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女科》~ 卷之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7)

1. 驚悸

(失血心神不安)

婦人血風驚悸者,是風乘於心故也。心藏神為諸臟之主,若血氣調和,則心神安定。若虛損則心神虛弱,致風邪乘虛襲之,故驚而悸動不定也。其驚悸不止,則變惚恍而憂懼也。(排風湯亦可用。)

白話文:

女性如果出現血風驚悸的現象,往往是風邪侵襲了心臟所致。心臟藏神,是諸臟之主,如果血氣調和,那麼心神就能安定,若是虧虛損傷,心神就會虛弱,這時風邪便會乘虛而入,導致驚恐不安,心悸不止。如果驚悸不止,那麼就會出現恍惚,憂懼的情緒。(排風湯也適用於此症狀。)

〔薛〕,丹溪先生云:驚悸者,血虛用硃砂安神丸。痰迷心竅用定志丸。怔忡者屬火

白話文:

薛氏:丹溪先生說:受到驚嚇而引起心悸,是因為血虛,所以可用硃砂安神丸來安神。痰迷心竅,可以用定志丸來治療。心悸怔忡,是屬於火氣旺盛,可用養陰清熱的藥物來治療。

屬痰,思慮便動者屬虛,時作時止者火動也。假如病因驚而到驚,則神出其舍,痰乘而入矣。蓋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養者血,心血一虛,神氣不守,此驚悸之所由生也。治當調養心血,和平心氣而已。金氏婦暑月赴筵,因坐次失序,自愧成病,言語失倫,兩脈弦數。予曰:當補脾導痰清熱。不信,以數巫者噴水咒之而死。或謂病既無邪,以邪治之,何至於死?予曰:暑月赴筵,外受蒸熱,辛辣適口,內傷鬱熱,而況舊有積痰,加之愧悶,其痰愈盛。又驚以法尺,益驚其神而氣血不寧,噴以法水,閉其肌膚而汗不得泄,內燔則陰既銷而陽不能獨立,不死何待?故滑伯仁先生云:若膽氣虛寒,用茯神湯。膽氣實熱,用酸棗仁丸。心氣虛熱,用定志膏、茯苓補心湯。心氣實熱,用硃砂安神丸、茯神散。文學歸云橋內人,月事不及期,忽崩血昏憒,發熱不寐,或謂血熱妄行,投以寒劑益甚。或謂胎成受傷,投以止血,亦不效。余曰:此脾氣虛弱無以統攝故耳,法當補脾而血自止,用補中益氣湯(雜病傷勞倦。)加炮姜,不數劑而驗。惟終夜少寐驚悸,別服八物湯不效。余曰:雜矣,乃與歸脾湯(雜病健忘,)加炮姜以補心脾,遂如初。,一婦人勞則心跳怔忡,寒熱往來,用歸脾湯為主,佐以八珍湯,諸證漸愈,又用加味逍遙散寧志丸而安。後復作,服歸脾、定志二藥即愈。一婦人患驚悸怔忡,日晡發熱,月經過期,飲食少思,用八珍湯加遠志山藥酸棗仁,三十餘劑漸愈,佐以歸脾湯全愈。後因勞發熱,食少體倦,用補中益氣湯。又因怒,適月經,去血不止,前證復作,先以加味逍遙散熱退經止,又用養心湯治之而痊。一婦人驚悸怔忡無寐,自汗盜汗,飲食不甘,怠惰嗜臥,用歸脾湯而愈。至年餘懷抱鬱結,患前證兼衄血、便血,仍用前湯而愈。

白話文:

