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瓊

《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四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9)

1. 沉睡昏睡似寐非寐煩躁不眠第九十五

沉睡昏睡似寐同。卻有分別在其中。更有煩躁不眠者。臨症無訛是良工。

沉睡者。謂沉沉熟睡。精神意志清白者、是也。夫麻原屬火候。火症得安靜沉睡。本為上吉。然當分首尾而治。正熱出現之時。其人精神困倦。沉睡少醒者。則為逆候。何則。蓋緣正氣虧損。邪火內郁。而未能發揚於外。乃正氣不勝所致。後必變大發煩躁者有之。宜以養陰湯(見三十二條)去熟地黃川芎白芍

白話文:

沉睡:指沉沉熟睡,精神意志清白者。

麻黃:屬火候,火症得安靜沉睡,本為上吉。

然當分首尾而治:需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進行治療。

正熱出現之時:當正熱出現之時,其人精神睏倦,沉睡少醒,則為逆候。

逆候:與正常病程相反的表現。

何則:蓋緣正氣虧損,邪火內鬱,而未能發揚於外,乃正氣不勝所致。

後必變大發煩躁者有之:後來必定會轉變為大發煩躁的症狀。

宜以養陰湯(見三十二條)去熟地黃、川芎、白芍:宜用養陰湯,去掉熟地黃、川芎、白芍。

生地黃主之。若正收及收後。能食而安靜沉睡者。蓋緣氣血俱虛。火毒退去而得安寧。此為順候。治法、當以補脾養血為要。以四物湯(見二十五條)加薏苡仁、白茯苓主之。又有一等名曰昏睡。昏睡者。調昏昏而睡。不知起止。雖睡多久。醒來不知人事。掐其頰車、合谷二穴。

白話文:

加入生地黃作為主要藥物。如果在正收或收穫後,能夠吃東西並安靜地熟睡,那是因為氣血都虛弱,火毒已經退去,才能獲得安寧。這是一種順應時令的治療方法。治療方法應該以補脾養血為主要原則,可以用四物湯(見第二十五條)加上薏苡仁和白茯苓作為主要藥物。還有一種情況叫做昏睡。昏睡的人,昏昏沉沉地睡著,不知道什麼時候醒來,即使睡很久,醒來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掐他們的頰車穴和合谷穴。

而不知痛者。是也。又有一等似寐非寐者。此兩症、無問正出收後。見之良非吉兆。多難治療。當察其兼見何症而施治之。夫沉睡昏睡兩症。雖相彷彿。而實不同。昏沉二字。醫家最當詳辨。庶幾臨症無訛。又有麻疹挾熱。作麻不出。煩躁不眠者。法當解毒清涼。以白虎解毒湯(見二十六條)加連翹牛蒡子以清解之。

白話文:

而不知道疼痛的。也是這樣。又有一種病人,好像睡著了,又好像沒有睡著的樣子。這兩種情況,不論在出疹之前還是收疹之後,見到都不是好兆頭。很難治療。應該觀察病人同時出現了哪些情況,然後施以治療。沉睡和昏睡這兩種情況,雖然很相似,但實際上並不相同。昏沉這兩個字,醫生最應詳細辨別。這樣,在臨牀上纔不會出錯。還有一種麻疹夾雜著熱症,疹子出不來,煩躁失眠的情況。治療時應當解毒清熱。用白虎解毒湯(見第二十六條)加上連翹、牛蒡子來清解。

熱除麻出。而煩躁自寧。可以安寢矣。若收後煩擾。而反不得寐者。是餘火復燃。急須滋陰養血。以六味地黃湯(見七十八條)合四物湯(見二十五條)。加生棗仁二三錢與服。則陽自斂而得寐矣。

白話文:

熱邪被驅除掉,麻疹發疹,煩躁自能安寧,就可以安穩地睡覺了。如果在麻疹退去之後,仍然煩躁不安,反倒無法入睡,這是餘熱死灰復燃,必須趕緊滋陰養血。可以使用六味地黃湯(參照第七十八條)合併四物湯(參照第二十五條)。此外再加入生棗仁二三錢一同服用,就能讓陽氣自然收斂,得到安眠。

朱曰,麻後煩擾不寐。用六味丸加減。亦是一法。

2. 中惡第九十六

麻疹收完幸平復。動止如常飲食足。心腹絞痛忽然亡。此是氣虛中惡毒。

麻疹收完之後。動止飲食如常。忽然心腹絞痛而死者。此是元氣虛弱。兼之偶中疫癘之氣。正不勝邪。邪伏於中。外若無病。內已虧損。故一中即死。謂之中惡。

白話文:

麻疹病症痊癒後,患者的活動和飲食都與常人無異。可是忽然感到心腹絞痛而死亡。這是因為元氣虛弱,加上偶爾感染了疫癘之氣,體內的正氣不能戰勝邪氣。邪氣潛伏在體內,外表上看不出有病,其實內臟已經受到損害。所以一遇到外界的邪氣,就會立即死亡。這種情況叫做中惡。

3. 發搐第九十七

痰熱聚於心胞絡。喉中哈哈發驚搐。未透之時反為吉。慎勿妄投金石藥。

麻毒流連為壯熱。煩躁不寧時搐掣。養血散火清心肝。神爽身涼生可決。

發熱無休神漸昏。忽然瘛瘲似堪驚。莫將瘋癇同調治。小便通利即安寧。

麻之發搐。不同常論。乃痰熱聚於心胞絡中所致。若見於發熱初出未透之時。俱為無害而反吉。治法宜以疏散之劑。少加清涼之藥治之。以清熱透肌湯(見二十五條)去生甘草杏仁。加栝蔞霜、竹葉治之。若收後而發搐者。則為難治。法當消痰清上焦之火。兼利小便。只宜用輕清之劑調之。

