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八卷 (10)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八卷 (10)

1. 旋花

(《本經》上品)

白話文:

《本經》上品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的,是具有滋補治療作用的上等藥物。

原文:

凡藥之上品,皆氣味芳香,淡而不艷,入喉而潤,下嚥而和。

【釋名】旋葍(蘇恭)、筋根(《本經》)、續筋根(《圖經》)、鼓子花(《圖經》)、豚腸草(《圖經》)、美草(《別錄》)、天劍草(《綱目》)、纏枝牡丹。

白話文:

【釋名】旋葍(蘇恭)、筋根(《本經》)、續筋根(《圖經》)、鼓子花(《圖經》)、豬腸草(《圖經》)、美草(《別錄》)、天劍草(《綱目》)、纏枝牡丹。

旋葍,又名蘇恭、筋根、續筋根、鼓子花、豚腸草、美草、天劍草、纏枝牡丹。

恭曰:旋花即平澤旋葍也。其根似筋,故一名筋根。

炳曰:旋葍,當作葍旋,音福旋,用根入藥。別有旋覆,音璇伏,用花入藥。今云旋葍,誤矣。

頌曰:《別錄》言其根主續筋,故南人呼為續筋根。一名豚腸草,象形也。

宗奭曰:世俗謂之鼓子花,言其花形肖也。

白話文:

翻譯:

恭曰:旋花就是平澤旋葍。它的根狀似筋脈,所以又名筋根。

炳曰:旋葍應該改為葍旋,讀音「福旋」,用根部入藥。另有旋覆,讀音「璇伏」,用花入藥。如今稱作旋葍,是錯誤的。

頌曰:《別錄》記載它的根部可以續接筋脈,因此南方人稱之為續筋根。又名豚腸草,是因為它的形狀很像。

宗奭曰:民間稱之為鼓子花,是因為它的花形酷似鼓子。

時珍曰:其花不作瓣狀,如軍中所吹鼓子,故有旋花、鼓子之名。一種千葉者,色似粉紅牡丹,俗呼為纏枝牡丹。

白話文:

李時珍說:牽牛花的花沒有花瓣,像軍隊裡吹奏的鼓子,所以有旋花、鼓子之稱。有種牽牛花色如粉紅牡丹,俗稱纏枝牡丹。

【集解】《別錄》曰:旋花生豫州平澤。五月採,陰乾。

白話文:

【集解】《神農本草經》記載:蔓花生生長於豫州的平原曠野。於五月採摘,在陰涼處晾乾。

保升曰:此旋葍花也。所在川澤皆有。蔓生,葉似薯蕷而狹長,花紅白色。根無毛節,蒸煮堪啖,味甘美,名筋根。二月、八月採根,日乾。

白話文:

保升說:這是旋葍花。各地的溪流沼澤都有這種植物。它是藤類植物,葉子像山藥葉,但較狹長,花是紅白色的。根部沒有毛茸茸的節,蒸熟或煮熟後可以吃,味道香甜,名字叫做筋根。在二月和八月採集它的根部,曬乾即可。

宗奭曰:今河北、汴西、關陝田野中甚多,最難鋤艾,治之又生。四、五月開花。其根寸截,置土灌溉,涉旬苗生。韓保升說是矣。

白話文:

宗奭說:如今在河北、汴西、關陝的田野中艾草很多,很難除掉。雖然進行除草,但它又會再生。在四、五月的時候開花。艾草的根莖很長,切成一寸長,放在土裡灌溉,十天左右就會長出幼苗。韓保升的說法是正確的。

時珍曰:旋花田野塍塹皆生,逐節延蔓。葉如波菜葉而小。至秋開花,如白牽牛花,粉紅色,亦有千葉者。其根白色,大如筋。不結子。

白話文:

李時珍說:旋花在田野的埂邊溝渠上生長,一段段地蔓延。葉子像菠菜葉,但要小得多。到了秋天開花,像白色的牽牛花,粉紅色,也有花瓣很多種的。它的根是白色的,像韌帶一樣粗。不結種子。

頌曰:黔南施州出一種旋花,粗莖大葉無花,不作蔓,恐別是一物也。

【正誤】《本經》曰:花,一名金沸。

白話文:

黔南施州有一種旋花,莖粗葉大,但沒有花朵,也不爬藤。恐怕是另外一種植物。

《本經》記載:旋花,別名金沸。

弘景曰:旋花東人呼為山姜,南人呼為美草。根似杜若,亦似高良薑。腹中冷痛,煮服甚效。作丸散服,辟穀止飢。近有人從江南還,用此術與人斷谷,皆得半年百日不飢不瘦。但志淺嗜深,不能久服爾。其葉似姜,花赤色,味辛美,子狀如豆蔻,此旋花即其花也。今山東甚多。

白話文:

弘景說:旋花在東方被稱為山薑,在南方被稱為美草。它的根部外形像杜若,也像高良薑。腹部寒冷疼痛,煮熟服用效果很顯著。做成藥丸或散裝服用,可以讓人在調整飲食後不感到飢餓。最近有人從江南迴來,用這種方法幫助人們戒除穀物,大家都可以在半年到一百天之內既不感到飢餓,也不會消瘦。但人的意志力淺、而慾望深,所以無法長時間服用它。它的葉子像薑,花是紅色,味道辛辣可口,果實的形狀像豆蔻,這種旋花即是它的花。現在山東有很多。

