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二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四 (1)

1. 前陰部

自外腎起至前陰囊止,一切癰疽、疝、痃、疳、蝕等證,皆匯於此部中,以便檢閱參治。

2. 龜頭腫痛門主論

澄曰:龜頭腫痛,有因肝經濕熱下注,其腫紅脹,宜龍膽瀉肝湯主之,外搽介靈丹。有因塗搽春藥,交接違理,其腫滲痛,宜用松蘿茶洗,外搽玉紅膏。有因嫖妓孌童,沾染穢毒,其腫紫黯,上有黃衣,溺管必痛,小便淋瀝,否則莖皮收緊,包住龜頭,即成袖口疳瘡。亦有龜頭之下,紅胞如瘤堅硬,亦有所患之胞如水光亮,即為雞嗉疳瘡。

白話文:

澄說:龜頭腫痛,有一種是因肝經濕熱下注,它的症狀是腫脹紅脹,應當用龍膽瀉肝湯為主藥,外敷介靈丹。有一種是因塗抹春藥,交接不當,它的症狀是腫痛滲痛,應當用松蘿茶清洗,外敷玉紅膏。有一種是因嫖妓孌童,沾染了穢毒,它的症狀是腫脹紫黯,上面有黃色分泌物,排尿管一定疼痛,小便淋瀝,否則莖皮收緊,包住龜頭,即成袖口疳瘡。還有一種是龜頭之下,紅色的泡腫如瘤堅硬,還有一種是患處的泡腫如水般光亮,即為雞嗉疳瘡。

治之大法,以大黃下之撤毒為主。亦有新婚損傷龜頭腫者,以濃甘草湯洗之,搽玉紅膏

白話文:

治病的總原則,以使用大黃瀉下的方式清除毒素為主要原則。還有新婚後損傷龜頭而腫脹的情況,可以使用濃甘草湯清洗,再塗上玉紅膏。

3. 龜頭腫痛門主方

龜頭腫大硬痛(沈員嶠。)用雞蛋三個,去黃留蛋清,將龜頭插入,一炷禪香時拔出,再以捫青布燒灰存性,碾末一錢,加冰片一分搽上,過夜其腫即消。

白話文:

龜頭腫大疼痛(沈員嶠)。用雞蛋三個,去掉蛋黃留下蛋白,將龜頭插入蛋白中,一炷香的時間後拔出。再用艾草燒成灰,研磨成粉末,加入冰片一分,塗抹在龜頭上,過夜後腫脹就會消退。

龜頭腫痛,蛤蟆二隻,炭火炙去皮肉,將骨炙酥為極細末,每一分加冰片一分碾勻,細細摻上。

又方,鬼饅頭嫩枝即木蓮蓬,三四兩煎湯熏洗,止痛消腫。

又方

蝸牛(焙乾),枯礬(各等分)

碾細。濕則乾摻,干則香油調搽。

4. 陰頭癰門主論

王肯堂曰:陰頭癰生於陰頭。(《準繩》)

5. 陰頭癰門主方

驗方,鱉甲為末,雞蛋清調敷。

6. 魚口便毒橫痃門主論

陳實功曰:左為魚口,右為便毒,兩腿合縫之上,名曰橫痃。(《正宗》)

《鬼遺方》云:腿䏶兩處起為便毒。

王肯堂曰:便毒生於小腹下,兩腿合縫之間,其毒初發寒熱交作,腿間腫起疼痛是也。夫腎為作強之官,所藏者精與智也,男女大欲不能直遂其志,故敗精搏血,留聚經隧,乃結為便毒矣。蓋腿與小腹合縫之間,精氣所出之道路也,或觸景而動心,或夢寐而不泄,既不得偶合陰陽,又不能忘情息念,故精與血交滯而成腫結也。

白話文:

王肯堂說:便毒發於小腹下方,兩腿合縫之間,毒性剛開始發作時,寒熱交替,腿間腫脹疼痛。腎臟是掌管強盛的器官,儲藏精氣和智力,男女之間的大欲望不能直接實現,所以精氣敗壞,血液搏動,積聚在經脈中,最終形成便毒。腿和小腹合縫之間是精氣流通的道路,有些人看到某個景象而心動,或者在夢中卻不能精泄,既不能與陰陽交合,又不能忘情息念,所以精氣和血氣交滯,形成腫結。

初起切不可用寒涼之藥,恐氣血愈滯,不得宣通,反成大患,惟當開鬱散氣,清利熱毒,使精血宣暢,則自然愈矣。(《準繩》)