白話文:

麻疹引起的抽搐,和一般的情況不一樣,是痰和熱聚集在心包絡中所引起的。如果在發熱初期出現,沒有透發出來的時候出現抽搐,這都是無害的,反而是一種好兆頭。治療方法宜以疏散的藥物,少加一些清涼的藥物來治療。可以用清熱透肌湯(見二十五條),去掉生甘草、杏仁,加上栝蔞霜、竹葉來治療。如果是在出疹後才發生的抽搐,那麼就很難治了。方法應當是消痰,清上焦之火,兼利小便。只宜用輕清的藥物來調理。

不可誤用鎮驚金石之藥。以加味導赤散(見四十九條)去薄荷石膏。加貝母、栝蔞霜主之。如痰壅甚者。以栝蔞仁一味煎湯與服。以湧吐之。如麻後渾身壯熱不除。未至羸瘦。但多搐掣、煩躁不寧者。此乃熱在心肝二經。然不可與急驚同治。以當歸養血湯川芎、甘草。加酒炒黃連地骨皮

白話文:

不應誤用鎮靜安神的礦石類藥物。用加減後的導赤散(見第四十九條),去掉薄荷、石膏。加上川貝母、栝蔞霜治療。如果痰壅積非常嚴重。用栝蔞仁煎湯服用。使痰液得以吐出。如果麻醉後,全身發熱不退。不至於瘦弱。但多抽搐、煩躁不安。這是因為熱在心、肝兩條經絡。然而不能與治療急驚風的藥物一起治。用當歸養血湯去掉川芎、甘草。加上酒炒黃連、地骨皮。

黃連安神丸相間而服。或以安神丸冰片、甘草。或導赤散(見二十六條)去甘草。加人參、麥冬。煎汁送下治之。小便清長者可治。小便短少者不可治。宜以抱龍丸與服。若搐而喉中無痰鳴。或自吃指者。是非麻之發搐。乃正虛不能主持之候也。必死不治。

白話文:

與黃連安神丸交替服用。或用安神丸去掉冰片、甘草。或導赤散(見二十六條)去掉甘草。加入人參、麥冬。煎汁服用治療。小便清長的人可以治癒。小便短少的人不能治癒。應該服用「抱龍丸」。如果孩子抽搐,喉嚨裡沒有痰聲。或自己咬手指的人。這種情況是非麻性抽搐。那是正氣虛弱不能主持身體的結果。一定會死,無法治療。

朱曰,以栝蔞仁一味煎湯取吐。為吐法另立一法。

當歸養血湯

當歸,川芎,生地黃,麥冬,木通,梔仁,甘草,淡竹葉,燈心引。

白話文: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川芎:活血行氣,止痛鎮靜。

  • 生地黃:滋陰涼血,清熱解毒。

  • 麥冬:滋陰潤肺,清心除熱。

  • 木通:通利小便,清熱解毒。

  • 梔仁: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 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

  • 淡竹葉:清熱除濕,利尿通淋。

  • 燈心引:清熱利尿,通淋止痛。

黃連安神丸

黃連,當歸,龍膽草硃砂(各二錢),全蠍(水洗糯米拌炒乾七隻),石菖蒲(薑湯泡去毛薑汁蒸),白茯神(各一錢五分),為末。滾水和作餅。蒸熟。以獖豬心血同搗為丸。以硃砂為衣。黍米大。燈心湯下十丸。

白話文:

黃連、當歸、龍膽草、硃砂(各二錢),全蠍(水洗後與糯米拌炒至乾燥,共七隻),石菖蒲(用薑湯浸泡去除毛薑汁,再放入蒸籠中蒸),白茯神(各一錢五分),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滾水和成麵團,蒸熟後與猈豬心血一起搗成丸狀,再用硃砂包覆,使藥丸如黍米般大小。用燈心草煎煮的水送服,每次服用十丸。

安神丸

黃連,當歸身,麥冬,白茯苓,甘草(各五錢),硃砂(一錢),冰片(二分五釐),為末。滾水和丸。蒸熟。以獖豬心血同搗合丸。黍米大。燈心湯下十丸。

白話文:

黃連、當歸身、麥冬、白茯苓、甘草(各五錢)、硃砂(一錢)、冰片(二分五釐),磨成粉末後,以滾水揉成藥丸,蒸熟後,加入野豬的心血一起搗成丸藥,丸藥的大小如同黍米,用燈心湯服用十丸。

抱龍丸

琥珀,天竺黃,白檀香,人參(各一兩五錢),白茯苓(一兩五錢),甘草(去節三兩),枳殼(麩炒),枳實(麩炒各一兩),辰砂(五錢),金箔(一百張),山藥(去黑皮炒熟一兩),牛膽南星(一兩),為末。每藥一兩。取新汲井水一兩。同入乳缽內搗勻為丸。如皂子大。勿見日。陰乾。曬則燥烈。每用一丸。薄荷葉煎湯化下。

白話文:

琥珀、天竺黃、白檀香、人參(各一兩五錢)、白茯苓(一兩五錢)、甘草(去除節結三兩)、枳殼(麩炒)、枳實(麩炒各一兩)、辰砂(五錢)、金箔(一百張)、山藥(去除黑皮炒熟一兩)、牛膽南星(一兩),共研磨成細末。每種藥物一兩。加入新鮮從井中汲取的一兩水。全部放入乳缽中搗勻做成藥丸。藥丸的大小要和皁子差不多。藥丸不能見光,要在陰涼處晾乾,如果曬乾的話會變得乾燥和刺激。每次服用一丸。使用時,將薄荷葉煎成湯,服用藥丸時將藥丸放入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