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六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 (7)

1. 寒嗽第九

錢乙論寒熱相反云:京東轉運使李公有孫八歲,病嗽而胸滿短氣。醫者言肺經有熱,用竹葉湯牛黃膏各二服治之,三日加喘。錢曰:此肺氣不足,復有寒邪。即使喘滿,當補肺脾,勿服涼藥。李曰:醫已用竹葉湯、牛黃膏。錢曰:何治也?醫曰:退熱退涎。錢曰:何熱所作?曰:肺經熱而生嗽,嗽久不除生涎。

白話文:

錢乙論述寒熱相反的案例:京東轉運使李公的孫子八歲,患有咳嗽,胸部滿悶,呼吸急促。醫生診斷為肺經有熱,用了竹葉湯、牛黃膏各兩服治療,結果三天後喘息加重。錢乙說:“這是肺氣不足,又併發了寒邪。即使喘滿,也應該補肺脾,不要服用涼藥。”李公說:“醫生已經用了竹葉湯、牛黃膏。”錢乙問:“為什麼要這樣治呢?”醫生說:“退熱、化痰。”錢乙問:“熱從哪裡來的?”醫生說:“肺經有熱而生咳嗽,咳嗽久了不除就生痰。”

錢曰:本虛而風寒所作,何熱也?若作肺熱,何不治其肺而反調心。蓋竹葉湯、牛黃膏治心藥也。醫有慚色,錢治愈。

白話文:

錢乙說:患者的根本體質虛弱,再加上風寒侵襲而發病,怎麼會是熱症呢?如果是肺熱引起的,為什麼不治療肺部而反而調理心臟呢?竹葉湯和牛黃膏都是治療心臟的藥物。醫生感到慚愧,錢乙治癒了患者。

《千金》,紫菀湯,治小兒中冷及感寒,暴嗽或上氣喉咽鳴,氣逆或鼻塞、清水出者方。

白話文:

《千金方》記載的紫菀湯,是治療小兒中風受寒,突然咳嗽或咽喉鳴叫,氣逆,鼻塞,流清水等症狀的方劑。

紫菀杏仁黃芩當歸甘草(炙。各半兩),麻黃,桂心,橘皮,青木香(各六銖),大黃(一兩《嬰孺》方用一兩半)

白話文:

紫菀、杏仁、黃芩、當歸、甘草(炙用,各半兩),麻黃、桂心、橘皮、青木香(各六銖),大黃(一兩,《嬰孺》方用一兩半)。

上十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六十日至百日兒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兒一服三合。

《千金》,五味子湯,治小兒風冷入肺,上氣、氣逆面青,喘迫咳嗽,晝夜不息,食則吐、不下方。

白話文:

《千金方》中的「五味子湯」,用於治療小兒因風寒入侵肺部導致的呼吸困難、氣喘咳嗽,晝夜不休,以及進食時嘔吐、瀉泄不止的症狀。

五味子,當歸(各半兩),乾薑,桂心(各六銖),細辛(三銖),人參,紫菀,甘草(各六銖),款冬花(三銖),大黃(一兩半),麻黃(六銖。《嬰孺》方用半兩)

白話文:

五味子、當歸(各一錢五分),乾薑、桂心(各六分),細辛(三分),人參、紫菀、甘草(各六分),款冬花(三分),大黃(四錢五分),麻黃(六分。《嬰孺》方用一錢五分)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九合,去滓。兒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其大黃別浸一宿下。(一方無款冬花、大黃,有大棗三枚。)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一種藥材搗碎,以二升半的水煎煮,取九合藥液,去除渣滓。嬰兒出生六十天到一百天,每次服用二合半的藥液。一百天到二百天,每次服用三合的藥液。大黃另行浸泡一夜後服用。(另一種配方中沒有款冬花和大黃,但有三個大棗。)

《千金》治小兒暴冷嗽及積風冷嗽,兼氣逆鳴。菖蒲丸

菖蒲,烏頭(炮,去皮尖),杏仁,礬石,細辛,皂莢(各六銖),款冬花,乾薑(炮),桂心,紫菀(各十八銖),蜀椒(五銖),吳茱萸(六合)

白話文:

菖蒲、烏頭(炮製,去掉皮和尖端)、杏仁、礬石、細辛、皁莢(各六公克)、款冬花、乾薑(炮製)、桂心、紫菀(各十八公克)、蜀椒(五公克)、吳茱萸(六公克)

