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機

《外科理例》~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腹癰一百八

一人年逾三十。腹患癰腫。脈數喜冷。齊氏曰。瘡瘍腫起。堅硬者實也。河間曰。腫硬瞀悶。煩躁飲冷。邪在內也。用清涼飲(十二)倍大黃三劑。稍緩。次以四物湯加芩、連、山梔、木通四劑而潰。更以十宣散(四)去參、耆、桂。加金銀花天花粉。彼欲速效。自服溫補藥。

白話文:

某位男子超過三十歲,肚子患有腫瘤。脈搏很快,並且喜歡吃冷的東西。齊氏說:瘡瘍腫脹起來,堅硬的屬於實證。河間說:腫脹堅硬、悶塞、煩躁、愛喝冷飲,這些症狀都是邪氣在身體內部。用了清涼飲(十二劑)加倍大黃服用三劑,稍有緩解。然後用了四物湯加芩、連、山梔、木通服用四劑,腫瘤化膿潰爛了。又用了十宣散(四劑)去掉了參、耆、桂,加了金銀花、天花粉。他想要藥效快一點,自己服用溫補藥。

肚腹遂腫小便不利。仍用清涼飲。膿潰數碗。再以托裡藥治之而愈。(此因症因脈處治。)

一人腹癰焮痛。煩躁作嘔。脈實。河間曰。瘡瘍屬火。須分內外以治其本。又云嘔噦心煩。腫硬瞀悶。或皮肉不變。脈沉而實。毒在內也。當疏其內以絕其源。用內疏黃連湯。(三)利二三行。諸症悉去。更以連翹消毒散而愈。(此據脈症而治。)

白話文:

某患者有腹部癰瘡疼痛,煩躁嘔吐,脈象實。河間醫派說,創傷瘡瘍屬於火熱,分清內外,以治療其根本。又說,嘔吐噁心和煩躁,腫脹硬結和昏悶,或皮肉沒有變化,脈象沉而實,毒素在內。採用內治疏導的方法,用法是用內疏黃連湯,連續服用三劑,使大便通暢,諸症皆去。進一步使用連翹消毒散,使疾病痊癒。 ( 這是根據脈象和症狀來治療的 )

一人腹癰。膿熟開遲。脈微細。膿出後。瘡口微膿如蟹吐沫。此內潰透膜也。瘡瘍透膜。十無一生。雖用大補。亦不能救。此可為待膿自出之戒也。(此據症也。)

白話文:

有個患者患了腹癰,膿汁成熟了,但很長時間都不破潰。脈搏微弱細小,膿汁排出後,瘡口只有少量膿汁,像螃蟹吐出的泡沫。這是內部潰爛穿透了腹膜。瘡瘍穿透腹膜,十個患者中沒有一個能活下來的。即使使用大補的藥物,也無法挽救生命。這可以作為等待膿汁自行排出的戒例。(這根據症狀作出的診斷。)

一恭人腹內一塊。不時作痛。痛則不知人事。良久方蘇。諸藥不應。其脈沉細。非瘡也。河間云。失笑散(百九)治疝氣及婦人血氣痛欲死。並效。與一服。痛去六七。再服而平。此藥治產後心腹絞痛及兒枕痛。尤妙。(按此憑脈處治。)

白話文:

有一位宮中女子,腹中長了一個腫塊,疼痛不定時發作,疼起來的時候失去知覺,過了很久才能醒過來。各種藥物都治不好。她的脈象沉細,不是一般的瘡痛。河間(指名醫張元素)說,失笑散(方劑名,見《聖濟總錄》卷一八九)可以治療疝氣和婦人的血氣疼痛欲死的病症。都很見效。給她服了一帖,疼痛消失了六七成。再服一帖,就痊癒了。這種藥物治療產後心腹絞痛和嬰兒枕痛,效果尤其好。(根據脈象來治療。)

一兒十歲。腹脹痛。服消導藥不應。彼以為毒。其脈右關沉伏。此食積也。河間云。食入則吐。胃脘癰也。更兼身體痛難移。腹脹善噫。舌本強。得後與氣快然衰。皆脾病也。審之。因食粽得此。以白酒麴熱酒服而愈。(按此憑脈憑症而治也。)

