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昌遇

《幼科折衷》~ 下卷 (10)

回本書目錄

下卷 (10)

1. 附:遺溺尿床

《原病式》曰:遺尿不禁者為冷。《內經》曰:膀胱不約為遺溺。仁齋曰:小便者,津液之餘也。腎主水,膀胱為津液之腑,腎與膀胱俱虛而冷氣乘之,故不能拘制其水,出而不禁,此謂遺尿;睡里自出者,謂之尿床。此皆腎與膀胱,虛而挾冷所致也,以雞腸散主之,然益智、破故紙之類,亦不可缺。

亦有熱客於腎部及膀胱,火邪妄動,水不得寧,故不能禁而頻數來也,治當補膀胱陰血,瀉火邪為主,而佐以收澀之劑,如牡蠣山茱萸、五味之類。病本屬熱,故宜瀉火,因水不足,故火動而致小便多,小便既多,水益虛,故宜補血瀉火。補血治其本也;收之、澀之,治其標也。

〔附方〕

雞腸,桂(一錢五分),龍骨(二錢五分),牡蠣(煅灰),茯苓桑螵蛸(炒,各五錢),雞腸一具(燒存性,男用雌,女用雄)上為極細末,仍以雞肫皮一具,雞腸一具,燒存性,研為極細末,每用前藥一錢,以溫酒調化,食前服。

又方,雞肫皮(一具),雞腸(一具,燒),豬胞(炙焦,男用雌、女用雄)為末,酒調服。

2. 麻木

總括,木本濕熱死血因,手麻原屬氣家虛;忽然十指麻木也,濕痰死血胃中虛。

脈法,脈浮而濡屬氣虛,關前得之麻在上體,關後得之麻在下體也。脈浮而緩屬濕,為麻痹;脈緊而浮屬寒,為痛痹;脈澀而芤屬死血,為木,不知痛癢。

《內經》曰: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故風氣勝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自批:《內經》注雖合為痹,發起亦殊也。風則陽受之,故為痹行;寒則陰受之,故為痹痛;濕則皮肉筋受之,故為皮著而不去也。)河間曰:留著不去,四肢麻木拘攣也。

岐伯曰: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榮衛之行濕,經絡時疏故不痛,皮膚不榮故不仁。夫所謂不仁者或周身或四肢唧唧然,麻木不知痛癢,如繩扎縛初解之狀,古方名為麻痹是也。

丹溪曰:麻是氣虛,木是濕痰、死血,然則曰麻曰木者,以不仁中而分三也。雖然亦有氣血俱虛,但麻而不木者,亦有虛而感濕;麻木兼作者,又有因虛而風寒濕三氣乘之。故周身掣痛,並麻木並作者,古方謂之周痹,治法宜先汗後補也,然當以類推而治之,不可執一見也。

如十指麻木是胃中有濕痰死血,宜二陳湯蒼朮桃仁紅花,少加附子行經,又宜四物湯加蒼朮、白朮陳皮茯苓羌活、紅花、蘇木之類。

如手足俱麻木,並指尖麻者,皆痰滯經絡也,宜二陳湯加竹瀝、薑汁、白芥子,以祛痰火散風氣。

麻用補中益氣湯當歸木香香附青皮川芎,少加桂枝行經。

木用四物湯,並二陳湯加桃仁、紅花,二方俱宜。用竹瀝、薑汁、白芥子,以行經至脅肋,達痰之所在也。

〔附方〕

二陳湯,見諸吐症內。

四物湯,見痢疾症內。

補中益氣湯,見脫肛症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