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十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九 (2)

1. 脾癰門主論

申鬥垣曰:脾癰生肩貞、臑俞二穴,乃手太陽小腸經多血少氣,及脾受膏粱厚味所生也。宜汗之。經云:汗之則瘡已。(《啟玄》)

白話文:

申鬥垣說:脾癰生長在肩貞、臑俞兩個穴位,這是手太陽小腸經多血少氣,以及脾臟受到膏粱厚味所滋生的。應該發汗治療。經典上說:發汗治療,瘡就會痊癒。(《啟玄》)

李東垣曰:脾癰又名髎疽,在肩之後,下腋之後外層岐骨縫間,左右同屬小腸經肩貞穴,由風火凝結而成。

又曰:如生在肩前下腋前外之上,骨縫開合空凹陷中,左右相同。初起如椒子,漸腫堅硬大如鵝卵,按之疼痛入骨,屬心包絡經,名曰樂疽。乃血熱氣鬱而成。

白話文:

又說:如果長在肩前下腋前外側的上方,骨縫開合空凹陷中,左右相同。剛開始像花椒,逐漸腫脹堅硬,大如鵝蛋,按壓疼痛深入骨頭,屬於心包絡經,名為樂疽。這是由於血熱氣鬱而引起的。

2. 臂癰門主論

《玄機》云:在臂外為癰,在臂內為魚肚發,在臂上節腫連肩髃,為臂風毒。

王肯堂曰:兩臂肘起至接骨下引手至小骨之上發癰癤,此處雖實,奈連大小筋骨,舉動不便,垂手多墜疼,如膿深沉澈骨,即傷筋脈,拳縮不舒,搐搦,宜急用緩慢筋脈藥餌治之。(《準繩》)

白話文:

王肯堂說:兩肘部出現瘡癤,這處雖然是實症,但是疼痛會連及大小筋骨,舉動不便,手垂下時疼痛加劇,如果膿很深,侵蝕到骨頭,就會損傷筋脈,拳頭緊握不能舒展開,手腳抽搐,應當緊急使用緩和筋脈的藥物治療。(《準繩》)

申鬥垣曰:臂癰毒,乃心腎二經,通於五指,毒氣流走成串漏。(《啟玄》)

《心法》曰:魚肚發生於臑部之後垂肉處,焮腫赤色,屬心經青靈穴。由火毒凝結而成。

陳遠公曰:人臂上忽然生瘡,變成癰疽者,亦陰癰也。雖比頭面對口肩背稍輕,然治不得法,亦能殺人,故須辨陰陽治之。大約痛者陽證,癢者陰證。如陽證用三星湯一二劑,便可立消;若陰證此方又不可用,必大補氣血,佐以消痰化毒,始可奏功。勿以手足非心腹之疾,不須補虛也。

白話文:

陳遠公說:人手臂上突然生瘡,變成癰疽的,也是陰癰。雖然比頭、面、口、肩、背的癰瘡稍輕,但是治療不得法,也能殺人,所以必須辨別陰陽來治療。一般來說,疼痛的是陽證,癢的是陰證。如果是陽證,用三星湯一兩劑,就可以立即消除;如果是陰證,這個方劑就不可再用,必須大力補氣血,輔以消痰化毒,才能奏效。不要因為手足不是心腹的疾病,就不需要補虛。

夫陰主靜,而手則至動者也,至動生陰癰,則動變靜矣,反常之道也,可不畏乎!況動變靜,又趨陰之道也。陽趨於陰,非生近於死乎?欲陽返陰易,欲陰返陽難,誰謂手癰而小視之哉?消癰還陽丹人參、花粉、生甘草各三錢,白朮、生黃耆各一兩,肉桂乳香末各一錢,金銀花二兩,當歸五錢,水煎服。一劑癢變為痛矣,二劑疼止,三劑全消。

白話文:

陰屬性宜靜,手卻是最活潑的器官,這種過度活動,會導致陰癰的產生,動中有靜,這是違背常理的,能不懼怕嗎?而現在動變靜,又是趨向陰的表現。陽走進陰,豈不是意味著生靠近死嗎?想要陽回複陰較容易,想要陰回複陽則較困難,誰會因為是手癰,就輕視呢?治陰癰的去火還陽丹方:人參、花粉、生甘草各三錢,白朮、生黃耆各一兩,肉桂、乳香末各一錢,金銀花二兩,當歸五錢,水煎服。一帖藥,癢會變成痛,二帖藥,疼痛停止,三帖藥,完全消退。

(《冰鑑》。按:此方與七聖湯相同,而意氣與所主各異也。七聖湯治已潰之劑,此湯乃治未潰之方。蓋已潰者,以生肉為先;未潰者,以護肌為主。所以七聖湯中無乳香末、天花粉二味,此方用乳香末、天花粉,攻中有擁衛之功耳)

白話文:

《冰鑑》。備註:這個方子跟七聖湯相同,但是藥物效用和治療的主要症狀都不同。七聖湯治療已經潰爛的創傷,這個方子治療還沒潰爛的創傷。大致來說,治療已經潰爛的傷口,以生肉為第一要務;治療還沒潰爛的傷口,以保護肌肉為主。所以七聖湯裡面沒有沒藥末、天花粉這兩味藥,這個方子使用沒藥末、天花粉,在攻病的同時兼具保護的效果。

胡公弼曰:臂癰有因遠行涉水,途路或冒風雨寒濕,飲食不節,亦能患此,所受稍輕,治以防風除濕丸主之。(《青囊》)

白話文:

胡公弼說:手臂上長瘡有可能是因為長途跋涉涉水,途中又淋了雨或受寒受濕,飲食也不規律所導致的,其病症較輕,可以服防風除濕丸來治療。(《青囊》)

馮魯瞻曰:臂癰者,前臁屬手陽明經,後臁屬手太陽經,外臁屬手少陽經,內臁屬手厥陰經,內之前臁屬手太陰經,內之後臁屬手少陰經。總緣經絡熱鬱,風邪外干,氣血有乖而生也。當分經絡,以用本經之藥為引,行其氣血自愈。(《錦囊》)

白話文:

馮魯瞻說:手臂的癰疽,前側屬於手陽明經,後側屬於手太陽經,外側屬於手少陽經,內側屬於手厥陰經,內之前側屬於手太陰經,內之後側屬於手少陰經。總的來說,是經絡熱鬱,風邪外幹,氣血不調而引起的。應當辨別經絡,用本經的藥物作為引子,使氣血運行正常,自然就可以治癒。(《錦囊》)

李東垣曰:臂(自肘至腕曰臂。)外側屬三陽,臂里屬三陰,俱由營衛不周,感受風邪,逆於肉裡而成也。已潰若拳縮而不能舒,疼痛澈骨者,乃潰深傷脈也,屬逆。

白話文:

李東垣說:手臂外側屬於三陽經,手臂內側屬於三陰經,都是因為營衛不周,感受風邪,逆於肌肉所致。潰瘍已經形成,像拳頭收縮一樣不能舒展,疼痛徹骨的,是潰瘍深入傷及經脈,屬於逆證。

李東垣曰:臂痛有六道,各加引經藥乃驗。以兩手伸直垂下,大指居前,小指居後而定之;前臁痛者,屬陽明,以升麻、乾葛、白芷行之;後臁痛者,屬太陽,以藁本羌活行之;外臁痛者,屬少陽,以柴胡行之;內臁痛者,屬厥陰,以柴胡、青皮行之;內前臁痛者,屬太陰,升麻、白芷行之;內後臁痛者,屬少陰,細辛獨活行之。

白話文:

李東垣說:臂痛有六條經絡,各加引經藥纔有效果。以兩手伸直垂直下垂,大拇指在前,小拇指在後,然後確定疼痛部位:

  1. 前臂疼痛者,屬陽明經,用升麻、乾葛、白芷來治療。

  2. 後臂疼痛者,屬太陽經,用藁本、羌活來治療。

  3. 外側臂疼痛者,屬少陽經,用柴胡來治療。

  4. 內側臂疼痛者,屬厥陰經,用柴胡、青皮來治療。

  5. 內前臂疼痛者,屬太陰經,用升麻、白芷來治療。

  6. 內後臂疼痛者,屬少陰經,用細辛、獨活來治療。

3. 骨螻疽門主論

王肯堂曰:骨螻疽生手臂陽明經分,生瘰初如粟米,漸大如赤豆,痛不可忍,旬日大如胡桃,枯紫色。若毒遊遍身,拘急發搐,嘔噦不食,冷汗自出,滑泄煩躁,脈亂者死。犯房勞怒氣者死。此證乃七情不和,積怒積憂積熱所致。真元虛敗,不能勝邪,發之暴死之速,乃陰虛極而火獨亢之故。治當滋化源,勿以揚湯止沸之法誤之。(《準繩》)

白話文:

王肯堂說:骨螻疽生長在手、腕、陽明經分佈的地方,患了瘰癧,最初像粟米一樣大,逐漸長到像赤豆一樣,疼痛難忍,十天內長到像胡桃一樣大,顏色枯槁發紫。如果毒氣散佈全身,肢體拘束,抽動,嘔吐厭食,冷汗自出,腹瀉煩躁,脈搏混亂的,就會死亡。犯了房事,勞累,生氣的人,也會死亡。患上此症,是由於七情不調,積累的憤怒,憂愁,和熱盛所造成的。真元虛敗,不能勝過邪氣,發病急劇,死亡迅速,是因爲陰虛到了極點,只有火獨自亢盛的緣故。治療應滋養化生的根本,不要誤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出自《準繩》)

薛立齋曰:骨螻疽生臂外前臁大骨之後,屬手陽明大腸經,由憂鬱暴怒凝結而成。初如粟豆,旬日大如桃李,腫硬疼痛。若紫暈開大,腐爛斑點串通肌肉,搐搦拘急,多見七惡者逆。

白話文:

薛立齋說:骨螻疽長在手臂外側前臂的大骨附近,屬於手陽明大腸經,是由憂鬱、暴怒積結而成的。剛開始像粟米或豆子,十天後就大如桃子或李子,又腫又硬又痛。如果紫暈擴大,腐爛斑點蔓延到肌肉,出現抽搐、痙攣、拘急,多見於七情逆亂的人。

4. 垂臂發門主論

《鬼遺方》云:垂臂發生於垂臂兩處發接骨下,臂鵝上起如雞鴨卵大,皆由榮衛不調所致也。喜患實處而不透內,亦宜急消或發穴早療。

白話文:

《鬼遺方》中說到:垂臂,發生在垂臂兩側頭髮下、手臂上臂,長得像雞蛋或鴨蛋那麼大。這些都是由氣血失調引起的。這種病喜歡長在肌肉豐滿的地方而不向裡面擴散,也應該積極治療或及早治療。

5. 鷀癰門主論

竇漢卿曰:生於臂撐上者,名鷀癰。紅腫作痛,初起宜灸。若潰之,必損命,不可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