又注旋覆花曰:別有旋葍根,出河南,來北國亦有,形似芎藭,惟合旋葍膏用之,余無所入。

白話文:

又有人把旋覆花註解為旋葍根,旋葍根產自河南,也有人從北方的國家引進,外型看起來像是芎蓳,但是旋葍根只有在製作旋葍膏的時候可以派上用場,其他用途就不太能發揮

恭曰:旋花乃旋葍花也,陶說乃山姜爾。山姜味辛,都非此類。又因旋覆花名金沸,遂作此花別名,皆誤矣。又云:從北國來者根似芎藭,芎藭與高良薑全無彷彿,亦誤也。

白話文:

正確的說法是:旋花纔是旋葍花,陶說的是山姜。山姜味道辛辣,完完全全不是這一類。另外因為旋覆花的名字是金沸,所以就以這個作為旋花的別名,這些都錯了。又說從北方來的旋花根部和川芎相似,川芎和高良薑根本沒有相似之處,也是錯的。

【氣味】花:甘。根:辛,溫,無毒。

時珍曰:花、根、莖、葉並甘滑微苦,能制雄黃

白話文:

【氣味】花:甘。根:辛、溫,無毒。

李時珍說:花、根、莖、葉都甘滑微苦,能解雄黃的毒性。

【主治】去面皯黑色,媚好益氣。根:主腹中寒熱邪氣。利小便。久服不飢輕身《本經》。續筋骨,合金瘡。搗汁服,主丹毒、小兒毒熱(藏器)。補勞損,益精氣(時珍)。

白話文:

【主治】去除臉上的痘痘和黑頭,讓容貌美麗且可以增強體力。根:主治腹中的寒熱邪氣。通利小便。長期服用不會感到飢餓且可以減輕體重,《本經》說:續接筋骨,醫治金屬所造成的創傷。將金銀花搗碎榨汁飲用,可用來治療丹毒、小兒高熱(藏器)。補虛損,益精氣(時珍)。

【發明】時珍曰:凡藤蔓之屬,象人之筋,所以多治筋病。旋花根細如筋可啖,故《本經》言其久服不飢。時珍自京師還,見北土車伕每載之,云暮歸煎湯飲,可補損傷。則益氣續筋之說,尤可徵矣。

白話文:

【發明】李時珍說:凡是藤蔓類的植物,其性質與人的筋脈相似,所以大多可以治療筋骨病。旋花根細長如筋,可以食用,因此《本經》中說長期服用它可以讓人不飢餓。李時珍從京城回鄉後,看到北方的車伕經常攜帶旋花根,說晚上回家後煎湯飲用,可以補益身體,續接筋骨。因此,旋花根補氣續筋的說法,更加可信了。

【附方】舊一,新一。

白話文:

【附方】舊一,新一

舊一方:

組成:

  • 艾葉(曬乾後搗成粉末)一兩
  • 白芷(研磨成粉末)半兩
  • 細辛(研磨成粉末)一錢
  • 白膠香(研磨成粉末)一錢

製法:

將所有材料混合均勻。

用法:

用少許藥粉,敷於患處。

主治:

瘡瘍腫痛。

新一方:

組成:

  • 艾葉(去毛,曬乾後搗成粉末)二兩
  • 白芷(研磨成粉末)一兩
  • 細辛(研磨成粉末)半兩
  • 白膠香(研磨成粉末)半兩

製法:

將所有材料混合均勻。

用法:

取適量藥粉,調和熱水成膏狀,敷於患處。

主治:

瘡瘍腫毒,疼痛劇烈。

被斫斷筋:旋葍根搗汁,瀝瘡中,仍以滓敷之,日三易。半月即斷筋便續。此方出蘇景中家獠奴,用效。(王燾《外臺秘要》)

白話文:

被砍斷的筋:旋葍根搗爛取汁滴入瘡口,再用渣敷在瘡口上,每天更換三次,半個月斷掉的筋就會接續上。這個方法是蘇景中家中的奴僕提供的,用過後很有效。(王燾《外臺祕要》)

秘精益髓:太乙金鎖丹:用五色龍骨五兩,覆盆子五兩,蓮花蕊四兩(未開者,陰乾),鼓子花三兩(五月五日採之),雞頭子仁一百顆。併為末。以金櫻子二百枚,去毛,木臼搗爛,水七升,煎濃汁一升,去渣。和藥,杵二千下,丸梧子大。每空心溫鹽酒下三十丸。服之至百日,永不泄。如要泄,以冷水調車前末半合服之。忌葵菜。(薩謙齋《瑞竹堂方》)

白話文:

祕精益髓:太乙金鎖丹:使用五顏色的龍骨五兩,覆盆子五兩,還未盛開的蓮花蕊四兩(曬乾),五月五日採的鼓子花三兩,雞頭子仁一百顆。全部搗成粉末。以金櫻子二百顆,去除表皮,用木頭杵搗碎,加入七升水,熬煮成一升濃汁,去除渣滓。把濃汁與藥粉混合,杵打二千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用溫鹽酒服下三十丸。服用至百日,永遠不泄瀉。如果要泄瀉,用冷水調和車前子末半合服下。忌食葵菜。(薩謙齋《瑞竹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