此乃屬於痰氣,若是思慮多便會動病,屬陰虛;有時出現、有時停止則為火氣所誘發。假設疾病原因是驚嚇而導致的驚恐,那麼神識就會離開其本體,痰氣便會乘虛而入。因為人體所依賴的是內心,內心的養分來自血液,當心血虛弱,神氣就不能守護,這是驚悸的成因。治療時應調養心血,讓心神氣血平和即可。金家夫人在炎熱的夏月赴宴,因座位安排不當而感到不快,因此愧疚成疾,說話時常失言,兩條脈搏弦數。我說:應當補益脾氣,疏散痰氣,清熱瀉火。金家夫人不信,找了幾個巫師噴水符咒來治療,結果反而因此去世了。有人說既然疾病沒有邪氣作祟,卻用驅邪的方式來治病,怎麼會導致死亡呢?我說:夏月赴宴,在外頭受到暑熱的蒸發,又吃下辛辣適口、內傷鬱熱(火氣積體內)的東西,更何況原來就有痰氣積聚,加上自責怨恨,痰氣就更加嚴重。再加上受到驚嚇,以法尺量體罰,更加驚嚇了她的神志,以致於血氣不寧,用符咒水噴灑閉塞她的肌膚,汗水無法排出,內部的火熱就在體內燃燒,陰氣消滅陽氣不能獨自存在,不死又能如何呢?所以,滑伯仁先生說:膽氣虛寒,用茯神湯治療。膽氣實熱,用酸棗仁丸治療。心氣虛熱,用定志膏、茯苓補心湯治療。心氣實熱,用硃砂安神丸、茯神散治療。文學歸雲說,橋家內人,月經沒有到期的時候,突然崩漏昏迷,發熱、失眠,有人說血熱妄行,用寒藥治療,病更嚴重了,有人說胎成受傷,用止血藥治療,也沒有效果。我說:這是脾氣虛弱,無法統管控制所致,方法應該補益脾氣,血自會停止,用補中益氣湯(雜病傷勞倦。)加上炮姜,吃了不到幾劑藥就有效果。至於整晚睡不好驚悸,另服八物湯也沒有效果。我說:太雜了,於是給予歸脾湯(雜病健忘,)加上炮姜來補益心脾,就恢復如初了。一位婦女勞累過後就會心跳、怔忡,寒熱交替,用歸脾湯為主,佐以八珍湯,各種症狀逐漸好轉,又用加味逍遙散、寧志丸,病情安定下來。後來病情又復發,服用歸脾、定志二藥就痊癒。一位婦女患有驚悸怔忡,下午發熱,月經過期,飲食少思,用八珍湯加上遠志、山藥、酸棗仁,三十多劑藥逐漸好轉,佐以歸脾湯痊癒。後來因勞累而發熱,飲食減少身體疲倦,用補中益氣湯。又因為生氣,適逢月經,月經不止,前述的症狀又復發,先以加味逍遙散使熱氣退卻月經停止,又用養心湯治療直至痊癒。一位婦女驚悸怔忡失眠,盜汗、自汗,飲食無味,懶惰嗜睡,用歸脾湯痊癒。一年後心中鬱結,發生前述症狀,加上鼻血、便血,仍用前湯而痊癒。

神散,治婦人血風,五臟大虛,驚悸。安神定志。

茯神(去木),人參(去蘆),龍齒(另研),獨活(去蘆),酸棗仁(各一兩,微炒),防風(去蘆),遠志(去心),桂心,細辛(去苗),白朮(去蘆,各七錢半),甘草(炙),乾薑(炮,各半兩),

白話文:

茯苓(去掉木質部分/茯苓殼),人參(去掉鬚根),龍骨(另研成末),獨活(去掉鬚根),酸棗仁(各一兩,稍稍炒過),防風(去掉鬚根),遠志(去掉心,即種皮),桂心,細辛(去掉枝苗),白朮(去掉鬚根,各七錢半),甘草(經過烘烤處理),乾薑(用炮製方法炮製,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中盞半,煎至一大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龍齒丸,治婦人血風上攻,心神恍惚驚悸,眠臥不安。

龍齒(另研),茯神(去木,各一兩),硃砂(研,水飛),人參(去蘆),當歸(去蘆),天麻(各七錢半),檳榔,防風(去蘆),生乾地黃犀角屑(各半兩),遠志(去心),赤箭(各二錢半),麝香(一錢,另研),