白話文:

有一個十歲的小孩,患有腹脹腹痛的毛病,服用消導藥卻不見效。他以為是中毒了。他的脈象是右關沉伏,這表明是飲食積滯引起的。河間說,吃進去的東西馬上吐出來,這是胃脘癰引起的。還有就是身體疼痛難以移動,腹脹多呃逆,舌根發硬,吃了東西以後很快就會疲倦,這些都是脾病的症狀。審視他的病情,是因吃糉子而得此病的。用白酒麴熱酒服下後痊癒。(按此憑脈象症狀而治。)

一人素嗜酒色。小腹患毒。脈弱微痛。欲求內消。予謂當助胃壯氣。兼行經活血佐之可消。彼欲速效。自用敗毒等藥。勢果盛。瘡不潰膿。飲食少思。兩月餘復請診。脈愈弱。盜汗不止。聚腫不潰。肌寒肉冷。自汗色脫。此氣血俱虛。故不能發腫成膿。以十全大補湯(十三)三十餘劑。

白話文:

一個人素來喜愛飲酒、嗜好女色。小腹患毒瘡。脈搏微弱且有輕微疼痛。希望能藉由內服藥使毒瘡消散。我認為應該幫助他的胃並且增強他的氣,再輔以活血化瘀的藥,就可以讓毒瘡消散。但他希望快速看到療效,自行服用了一些敗毒類的藥。毒勢果然壓制了下去,但毒瘡沒有潰膿。他沒有胃口,吃東西也很少。兩個多月後,他又來求診。他的脈搏更弱了,盜汗不止。腫塊沒有潰膿,他感到肌膚寒冷、肌肉冰冷。他自汗且面色萎黃。這些都是氣血俱虛的症狀,所以無法使腫塊化膿。我給他開了十全大補湯十三帖,吃了三十多劑後,總算痊癒了。

膿成針之。反加煩躁。脈大。此亡陽也。以聖愈湯(十七)二劑。仍以前湯百劑而愈。(此憑脈症處治。)

白話文:

膿瘡已形成時才針刺放膿。結果煩躁加劇,脈搏又大又快。這是陽氣虛脫的症狀。服聖愈湯十七劑,再按前法服藥百劑而治癒。(這是根據脈象和症狀診斷治療的。)

2. 疔瘡一百九

脈浮數者。散之。

脈沉實者。下之。

表裡俱實者。解表攻裡。

麻木大痛或不痛者並灸之。更兼攻毒。

疔瘡。以其瘡形如丁蓋之狀也。多因肥甘過度。不慎房酒。以致邪毒蓄結。遂生疔瘡。經曰。膏粱之變。足生大丁是也。亦有人汗滴入食肉而生。亦有誤食死牛馬而生。不可不慎。初生頭凹腫痛。青黃赤黑。無復定色。便令煩躁悶亂。或增寒頭痛。或嘔吐心逆者是也。急於艾炷灸之。

白話文:

疔瘡。是因為瘡的形狀像丁字形的小帽子而得名。大多是因吃過於肥甘的食物、不慎房事,導致邪毒積聚,最後生出疔瘡。經典上說:「吃過於肥甘的食物,會長大疔瘡。」也有人因為汗水滴入肉食而生,還有人誤食死牛馬肉而生。不可不慎。疔瘡剛開始時,患處腫脹疼痛,顏色青黃赤黑,沒有固定的顏色。得了疔瘡就會煩躁不安、悶悶不樂,或者會畏寒頭痛、嘔吐噁心。這時應該趕緊用艾灸來治療。

若不覺痛。針瘡四邊。皆令血出。以回瘡錠子從瘡孔紝之。貼以膏藥。仍服五香連翹湯漏蘆湯等疏下之為效。若針之不痛無血者。以猛火燒鐵針通赤。於瘡上烙之。令如焦炭。取痛為效。亦紝前錠子貼以膏藥。經一二日膿潰根出。服托裡湯散。依常療之。如針不痛。其人眼黑。

