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七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七 (9)

1. 尿灰瘡第十一

《子母秘錄》治小兒尿灰瘡方。

上末伏龍肝雞子白塗之。

《子母秘錄》又方

上以黑豆皮熟嚼敷之。

2. 酢瘡第十二

陳藏器治小兒酢瘡方。

上以產死婦人塚上草取之,勿回顧,作浴湯洗之,不過三度佳。

陳藏器又方

上以仙人草煮湯浴,亦搗敷之。酢瘡頭小大硬,小者,此瘡或有不因藥而自瘥者。當丹毒入腹必危,可預飲冷藥以防之。兼用此草洗瘡,亦明目,去膚翳,挼汁滴目中。生階庭間,高二、三寸,葉細有雁齒,似離隔草,北地不生也。

白話文:

用仙人草煮水洗澡,也可以搗碎敷在患處。醋瘡的瘡頭大小硬,瘡小的,有些瘡不藥而癒。當丹毒侵入腹部時,必定危險,可以預先喝清涼藥以預防。同時用此草洗瘡,還能明目,去除皮膚上的翳障,將汁液滴入眼睛中。它生長在臺階庭院的空隙中,高二三寸,葉子細長有雁齒狀,類似離隔草,北方不生長。

3. 魚臍瘡第十三

《聖惠》:夫小兒魚臍瘡者,此瘡頭黑,深破之黃水出,四畔浮漿起,狹長如魚臍,故謂之魚臍瘡也。

《聖惠》治小兒魚臍瘡方。

蛇蛻皮(一兩,炙微黃),雞子(一枚,打破取清)

白話文:

蛇蛻皮(一兩,烤成微黃色),雞蛋(一個,打破後取清液)

上件藥以水一大盞煎蛇皮至五分,去滓入雞子清,攪令勻,更煎三兩沸,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聖惠》又方

芫花根(二兩,細銼),豬牙皂角(五挺),黑豆(三合),白礬(三兩,燒令汁盡,細研)

白話文:

  • 芫花根——兩量,切成細末。

  • 豬牙皁角——五根。

  • 黑豆——三合。

  • 白礬——三兩,燒至水份完全蒸發,然後研磨成粉末。

上件藥用醋七升,先浸芫花根及皂角、黑豆三日於釜中,以文火煎至二升。去滓後卻於別鐺中煎至一升,入白礬灰,攪令勻,膏成以瓷盒盛,攤於故帛上貼。

白話文:

使用七升醋於釜中,先浸泡芫花根、皁角與黑豆三天。再以文火煎煮至二升。之後過濾藥渣,於另一個鍋中再煎煮至一升,加入白礬灰並攪拌均勻,等藥膏製成後,將膏體盛於瓷盒中,將膏體攤開並塗抹於舊布上。

《聖惠》又方

上臘月豬脂並髓,以雞子清調令勻塗。

《聖惠》又方

上以寒食干餳燒灰,細研敷之。

《聖惠》又方

上以白萵苣搗,絞取汁,先以針刺瘡上及四伴,滴汁於瘡中即瘥。

《聖惠》又方

上當瘡上切大蒜片子貼定,以艾灸二七壯,逐壯換蒜,灸畢,研豆豉厚罨,定效。

白話文:

在瘡上切大蒜片貼上,用艾條灸二七壯,每壯換一次蒜片,灸完後,將研磨成泥的豆豉敷上去,療效顯著。

張渙,雞清散方,治身體生瘡出黃水,四畔熛漿起,狹長似魚臍

上以蛇蛻皮一兩,燒灰細研,每用少許,雞子清調塗瘡上。

4. 王灼瘡第十四

《巢氏病源》小兒王灼惡瘡候:腑臟有熱,熱熏皮膚,外為濕氣所乘,則變生瘡。其熱偏盛者,其瘡發勢亦盛,初生如麻子,須臾王大,汁流潰爛,如湯火所灼,故名王灼瘡,亦名王爛瘡,又語訛為黃爛瘡。

白話文:

《巢氏病源》中,小兒患有王灼瘡的症狀是:腑臟內有熱,熱氣燻蒸皮膚,外部又被濕氣侵襲,就會變成瘡。這種瘡的熱氣特別盛,發作起來勢頭也特別猛,剛開始像芝麻大小,一會兒就發展到大如王字,膿汁流出來潰爛,就像被開水、火焰灼燒過一樣,因此得名王灼瘡,也叫王爛瘡,又因讀音訛轉成黃爛瘡。

