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

《金匱翼》~ 卷三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1)

1. 食瘧

食瘧,一名胃瘧。飲食無節,傷胃而成。其證腹痛,中滿不能食,食則嘔逆,噯腐吞酸,其脈氣口獨盛。戴復庵法:平胃散草果砂仁,吞紅丸子。(方見飲食門。)

白話文:

食瘧,又名胃瘧。飲食不節制,損傷了胃而形成的。其症狀是腹痛,腹中滿脹吃不下東西,吃了東西就嘔吐反胃,打嗝、冒酸水,脈象中,氣口脈獨盛。戴復庵的治療方法:服用平胃散,加上草果、砂仁,吞服紅丸子。(具體方劑見飲食門。)

《先醒齋筆記》,梁溪王興甫偶食牛肉,覺不快,後遂發瘧,飲食漸減,至食不下咽,已而水飲亦不下,白湯過喉間,嘔出作碧色。藥不受,小便一滴如赤茶,大便秘。醫皆束手。仲淳忽至,視之,令仰臥,以指按至心下偏右,大叫,因詢得其由。用丸藥一服,至喉輒不嘔,水道漸通。

白話文:

《先醒齋筆記》,梁溪王興甫偶而吃了牛肉,覺得不舒服,後來就得了瘧疾,飲食日漸減少,到最後什麼也咽不下去,之後連水都不能喝了,白湯喝到喉間,又全部嘔吐出來,而且吐出來的東西是碧綠色的。各種藥物都不見效,小便一滴像赤茶,大便也解不出來。醫生們都束手無策。仲淳忽然來了,查看了一番,讓他仰臥,用手指按壓到心窩偏右的地方,他大叫一聲,於是問出了原因。用了丸藥一服,到喉間就不再嘔吐了,排尿也逐漸通暢了。

次日下黑物數塊如鐵,其病如失。丸藥用礬紅和平胃散作末,棗肉丸,白湯下三錢。

白話文:

第二天解出幾塊像鐵塊一樣黑色的東西,他的疾病症狀就消失了。藥方使用明礬、平胃散磨成細末,用棗肉做成藥丸,用白開水送服三錢。

2. 虛瘧

虛瘧者,或體虛而病瘧,或因瘧則致虛,六脈微弱,神氣倦怠,是以補養正氣為主。經云:瘧脈緩大虛,便用藥,不宜用針。蓋病瘧而脈虛,氣先餒矣,故不宜用針而宜用藥。所謂陰陽形氣俱不足者,勿刺以針,而調以甘藥也。

白話文:

虛瘧,有的人體質虛弱而得了瘧疾,或者因為得瘧疾而導致身體虛弱,脈搏微弱,精神倦怠,因此以補養正氣為主要的治療方法。經典上說:瘧疾的脈搏緩慢而虛弱,就要用藥物治療,不宜用針刺。因為得了瘧疾而脈搏虛弱,元氣已經虛弱,所以不宜用針而應該用藥。所謂陰陽形氣俱不足的人,不要用針刺,應該用甘溫的藥物來調補。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

**組成:**黨參、黃耆、白朮、當歸、炙甘草

**功效:**補中益氣,升提陽氣,健脾和胃

**適應症:**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證見乏力倦怠、食少便溏、面色蒼白、舌淡苔薄

小建中湯

**組成:**人參、白朮、甘草、乾薑、陳皮

**功效:**溫中益氣,健脾消食

**適應症:**脾胃虛寒,證見胃口不佳、腹痛腹脹、大便稀溏、脈沉細弱

二方俱補虛散邪之劑。楊仁齋云:有中年人,臟腑久虛,大便常滑,忽得瘧疾,嘔吐異常,惟專用人參為能止嘔,其他瘧藥並不可施,遂以二陳湯加人參、縮砂,倍用白豆蔻一二服,病人因自覺氣脈頓平,於是寒熱不作。蓋白豆蔻能消能磨,流行三焦,營衛一轉,寒熱自平也。

白話文:

這兩種藥方都是用來補虛散邪的。楊仁齋說:有一個中年人,臟腑虛弱很久了,大便經常很滑,忽然得了瘧疾,嘔吐非常厲害,只有用人參才能止嘔,其他治療瘧疾的藥都不起作用。於是就用二陳湯加上人參、縮砂,加倍使用白豆蔻,服用了一兩次,病人自己感覺氣血頓時平穩了,於是寒熱症狀就消失了。可能是因為白豆蔻具有消食化積、疏通三焦的作用,營衛之氣一轉,寒熱自然就平息了。

(新定)人參烏梅散,治虛瘧、久瘧,少氣不食。亦治勞瘧,勞瘧者,遇勞即發,經年不差者是。

白話文:

(新定)人參烏梅散,用於治療虛瘧、久瘧,症狀包括呼吸短促和食慾不振。它還可以治療勞瘧,勞瘧是指在勞累時發作,且經年不愈的瘧疾。

人參(三錢),烏梅(一枚),黃耆當歸茯苓陳皮(各一錢),鱉甲,制首烏,白朮(各二錢)

白話文:

人參(三錢),烏梅(一枚),黃耆,當歸,茯苓,陳皮(各一錢),鱉甲,制首烏,白朮(各二錢)。

人參(九克),烏梅(一枚),黃耆,當歸,茯苓,陳皮(各三克),鱉甲,制首烏,白朮(各六克)。

上都作一服,加姜煎。

白話文:

取乾薑三兩,切片。水煎,服之。

3. 痎瘧

痎瘧者,老瘧也。三日一發,其氣深固,卒不得出。有累年不愈者,亦曰三陰瘧。大抵瘧病在三陽者,宜汗宜和;在三陰者,宜溫宜利,甚者非吐下不能拔其病根也。其脅下有塊者,名曰瘧母,以鱉甲丸主之。

白話文:

瘧疾,又稱老瘧疾。每隔三天發作一次,瘧氣深入體內,難以驅除。有些人多年不愈,也稱之為三陰瘧。通常,瘧疾在三陽經,宜採用發汗和調和的方法治療;在三陰經,宜採用溫暖和通利的方法治療。病情嚴重者,必須通過嘔吐和瀉下,才能治癒病根。如果患者的肋下有塊狀物,稱為瘧母,可以用鱉甲丸治療。

《千金》常山丸

白話文:

《千金》常山丸

組成: 當歸四兩 茯苓四兩 蜀椒一兩 乾薑一兩 桂心一兩 麥門冬一兩 黃芩一兩 芍藥一兩 甘草半兩 防風一兩 常山二兩

製法: 上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盞,煎取五分,去滓服之。若心腹痛甚,加附子仁一錢。

功效: 主治溫疫時氣,身熱心煩,腹痛發熱,惡熱痛,頭痛項強,不思飲食。

常山丸

組成: 當歸 240 克 茯苓 240 克 蜀椒 60 克 乾薑 60 克 桂心 60 克 麥門冬 60 克 黃芩 60 克 芍藥 60 克 甘草 30 克 防風 60 克 常山 120 克

製法: 上述藥材研為細粉,每次取 6 克,加水一杯煎煮,取煎液 30 毫升,去渣後服用。如果心腹疼痛劇烈,可加附子仁 6 克。

功效: 用於治療夏季流行性傳染病,症狀包括發熱、煩躁、腹痛發燒、畏寒疼痛、頭痛、頸項僵硬、不想吃東西等。

常山(三兩),鱉甲(二兩,炙),知母(一兩),甘草(五錢)

白話文:

常山(150公克),鱉甲(100公克,烤過),知母(50公克),甘草(25公克)

蜜丸梧子大,未發前酒服十丸,臨發一服,正發又一服。

鱉甲丸

白話文:

蜜丸梧子大小,未發病前用酒送服十丸,臨近發病一次服用,發病時再服一次。

鱉甲丸

鱉甲,香附(各二兩),三稜,蓬朮(各一兩),常山(一兩),阿魏(二錢)

白話文:

鱉甲、香附(各 90 克),三稜、蓬朮(各 45 克),常山(45 克),阿魏(9 克)

上並用醋浸神麯糊丸,白湯下梧子大五十丸,積消及半即止。

白話文:

用醋浸泡神麴糊丸,用白開水送服梧桐子大小五十丸,水腫症狀消退一半後即停止服用。

仁齋云:瘧之經久而不歇,其故何耶?有根在也。曰飲、曰水、曰敗血是耳。瘧家多蓄痰涎黃水,或停瀦心下,則常山能吐之;或結癖脅間,則常山能破其癖而下之。其有純熱無寒,或蘊熱內實之證,投以常山,大便點滴而下,似泄不泄,須用北大黃為佐,大泄數下,然後獲愈也。

白話文:

仁齋說:瘧疾經久不愈,原因何在?有「根」在也,「根」是什麼呢?是飲食、水質、敗血。瘧疾病人多蓄積痰涎黃水,或停留在心下,則用常山可以吐出來;或結塊在脅間,則用常山可以破除結塊而瀉下來。如果有純熱無寒,或者蘊熱內實的證候,投以常山,大便點滴而下,好像腹瀉又好像不腹瀉,必須用北大黃作為輔佐藥,大泄數次之後,才能痊癒。

又婦人產後,敗血流經,亦能令人寒熱如瘧,至暮則發,發則身痛如被杖,宜通經活血之劑,鹿角屑和血止痛如神。

白話文:

女性產後,血脈崩漏,也可能引發寒熱交替的疾病,到了傍晚就會發病,發病時身體疼痛如同被棍棒毆打,應該服用通經活血的藥方,鹿角屑具有活血止痛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