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源

《醫方簡義》~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犀角地黃湯

(見火症),

治瘟疫癍出之後。煩熱未清。衄血吐血。或平素陰虛之體。皆可服之。

2. 三合湯

治產後瘟疫。不論重輕。宜活血清邪。故生化湯。小清涼。小柴胡。三方合法。最穩最妥。

白話文:

治療產後瘟疫。不論症狀輕重。宜活血清邪。因此以生化湯、小清涼、小柴胡這三種方劑合用。是最穩定最妥當的方法。

當歸(八錢),川芎(二錢),桃仁(十三粒),酒炒紅花(八分),炒黃芩(二錢),丹皮(二錢),殭蠶(酒炒二錢),蟬蛻(七分),銀花(三錢),澤蘭(二錢),益母草,焦梔子(各三錢),生甘草,柴胡(各八分)

白話文:

當歸(40公克),川芎(10公克),桃仁(13粒),酒炒紅花(4公克),炒黃芩(10公克),丹皮(10公克),殭蠶(酒炒10公克),蟬蛻(3.5公克),銀花(15公克),澤蘭(10公克),益母草,焦梔子(各15公克),生甘草,柴胡(各4公克)

水煎。加童便一杯。陳酒一盞。衝入溫服。

3. 三甲散

治主客交渾症。因病時邪熱未清。誤補。致邪熱逗留。邪氣與正氣相搏。潮熱暈眩昏花。舌乾陰涸。骨肉枯削形羸。白㾦時出不解。余每遇病後陰傷。正氣不復之症。時有虛熱者。投劑乃愈。

白話文:

治療主、客交織的症候羣。由於在患病時,邪熱沒有完全清除,錯誤地使用補劑,導致邪熱逗留體內。邪氣與正氣交相作用,出現潮熱、眩暈、昏花等症狀。舌頭乾澀,陰液虧虛,骨肉枯削,形體消瘦。白色垢膩物時常出現而不消失。我經常遇到病後陰氣受損,正氣沒有恢復的症狀。有時有虛熱的表現。使用相應的藥物,患者就能夠痊癒。

鱉甲,炙龜板(各四錢),炒穿山甲(五分),酒炒殭蠶(一錢),蟬蛻(五分),生左牡蠣(五錢),當歸(三錢),白芍(酒炒一錢),地蟞蟲(酒炒八分)

白話文:

  1. 炙鱉甲、炙龜板:將鱉甲、龜板放在火上烤至微焦,各取四錢。

  2. 炒穿山甲:將穿山甲切片,用小火炒至微黃,取五分。

  3. 酒炒殭蠶:將殭蠶用酒炒至微黃,取一錢。

  4. 蟬蛻:取蟬蛻,取五分。

  5. 生左牡蠣:取生的左牡蠣,取五錢。

  6. 當歸:取當歸,取三錢。

  7. 白芍:將白芍用酒炒至微黃,取一錢。

  8. 地蟞蟲:將地蟞蟲用酒炒至微黃,取八分。

水煎服。

4. 鱉甲散

治傷寒瘟疫等症。服諸藥不效者。名曰壞症。

鱉甲(三錢),升麻(四分),前胡(一錢五分),烏梅(一枚),黃芩(一錢),犀角(鎊八分),枳實(炒一錢),生地(三錢),炙甘草(五分)

白話文:

烤龜板(三錢)、升麻(四分)、前胡(一錢五分)、烏梅(一枚)、黃芩(一錢)、犀牛角(鎊成八分)、枳實(炒一錢)、生地(三錢)、烤甘草(五分)

水煎服。

5. 治疫清涼湯

總治疫症。不拘輕重。

薄荷柴胡前胡丹參,丹皮,川貝母知母橘紅黃芩(炒),白芍連翹心,桔梗(各一錢五分)加青果二枚。竹葉十片。水煎溫服。如便秘。加大黃三錢。蜜三匙。酒少許。衝入而服。

白話文:

薄荷、柴胡、前胡、丹參、丹皮、川貝母、知母、橘紅、炒黃芩、白芍、連翹心、桔梗(各1錢5分)加上2枚青果。10片竹葉。用清水煎煮後溫服。如果便祕,加大黃3錢。加3匙蜂蜜和少許酒。衝入(湯藥)中一起喝下。

脈候,瘟病之脈勢如虹。浮沉遲數似濛濛。緊革弦牢邪熱盛。澀小微虛正氣空。洪兼滑大昏沉候。疾促結散命多窮。糢糊脈象多寒濕。虛細應知病氣通。緊革疾促。藥餌難攻。沉微濡伏。昏蒙耳聾。脈形渙散。須待神工。緩和為吉。短代將終。

白話文:

脈搏的徵兆,瘟疫的脈象像是彩虹,時而浮時而沉,像朦朦朧朧看不清楚。又緊又脹,像琴絃一樣牢固,代表邪熱旺盛。澀小而微弱,虛症非常明顯。脈洪大而又滑,通常會昏沉。脈搏疾促而散亂,通常性命垂危。緩慢模糊的脈象,通常是寒冷濕氣造成的。虛弱而細小的脈象,應知道病邪蔓延。脈搏又緊又脹又疾促,治療起來非常困難。脈搏沉伏微弱,往往會昏迷耳聾。脈象渙散不集中,需要等待神醫才能醫治。脈搏緩和為吉兆,斷續短促表示將近死亡。