頭灌在鼻孔裡,等到流出口水就痊癒了。(本治療方法取自《聖濟錄》)

氣滯腰痛:牽牛不拘多少,以新瓦燒赤,安於上,自然一半生一半熟,不得撥動。取末一兩,入硫黃末二錢半,同研勻,分作三分。每分用白麵三匙,水和捍開,切作棋子。五更初以水一盞煮熟,連湯溫下,痛即已。未住,隔日再作。予常有此疾,每發一服,痛即止。(許學士《本事方》)

白話文:

氣滯導致的腰痛:牽牛,用量不拘,用新瓦片燒至通紅,放在藥草上方,自然會一半生一半熟,切勿攪動。藥材研磨成一兩重的細末,加入二錢半的硫磺末,混合研磨均勻。分成三份。每份加入三匙白麵,加水和好,捏成棋子狀。凌晨五點左右用一杯水煮熟,連湯一起溫熱喝下,疼痛就會停止。如果沒有停止,隔天再做一次。我經常得這種病,每次發作,喝一次藥,疼痛就會停止。(許學士《本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