《本草》治小兒黃爛瘡方。

上以羅勒根燒灰,敷之佳。

《藥性論》主小兒急黃爛瘡方。

上取赤小豆汁,冷洗之,不過三度瘥,能令人美食。

《千金》治小兒黃爛瘡方。

四交道中土、灶下土

上二味各等分,末之以敷瘡,亦治夜啼。

《千金》又方

上燒艾灰敷之。《聖惠》方,瘡干即用生油調艾灰塗。

《千金》又方

上燒牛屎敷之,亦滅瘢。

《聖惠》治小兒王爛瘡一身盡有如麻子,有膿汁,乍痛乍癢,或時壯熱。赤芍藥散

白話文:

《聖惠方》中記載了治療小兒王爛瘡的赤芍藥散方。此方適用於全身佈滿如麻子般的王爛瘡,伴有膿汁、時而疼痛時而瘙癢的症狀,有時還會出現發熱的情況。

赤芍藥散方

  • 赤芍藥 一兩
  • 白芷 一兩
  • 紫花地丁 一兩
  • 荊芥 一兩
  • 防風 一兩
  • 黃芩 一兩
  • 連翹 一兩
  • 蒲公英 一兩
  • 木通 一兩
  • 牛蒡子 一兩
  • 蟬衣 一兩
  • 地膚子 一兩
  • 枯礬 二錢

**製法:**將所有藥材研成細末,混勻即可。

**用法:**取適量藥末,以香油調和,外敷患處。每日換藥一次,直至瘡口癒合。

赤芍藥,甘草白蘞(各三分),黃芩黃連(去須),黃柏(炙,各半兩)

白話文:

赤芍藥、甘草、白蘞(各1.5克),黃芩、黃連(去須)、黃柏(炒至焦黃,各2.5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蜜水調塗之,日三、四上瘥。

《聖惠》治小兒王爛瘡及惡瘡。秫米散方

秫米,竹筱(等分)

上件藥燒灰,細研為散,以田中禾下水調塗之,立效。

《聖惠》治小兒王爛瘡初患,一日內色變,二日疱漿出,或四畔時赤、漸長。若疱漿匝身,即不可療。其狀如湯火燒,宜速用,黃連散

白話文:

《聖惠方》記載的治療小兒王爛瘡的方法:

小兒患王爛瘡,得病初期一日內顏色發生變化,二日後長出水泡,水泡周圍有時發紅、逐漸擴大。如果水泡蔓延到全身,則無法治癒。王爛瘡的症狀就像被沸水或火燒傷一樣,需要迅速治療。以下提供「黃連散」的藥方:

黃連(末),胡粉(各一兩)

上件藥細研令勻,以生油調塗之。

《聖惠》治小兒王爛瘡初起,疱漿似火燒瘡,宜用此方。

上用桃仁,湯浸去皮,搗令爛,以面脂和塗之。

白話文:

用桃仁,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搗爛成泥,再加入面霜混合均勻,塗抹於患處。

《聖惠》又方

上以吳茱萸,酒煎汁塗之。

《聖惠》又方

上以赤地利搗末,用酥和塗之。(出華山,春夏生,苗作蔓繞草大,上莖赤,葉青似蕎麥葉,七月開白花,亦如蕎麥,根如菝葜,亦如山蕎麥。《本草》云:所在山谷有之。)

白話文:

把長在赤地上的利搗碎,用酥和着塗在患處。(生長於華山,春夏生長,幼苗像蔓繞草一樣粗大,莖呈紅色,葉子青綠色像蕎麥葉,七月開白花,也像蕎麥一樣,根像菝葜,也像山蕎麥。《本草》中說:這個植物在各個山谷中都有。)

《嬰孺》治小兒王灼惡瘡,一身如麻豆者,戴膿汁,乍痛乍熱乍癢方。

甘草,芍藥,白蘞,黃芩(各三分),黃連,黃柏(各四分)

上為末,蜜和塗之,日再。亦可作湯洗之良。乃《聖惠》治王爛瘡藥,但《聖惠》以甘草、芍藥、白蘞各三分,以黃芩、黃柏、黃連各半兩。

白話文:

將藥物磨成粉末,與蜂蜜混合塗抹在患處,每日兩次。也可以將藥物煮成湯劑,用來清洗患處。這種藥方出自《聖惠》一書,用於治療王爛瘡。但《聖惠》中的藥方中,甘草、芍藥、白蘞各用三分,黃芩、黃柏、黃連各用半兩。

《嬰孺》治小兒王灼瘡方。

上燒古屋柱作炭,杵末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