白話文:

如果扎針不痛。在瘡的周圍扎針,讓血流出來。用回瘡錠子,從瘡口敷上。貼上膏藥,服用五香連翹湯、漏蘆湯等藥物來疏通下行,即可見效。如果扎針不痛,不出血的話,就用猛火燒鐵針燒到通紅,在瘡口上烙一下,讓它變成焦炭。只要感到疼痛就能奏效。也敷前述的錠子,貼上膏藥。經過一兩天,膿液潰爛,根部露出,服用託裡湯散,依照一般的治療方法來治療。如果扎針不痛,並且病人雙眼顏色變黑。

或見火光者。不可治。此毒已入臟腑也。

一人足患作癢。惡寒嘔吐。時發昏亂。脈浮數。明灸二十餘壯始痛。以奪命丹一服。腫起。更以荊防敗毒散而愈。

白話文:

有個人因腳患處感到十分地奇,惡寒、想吐,時常發作昏迷或有精神錯亂,脈象、浮數。雖然曾針刺了二十幾次,但仍感到疼痛。用了奪命丹一服之後,使他的病情加劇,又改用其他中藥來抑制他的病症,最後治好了。

一人左手臂患之。是日一臂麻木。次日半體皆然。神思昏潰。遂明灸二十餘壯。始不痛。至百壯始痛。以奪命丹一服始腫起。更用神異膏及荊防敗毒散而愈。(此憑症也。)

白話文:

一名患者左臂患病。這一天他的整隻手都麻木了。第二天他的半身都開始麻木。並伴有神思模糊的狀況。然後經過明灸大約二十幾次的治療,他的病不再感到疼痛了。但是又灸了一百多次以後又開始疼痛了。他服用了一劑奪命丹以後,患處開始腫脹。後來又使用了神異膏和荊防敗毒散治療後最終康復了。(這是一個憑症的病例。)

一婦忽惡寒作嘔。肩臂麻木。手心瘙癢。遂瞀悶不自知其故。但手有一泡。此疔毒也。急灸患處五十餘壯而蘇。又五十餘壯知痛。投荊防敗毒散而愈。(此因惡寒。故用發表。)

白話文:

有一個婦女突然感到畏寒、噁心。肩部和臂膀麻木,手心發癢。然後昏沉悶塞,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她手上有一個膿皰,這是疔毒造成的。趕緊在患處灸了五十多壯,才甦醒過來。又灸了五十多壯,才感覺到疼痛。服用了荊防敗毒散才痊癒。(因為她畏寒,所以採用發表的治療方法。)

一人腳面生疔。形雖如粟。其毒甚大。宜峻利之藥攻之。因其怯弱。以隔蒜灸五十餘壯。癢止再灸。片時知痛。更貼膏藥。再以人參敗毒散一服漸愈。至陰之下。道遠位僻。藥力難達。若用峻劑。則藥力未到。胃氣先傷。不如灸之為宜。(此據形症而治。)

白話文:

某人腳面上長了個疔瘡,雖然形狀像粟米一般大小,但毒性卻很大,需要使用強烈而猛烈的藥物來攻治。

由於該人體質虛弱,我使用了隔蒜灸的方法,灸了五十多個壯,癢感停止後又繼續灸。一會兒之後,他感到疼痛,於是我又貼上膏藥,同時讓他服用了人參敗毒散,慢慢地康復了。

至陰穴位於足部,穴位深而偏僻,藥力很難到達。如果使用峻劑,那麼藥力還沒到,胃氣就先傷了。因此,不如使用灸法更合適。(這是根據病情和症狀來治療的)

一人感痘毒。面生疔十餘枚。腫痛脈數。服荊防敗毒散稍愈。尚可畏。更用奪命丹(百二四)一服而愈。(此憑脈症而治。)

白話文:

有一個人感染了痘毒,臉上長了十幾個疔瘡,腫脹疼痛,脈搏快。服用荊防敗毒散後,病情稍有好轉,但仍然令人擔心。於是,他又服用了奪命丹(由一百零四種藥物組成的藥方)一劑,痊癒了。(這都是根據脈搏和症狀來治療的。)