白話文:

龍齒(另研)、茯神(去木,各一兩)、硃砂(研,水飛)、人參(去蘆)、當歸(去蘆)、天麻(各七錢半)、檳榔、防風(去蘆)、生乾地黃、犀角屑(各半兩)、遠志(去心)、赤箭(各二錢半)、麝香(一錢,另研)。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五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薄荷湯送下,不拘時。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加入蜂蜜揉勻,研磨300到500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30粒,用薄荷湯送服,不限時間。

朱賁琥珀散,治婦人血風驚悸。

琥珀(研),沒藥(研),木香,當歸,芍藥,白芷羌活,乾地黃,延胡索川芎(各半兩),土瓜根,牡丹皮(去心),白朮,桂心(各一兩),

白話文:

  • 琥珀(研磨成粉)

  • 沒藥(研磨成粉)

  • 木香,當歸,芍藥,白芷,羌活,乾地黃,延胡索,川芎(各半兩)

  • 土瓜根,牡丹皮(去除花心),白朮,桂心(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加酒一分,再煎少時,熱服。重者數服效。

茯苓補心湯,治心氣不足,善悲愁怒,衄血面黃,五心煩熱,或咽喉痛,舌本作強。

白話文:

茯苓補心湯,用於治療心氣不足,容易悲傷愁苦和生氣,連續出血、面色發黃,手腳心發熱,或嗓子痛,舌頭堅硬。

茯苓(四兩),桂心,甘草(炒),麥門冬(去心,各三兩),紫石英(煅),人參(各一兩),大棗(二十枚),赤小豆(二十四粒)

白話文:

茯苓(四兩),桂心,甘草(炒),麥門冬(去心,各三兩),紫石英(煅),人參(各一兩),大棗(二十枚),赤小豆(二十四粒)

茯苓(四兩),桂心,甘草(炒),麥門冬(去心,各三兩),紫石英(煅),人參(各一兩),大棗(二十枚),赤小豆(二十四粒)。

上用水七升,煎二升半,分三服。

茯神湯,治膽氣虛冷,頭痛目眩,心神恐畏,不能獨處,胸中煩悶。

茯神(去木),酸棗仁(炒),黃耆(炒),柏子仁(炒),白芍藥(炒),五味子(杵炒,各一兩),桂心,熟地黃(自制),人參,甘草(炒,各半兩),

白話文:

茯苓(去除木屑)、酸棗仁(炒過)、黃耆(炒過)、柏子仁(炒過)、白芍藥(炒過)、五味子(搗碎並炒過,各一兩)、桂心、熟地黃(自行製作)、人參、甘草(炒過,各半兩)。

上每五錢,姜水煎服。

酸棗仁丸,治膽氣實熱,不得睡臥,神思不安,驚悸怔忡。

茯神(去木),酸棗仁(炒),遠志(去心),柏子仁(炒),防風(各一兩),枳殼(麩炒),生地黃(杵膏,各半兩),青竹茹(二錢五分),

白話文:

茯神(去除木屑)、酸棗仁(炒過)、遠志(去除果核)、柏子仁(炒過)、防風(每種一兩)、枳殼(用麩炒過)、生地黃(搗碎成膏,每種半兩)、青竹茹(二錢五分)。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湯下。

定志丸,治心神虛怯,神思不安,或語言鬼怪,喜笑驚悸。

人參,茯苓(各一兩五錢),菖蒲,遠志(去心,各一兩),

上為末,蜜丸如前服。

養心湯,治心血虛,驚悸怔忡不寧,或盜汗無寐,發熱煩躁。

黃耆(炒),白茯苓,茯神(去木),半夏曲,當歸(酒拌),川芎(各半兩),辣桂(去皮),柏子仁,酸棗仁(炒),五味子(杵炒),人參(各三錢),甘草(炙,四錢),

白話文:

  • 黃耆(炒過):增強身體免疫力、補益氣血

  • 白茯苓:利尿消腫、健脾益氣

  • 茯神(去除木質部分):寧心安神、健脾益氣

  • 半夏曲:化痰止咳、降逆止嘔

  • 當歸(用酒拌過):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川芎(各半兩):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 辣桂(去除樹皮):溫中散寒、活血止痛

  • 柏子仁:養心安神、潤腸通便

  • 酸棗仁(炒過):養心安神、斂汗除煩

  • 五味子(搗碎後炒過):益氣補腎、生津止渴

  • 人參(各三錢):補氣健脾、益氣生津

  • 甘草(炙過,四錢):益氣補中、潤肺止咳

上每服三五錢,薑、棗水煎服。

硃砂安神丸,治心經血虛,頭暈,心神驚悸等證。

硃砂(飛過,五錢),黃連(酒洗,六錢),甘草(炙,五分),生地黃,當歸(各一錢五分),

白話文:

硃砂(經火飛過,五錢),黃連(用酒洗淨,六錢),甘草(用火炙過,五分),生地黃,當歸(各一錢五分),

上為末,飯糊為丸。每服十五丸,如一二服不應,當服歸脾湯補之。

治要茯苓散,治心經實熱,口乾煩渴,眠臥不安,或心神恍惚。

茯神,麥門冬(各一兩半,去心),通草升麻(各一兩二錢半),大棗(十二枚),紫菀,桂心(各七錢半),知母(一兩),赤石脂(一兩七錢半),淡竹茹(五錢),

白話文:

茯神、麥門冬(各 75 克,去心),通草、升麻(各 62.5 克),大棗(12 枚),紫菀、桂心(各 37.5 克),知母(50 克),赤石脂(87.5 克),淡竹茹(25 克)。

上每服一兩,水煎。

〔失血心神不安〕

〔薛〕,前證若脾肝鬱熱,用加味逍遙散。脾肝鬱結,用加味歸脾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脾肺虛弱,氣血不足,用補中益氣湯、六君子湯。痰氣鬱滯,用六君、桔梗、貝母。如不應,審系氣虛,但補脾胃,如不應,用獨參湯。如惡寒發熱,屬氣血俱虛。內熱晡熱,屬血虛。作渴面赤,是血脫煩躁。皆宜甘苦之劑,以補陽氣而生陰血。經云:血脫補氣。若用寒涼之劑以降火,則誤矣。仍審所屬之因治之。

白話文:

如果前述證狀是脾臟和肝臟鬱熱引起的,可以使用加味逍遙散來治療。如果脾臟和肝臟鬱結,可以使用加味歸脾湯來治療。如果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可以使用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來治療。如果脾肺虛弱,氣血不足,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或六君子湯來治療。如果痰氣鬱滯,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合桔梗、貝母來治療。如果這些治療方法都沒有效果,還要檢查是否氣虛,如果是的話,就只能補脾胃。如果這個方法也不見效的話,就使用獨參湯。如果出現惡寒、發熱的症狀,大多是氣血俱虛引起的。如果內部發熱、傍晚時發熱,大多是血虛引起的。如果感覺口渴、臉紅,大多是血脫煩躁引起的。這些情況都應該用甘苦的藥劑來治療,以補益陽氣並生出陰血。經書上說:血脫則補氣。如果使用寒涼的藥劑來降火,那就錯了。還是要根據具體的病因來治療。

寧志膏,治婦人因失血過多,心神不安,言語失常,不得睡臥。

辰砂(研),酸棗仁(炒),人參,白茯神(去木),琥珀(各一分,研),滴乳香(一錢,研)

白話文:

辰砂(研磨),酸棗仁(炒熟),人參,白茯神(去除木質部分),琥珀(各取一份,研磨),滴乳香(一錢,研磨)。

上為末,和停,每服一錢,濃煎燈心、棗湯,空心調下。(一方無茯神、琥珀,蜜丸如彈子大,薄荷湯化下一丸。)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細末,與其他藥物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用濃煎的燈心草和棗子湯送服,要在空腹時服用。(另一種藥方沒有茯神和琥珀,將藥物做成蜜丸,每個像彈珠那麼大,用薄荷湯送服一丸。)