白話文:

疾病初期,絕對不可服用寒涼的藥物,恐怕會使氣血更加凝滯,無法宣通,反而造成大患,應該要疏肝理氣,清利熱毒,使精血流通暢順,那麼自然會痊癒。(《準繩》)

孫曰:商賈中野合不潔淫妓,便構此證。或疳瘡,或楊梅者,皆由欲火淫熾,一旦交合不潔,為淫火衝動,膚腠開通,是以受毒。初發之時慎不宜以敗毒之藥瀉之,何也?毒邪非虛不入,若復虛胃氣與毒邪下陷,治之非彌年累月不愈也。捷法只宜發汗,其次利小便,膚腠所感之邪,汗易散也。

白話文:

大腿和小腿之間的陰囊都是肝經絡,肝腎主管下焦,肝又主小便,使毒邪從小便中排出,所治的疾病都是順從的,所以治療這種疾病不用幾天,就能奏效。如果曾經發汗、利小便,身體肥厚、毒邪固結而不得宣通的,就用破毒、活血、調氣的方劑攻治,等到毒氣宣通後,再用補劑來治療,這樣也不會失掉先後次序的道理。

陰莖腿縫皆肝經絡,肝腎主下焦,又肝主小便,使毒邪從小便中出,所治皆順也,故治之不旬日,便可奏功。若曾發汗利小便,體厚邪固而不得宣通者,乃以破毒活血調氣之劑攻之,俟毒氣宣通,隨以補劑托之,亦不失先後著也。

陳實功曰:左為魚口,右為便毒,總由精血交錯,生於兩胯合縫之間結腫是也。(魚口生於左腿兩胯合縫之間,便毒生於右腿兩胯合縫之間。)生於小腹之下,進之陰毛之傍結腫,名曰橫痃,又名外疝是也。此三證得之於奔走勞役,濕熱下注者少,得之於入房忍精,強固不泄,或欲念已萌,停而不遂,以致精血交錯,凝滯結而為腫,淫毒內攻者多。然其毒從便而入,亦當從便而出,治當散滯行瘀,通利大小二便。

白話文:

疾病早期宜服用通水丹以促進排泄,如果效果不佳,可用九龍丹、山甲內消散治療。七天之後,如果病竈已固定,擔心化膿,可用火針刺法治療,效果也很好。化膿的病人,服用十全大補湯,可收到很好的療效,遲了則恐怕會產生其他的併發症,難以治癒。切記,房事要避免。

初起宜通水丹逐之,不應,用九龍丹山甲內消散。七日已後,根本堅固,恐其作膿,宜用火針法刺之亦妙。已出膿者,十全大補湯服之,庶易收斂,遲則恐生別證難愈。謹戒房事。(《正宗》)

又曰:因奔走勞役而得者,即用四妙湯補而消之,甚驗。

馮魯瞻曰:便毒生於小腹下,兩腿合縫之間,小兒是肝火肝疳,總屬肝經熱毒,治宜瀉肝,再視血分毒氣為之斟酌,若大人犯此者,多因欲火不能直遂其志,故敗精搏血,留聚經隧,乃結為毒,治宜散郁散氣,清利熱毒,使精血宣暢,則自然愈矣。間有因交合不潔,為淫火衝動,是以受毒所致者,治宜先為發汗,次利小便可也。(《錦囊》。

白話文:

馮魯瞻說:便毒產生於小腹下方,兩腿合縫之間。小兒多因為肝火肝疳,總歸屬於肝經熱毒,治療應以瀉肝為主,再視血中熱毒的毒氣程度來調整。如果是成年人患了便毒,多因慾望之火無法得到滿足,因而導致精血衰敗留滯經脈,最終凝結成毒。治療時應疏散鬱氣,清利熱毒,使精血運行暢通,那麼便毒也就自然痊癒了。有時也可能因為交合不潔,導致淫火衝動,從而引發便毒,治療時應該先發汗,再利小便。

又曰:婦人橫痃,或肝經濕熱下注,或鬱怒傷損肝脾,其候兩腿小腹腫痛,或玉門焮腫作痛,憎寒壯熱,小便澀滯,腹內急痛,或小腹痞悶,上攻兩脅者,肝火血虛也。加味消遙散。若概投散血攻毒之劑,則誤矣。

白話文:

有些人說:婦人橫痃病,或許是肝經濕熱下注,或者鬱怒傷損肝脾,都有可能。臨牀症狀會出現兩腿小腹腫痛,或者玉門腫脹疼痛,怕冷發熱,小便困難,腹部劇烈疼痛,或者小腹悶脹,向上擴散到兩肋,這種情況多半是肝火旺盛,血虛所造成。可以使用加味逍遙散來治療。如果是隨便用散血攻毒的藥物來治療,那就錯了。

周文採曰:便毒初發寒熱交作,兩腿合縫之間,腫起疼痛是也。夫腎為作強之官,所藏者精與志也,男女大欲,不能直遂其志,故敗精搏血,留聚中途而結為便毒矣。夫人腳腿與小腹合縫之間,乃精血所出之道路,或觸景而動心,或夢寐而不泄,既不得偶合陰陽,又不能忘情息念,故精與血交滯而成腫結也。

白話文:

周文採說:便毒在初發時,寒熱交作,兩腿合縫之處腫脹疼痛。腎臟是人體中強壯的器官,它儲藏著精力和志氣,男女之間有很大的慾望,不能直接實現他們的願望,所以精氣和血液受損,停留在中途,結成了便毒。人的雙腳和大腿合縫的地方,是精血流出的道路,有些人看到某些景物而動心,有些人做夢卻無法洩氣,既然不能陰陽交合,又不能忘情息念,所以精血交滯,形成腫脹結塊。

初起慎不可用寒涼之藥,恐氣血愈結,不得宣散,反成大患,惟當發散寒氣,清利熱毒,使精血宣暢,則自然愈矣。(《集驗》)

白話文:

一開始絕對不能使用寒涼藥物,擔心氣血更加凝結,宣散不開,反而形成大患,應該發散寒氣,清利熱毒,讓精血宣暢,自然就會痊癒。(《集驗》)

申鬥垣曰:勇疽即俗名魚口,生衝門穴。(《啟玄》)

薛立齋曰:魚口者,言其形如魚口,張而不合也。潰後慎勿行動伸縮,恐難斂口。此證有公有母之分,公者小而形長易治,母者大而形圓,公則只一個,母則三四個,若母魚口只用艾炷炙初起者,則余者自消。

白話文:

薛立齋說:魚口瘡,是因為它的形狀像魚嘴,張開而不閉合。潰爛後要小心不要做伸展動作,以免難以閉合。這種疾病有公母之分,公的比較小,形狀細長,容易治療;母的比較大,形狀圓形,公的只有一個,母的有三四個。如果母魚口只在初期用艾條灸治,那麼其它的魚口就會自行消失。

《心法》曰:橫痃疽,在左腿夾縫折紋中,形長如蛤,陰疽在右腿夾縫折紋中,形長如蛤,屬三陰經,由七情鬱滯凝結而成。漫腫堅硬時痛,甚則痛牽睪丸,上及少腹,形長如蛤,一兩月方能潰破,其膿深可知,破後膿稠可愈,敗漿最難斂口,久必成漏。

白話文:

《心法》中說:橫痃疽,位於左腿折皺中,形狀長如蛤蜊,屬三陰經,是由七種情感鬱結凝滯而形成的。紅腫硬結時疼痛,嚴重時疼痛牽扯睪丸,往上蔓延至小腹,形狀長如蛤蜊,一兩個月後才能潰破,膿液深不可測,潰破後膿液稠厚,可以痊癒,但膿水最難收口,時間久了必然形成漏孔。

又曰:若膿水淋漓,日久有生蟲,形類蛔蟲,亦系膿深郁久之所化也,屬逆。

《心法》曰:便毒又名血疝,又名便癰。無論男女皆可以生,發於少腹之下,腿根之上,折紋縫中,屬肝腎二經,由強力房勞,忍精不泄,或欲念不遂,以致精搏血留,聚於中途壅遏而成。或因暴怒傷肝,氣滯血凝而發,魚口因生於折紋縫中,其瘡口潰大,身立則口必合,身曲則口必張,形如魚口開合之狀,故名之也。

白話文:

《心法》上記載:便毒又叫做血疝,也叫做便癰。不論男女都可以發生,發病位置位於下腹部股溝處,陰脣折縫中間。便毒屬於肝腎兩條經絡,是由於過度房勞,忍住精液不射出,或者慾望未能得到滿足,以致精液與血搏結留滯,於中途積聚壅塞而形成的。或者由於暴怒傷肝,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發病。魚口之所以稱為這個名字,是由於發病位置位於陰脣折縫中間,它的潰瘍口很大,如果身體立起來,潰瘍口必定會閉合,如果身體彎曲,潰瘍口必定會張開,形狀就像魚的嘴巴張合一樣,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