上十二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三歲兒飲服五丸,加至十丸,日三。兒小以意減之,兒大以意加之。暴嗽數服便瘥。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龍眼般大小的藥丸。三歲以下的兒童服用五丸,逐漸增加到十丸,每天三次。兒童年齡越小,服用量越少;兒童年齡越大,服用量越多。咳嗽厲害,服用幾次就會痊癒。

太醫局,潤肺散,治小兒寒壅相交,肺氣不利,咳嗽喘急,語聲不出,痰涎壅塞,胸膈煩滿,鼻塞清涕,咽喉干痛。

白話文:

譯文:

太醫局潤肺散,用於治療小兒寒熱交織,肺氣不暢,咳嗽氣喘,聲音嘶啞,痰涎壅塞,胸膈煩悶,鼻塞流清涕,咽喉乾燥疼痛等症狀。

麻黃(去根節),人參(去蘆頭。各二兩),貝母(去心,麩炒黃),杏仁(湯浸,去皮尖,焙令乾,麩炒黃。各二兩半),甘草(炙,銼,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一分),桔梗阿膠(炒令黃。各半兩)

白話文:

麻黃(去除根和節),人參(去除蘆頭,各二兩),貝母(去除心,用麩皮炒至黃色),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和尖端,烘乾後,用麩皮炒至黃色。各二兩半),甘草(烤炙,切碎,一兩),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一分),桔梗,阿膠(炒至黃色。各半兩)

上件同杵,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煎六分,去滓溫服,食後。

太醫局,華蓋散,治小兒肺感寒邪,咳嗽上氣,胸膈煩滿,項背拘急,聲重鼻塞,頭昏目眩,痰氣不利,呀呷有聲。

白話文:

太醫局所使用的「華蓋散」,用於治療小兒受到肺部寒邪影響,因此出現咳嗽、上氣不接下氣的狀況,胸口和橫膈膜感到煩躁和腫脹,脖子和背部感覺緊繃,聲音沉重和鼻塞,頭昏眼花,痰氣排不出來,並且發出「呀呷」的聲音。

紫蘇子(隔紙炒),麻黃(去根節,湯浴過),杏仁(去皮尖,炒),桑白皮(蜜炙),赤茯苓(去皮),陳皮(去白。各半兩),甘草(炙,一分)

白話文:

紫蘇子(隔紙炒香),麻黃(去除根節,用熱水洗過),杏仁(去皮尖,炒熟),桑白皮(用蜂蜜炙烤),赤茯苓(去皮),陳皮(去白色。各半兩),甘草(炙製,一分)

上七味為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溫服。

太醫局,人參半夏丸,治小兒肺胃受冷,咳嗽氣急,胸膈痞滿,喉中呀呷,嘔吐涎沫,乳食不下。亦治瘧嗽。

白話文:

太醫局的人參半夏丸,可以治療小兒肺胃受寒、咳嗽氣促、胸膈痞滿、喉中發出怪聲、嘔吐涎沫、吃不下奶水或食物。也能夠治療瘧疾引起的咳嗽。

人參(去蘆頭),細辛(去苗),陳橘皮(各二兩),丁香半夏(湯浸七次,切,焙),厚朴(去粗皮。各四兩)

白話文:

  • 人參:去蘆頭,切成細片

  • 細辛:去根,切成細片

  • 陳橘皮:切成細片

  • 丁香:研成粉末

  • 半夏:浸入水中七次,切成片,焙乾

  • 厚朴:去粗皮,切成片

上為細末,用生薑汁打麵糊和丸如麻子大。三歲兒服二十丸。生薑湯下,食後服。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中藥以磨細製成粉末狀,用生薑汁打麵糊起好丸,丸子約莫比芝麻還大。三歲孩童服用二十丸,以生薑湯送服,飯後服用。視孩童的年齡和體型加減用量。

《嬰孺》治少小肺冷嗽,呼吸多要得於寒者。紫菀丸

紫菀(三分),礬石(燒),桂心(各二分)

上為末,雞子黃和丸小豆大。乳送三丸,大人七丸,日三。常用良。

《嬰孺》治小兒風冷入肺。嗽,日夜不息。晝或小瘥,至夜即甚,食飲不下。五味湯

白話文:

《嬰孺》是治療小兒因風寒入侵肺部而引起的咳嗽,這種咳嗽晝夜不息,白天有時會稍微好轉,但是到了晚上就會加重,小兒吃不下東西。

五味湯方

  • 荊芥 3錢
  • 防風 3錢
  • 羌活 3錢
  • 薄荷 3錢
  • 桔梗 3錢
  • 百部 3錢
  • 桑葉 3錢
  • 款冬花 3錢
  • 蘇葉 3錢
  • 紫蘇葉 3錢
  • 香薷 3錢
  • 甘草 2錢
  • 生薑 3片
  • 大棗 3枚