茯苓補心湯,婦人以血旺氣衰為本。心主血,肝藏血,今血衰而氣盛者,由心氣虛耗,不能主血,又不能制乎肺金,使肺金得以乘乎肝木。肝之虧損則血不能藏,漸致枯涸,不榮經絡,故月事不調矣。此方專補心元之虛,抑其肺氣之乘,調和榮衛,滋養血脈,其疾自然平復矣。

白話文:

茯苓補心湯適用於婦女以血旺氣衰為根本的症狀。心主血,肝藏血,現在血衰而氣盛的患者,是因為心氣虛耗,不能統領血液,又不能制約肺金,使肺金能夠勝過肝木。肝的虧損就無法儲藏血液,漸漸乾涸,不滋養經絡,所以月經不調。此方專門滋補心元的虛弱,抑制肺氣的盛勢,調和榮衛之氣,滋養血脈,那麼疾病自然平復了。

參蘇飲內除木香,與四物湯對分勻和,以薑棗煎,每服四錢,食前溫服。參蘇飲(方見發熱。),四物湯(方見通治)

白話文:

去除參蘇飲裡的木香, 再將四物湯與參蘇飲平均混合, 用薑和棗子熬煮, 每次服用四錢, 在飯前溫熱服用。參蘇飲(在發熱症狀裡能找到配方), 四物湯(在普遍症狀裡能找到配方)

妙香散,治心氣不足,精神恍惚,虛煩少睡,盜汗等證。

甘草(炒,五錢),遠志(去心,炒),山藥(薑汁炙),茯苓,茯神(去木),黃耆(各一兩),人參,桔梗(各五錢),辰砂(另研,三錢),麝香(另研,二錢),木香(二錢五分),

白話文:

甘草(炒,五錢),遠志(去心,炒),山藥(薑汁炙),茯苓,茯神(去木),黃耆(各一兩),人參,桔梗(各五錢),辰砂(另研,三錢),麝香(另研,二錢),木香(二錢五分),

翻譯:

甘草(炒過,五錢),遠志(去心,炒過),山藥(用薑汁炙過),茯苓,茯神(去木),黃耆(各一兩),人參,桔梗(各五錢),辰砂(另研,三錢),麝香(另研,二錢),木香(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半夏湯,治膽腑實熱,精神恍惚,寒熱泄瀉,或寢汗憎風,善太息。

半夏(一錢五分),黃芩,遠志(去骨,各一錢),生地黃(二錢),秫米(一合),酸棗仁(少,三錢),縮砂仁(一錢五分),

白話文:

半夏(1.5錢),黃芩、遠志(去核,各1錢),生地黃(2錢),大米熟飯(1杯),酸棗仁(少許,3錢),縮砂仁(1.5錢)。

上作一劑,長流水煎服。

獨參湯,治元氣虛弱,惡寒發熱。或作渴煩躁,痰喘氣促。或氣虛卒中,不語口噤。或痰涎上湧,手足逆冷。或難產、產後不省,喘急。

白話文:

**單獨參湯:**治療元氣虛弱,惡寒發熱。或者伴有口渴煩躁、痰喘氣促。或者氣虛突然中風,不說話,嘴巴緊閉。或者痰涎上湧,手腳冰冷。或者難產、產後不省人事,喘息急促。

用好人參二兩或三四兩,加炮姜五錢,水煎徐徐服。蓋人參性寒,故以姜佐之,如不應,急加附子

白話文:

用二兩或三、四兩品質良好的參鬚,加入五錢炮姜,以水煎成藥汁後慢慢服用。因為人參的特性偏涼性,所以要加炮姜來調和。如果服用後沒有效果,就再趕緊加入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