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丸

CHU SH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肝經 17%
肺經 17%
心經 11%
小腸經 5%
膀胱經 5%
心包經 5%
腎經 5%
胃經 5%
脾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除濕丸

組成介紹:

  • **黑牽牛:**祛風濕,除痺,活血通絡。
  • **補骨脂:**補陽、補氣,止瀉,健脾胃。
  •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
  • **地龍:**平肝息風,祛風濕,止痛,清熱瀉火,清熱利尿,止咳平喘,通經絡。
  • **白膠香:**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解毒,清熱涼血,化腐生肌,保肝。

主治功效:

中暑,腳無力無法行走。

總結:

除濕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由黑牽牛、補骨脂、赤芍、地龍、白膠香組成,具有祛風濕、除痺、活血通絡、補陽、補氣、止瀉、健脾胃、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平肝息風、祛風濕、止痛、清熱瀉火、清熱利尿、止咳平喘、通經絡、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解毒、清熱涼血、化腐生肌、保肝等功效。主治中暑,腳無力無法行走。

傳統服藥法


甘遂(銼碎,炒黑色)1兩,大戟(銼碎,炒黑色)1兩,威靈仙1兩,赤芍藥1兩,防風(去蘆頭)半兩,白麵半兩,乾胭脂1兩。
上除白麵、胭臘外,並為細末,次研胭脂,同面諸藥研勻,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曬乾,沸湯內煮浮,漉出再曬乾。
每服20-30丸,食前以溫熟水送下,或生薑汁浸湯放溫送下。
忌茶。

方劑組成解釋


黑牽牛具有清熱利濕、通便的作用;補骨脂具有溫腎散寒、除濕止痛的作用;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的作用;地龍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作用;白膠香具有祛風除濕、通利關節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祛風除濕、通利關節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慎用。
  2. 脾胃虛弱者慎用。
  3. 本方宜久煎,以便充分發揮藥效。

相關疾病


牛皮癬腳氣病大便秘結排尿困難濕疹麻疹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苔癬腹瀉小便顏色偏黃

相同名稱方劑


除濕丸, 出處:《嵩崖尊生》卷九。 組成:枳實5錢,白朮5錢,茯苓5錢,神曲5錢,紅花1錢5分,萊菔2錢5分。 主治:傷濕面。

除濕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一八引《家藏經驗方》。 組成:黑牽牛1斤(炒,帶性),破故紙4兩,赤芍藥4兩,錢子地龍4兩(去土,以上爲末),白膠香4兩(另研)。 主治:中濕,足不能舉。

除濕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四。 組成:甘遂(銼碎,炒黑色)1兩,大戟(銼碎,炒黑色)1兩,威靈仙1兩,赤芍藥1兩,防風(去蘆頭)半兩,白面半兩,乾胭脂1兩。 主治:腳氣,腫滿疼痛,行履艱難,大便不通,小便赤澀。

除濕丸, 出處:《趙柄南臨床經驗集》。 組成:威靈仙1兩,豬苓1兩,梔仁1兩,黃芩1兩,黃連1兩,連翹1兩,歸尾1兩,澤瀉1兩,紫草1兩5錢,茜草根1兩5錢,赤苓皮1兩5錢,白鮮皮2兩,粉丹皮1兩,乾生地2兩。 主治:清熱涼血,除濕利水,祛風止癢。主治:急性濕疹、牛皮癬、嬰兒濕疹、單純糠疹、多形紅斑等。

除濕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當歸(酒浸,去蘆)半兩,防風(去蘆)半兩,川芎半兩,川萆薢半兩,威靈仙半兩,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半兩,杜仲(銼,薑制,炒去絲)半兩,大川烏頭(炮,去皮臍)半兩,藁本半兩,神曲(炒)半兩,白朮(炒)半兩,附子8錢(炮,去皮臍),乳香2錢(别研),沒藥3錢(别研)。 主治:輕健腰腳。主治:筋骨諸疾,諸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