用法:將所有藥材加水煎煮,取汁服用。

五味子,甘草(炙),當歸,人參,麻黃(去節),紫菀,桂心,款冬花(各三分),細辛,地黃(各一分),棗(二十枚,劈)

白話文:

五味子、甘草(炒過的)、當歸、人參、麻黃(去節)、紫菀、桂心、款冬花(各三份)、細辛、地黃(各一份)、棗(二十枚,劈開)

上水三升,先煮麻黃去沫,下藥煮一升。一服二合,小兒一合。

錢乙百部丸,治小兒肺寒、壅嗽微喘。

百部(焙乾,秤),麻黃(去節,先作末。各三分),杏仁(四十粒,去皮尖,微炒,煮三、五沸,研入藥)

白話文:

百部(曬乾,稱重),麻黃(去除節,先磨成粉末。各佔三分之一),杏仁(四十粒,去皮尖,稍微炒一下,煮滾三到五次,研磨成藥粉)

上拌和勻,熟蜜為丸皂子大。溫水化下三、二丸,無時,日三、四。此本方也。仲陽加松子仁五十個,糖丸之,含化大妙。

白話文:

把上述藥粉混合均勻後,用煮熟的蜂蜜做藥引,將藥粉搓成龍眼核大小的丸劑。用溫水送服3、4丸,劑量不限,每天吃3、4次。這個就是原來的藥方。朱震亨增加50粒松子仁,用糖做藥引,含化服之,效果極好。

張渙,木香半夏丹,治小兒胃寒,咳嗽。

木香,半夏(湯浸七次,焙乾),肉豆蔻(各一兩),藿香葉,丁香,白朮(炮。各半兩)

白話文:

木香,半夏(用沸水浸泡七次,然後烘乾),肉豆蔻(各一兩),藿香葉,丁香,白朮(炮製過的。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取生薑自然汁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參湯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加入生薑的汁液,混合成像黍米般大小的藥丸。每服服用十粒藥丸,用人蔘湯送服。根據兒童的年齡和體型適當增減藥量。

《惠眼觀證》,皂莢丸,治小兒冷嗽。

皂莢(不蚛者,炙),肉桂(去皮),白姜(炮)

上等分為末,煉蜜為丸如○此大。每服五丸,大小加減,熟水吞下。

《王氏手集》,紫蘇杏仁散,治小兒感寒,肺氣壅滯,壯熱咳嗽,鼻塞清涕,語聲不出,胸膈膨脹,痰實嘔逆,咽嗌疼痛,煩渴喘急。

白話文:

《王氏手集》中的紫蘇杏仁散,用來治療小兒感冒、肺氣壅滯,出現高熱咳嗽、鼻塞清涕、聲音沙啞、胸膈脹滿、痰多嘔吐、咽喉疼痛、煩渴氣喘等症狀。

紫蘇(炙),杏仁(各炒),甘草(炙),麻黃(去節。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六分,煎至三分,去滓。食後溫服。

《王氏手集》,潤肺膏丸,治小兒寒壅咳嗽。

水蓼,桑鈄,覆盆子枸杞子(各半兩),皂兒(炮),杜茴香,生薑,甘草(各一兩),京三稜(炮),胡桃(十個)

白話文:

水蓼、桑甚、覆盆子、枸杞子(各半兩),皁角(炒過),茴香、生薑、甘草(各一兩),京三稜(炒過),胡桃(十個)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一兩作八十丸,細嚼,溫熟水下。兒小白湯化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與蜂蜜混合製成藥丸,每丸的重量是一兩,分成八十顆,服用時細細咀嚼,用溫熱的水送服。幼兒則以小白湯送服。

《王氏手集》,五味子膏,調勻小兒肺胃,止咳嗽嘔逆,中寒喘滿,可思乳食。

白話文:

《王氏手集》中的五味子膏,可以調和兒童的肺臟和腸胃,止止咳、嘔吐、反胃、中寒喘滿的症狀,還可以讓兒童想吃東西。

五味子,人參,白朮,官桂,乾薑

上各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一兩作八十丸。每服一丸,沸湯化下,日三、四服。

《吉氏家傳》治小兒一切寒嗽。

川烏(大者,炮,去皮尖)

上為細末,用生薑自然汁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七丸或十丸,大人亦可服。熟水下,硃砂為衣。

白話文:

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生薑自然汁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粒或十粒,大人也可以服用。用溫水服用,再用硃砂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