一婦六十。右耳下天容穴間一疔。其頭黑靨。四邊泡起。黃水時流。渾身麻木。發熱譫語。時時昏沉。六脈浮洪。用烏金散汗之。就用鈹針刺。瘡心不痛。周遭再刺十餘下。紫黑血出。方知疼痛。即將寸金錠子紝入瘡內。外用提疔錠子放瘡上。膏日貼護。次日汗後。精神微爽。

白話文:

一名 60 歲的婦女,在右耳下天容穴之間長了一個疔瘡。這個疔瘡的頭部又黑又亮,周圍有水泡,還會流出黃水。她全身麻木,發熱,說胡話,時常昏昏沉沉的。六脈浮洪。醫生用烏金散讓她發汗,然後用鈹針刺破疔瘡。疔瘡的中心沒有疼痛感,周圍再刺了十幾下,才流出紫黑色的血,這時她才感到疼痛。醫生立即將寸金錠子放入瘡口內,外敷提疔錠子,並每天貼膏藥保護傷口。第二天,她發汗後,精神稍微好轉。

卻用破棺丹下之。病即定。其疔潰動後。用守效散貼塗。紅玉錠子紝之。八日疔出。茲所謂審脈症汗下之間。外治次第如此殊勝。不察脈症。但見發熱譫語。便投下藥。或兼香竄之藥。遂致誤人遠矣。

白話文:

改用破棺丹讓他服下。病情馬上好轉。他的瘡癤潰破後,用守效散貼敷。再用紅玉錠子敷在上面。八天後瘡癤治好。這就是所說的仔細診察脈搏、症狀並以汗法治療之間,外治的次第如此精妙。不仔細觀察脈搏、症狀,只見發熱、譫語,就貿然給予瀉下的藥物。或者再搭配芳香走竄的藥物,最後導致誤人遠矣。

世人多雲。是瘡不是瘡。且服五香、連翹湯。然或中或否。致誤者多。蓋不審形氣虛實。瘡毒淺深。發表攻裡。所因不同故也。此既善於驅逐。又以五般香竄佐之。與漏蘆湯相間。大黃為佐。大黃入陽明、太陽。性走不守。泄諸實熱。以其峻捷。故號將軍。雖各有參、耆、漏蘆、甘草之補藥。寧免驅逐之禍乎。

白話文:

許多人常常懷疑自己得到的到底是瘡還是不是瘡,於是就服用五香連翹湯。但是,有的人服用後有效,有的人卻沒有效,以致於誤診的例子很多。這是因為他們沒有詳細的診察病人的形體、體氣的虛實和瘡毒的淺深,分別是應該發散表邪,或是攻逐裡邪,所以導致治療方法不對。此方既善於驅逐瘡毒,又有五香藥物做為佐使,配合漏蘆湯輪流服用,大黃做為輔佐。大黃進入陽明經、太陽經,性情奔放,不守常規,可以瀉除諸多實熱。由於它峻烈迅速,所以號稱將軍。雖然方中有參、耆、漏蘆、甘草等補益藥物,但還是難免有驅逐的弊害。

一人胸患遍身麻木。脈數而實。急針出惡血。更明灸數壯始痛。服防風通聖散得利而愈。(此憑脈症而治。)

白話文:

有一人患有胸部疼痛和全身麻木的症狀。他的脈象數且實。醫生立即用針刺放出了淤血。又用艾灸的方法,在身上灸了幾處,患者才開始感到疼痛。服用了防風通聖散後,症狀減輕並逐漸痊癒。(這是根據脈象和症狀來治療的。)

一夫人面生疔。腫焮痛甚。數日不潰。脈症俱實。治以荊防敗毒散加芩連稍愈。彼以為緩。乃服托裡散一劑。勢盛痛極。始悟。再用涼膈散(二六)二劑。痛減腫潰。又與連翹消毒散(二六)十餘劑而愈。(此憑脈症也。)

白話文:

有一名婦女面部生了毒瘡,腫脹並發熱而且痛得非常厲害,很多天都沒有潰爛。她的脈象和症狀都屬於實證。我用荊防敗毒散加上黃芩和黃連治療,病情見輕。可是病人認為這個藥方太緩和了,於是服用了一劑託裡散。結果病勢更加嚴重,疼痛達到極點。這時她才明白自己錯了。我又用了兩劑涼膈散,疼痛減輕,毒瘡潰爛。又與連翹消毒散十幾劑治癒。(本病例是根據脈象和症狀確診的。)

一人唇生疔瘡已五日。腫硬脈數。煩躁喜冷。此胃經積熱所致。先以涼膈散(二六)一服。熱去五六。更與奪命丹(百二四)二粒。腫退二三。再以荊防敗毒散四劑而愈。

白話文:

有一個人嘴脣上長了瘡已經五天了。腫脹變硬,脈搏跳動快。煩躁喜冷。這是胃經積熱引起的。先服涼膈散(二六)一劑。熱度消了五六分。再給他服用奪命丹(百二四)兩粒。腫脹消退二三分。再服用荊防敗毒散四劑而痊癒。

(按此先攻裡。因其脈症而施。後發表。不言脈症。當時必有所見。)

一人患之。發熱煩躁。脈實。以清涼飲下之而愈。(此憑脈症而治。)

一鄭氏舉家生疔。多在四肢。皆食死牛肉所致。刺去惡血。更服紫金錠(百二十二)悉愈。

白話文:

有一個人家,叫做鄭家,家中的人都得了毒瘡。這些毒瘡多長在四肢上。因為吃了死了的牛的肉而引起的。我用了針灸把壞血刺去,又服用紫金錠,共一百二十二天,全部都治好了。

一人唇下生疔。脈症俱實。法宜下之。反用托裡。故口鼻流膿而死。是謂實實之禍也。

一老婦足大指患疔甚痛。令灸之。彼不從。專服敗毒藥。致真氣虛而邪氣愈實。竟不救。

蓋敗。毒藥須能表散瘡毒。然而感有表裡。所發有輕重。體段有上下。所稟有虛實。豈可一概而用之耶。

且至陰之下。藥力難到。專假藥力則緩不及事。不若灸之為速。故下部患瘡。皆宜隔蒜灸之。不痛者宜明灸之。及針疔四畔去惡血。以奪命丹一粒入瘡頭孔內。仍以膏藥貼之。若患在手足。紅系攻心腹者。就於系盡處刺去惡血。宜服荊防敗毒散。若系近心腹者。宜挑破瘡頭去惡水。亦以膏藥貼之。如麻木者服奪命丹。如牙關緊急。或喉內患者。並宜噙一二丸。

白話文:

下部(身體腰部以下的部位)生病了,痘瘡之類毒氣下沈積聚於陰部,藥物難以抵達。單靠藥物力量,速度太慢,不能緩解病情。不如灸針治療還快。因此,下部患瘡,一般都應該隔着蒜頭灸。不痛的可以明灸。同時,用針刺痘瘡周圍,排出毒血。再將奪命丹一粒放入痘瘡頭部孔內,然後用膏藥粘貼。如果痘瘡長在手腳上,紅絲連接到心腹部,就在紅絲盡頭處刺出毒血。可以服用荊防敗毒散。如果紅絲靠近心腹部位,應該挑破痘瘡頭部排除毒水,同樣用膏藥粘貼。如果出現麻木,服用奪命丹。如果牙關緊閉,或者咽喉疼痛,都應該含服一到兩粒奪命丹。

疔瘡丹溪用磁石為末。苦酒和封之。根即出。

又方,巴豆十粒。半夏一大顆。附子半個。蜣螂一枚。各為末。用麝香和。看瘡大。小以紙繩子圍瘡口。以藥泥上。用帛貼敷。時換新藥。以瘥為度。活人甚多。

白話文:

還有一種方法,巴豆十粒,半夏一大顆,附子半個,蜣螂一個。將它們研成細末,用麝香和勻。觀察瘡口的大小,用紙繩將瘡口圍起來,將藥泥塗上。用絲帛貼敷,及時更換新藥。以瘡口癒合為準。用此方法治癒的人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